喜歡拉薩的原因千奇百怪,可能有一些人連為什麼喜歡都說不清楚。就像我,這麼多年工作也好、娛樂也好,已經記不清來到這裡多少次,沒有厭煩與乏味,每一次去都欣喜若狂,我不知道它有著怎樣的魔力,一旦長時間未去便想念不已。
而每一次的前往,拉薩都會予我驚喜。跟隨著轉大昭寺的人流行走在八廓街上,行至網紅餐館附近心血來潮的拐進小巷子中。旅館、客棧、古玩店的布置看似雜亂無章又規規矩矩,忘記走了多久、走出多遠。
就是這次的漫不經心竟讓我發現立於煙火之中的寺廟——倉姑寺。相較於大昭寺、色拉寺、哲蚌寺這些地位舉足輕重、面積又數一數二、香火又旺盛的寺廟來講,倉姑寺就顯得有些門可羅雀了。
進入一個可以容得下不到2個人並行而走的小門,經過不長的轉經筒長廊,便到了色彩豔麗寺廟之中。這個寺廟是拉薩城內唯一的一座尼姑寺廟,阿尼就是尼姑的意思。寺廟不大,15分鐘就可以參觀完畢,供奉著十一面觀音菩薩,文殊菩薩、無量壽佛、宗喀巴大師的佛像,還收藏著十三幅明清以來唐卡。
裡面最值得參觀的是一處修行洞,如我一般沒有做攻略,稀裡糊塗闖進來的遊客基本上很難找到,也可以說成是根本不知道這個「秘密之處」。這處修行洞是倉姑寺名字的由來,倉姑就是地洞的意思。
傳說吐蕃王朝7世紀時,每到夏季各個山谷的洪水都順勢而下匯集到了拉薩河,源源不斷的水源補給造成拉薩河洪災泛濫,百姓苦不堪言。松贊幹布命人在拉薩河的河堤之上挖了一個地洞,自己閉關地洞之中,誦經祈願消除水患,解救百姓,後來人們就將松贊幹布閉關過的地洞稱為倉姑。
幾百年過去了,時間來到公元十二世紀,一位神醫在此地洞修行獲得了大成就,這個地洞的名聲傳播得更遠了。十五世紀,宗喀巴大師大師的弟子以地洞為基礎開始修建寺廟,這是倉姑寺的雛形。二十世紀初,甘丹寺主持和一位活佛出資擴建倉姑寺,就有了我們如今見到的樣子。
很多寺廟的經濟來源是施主的供奉和群眾的捐贈,而倉姑寺就顯得平易近人了許多,阿尼們不但經營茶館、餐館、小賣部還開辦診所。因為是阿尼們在經營,所以有些慈善的影子在,不管是看病還是吃飯,價格都很親民而且服務很周到。
來到拉薩最不能錯過的美食是什麼?酥油茶?甜茶還是藏面、藏包子?於是很多人看著這個點評APP那個點評APP開始各種打卡,不得不說,有些點評之中還是挺公允的,比如老光明崗瓊甜茶館,不管是當地藏族同胞們還是遊客們都十分滿意。其實還有一個甜茶館也很正宗,滿意率也高,唯一的缺點呢就是偏僻。和我們今天說的倉姑寺有關,就是阿尼們營業的甜茶館——倉姑寺甜茶館。在沒有發現倉姑寺甜茶館之前我都是去老光明崗瓊甜茶館一坐坐大半天的,後來我發現它的服務是越來越跟不上了,沒辦法,顧客實在是太多了。而倉姑寺人少清淨,價格親民,在窗邊曬曬太陽、喝喝甜茶,實在是太美好了。
後來當地的朋友和我說,你能去倉姑寺喝茶,可謂是拉薩深度遊了。我沒好意思告訴他自己是稀裡糊塗走進去的反倒有些責怪他,這麼好的地方為什麼沒有早些告訴我。他說你哪次來讓我領路了,你可是我心中的老西藏啊。
這座倉姑寺,你發現了嗎?瑪吉阿米藏地旅行,專注於小眾旅行線路,更多藏區旅行小眾線路、無人區穿越、藏區旅行資訊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川藏線 (就川藏線 這三個字,加黃V認證的那一個),我們一起出發,去看別人看不到的中國西部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