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麗江直飛拉薩機場,然後坐車到酒店放下行李,就背著相機出門了,首選的閒逛之地當然是大昭寺和八廓街。
大昭寺,原名」惹薩「,因藏語中稱「山羊」為「惹」,稱「土」為「薩」,取此名是為了紀念白山羊的功績,由吐蕃王松贊幹布興建。之後因為宗喀巴大師在寺廟舉行了傳昭大法會,才改名為大昭寺。
據傳說最初建寺的目的是為了供奉一尊由尼泊爾赤尊公主陪嫁帶來的釋迦牟尼8歲等身像,但是實際上大昭寺裡面供奉的是一尊文成公主陪嫁帶去的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在傳說中12歲等身像原本是供奉在小昭寺,後面因懼怕唐朝軍人把12歲等身像搶走,才藏去大昭寺了。當然傳說歸傳說,沒有辦法實證,不過現在的大昭寺確確實實是供奉的是釋迦牟尼的12歲等身像,而且這個殿平常並不開放,在我去過的數次,也只進去朝拜過兩次,一次是在該佛殿對所有民眾開放的時候,還有一次是短暫開放給藏民朝拜,我混在藏民人群裡一起進去的……
已經是旅遊淡季,但是大昭寺門口從來都不缺少人,雖然漢人很少,由於不是農忙季節了,所以藏民大多趁冬季這個時間前往拉薩朝聖,大昭寺門口依然是人頭攢動
裡面的壁畫由於年代久遠,已經有點模糊
大昭寺門口磕長頭的人,是所有寺廟最多的,因為藏傳佛教的寺院多數歸屬於某一教派,而大昭寺則是各教派共尊的神聖寺院。
轉經筒不僅圓筒上刻有藏傳佛教的六字真言,圓筒中間同樣裝著經文,因為在奴隸制的時候,藏民大多不識字,所以把經文裝在轉經筒裡,每轉一圈,相當念經一遍。
拜佛間隙坐在大昭寺門口曬太陽的老爺子,看見我拍照很是好奇,看見我拍他,羞澀的笑起來
圍繞著八廓街磕長頭的也很多,夾雜在繞著八廓街轉經道轉圈的人,拉薩有三條這樣的轉經道,一條在寺廟內,沿千佛廊繞「覺康」佛殿轉一圈,這是內圈。一條沿著八廓街,繞大昭寺一圈,這是中圈,圍繞大昭寺、藥王山、布達拉宮、小昭寺這樣的是外圈。
八廓街上繞圈的人絡繹不絕
即使到了夜幕低垂,八廓街上也有眾多白天上班沒空前來的信徒趁著下班時間,前來磕長頭,轉經。
在藏民心中,他們的一生必去一次的聖地就是拉薩,而聖地的心臟就是大昭寺。所以如果大家有機會開車前來拉薩的話,肯定會在途中遇見磕長頭的信徒,他們不遠千裡,跨越山水阻隔,一路磕著長頭,直到拉薩,這就是信仰的力量。
原創聲明:本文由胡彬原創,轉載請註明,喜歡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