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是人類之間,除了親情與愛情之外最偉大的情感。古往今來,文藝作品中對友情的描寫不勝枚舉,流行音樂也概莫能外。
華語歌曲中,歌唱友情的作品很多,有這麼兩首歌曲最為人們所傳唱,那就是譚詠麟與周華健的同名歌曲《朋友》。
經過二三十年的洗禮,這兩首歌曲在眾多關於友情的歌曲中,一直熱度不減,屹立不摧,成為了朋友聚會、學子畢業以及老兵退伍等等場合的必唱曲目與華語流行經典。
雖同為經典,但大家聽起來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到底孰優孰劣?那是各有所愛。
作為演唱者的譚詠麟與周華健,二人都是大家喜歡的殿堂級人物,我們對他們整體的藝術水準與貢獻不做評判,下面只就這兩首作品做一番比較。
首先,從歌詞意境與內涵來講,譚版要勝過周版。
譚版的用詞,工整考究,寓意深刻,意境優美,直抵人心。這首歌裡所表達的友情,更多的是朋友間心與心的交流,刻畫的是朋友之間的一種理解與默契。
繁星流動,和你同路… 人生如夢,朋友如霧…替我解開心中的孤單,是誰明白我?情同兩手,一起開心 ,一起悲傷,彼此分擔總不分我或你,你為了我,我為了你,共赴患難,絕望裡緊握你手,朋友!(歌詞節選)
真正的好朋友,不在於日日相見,不見的語言豪邁,他們從來都是默默支持,不求回報,患難之中才見真情。
俗話講,人生難得一知己。人的一生有一半個知心朋友足矣!
這首歌適合在一些人少安靜的場合聆聽與演唱,特別是在經歷過人生風雨後,對真正友情有了深刻的理解後,更能引起共鳴。
而周華健《朋友》的歌詞,用詞直截了當,比較貼近生活,朗朗上口。
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話,一輩子,一生情,一杯酒。朋友不曾孤單過,一聲朋友你會懂,還有傷,還有痛,還要走,還有我。
歌詞簡單明了地表達了朋友間要相互扶持,共同前行,於勵志中透露出一種豪爽,在感慨中彰顯一股悲情。
朋友間沒必要內斂,沒必要深沉,要有啥說啥,要有福同享,有難同擔。
這首歌指向性不是很強,它泛指人生遇到的各種友情,適合酒足飯飽後,在人多的場合來演唱,特別是剛走向社會的年輕人,正是對友情充滿了憧憬,他們覺得周圍不是哥們,就是兄弟,他們對朋友尚處於初級認識的階段。
其次,從歌曲的演唱難度來講,譚版比周版要更難一些。
譚版《朋友》曲調雅致深沉,層層遞進,起伏交錯,感情於平淡中突然爆發,主副歌部分形成了強烈對比。
尤其副歌部分對氣息的連續與控制要求極高,很多業餘歌手難以應付。
譚詠麟唱這首歌時正值巔峰,他獨一無二的、富貴深沉的音色更適合這首歌,讓人聽上去是那麼地舒服,是那麼地留有餘味。
周版《朋友》的曲調相對簡單,但前奏部分,以一段夾雜南方各種方言、普通話與英語的混雜聲開場,既含有友誼無國界的寓意,又顯得很有氣勢。
歌曲整體來講不是很難,起伏也不大,只是周華健特有的哭腔為整首歌加分,與主題更契合。它的副歌部分不斷反覆,很能帶動現場氣氛。
最後,譚版的傳唱度遠不如周版。
譚詠麟的《朋友》發表於1985年,當時的大陸尚未掀起港臺流行狂飆,巔峰期的譚校長在大陸影響力沒有90年代以後巨大,而且本歌又是用粵語來演繹,曲高和寡,使得它的傳播度受限。
而周華健版的《朋友》發表於1997年,當時正處於華語流行音樂特別是港臺樂壇的黃金時代,也恰逢周華健的巔峰時期,關鍵是歌曲本身又屬於近乎口水流行歌,再加上一個好的主題,周版的《朋友》在大陸的影響力和傳播度,要遠遠高於譚版,這也是事實。
以上就是小編對同名的兩首《朋友》的一些個人看法,不知友友們有何高見?歡迎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