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史:德川吉宗為了賑濟災荒傷透了腦筋,被戲稱為「米之公方」

2021-01-09 飛哥看歷史

百家原創作者:飛哥看歷史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百家號飛哥看歷史,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述的歷史是日本江戶幕府時代的歷史,對比鎌倉和室町,江戶幕府時期的政治環境是最為和平安寧的,幕藩體制達到了它的巔峰期。武士階層的固化、官僚體制的完備、市民階層的崛起,都是江戶之不同於前兩個幕府時代所獨有的特色,自然,廣大農民依然掙扎在社會的最底層。

且說元祿乃是東山天皇的年號,元祿十七年改元寶永,寶永六年(公元1709年)元月,五代將軍德川綱吉去世,因為並無子嗣,乃收其侄德川綱豐(甲府藩主德川綱重長男)為養子,賜以將軍家世襲的「家」字,改名為德川家宣,繼任為第六代幕府將軍。德川家宣剛一上臺,就對幕府人事進行了一場大清洗,罷免奸佞柳澤吉保,以及側用人松平輝貞和松平忠周,疏遠世代擔任大學頭、掌控幕府思想統治的林氏。但是家宣將軍並沒有把權柄交還給老中會議,他也有自家的親信要用,那就是從甲府帶過來的側用人間部詮房和儒者新井白石。

間部詮房是甲州藩臣西田清貞之子,少年時代就拜在著名的猿樂師喜多七太夫門下,也就是說,出身是個「戲子」。然而這位戲子卻被家宣看中,編入幕臣行列,還授予從五位下越前守的官位,進而就任若年寄,加老中格。新井白石是朱子學者木下順庵的弟子,本身在幕府內部並無職位,算是將軍的高級顧問。這二位受到家宣將軍重用伊始,便慫恿將軍廢黜了怨聲載道的《生類憐憫令》,並且對幕政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朝野上下的面貌由此煥然一新,大家都希望家宣將軍可以迎來一個新的盛世,然而這位將軍在位僅僅三年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一歲。

家宣將軍的繼承人德川家繼就任徵夷大將軍的時候年僅四歲,在位四年而歿,他的統治時期,幕府大權仍然掌握在間部詮房和新井白石的手中。白石整頓幕府財政,改鑄成色好的新幣改善天皇朝廷和幕府之間的關係,使幕府統治重新穩定下來—是為「正德之治」。但是白石雖然被守舊派恨之入骨,稱之為「鬼」,其實他的改革也並無新意可言,只是恪守於儒家的傳統道德,合理主義氣味過於濃厚,很多措施只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並不能從根本上緩解社會各階層的矛盾。德川家繼的去世,使得二代將軍秀忠所傳下來的血統徹底斷絕。按照秀忠在世時的規定,將軍家一旦絕嗣,則由御三家之一入繼宗家,御三家的筆頭乃是尾張藩,因此德川家宣的側室、家繼將軍的生母月光院就推舉尾張藩主德川繼友為下任將軍的人選。

然而此議遭到了德川家宣的正室天英院的堅決反對,據說這兩個女人在內宮爭權奪利,矛盾很深,而既然月光院首先提出以德川繼友繼承將軍家,則天英院就反其道而行之,抬出來紀伊藩主、「南海之龍」德川賴宣的孫子德川吉宗。德川吉宗很可能是個私生子,身份並不高貴,然而巧在前面三個哥哥全都很年輕就去世了,吉宗因此一步登天繼承了紀伊和歌山藩。據說此人身高超過一米八零,體格健壯,活潑好動,還在當藩主的時候,就非常關心百姓的生活,經常出入田間地頭,直接處理農民之間的矛盾和糾紛。在他節儉的生活、勤勉的理政和靈活的手腕統治下,原本財政瀕臨崩潰的紀伊藩經過整頓,逐漸重現勃勃生機。正因如此,德川吉宗在當時的幕府群藩中名聲最為響亮,所以天英院便以選賢為名義,扛出吉宗來與月光院爭權。

最終的勝利者是天英院,以及他所支持的德川吉宗。且說德川家繼在正德六年(公元1716年)四月三十日去世,德川吉宗裝模作樣地三次上書推辭,直到八月十三日才正式接任徵夷大將軍之位。要說吉宗接到手的,絕對是一個爛攤子,政局從五代綱吉統治後期開始腐朽,雖經新井白石等人東貼西補,卻依舊滿目瘡痍。在政治上,多年來依靠將軍的寵信而實際掌握幕權是一些「側用人」,他們本是幕府將軍用來制約老中的親信秘書,逐漸卻變成了凌駕於老中之上的實權人物,並且反過來限制將軍本身的權力。

在經濟上,浮華奢侈的民風使得整個社會都消費過度,同時各地大量湧現因為投資農業工程而得以徵收佃租的「新田地主」,以及因向農民發放高利貸而得以控制部分土地的「典地地主」,幕府和各藩原本直接向本百姓(自耕農)徵收年貢,就此被這些新興地主從中間橫插了一刀,對於農民來說,負擔更為沉重,對於幕府和諸藩來說,賦稅越收越少,財政狀況捉襟見肘。基於這種社會現狀,德川吉宗一上臺就立刻展開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在政治上,他貶退了家宣、家繼時代掌權的側用人間部詮房,以及擔任顧間的新井白石,把權力收歸將軍本人。在經濟上,他提倡儉樸,斥責意情,推廣農業科技,重建了幕府的財政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協助德川吉宗完成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有一位名臣,名叫大岡榮五郎忠相,官至從五位越前守,通稱大岡越前。此公原為負責伊勢、志摩地區治安的山田奉行,其後被吉宗將軍提拔為普請奉行(主管工程建設),又升為江戶町奉行,也就相當於是首都的市長兼警察局長兼高院法官。大岡越前斷案如神,從不徇私枉法,他還協助吉宗將軍完成了法典《公事方御定書》,也被日本人看作是如同中國包青天一般的人物,關於他的民間傳說很多德川吉宗非常崇拜先祖家康,認為家康時代幕府行政效率最高,其後因為儒臣掌權才使得武士的面貌變得日漸柔弱。為此他整頓軍備,排除「家祿」(以俸祿來確定旗本家族的高低)因素,不拘一格地提拔人才。「一切都照權現大人(指德川家康)在世時候的制度來辦」成為了德川吉宗的口頭禪。

然而德川吉宗雖然設置了「目安箱」,鼓勵平民直接向將軍上書言事,擺出一副親民的架式,其政策卻未必能給中下層民眾帶來什麼好處。在鼓勵生產的同時,他也多次加增年貢,為了充實幕府財政而拼命壓榨百姓。吉宗時代的勘定奉行(即勘定吟味役)神尾春央就曾說過:「農民像芝麻,越榨越出油。」在他們的壓榨下,享保十七年(公元1732年)關西地區鬧起了大饑荒,一揆紛起,由此引發的城市糧價變動,又使得江戶城內的貧民們也紛紛揭竿造反。

德川吉宗為了賑濟災荒、穩定糧價而傷透了腦筋,遂被戲稱為「米之公方」。「享保大饑饉」和三代將軍家光時期的「寬永大饑饉」,十一代將軍家齊時期的「天明大饑饉」,以及家齊和十二代將軍家慶時期的「天保大饑饉」,並稱為江戶時代的「四大饑饉」。說到了德川吉宗的「享保改革」雖然使得江戶幕府暫時度過了財政危機,能夠繼續苟延殘喘下去,卻無法從根本上改變政局下滑的態勢。

以上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

相關焦點

  • 日本忍者:從德川家康的特戰部隊,到德川吉宗的「錦衣衛」
    忍之概念,傳自中國;忍者之事,早有人做。其名,有的時代為斥候,有的時代叫亂波,到了江戶時代,正式稱為忍者。日本戰國末期,被稱為鬼半藏的服部正成,乃德川家康手下十六神將之一。他在跟隨德川氏東徵西討的過程中立下了赫赫戰功。最突出者,是在本能寺之變,織田信長殞命之後,護送家康從堺港回到三河國。
  • 三分鐘了解,平淡無奇的青菜如何與暴坊將軍德川吉宗牽扯上
    第八代將軍德川吉宗,被後人稱為暴坊將軍,他到小松川村放鷹狩獵時,喝到放有青菜的湯,對其美味讚不絕口,於是命名為小松菜。根據記載,德川吉宗確實曾在享保四年(公元1719年)造訪過小松川,在當地的香取神社暫時休息。當時或許有喝到小松菜湯,但真實性已經不得而知。
  • 日本史:「天明大饑饉」的爆發,使得田沼的政治讓農民越來越窮
    武士階層的固化、官僚體制的完備、市民階層的崛起,都是江戶之不同於前兩個幕府時代所獨有的特色,自然,廣大農民依然掙扎在社會的最底層。德川吉宗在延享二年(公元1745年)九月號稱隱居,讓位給長子德川家重,一個身體孱弱、口齒不清,被百姓嘲笑為「尿床公方」的傢伙。
  • 出身非常差的德川吉宗是怎麼當上江戶幕府八代大將軍的?
    除了初代將軍德川家康外,江戶幕府的十五代將軍中經歷最傳奇的就是八代將軍德川吉宗了,因為他本沒有可能當上將軍的。那麼出身非常差的德川吉宗是怎麼當上江戶幕府八代將軍的呢?
  • 據傳,日本花火大會始於德川幕府第八代將軍德川吉宗」!
    據傳,日本花火大會始於德川幕府第八代將軍德川吉宗。公元1732年,因瘟疫火災經常發生,為消除厄運,幕府放煙火,期待趕走惡靈。花火大會通常在夏季的七八月份舉行,和日本的盂蘭盆節重合。延用了首次水神祭花火大會的祭拜含義,含有「鎮魂」的意味,因此綻放滿天的煙花又有「鎮魂花火」的別名。
  • 天主教會在中國之二:戰亂與災荒中的天主教會,老照片給你講述教會賑濟災民的故事
    天主教會在中國之二:戰亂與災荒中的天主教會,老照片給你講述教會賑濟災民的故事一,遇到戰亂、瘟疫、災荒,受害的永遠是普通老百姓。從明末到晚清時期,中國社會常常由於災荒引發農民起義,滿清橫徵暴斂戰火不斷,造成長時間動亂,廣大老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
  • 200多部影視劇條分縷析 | 日本史觀影指南 《宛如夢幻》配套周邊
    《八代將軍吉宗》(1995,NHK大河劇)涉及江戶時代中期的享保改革,德川吉宗有「江戶幕府中興之祖」之稱。主演為西田敏行。見第152-155頁。《暴坊將軍》(1978-2008,朝日電視臺)共207集,八代將軍德川吉宗化名為貧窮旗本武士三男——德田新之助,行走江戶市井,明查暗訪,鏟奸除惡,掃除社會惡勢力。 朝日電視臺發行其中28集為總集篇。《超高速! 參勤交代》(2014)圍繞參勤交代的喜劇片,故事設定在八代將軍德川吉宗執政時期。
  • 「FGO考據向」「德川回天迷宮·大奧」和印籠技能是怎麼回事(上)
    為了使自家後代中出現將軍的可能性提高,第8代將軍德川吉宗將自己的次子德川宗武和四子德川宗尹分別封為田安德川家和一橋德川家,規定田安家和一橋家也具有繼承將軍之位的法理性;第9代將軍德川家重又如法炮製,將次子德川重好劃為清水德川家。
  • 災荒是小農經濟的剋星?漫談明代「以人為本」下的災荒行政體制
    災荒是小農經濟最大的敵人,也是因為小農經濟的脆弱性而帶來的種種問題。我國自古以來災荒不斷,災荒不僅僅是一個地方性的災難,更為嚴重的是這是一個社會矛盾激化的原因。為了不讓流民起義,各朝各代的政府都需要拿出銀兩賑災。災荒發生的時候民不聊生,各地流民走上了落草為寇的路途,流寇強盜數不勝數。
  • 進貢給德川將軍的鯛魚,三尾超五千萬,大名:不敢不買
    摘要:進貢給德川將軍的鯛魚,三尾超五千萬,大名:不敢不買鯛魚在日語的發音和可喜可賀(omedetai)相通。紅紅的身體也讓人聯想到太陽更加喜氣。因此在日本自古以來就被視為是吉利的魚,慶祝酒宴上一定少不了連頭帶尾的鯛魚。
  • 德川將軍家那點事:續命的御三家,保命的御三卿
    更不要說後代夭折率極高的德川家了。為了在有需要的時候給德川宗家續命,家康這是含著淚打了預防針啊。尾張、紀伊之外,另有水戶德川家。他們的封地,按風水理論,乃是死位,所以,不從他們那過繼孩子,而讓他們專為副將軍人選,負責監督將軍別瞎整。
  • 日本史:德川家光為了鞏固幕府權威,實行了「參勤交代」項目
    這前三代幕府將軍之統治,常被稱為「武斷政治」,即將軍本人擁有極大的獨裁權力,慣以強硬手段來解決政治問題。幕府正是靠了這種獨裁,才使得亂世終結,和平重開,幕藩體制的根基得以牢固。二代將軍德川秀忠退位為「大御所」以後,即移居江戶城的西之丸,而將本丸讓給了三代將軍德川家光,從此幕府便進入了西之丸年寄(事務官)和本丸年寄諸事合議的「雙頭政治」階段。
  • 德川幕府統治日本264年,被推翻後其家族後代結局如何?
    他麾下號稱烏龜的德川家康,勢力最強大,在關原合戰中擊敗了石田三成,輕輕鬆鬆就接過了猴子的勢力,並登上徵夷大將軍之位。從此,日本進入幕府時代。 、 七代德川家繼、八代德川吉宗、九代德川家重、十代德川家治、 十一代德川家齊、十二代德川家慶、十三代德川家定、 十四代德川家茂(慶福)、 十五代慶喜(末代)。
  • 日本史:「五奉行」連署書狀,細數德川家康十三項大罪,討伐家康
    百家原創作者:李曉嘉看歷史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百家號李曉嘉看歷史,今天小編給大家來聊聊日本的戰國史。廣義的戰國時代由一場大戰為其發端,亦以一場大戰為其終結,即從「應仁」始,而至「關原」終。山內一豐本是巖倉織田家的重臣之子,巖倉滅亡後跟隨了織田信長,轉而出仕豐臣秀吉,他可以說是尾張系大名中資格最老的人物。一豐見風轉舵,毫不猶豫地獻出主城,這已經不算是服從家康了,而分明是表態要臣服於德川氏。於是,在福島、山內二人的鼓動下,除了信濃上田城主真田昌幸和美濃巖村城主田丸忠昌兩人外,諸將全都留了下來。
  • 信長之野望——《日本史概說》讀書筆記
    衣帶水的日本史一個令人好奇的地方。同為黃種人,日本人的文化思維行為鑄就完全不同於中國的歷史軌跡。
  • 日本史:1600年在關原之戰後德川家康取得了優勢地位
    大家好歡迎來到小麗的歷史觀,1600年,在關原之戰後,德川家康取得了優勢地位,使全日本的大名都成為自己的臣屬:1603年,德川家康從大皇那裡取得了「徵夷大將軍」的名號,在江戶建立了德川幕府。鑑於室盯幕府時代尾大不掉、內輕外中的弊病,德川家康加強了幕府本身的力準。
  • 德川幕府統治日本264年,末代幕府將軍退位後,他們家族依舊繁榮
    因此德川家康建立德川幕府的時候,天皇依舊還是日本的最高領導人。當然了,這僅限於一種象徵,真正的權力,還是在德川幕府手裡。德川幕府自此統治了日本264年之久,最後一任幕府將軍是德川慶喜,真是個喜慶的名字。列強用大炮打開了日本的門戶以後,德川幕府逐漸失去了人心。
  • 德川幕府後期日本財政改革的正當性悖論
    為了接受上述教訓,債權階層的大坂商人們開始組織起來,由原來單純的貸付者變成了各地大名「大坂米藏」的「藏元」(又名「倉元」,負責米市場的出納管理設施),進而獲取了米交易的主動權。町人的「藏元」最早出現在寬文期,至元祿期已普遍存在。這樣,大名融資的特權被逐漸褫奪,主財源藏米的管理權和操作權也已被鴻池、住友等大坂巨商所把持。然而,武士畢竟是幕府存在的根基,它的衰微代表了政治的不穩。
  • 日本戰國三傑之三:德川家康
    [日本戰國三傑之三:德川家康]在豐臣秀吉病逝後,他唯一的兒子,年僅5歲的豐臣秀賴登基。德川家康奪取了政權,秀賴死於非命。Nie Jie攝於大阪歷史博物館雖然在豐臣秀吉的時代,德川家康一直在名義上稱臣,可是他奪權並不能算是家臣謀反。因為,德川家康早年就曾是和織田信長平起平坐的盟友。
  • 天婦羅——德川家康舌尖上的絕唱
    當年的德川家康走過艱辛的六十年,一路跌宕起伏,刀劍矢石下討生活,在織田信長身邊背黑鍋,擋住東邊的槍彈,在豐臣秀吉手下隱忍不發,絕不輕易冒頭,方能一路平安。好在他懂得醫術,心境平和,注重養生,熬到花甲之年,等到豐田秀吉過世以後,才一舉出手,關原一戰定鼎,奪了天下,開啟了德川幕府的新時代;到了七十五歲、在大阪夏之陣取勝,真正定下了大日本的局勢,往後三百年都穩坐日本的江山毫不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