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詩情禱語
(作者:尤金·畢得生)
4 月15日|你想我恰和你一樣
詩篇第五十篇16-23 節
50:16 但 神對惡人說:
「你怎敢傳說我的律例,
口中提到我的約呢?
50:17 其實你恨惡管教,
將我的言語丟在背後。
50:18 你見了盜賊,就樂意與他同夥,
又與行姦淫的人一同有份。
50:19 你口任說惡言,
你舌編造詭詐。
50:20 你坐著毀謗你的弟兄,
讒毀你親母的兒子。
50:21 你行了這些事,我還閉口不言,
你想我恰和你一樣;
其實我要責備你,
將這些事擺在你眼前。
50:22 你們忘記 神的,要思想這事,
免得我把你們撕碎,無人搭救。
50:23 凡以感謝獻上為祭的便是榮耀我。
那按正路而行的,
我必使他得著我的救恩。」
省思:
麻木不仁的偽君子
誤將神的忍耐當作祂滿不在乎,
以為可以一再犯罪而逍遙法外。
但神是有意隱忍,不速作審判,
為等我們悔改,
以賜下祂的愛。
禱告:
「大哉,全能之神!
禰命雷聲為禰號角,閃電作禰刀劍。
求禰從天上寶座施憐憫,
降平安給這世代,主啊我王。」
( Henry F.Chorley,
「 God The Omnipotent」)
阿們。
二
讀 經
釋 經
詩篇23-24篇釋經:同在
二十三篇呈現了與上一篇,截然相反的處境——由「離棄」轉移到「同在」。結合了「牧者」與「君王」的意象,也融合了「個人」與「群體」在殿中的崇拜,達至對立約之耶和華的頌揚。
這裡的「立約之主」,也是牧者,祂將「我」,如羊引導到青草地和水邊。第三節妥拉的意象,正是加強立約的意涵,他將「路、水、青草、靈魂」這些元素,都融入妥拉裡,以示:生活即「妥拉」,妥拉即「生活」。
神無處不與他「同在」,連近東人認為在死亡前,要經過的那道長遠的「隧道」,都顯明了神的同在和憐憫。這也如羊群被引導,脫離虎狼之險谷(3節)。
耶和華也是戰士,祂打敗仇敵,並擄來放在旁邊,與「我」一同來歡慶祂的得勝,將戰利品賞賜給「我」——「用油膏我的頭」。這是戰勝歸來,被膏加冕,然後舉杯暢飲,互表彼此忠誠的場景(4節)。
對這種立約之愛最合適的回應就是,住在耶和華的殿中,敬拜祂,直到永遠(5節)。
24篇應該是大衛從基列耶琳將約櫃接到耶路撒冷的經歷,一路「用琴、瑟、鑼、鼓、號作樂」。教會傳統中,這首詩是紀念主升天之日詠唱的,成為好幾首著名聖詠的靈感源泉。
禱告者以激動的情懷,來頌揚耶和華:耶和華是萬有之主(1-2節);祂賜福與雅各(3-6節);然後,他邀請所有人,都來接近君王耶和華(7-10節)。
禱告者回顧創世第三天的記載,那天是耶和華創造地與海的記述(1-2節)。接著,禱告者將目光轉移到聖山,並詢問:誰能登上祂的山?誰能在他的聖所裡與這位創造大地滄海的耶和華會面呢?他用了三個對句來說明:
1)手潔心清,不向虛妄、起誓不懷詭詐的人(4節)
2)蒙耶和華賜福,被神稱為義的人(5節)
3)是尋求耶和華的面的雅各(6節)
於是,他呼籲雅各的族類,要打開城門,來迎接馬上蒞臨的君王(7-8節)。百姓也做出回應,詢問他:「那馬上蒞臨的榮耀的王是誰呢」?另外的聲音回答:「萬軍之耶和華!」最後,行軍之樂以排山倒海之勢而響起!
問題思考:詩篇始終以創造的故事和救贖的故事為基本架構,對神發出頌讚,你對此有無得到在禱告上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