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亂前,總會有妖言先行,故俗語云:國之將亡,必有妖孽

2021-02-22 尖端1號

天下大亂前,總會有妖言先行,故俗語云:國之將亡,必有妖孽

歷史上的中國是內亂外患最多的一個國家,光是有記載的各種農民起義就有上萬次。在每個朝代改朝換代前,都會有個各種妖言先行,這對於當時的人們來說,具有各種迷惑性和神秘主義色彩。故語云:國之將亡,必有妖孽。

下面,各位讀者花兩分鐘時間,跟著筆者看看歷史上那些比較有意思的「妖言」。

妖言一:秦末起義,「始皇帝死而地分」

《秦始皇本紀》記載了一個令人頭皮發麻的故事:秦始皇在位的第三十六個年頭,發生了熒惑守心、有隕石落入東郡的天變。人們發現隕石上寫著一句奇怪的話,即「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得知後又驚又怒,於是下令殺盡隕石附近的百姓,焚燒並銷毀了這塊不祥的石頭。

三十七年十月,秦始皇東遊路過沙丘時,病情忽然轉重,隨即崩。秦皇死後,陳勝吳廣起兵,天下再次分崩離析,正印證了石頭上的預言——「始皇帝死而地分」。

妖言二:大楚興,陳勝王

這句話相信很多讀者都熟悉。就是陳勝和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前派人假裝狐狸叫,迷惑百姓。發動了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

妖言三:蒼天已死,黃天當立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此話出自漢末黃巾起義軍首領張角之口。蒼天是漢朝的意思,黃天是黃巾軍的意思。大意是漢朝即將滅亡,取代漢朝的將是我們黃巾軍。

張角自述他本來是個落第秀才,後來有一次上山採藥的時候,偶遇一碧眼童顏老叟。老叟把張角喊到山洞裡,給了他三卷天書,讓他好好修煉,扶貧濟世。張角後來就學會了散豆成兵,點石成金之術。

妖言三:金色蛤蟆爭努眼,翻卻曹州天下反

唐朝末年,山東地區流行一句讖語:金色蛤蟆爭努眼,翻卻曹州天下反。金者黃也。這句謠言是黃巢起義前做的輿論。隨後的「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黃巢更是掀起了唐末農民大起義的浪潮。

妖言三:石人一隻眼, 挑動黃河天下反

元朝末年,天災人禍,民不聊生。一民工挖河時,發現有一獨眼石人(韓山童、劉福通事先埋於河灘)。是時,流傳於民間的謠諺:「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得以應驗。隨後韓山童、劉福通聚眾三千人,殺白馬、黑牛立盟起義,以紅巾為號,「稱紅巾軍」,擁韓山童為明王。掀起了元末轟轟烈烈的大起義。

社會矛盾或尚未激化到大亂的程度,野心家以妖言惑眾,,或者被妖言蠱惑而造亂,雖然改朝換代未遂,但對社會的損害也很嚴重。

比如,漢朝的巫蠱之禍,使英明如漢武帝自殘骨肉,無辜枉死,大漢根基被毀。明朝燕王朱棣奪位時,師出本無名,靠一批術士包裝成天命所歸。史家評之為「此乃行險僥倖者所為,非有他功德可以得天下。」術士巫婆出入宮廷為野心家陰謀家所用,雖然歷代都有,但明朝達到鼎盛。

總之,妖言禍害不淺。漢末黃巾之亂和軍閥混戰,使全國人口減少近百分之九十。明末大亂, 使全國人口減少約一半,天府之國,十室九空。內戰耗損國力,大傷元氣,外敵乘虛而入。清初不得不移民補充。

2021年已經來臨,科技發達至於今日!為避免重蹈歷史覆轍,為了社會安定,人人都有義務不做謠言傳播者!您說是吧!

相關焦點

  • 天下大亂前,總會有妖言先行,故語云:國之將亡,必有妖孽
    在每個朝代改朝換代前,都會有個各種妖言先行,這對於當時的人們來說,具有各種迷惑性和神秘主義色彩。故語云:國之將亡,必有妖孽。下面,各位讀者花兩分鐘時間,跟著筆者看看歷史上那些比較有意思的「妖言」。此話出自漢末黃巾起義軍首領張角之口。蒼天是漢朝的意思,黃天是黃巾軍的意思。大意是漢朝即將滅亡,取代漢朝的將是我們黃巾軍。張角自述他本來是個落第秀才,後來有一次上山採藥的時候,偶遇一碧眼童顏老叟。老叟把張角喊到山洞裡,給了他三卷天書,讓他好好修煉,扶貧濟世。張角後來就學會了散豆成兵,點石成金之術。
  • 國之將興,必有禎祥;國之將亡,必有妖孽
    天子問當駕官:「有奏章出班,無事朝散。」言未畢,只見右班中一人出班,俯伏金階,高擎牙笏,山呼稱臣:「臣商容待罪宰相,執掌朝綱,有事不敢不奏。明日乃三月十五日,女媧娘娘聖誕之辰,請陛下駕臨女媧宮降香。」王曰:「女媧有何功德,朕輕萬乘而往降香?」商容奏曰:「女媧娘娘乃上古神女,生有聖德。那時共工氏頭觸不周山,天傾西北,地陷東南;女媧乃採五色石,煉之以補青天,故有功於百姓。
  • 國之將亡,必有妖孽 ——蘇聯解體前的「列寧是蘑菇」謠言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國之將亡,必有妖孽。
  • 漫畫看美國——國之將亡必有妖孽
    最近國際上妖氣橫行,不由得想起老祖宗留下的這兩句話「國之將亡,必有妖孽」,正氣不弘揚,邪氣必然佔據上風。
  • 劉伯溫稱讚「天下大亂,此地無憂」的雲篆山,有何特別之處?
    明朝初年,開國軍師劉伯溫路過雲篆山,上山遊覽之後,稱讚道:「天下大亂,此地無憂;天下大旱,此地得半。」 那麼問題來了,雲篆山何德何能,能得到劉伯溫如此讚譽?
  • 國之將亡,必有妖孽!縱容犯罪、毒品合法、以醜為美、男女不分……,逐漸妖化的美國距離崩潰不會太久了
    明市的弗洛伊德之死,點燃了「黑命貴」運動的熊熊大火。許多黑人以此為藉口,肆意偷竊和搶劫,焚毀店鋪……雖然許多人將弗洛伊德裝扮成為「聖人」,但明眼人都知道,他其實就是一個慣犯,他吸毒、盜竊、搶劫。而警察之所以會那樣待他,根本原因也是因為他是一名慣犯。很可惜的是,許多人竟然將他當成了「英雄」。
  • 【忠言逆耳】臺灣藍綠妖孽們,請注意了:順時者昌,逆勢者亡!
    孟子說:天下有道的時候,……德行小的,要聽命於德行大的,才能小的,要聽命於才能大的。.天下無道的時候,……小國,要聽命於大國。弱國,更要聽命於強國。.順應天理的,就會繁榮生存。違背天理的,必會衰敗滅亡。這兩種情勢,就是自然的天理啊!
  • 嚴復《原強續篇》:倭狠而貪,未厭厥欲.欲用強暴,力徵經營以劫奪天下.殘賊之政雖成必害.舉今日北洋之糜爛皆可於「和」之一字推其原.
    今日之東事,橫決大潰,至於不可收拾者,夫豈一朝夕之故,而審其原者誰乎?方其未發也,上下晏安,深忌諱而樂死亡。當是之時,雖有前識,破腦刳心,痛哭闕下,亦將指為妖言,莫之或省。及其始發也,無責者不審彼己之情實,不圖事勢之始終,徒揚臂奮呼,快一發而不慮其所以為收。迨至事功違反,則共吒嗟駭蕩。眾難群疑曰:「是必有強國焉陰助之耳,不然倭烏能如是!」
  • 俗語「家有四樣,不敗也亡」,是哪四樣?老祖宗的告誡(深刻)
    很多人說,「有國才有家」,這句話沒錯。可是,國是由一個一個的小家庭組成的,連家沒有,卻妄談國,這不是空話嗎?正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大家注意到沒有,齊家是排在治國前面的。這就是老祖宗在告誡人們,要先把自己的小家給經營好,才可以談後面的「治國平天下」。
  • 民間俗語:「家中有三癮,家敗人也亡」,指的是哪「三癮」?
    老祖宗留下很多忌諱,其中有一句俗語說道:「家中有三癮,家敗人也亡」,指的是哪三癮?古人的話讓人警醒,想要家庭幸福不妨一看。一、酒癮,嗜酒不耽酒宋代詩人姜特利在《飲酒》中寫道:「平生嗜酒不耽酒,不愛深斟愛淺斟。」嗜酒、耽酒可不是一回事,前者愛酒卻不至於沉溺其中,更多的是表達對酒的熱愛。
  • 五代十國的前蜀和後蜀,它們有什麼關係?
    聰明人一眼就能看出,後唐不久必亂。果然,唐兵剛滅蜀,就發生大亂。郭崇韜在內亂中被殺,蜀中亂成一團,這讓孟知祥看到了割據西川的機會。 雖然大家對四川的地理狀況都很熟悉了,還是要介紹一下。四川盆地是我國最大的宜居盆地,四面皆高山。北有米倉山、大巴山,西有青藏高原,南有雲貴高原,東有巫山、大婁山。萬裡長江從四川盆地的南部浩蕩東去,還有嘉陵江、岷江縱橫其中。
  • 古人云:「純剛純強,其勢必亡」,究竟是什麼意思?
    很多時候,「以柔克剛」都上升到一個戰略層次,諸葛亮就曾說過,「純剛純強,其勢必亡」,老祖宗的行為準則,值得一看。古代治國,「文臣提筆安天下,武將戰場定乾坤」,無不信守著中庸之道,著名的軍事家諸葛亮就就非常贊同這一點。他認為單純的剛強之道最終的結果就是滅亡。
  • 以古漢字重讀《道德經》17:第三十六章 將欲奪之,必故予之
    其通行本內容如下:將欲歙(xī)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清華簡《德道經》對應篇章如下:將欲拾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去之,必故與之;將欲奪之,必故予之;是謂微明。友弱勝強。魚不可脫於淵,邦利器不可以示人。兩個版本基本一致,只是「弱勝強」後面的內容,與「反者道動」關聯度不大。
  • 強烈推薦一部電視劇《老子傳奇》: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 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劇情簡介東周末年,周室衰微,天下大亂。公元前570年,李耳在戰亂動蕩中出生,自幼父母雙亡成為孤兒,跟隨爺爺長大。李耳自幼靜思好學,一生先後拜商容、本元、紫真為師,學習周禮,感悟道德學說。公元前534年,李耳失去了爺爺、妻子婷陽,兒子李宗為了躲避追殺與老子失散三十多年,在巨大的打擊下一夜白髮。與此同時,他也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諦,決定將自己感悟的大道思想廣傳於世。童心、馬童拜李耳為師,追隨左右。從此。李耳開始了一生的大道傳播之路。
  • 項羽臨死前慨嘆「天亡我」,後人不解,劉邦卻在一首詩裡道出真相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羽被圍垓下城四面楚歌,被迫率800壯士突圍,至東城時只剩下28騎,他自知不得脫身,不禁感嘆:「天亡我,非戰之罪也」。後人通過這句話紛紛指責項羽至死都沒有認清自己失敗的原因,就連司馬遷都說:項羽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徵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然而,後人其實都誤解了項羽,他所說的「天亡我」是另有所指,而他的老對手劉邦已在一首詩裡道出了真相。
  • 秦末天下大亂秦朝危在旦夕,戍守百越的50萬秦軍為什麼不回師救援
    秦末天下大亂的導火線——陳勝、吳廣大澤鄉農民起義:相信還有很多人都記得,我們在學校裡曾經學過的「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和「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這篇課文是在哪一個年級哪裡學習到的呢,相信也還有很多人都記得,是在初三的語文課本裡,即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材。
  • 五代十國時,楚國有爭奪天下的實力嗎?
    五代十國是個天崩地裂的大亂世,各種王朝非常多。但是真正有能力統一天下的,其實就是幾個較大的王朝。其中最有希望統一的,自然就是中原王朝,也就是五代的梁、唐、晉、漢、周,畢竟這些王朝掌握著相對優勢的資源。需要說明的是,在五代早期,後梁並沒有統治山西與河北(北部),這裡是晉王李克用、李存勖父子的地盤。
  • 千年前諸葛孔明馬前課,驚世準確地預言了未來
    證曰:陰陽陽陽陽陰在卦為大過解曰:當來之象也災難當頭之極,其時聖人出現救苦救難故 第十三課 ○●●○○○ 上中賢不遺野 天下一家無名無德 光耀中華證曰:陽陰陰陽陽陽在卦為大畜解曰:世界大同之象 第十四課 ○●○●○● 中下佔得此課 易數乃終前古後今 其道無窮
  • 秦王為人蜂準長目摯鳥膺豺聲,秦王得志於天下天下皆為虜矣
    又興驪山之役,錮三泉之底,關中離宮三百所,關外四百所,皆有鍾磐帷帳,婦女倡優。立石闕東海上朐山界中,以為秦東門。於是有方士韓客侯生,齊客盧生,相與謀曰:「當今時不可以居,上樂以刑殺為威,天下畏罪;持祿莫敢盡忠,上不聞過而日驕,下懾伏以慢欺而取容,諫者不用而失道滋甚。吾黨久居,且為所害。」乃相與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