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抓志智雙扶 改村民思想丨務川自治縣柏村鎮中心...

2020-12-27 天眼新聞

我叫趙書賢,是務川自治縣科技服務中心一名普通幹部。2016年3月,按照組織的要求,有幸來到了務川自治縣柏村鎮中心社區開展脫貧攻堅駐村幫扶工作。

到社區後,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忙」。為了脫貧攻堅各項惠民政策落到實處,每一名幹部每天都忙得不可開交。這正好給20多年一直在機關工作,無農村工作經歷、經驗的我一個學習提升的機會。於是,我每天起早貪黑,穿梭於中心的每一個角落、忙碌於群眾的大事瑣事。   如今,回想起這些點點滴滴的變化,往事卻歷歷在目,仿佛就發生在剛剛過去的昨天。

趙書賢(左一)對每家每戶進行登統記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部分群眾思想觀念發生畸形變化,等、靠、要的思想嚴重,不以貧窮為恥反以為榮,競相爭當貧困戶和低保戶,認為評為貧困戶低保戶是一種榮耀,自己卻不願意付出,稍不如意怨氣衝天。

在一次走訪中,貧困戶辜懷榮更是說出了一些讓我「難忘」的話:「我家的事關你屁事,我要怎麼做是我的事,我沒吃的沒穿的你們必須管我,國家必須管我。」不僅他這樣說,就連他年紀輕輕的兒子辜進強亦如此。   扶志扶智成了我到社區開展工作最重要的一件事。為徹底解決這些貧困戶等、靠、要思想,革除「靠著牆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的觀念,我狠抓「志」「智」雙扶工作,利用晚上休息時間開展「夜訪、夜話、夜校、夜幫」活動,通過組織群眾召開群眾會、院壩會、田坎會,用地地道道的群眾話把黨的脫貧攻堅惠民政策、脫貧攻堅思路等講清楚,讓廣大群眾特別是貧困群眾動有方向、幹有激情、做有成效。

趙書賢(左一)正在走村串戶

2018年,我與社區兩委協商後,並立即向「娘家」領導爭取科技培訓,通過開設養蜂技術培訓和黑木耳、柑橘等種植技術培訓班,村民辜懷榮父子倆在我的邀請下,也參加了培訓班培訓。讓他沒想到的是幾堂課下來卻收穫滿滿。

「老師不僅講得很實際,方法很實用,而且還鼓舞士氣、給人信心。」每逢農忙時節,辜懷榮不再像往常一樣遊手好閒,而是利用在培訓班學到的知識將自家的荒地變為黑木耳基地,去年就收入5000餘元,生活變得有滋有味了。

趙書賢(中)和群眾一起進行人居環境改造

「感謝老趙書記,打開了我父子倆的陳舊思想,還邀請我參加技術培訓,擺脫貧困還是得靠自己的雙手。」在我三番五次做思想工作下,如今辜懷榮逢人便說這樣的話,以前他父子倆既不願意勞動、又沒有技術,讓自家的幾畝土地荒著,一家人的生活靠政府救濟維持生計。   如今,通過廣泛開展「志」「智」雙扶,眾多像辜懷榮一樣的村民摒棄了等、要、靠思想,通過用自己的雙手辛勤勞作,生活變得越來越好。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吳浩宇 通訊員 趙鑫珊 整理

編輯 劉詩雅

編審 王璐瑤 楊韜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一切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丨務川自治縣蕉壩鎮...
    我叫何乾明,是務川自治縣民政局的一名幹部。2018年3月,我被組織選派到蕉壩鎮龍橋村擔任第一書記。  在駐村過程中,我圍繞脫貧攻堅「1+10」文件精神,開展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結合「黨員活動日」活動,深入農家大院、田間地頭為農村黨員群眾面對面上黨課,做通黨員群體思想工作,藉助黨員群體的先鋒模範作用,引導廣大貧困群眾轉變觀念,切實解決貧困群眾「等靠要」惰性思想難題。
  • 志智雙扶 讓精氣神成為扶貧力量——記新疆莎車縣巴依都維村駐村...
    看著眼前的這幅場景,中國太保壽險新疆分公司派駐新疆莎車縣阿熱勒鄉巴依都維村任扶貧駐村書記劉建輝的心裡,湧上一股自豪與激情。2018年2月,他來到村裡,兩年多的時間,通過志智雙扶、組織村民務工就業、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美麗庭院……昔日的「深度貧困村」正化繭成蝶,舊貌換新顏,成功實現全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摘帽,成為莎車縣脫貧攻堅示範村。
  • 文化扶貧 志智雙扶 三峽博物館「重博扶貧印記」活動增強脫貧內生...
    在謀劃和推進扶貧工作時,三峽博物館將文化扶貧、志智雙扶作為首要任務,立足館藏資源優勢,傳播優秀傳統文化,幫助困難群眾激發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幫扶手段中,巡展是開展範圍最廣、覆蓋人數最多的一種形式。「11月,我館巡展隊伍走進酉陽縣浪坪鄉、車田鄉育才初級中學,秀山縣隘口鎮中心校,黔江區金溪鎮中心校,為廣大群眾和師生送去了展覽36場、教育活動23場。」
  • 「我的扶貧故事」3年4本民情日記10本會議記錄|務川自治縣石朝鄉杉...
    我叫趙寧,2017年4月,我被遵義市委選派到務川自治縣石朝鄉杉板村開展駐村工作,任駐村第一書記。駐村以來,我嚴格按照駐村工作相關要求,履職盡責、擔當作為,廉潔奉公、攻堅克難,盡力完成各項工作任務。駐村3年多來,我走訪了了全村7個村民組511戶,走訪最多的每戶達50餘次,最少的也是兩次以上。我月平均駐村22天,先後做民情日記4本,會議記錄10本,撰寫請示報告、工作計劃、工作總結、心得體會、經驗交流、信息簡報等各種文字材料130餘篇20多萬字,參與或組織召開群眾會開展政策宣講培訓50餘場次。
  • 「我的脫貧故事」杜絕「等靠要」思想 我用雙手成就幸福日子|務川...
    我叫徐祖強,今年48歲,家住貴州省遵義市務川自治縣丹砂街道楊村社區新村組,家中五口人。2016年以前,我和家人在縣城內務工,主要做點小工、臨時工,無任何就業技能,無固定收入來源,生活過得緊巴巴的。2016年,我家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以來,我通過參與社區召集的就業技能培訓、就業專場招聘會、扶志扶智等座談會,提高了就業技能,拓寬了就業渠道。我從思想上認識到,現在社會發展所帶來的機遇,只要自己有一定的就業技能,肯去奮鬥,沒有「等靠要」的懶惰思想,就一定能讓自己的家庭富起來,最終踏上小康生活的道路。
  • 「我的扶貧故事」和村民成為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丨普安縣羅漢鎮...
    2020年4月,我投身到貴州省普安縣羅漢鎮羅漢社區任網格員一職。工作重、任務緊,說幹就幹,一大早,單位領導送我到駐村地點活動室後,我稍加整備行李,通過社區幹部聯繫到自己包保組的龍組長,約他陪同我熟悉當地的基本情況。和他約好以後,我就出發了。還沒有到達寨子,我就在路上遇到了龍組長。他騎著一個小摩託車,很著急的樣子。
  • 「我的扶貧故事」三年,我找到了心中的答案|務川自治縣涪洋鎮涪洋...
    我叫史承國,是務川自治縣民族中學一位教師。2017年12月9日,我被單位派到涪洋鎮涪洋社區參加脫貧攻堅幫扶工作。接到通知當晚,我一直在思考,社區的脫貧攻堅工作該如何做好?  下午回到居委會辦公室,結合所見所聞,我思考著今後如何在聯豐組開展工作,如何讓全組群眾達到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我給自己初步定了一個工作思路,白天下隊了解民情,晚上開會討論。就這樣,我的幫扶工作開始了。
  • 「脫貧感黨恩 奮進新起點」志智雙扶 弄福「弄」富
    自廣西交通投資集團定點幫扶下甲鎮弄福村以來,集團公司認真貫徹落實「四個切實」、「四個一批」、「六個精準」的具體要求,因地制宜探索脫貧道路,從智力幫扶、就業幫扶和產業幫扶入手,志智雙扶,三管齊下,使昔日貧窮落後的弄福村面貌煥然一新,2020年一舉甩掉深度貧困村帽子。
  • 新野縣漢城街道:評選紅黑榜發放紅黑旗,志智雙扶助力脫貧攻堅
    12月份以來,新野縣漢城街道張營社區持續開展志智雙扶「三個一」活動,以「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為主題,繼續宣講脫貧攻堅各項政策,教育引導貧困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活動中,張營社區就國家扶貧政策、惠民政策對貧困群眾進行了再講解再培訓,引導貧困群眾摒棄「等、靠、要」等落後思想,學會感恩,樹立自強不息、脫貧光榮的思想觀念。組織貧困戶上臺發言,講述自己脫貧故事,以身邊事感化身邊人,評選「紅黑榜」,發放紅黑旗,獎勵愛心超市積分卡,並組織到「同心超市」兌換日常生活用品。
  • 「我的扶貧故事」新婚次日,我就去扶貧|三都水族自治縣都江鎮擺鳥...
    我叫周朝龍,是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縣都江鎮擺鳥村駐村工作隊員。  我與擺鳥村的「感情」溯源到2016年的10月。當時剛剛完成新婚,本打算休婚假,突然接到通知,領到了扶貧網格包保任務,只能按下婚假「暫停鍵」,踏上了擺鳥村脫貧攻堅走訪道路。
  • 「我的脫貧故事」公路通了 思想開了 包包鼓了|務川自治縣涪洋鎮...
    這是我的幫扶幹部唐偉民與我的日常對話。  我叫李義武,今年50歲,家住務川自治縣涪洋鎮珍珠村共心組,是珍珠村最為偏遠的地區之一,家中4口人。   我一直都是在發展養殖業,家裡的羊還算可以,原本以為養殖羊可以發家致富,但事與願違。
  • 「我的扶貧故事」帶領自樂村群眾「志」「漁」「智」「樂」|鐘山區...
    我叫王發鵬,是鐘山區委黨校的一名工作人員。2018年元旦節那天,我與愛人訂婚,當天就接到上級通知,第二天要到六盤水市南開鄉自樂村報到。之後,我將這個元旦節定為我人生雙「喜」之日。研究生畢業的我出生山東臨沂,自小生活環境比較優越,到自樂村後,我看到的一切,有些許的顛覆他的想像。
  • 普洱:「扶貧+扶志+扶智」三扶模式 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本網訊 普洱市瀾滄縣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充分結合全縣貧困群眾脫貧發展內生動力不足,等、靠、要思想突出,主動參與脫貧致富意識不強的實際,依託「扶貧+扶志+扶智」三扶模式,開展「自強、誠信、感恩」活動,完善村規民約,建立積分扶貧激勵長效機制,持續開展「三個一」行動,培育新型農民等八項措施
  • 「我的扶貧故事」真幫實扶解民憂 用心用情做幫扶丨松桃自治縣人社...
    我叫楊智勇,是貴州省銅仁市松桃自治縣人社局一名職工。今年是我參加扶貧工作的第5個年頭了。我的幫扶對象是妙隘鄉塘坳村塘坳和杉木組的5戶人家。整個村藏在大山中,海撥近1000米,是妙隘鄉座落海撥最高的一個村。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工作不僅僅是讓村民們脫貧丨玉屏自治縣皂角...
    2017年8月,我主動申請到脫貧攻堅一線工作,來到了這個美麗村子擔任第一書記,吃住在村裡,一幹就是近4年。扶貧工作進展緩慢,但又不得不做。那段時間除了查看工程進度外,還得走村入戶的給村民們做思想工作。大多數的村民對於修路和改造人居環境這些還是很支持的。但也有少部分人思想被禁錮了,只顧著眼前的短暫利益而忽視長遠發展。為了做好這些村民的思想工作,除了宣講扶貧政策外,同時也向大家普及法律知識。
  • 「我的扶貧故事」與群眾同呼吸丨安順市關嶺自治縣百合街道擺布村...
    我叫胡勝陽,今年54歲,關嶺自治縣百合街道擺布村支部書記。擺布村375戶1505人,脫貧戶53戶214人。我堅持把黨建抓在手上,切實加強農村黨員的教育管理,發揮其模範帶頭作用。入戶走訪 擺布村黨支部從2020年4月份成立以來,黨總支部書記一手抓黨建的發展一手抓脫貧攻堅的發展,落實「三會一課」、黨務公開等黨內製度,不斷發展新黨員壯大黨員隊伍。為了能夠讓貧困戶穩定脫貧,我不斷爭取有關部門支持,全面落實機耕道硬化。
  • 馬催村 | 魚漁兼授、智志雙扶
    (原標題:範金娜:女書記紮根山村四年多,「魚漁兼授、智志雙扶」)  清泉小河,清澈見底,匯入水塘。塘底是河沙面,河沙底會有自然泉水冒出,一年四季保持水的流動性。在陽江市陽春市圭崗鎮馬催村,隨處可見這樣的魚塘。  養魚是馬催村每家每戶的特色養殖傳統,也是村民們的重要生計來源。
  • 「我的扶貧故事」你們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丨長順縣敦操鄉敦操村...
    梁小吳口中的小盧就是我——黔南自治州長順縣敦操村脫貧攻堅隊隊員盧坤。我叫盧坤,是長順縣敦操鄉人民政府工作人員。2016年,我放棄了大城市條件優越的工作,毅然回到家鄉長順,加入扶貧大軍行列。一直以來,我把有形的背篼放心裡,把無形的責任放肩上。
  • 【鄉村振興在行動】湖口縣雙鍾鎮:扶貧扶智更扶志 打贏脫貧攻堅戰
    而其實,這只是我們基層扶貧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的一個縮影,如何更好地幫助村民脫貧,作為基層的黨員幹部,都是如何做的?一起來了解一下。 湖口縣雙鍾鎮黨委副書記 許屏:"我們一直倡導在工作中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所以我們通過就業幫扶,通過產業扶貧等多種措施,來幫助貧困戶來解決就業問題。"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離不開黨和政府的幫扶 更離不開農戶自己勤勞...
    我是何健博,是務川自治縣涪洋鎮永和村的一名駐村書記,作為遵義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的一名幹部,我非常榮幸能參與這場脫貧攻堅戰,在駐村期間也體會到農民生活的艱辛與不易。初來永和村,給人第一印象到處都是大山,重巒疊嶂,溝壑縱橫,道路崎嶇,出行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