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徐祖強,今年48歲,家住貴州省遵義市務川自治縣丹砂街道楊村社區新村組,家中五口人。2016年以前,我和家人在縣城內務工,主要做點小工、臨時工,無任何就業技能,無固定收入來源,生活過得緊巴巴的。
2016年,我家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以來,我通過參與社區召集的就業技能培訓、就業專場招聘會、扶志扶智等座談會,提高了就業技能,拓寬了就業渠道。我從思想上認識到,現在社會發展所帶來的機遇,只要自己有一定的就業技能,肯去奮鬥,沒有「等靠要」的懶惰思想,就一定能讓自己的家庭富起來,最終踏上小康生活的道路。
不僅這樣,社區包組幹部,幫扶幹部,幫扶單位不斷地對我家進行走訪了解,為我家提高了最低生活保障金。並通過「四員」公益性崗位解決了就業幫扶,現我本人是社區護林員,家屬是轄區公路養護員,每月有了固定的收入。在做好「四員」工作之餘,我利用培訓所掌握的就業技能在縣城內做臨時工,家庭收入、生活條件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在政策保障方面,小孩讀書教育有資助,合作醫療有減免,住院「一站式」結算,合醫報銷比例達90%以上,極大減輕了家庭負擔和經濟壓力。
建檔立卡以來,我家的家庭環境和收入情況都有了明顯的改善,這首先要感謝脫貧政策,感謝我的包戶幹部、社區兩委幫我在致富道路上出點子,爭幫扶。今後我還將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不斷努力,堅決杜絕「等靠要」思想,不斷的通過自身的努力將日子過得更好更紅火。
徐文達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吳浩宇 整理
編輯 楊羽
編審 楊儀 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