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孩子教育的缺失,總有人會替你補上

2020-12-27 睿智燈塔

什麼樣的孩子最可怕?

就是他知道自己無論做什麼都會被原諒的孩子,最可怕。

01

你沒有教給孩子的道理,警察會幫你告訴他

28歲的姑娘小吳,有一份體面的工作,住在溫馨的房子裡,養了只可愛的貓咪,熱愛生活中的點滴美好。

可就在她拿了一次快遞之後,她的人生被毀的面目全非。一個躲在角落裡的男人,偷偷用手機拍下了她。9秒鐘的視頻,鏡頭直勾勾地對準姑娘。

偷拍的男人,是快遞點隔壁便利店的老闆。他閒來無事到快遞點幫忙,看到有美女上門,便暗搓搓拍下來。轉手就發到了人數超過200的某車友群裡。

然後和另一個男人一唱一和,繪聲繪色地炮製了一個充滿「無限遐想」的故事:「寂寞難耐的少婦,趁著取快遞的機會,與快遞員偷情。」

兩人憑空捏造了一個少婦形象:有老公,有孩子,但水性楊花。借著取快遞的契機,出軌快遞員。甚至屢次主動邀約對方上門尋歡。

這些聊天截圖,都被造謠者以「直播」的形式發到微信群裡。還添油加醋地發了很多色情圖片、音頻,增強自己的「可信度」。

他們一邊玩味,一邊又將它轉發出去。在那之後的一個月裡,少婦偷情的故事,從一個群複製到另一個群。從小區傳到杭州,從杭州傳到全國。

無數人跑來謾罵她,甚至包括國外的網友。一邊極盡汙穢之詞,一邊傳著她的照片:「看啊,這就是那個蕩婦。」這時她才知道,明明未婚的自己,竟成了放蕩的偷情少婦。

她百口莫辯 ,來不及解釋,就被單位以影響不好為由辭退了。

丟了工作,好端端的日子被攪得天翻地覆,小吳每天的生活,只剩下四處奔波,為自己求一個清白。她體重暴跌,整日噩夢,身體和精神狀態都差到了極點,被醫院診斷為抑鬱狀態。

曾經那些對生活的憧憬和喜悅,都發黴了、破碎了,取而代之的是崩潰和窒息。

但是,當記者找到造謠者的父親時,他不僅沒有反省,反而埋怨受害人:「我們也很煩,又不是針對她,就是小朋友開開玩笑。」

在造謠者父親的心目中,自己的兒子還是個孩子,而小吳遭受的「社會性死亡」僅僅是孩子之間的一個玩笑,兒子被行政拘留,也挺冤枉的。

父親認為,這件事情,主要責任不應該是自己兒子的,應該怪那些傳播者。

試問,這樣一個沒有底線和原則,是非不分的家長,如何教育出是非分明的孩子。

而這也不是造謠者第一次這樣做,他還曾捏造過一個名叫「趙女士」的少婦,借奶茶之名和自己偷情。

父親或許會包容他的一切,但是,社會不會慣著任何人。父親沒能教會他的道理,警察叔叔會用實際行動告訴他,任何事情都是有原則和底線的,有些事情不可觸犯。

每個自私暴戾的魔鬼身後,必然有一個為孩子無限「兜底」的家庭。在他犯錯時,不是想著教他明白是非黑白,而是急著替他兜底;在他闖禍時,不是教他承擔責任,而是幫著包庇掩飾;在他害人時,不是教他尊重他人,而是想著怎麼逃避制裁。

每一個大罪,都是由父母漠視的小惡堆積出來的。

但是,法律從來不會姑息任何一個惡人,正義或許會遲到,但一定不會缺席。那些被父母縱容的過錯,遲早會成為孩子人生的劊子手。

02

那個北大的美女學霸,敗了!

近期有一個特別火的節目,裡面有一個選手顏值抗打,又是曾經的高考狀元,是一枚妥妥的北大美女學霸。

但是,她的出場卻給人一種很不舒服的感覺。

海選現場,某MCN公司老闆Amy姐做自我介紹時,開玩笑說了句:「女生都知道我,女生都是我的粉絲。」

該選手眼神犀利、一臉不屑地站起來說:「不好意思,我非常討厭你。」

Amy姐解釋自己只是在開玩笑。

該選手不依不饒,不管你開玩笑與否,我就是要讓你知道有很多女生討厭你。甚至當眾指責Amy姐,你就是「人販子」。

面對五位導師,她拽出了一個與節目風格完全不相符合的詞語——內卷。

主持人出於好心,提醒她不要再講內卷,講講自己。

結果她話鋒一轉,又糾纏到了「內卷」上。

這個時候,另一位主持人又站出來「救她」,讓她講講自己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

她接過話頭說:「我覺得跟別人不一樣,是個偽命題。」

她永遠都在挑戰別人的問題,而不回答別人的問題。她迫切想要表達一些特別的東西,區別於常人。

但她講的那些東西,根本經不住推敲,甚至連她自己都沒有想明白。所以,主持人才會說她是帶著很「虛」的東西上了臺,很容易被拆穿。

最後,這位選手慘遭零票淘汰。

閃耀的光環,也沒能拯救這個看起來優秀的女孩。針對她的表現,傅首爾一語中的:「她是一個很優秀的女孩,會有一些優越感。」

但正是她的這份「優越感」,讓她在節目接下來的環節敗光觀眾緣。

工作過幾年的人都懂,職場裡總會有一種人不被喜歡,他們學歷不差,背景不差,工作水平還過得去,但就是為人處世漏洞百出。

而這,無外乎就一個原因——家教不好。說家教或許不好聽,但如果說成是家庭教育,相信會更容易被接受一些。一個情商低的孩子,90%都與家庭教育有關。

03

一個長不大的孩子,太高的起點也只會讓他跌的更重

國內某知名女星,生動形象地向我們詮釋了什麼叫「高開低走」。

對於那些進入娛樂圈要摸爬滾打好多年才能掙得一席之地的人來說,她的事業,可謂一開始就贏在了起跑線上。

她的父親是某國有製片廠的導演、演員,母親也是演員,這為她的演員之路提供了一條更便捷的道路。而她本人也是十分爭氣,17歲時就獲得了影后的稱號,這項紀錄至今還未被人打破。

之後,她更是憑藉兩部大火的影視作品,在娛樂圈徹底地站穩了腳跟。遺憾的是,自這兩部作品之後,她就再也沒有拍出其他更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了。

在後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她都以幸福小女人的形象活躍在大眾眼前,擁有一位願意把她寵成公主的老公,一個讓無數人想「偷」走的可愛寶貝。

老公的寵溺,寶貝的可愛,都讓她成為眾人豔羨的對象。

但是,這一切的幸福,在她出軌小鮮肉的緋聞之後戛然而止。官宣離婚後,她在自己的微博,發布了一篇長文,總結一下,要點如下:

有人非法跟蹤我,偷拍了我的視頻,並用它來非法牟利;我想幹什麼與你們無關,這是我自己的事,我願意為了我的夢想而付出一切;我就算是出軌了,也沒吃你們家一粒米也沒得罪你們,你們為什麼要苦苦相逼;你們再熱議這個事就是逼我死。

在她的回應中,不難看出她的不成熟。

這樣的觀點本沒有錯,但是她忽略了自己是一個公眾人物,縱然是一個普通人,也會在犯了類似錯誤後被鄰居指指點點,更何況是一個擁有一定影響力的公眾人物。

況且,一個成熟的成年人,絕對不會試圖用自己的死去要挾那些並不關心你的人。無論多大的瓜,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被公眾逐漸忘掉,但是,類似自殺之類的事情,卻會對關心自己的人造成永久的傷害。

一直被當成小公主一樣寵著的她,應該從來也沒有意識到,原來這個社會不全是友善,也會有人對她說重話,也會有人因為她觸碰底線做錯事而指責她。

曾經的她就像童話故事裡的「小王子」一樣,內心住著一個不願意長大的小孩,靠著周圍人的寵溺過著幸福的生活。

只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既沒有能力駕馭到手的榮譽,讓自己的事業更上一層樓,也不明白尊重這個社會既有規則的重要性,任何人去挑戰這些規則,都會受到相應的懲罰,更不懂得在做錯事情之後如何妥善地解決,錯誤地走了極端。

即使抽中了「子宮彩票」,如果沒有與之相匹配的能力,即使獲得了一個比別人更高的起點,也難逃高開低走的命運。

只希望在往後的生活中,她能夠像微博中說的那樣,好好生活,好好照顧孩子。

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其實遠超過我們以為的那樣,孩子最初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全部來自於家庭,來自於父母。

可是,父母之愛子,應當為其計之深遠。

沒有一對父母能為孩子負責一生,所以,我們應當早早讓孩子學會為自己負責;沒有一對父母能為孩子遮風擋雨一輩子,所以,我們不該讓他活成溫室裡的花朵,而要讓他早些長成參天大樹。

除了一張大學文憑之外,家長還需要培養孩子很多的方面的能力。

一個人是否能夠很好的生活,不僅僅要打理好自己的飲食起居,還要學會融入這個社會,按照這個社會的既定規則,更好的生活。

相關焦點

  • 爸爸在孩子教育中的缺失,對孩子會造成多大的影響?
    確實是,在我國帶孩子、教育孩子好像一直都是媽媽在做的事情,大部分爸爸在對孩子的教育方面的付出都是沒有媽媽多的。喪偶式育兒因為在傳統觀念裡面,人們都是秉持著」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的,男人總會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自己的工作和事業上,認為家裡的一切事物都應由媽媽來負責。
  • 「我想看她會不會流產」熊孩子猛推孕婦被打:你不教育孩子,總會有人替你教育他
    更令人氣憤的是熊孩子的態度,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故意推倒孕婦親戚,想看她會不會流產,事後竟然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做錯了!一個四年級的小學生,筆者不相信學校的老師或是家長,沒有教育過他們要尊重孕婦、不能推搡孕婦、在公交車上要給孕婦讓座這些基本道理。可他為什麼還是如此肆意妄為?
  • 「你再不聽話,我就不管你了」,還在恐嚇式教育?對孩子傷害大
    但是這些話看似能夠讓孩子快速的按照你的指令行事,但是如果長此以往的話,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極大的傷害。心理學家指出:長期給孩子恐嚇式教育,會讓孩子形成一種,膽小、內向、懦弱、做事優柔寡斷並且心理承受能力低下的性格。《無條件教育》的作者AlfieKohn將這種恐嚇式的教育稱之為:暫時的情感拋棄。
  • 總有人會替你報仇的
  • 朱茵戚薇女兒同框的背後:缺失的父愛,是對孩子一輩子的虧欠
    當女兒送給他禮物,爸爸會說:「爸爸很開心,謝謝你。」當女兒成功地完成任務,爸爸會給他豎起大拇指。lucky會大方回答:「爸爸是李承鉉,媽媽是戚哥。」還會耐心解釋:「戚哥是女的。」沒有你強我弱的家長制關係,lucky和父母的交流,從來都是平等的。
  • 總有人會在乎你的
    剛好這段時間和爸媽住在一起,他們一開始會打電話催,怎麼還不回來,我總告訴他們,我在加班呢,打電話的次數多了,我也不耐煩:語氣不太好,像個孩子似的縱容自己,我也感覺到這樣衝父母說話不妥,但還是很快為自己找到了合理原因,每天加班到十一二點的人,語氣都不會太好。我們很多的情緒成本,都花在了這種人事上,所以留給身邊人也就沒什麼耐心了。
  • 「這樣愛你對不對?」中國式家長的教育焦慮
    第一,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父母的教育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此基礎上,他們自然也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持以更高的關注度。在物質條件得到改善後,人們便會更多的關注精神層面上的問題,如何教育且如何高質量地教育,成為當代父母關注的重點。所以,當代父母的教育焦慮是整個大環境使然,是整個社會發展和追求教育質量的趨勢催生了父母的教育焦慮。
  • 《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願有人替你摘下面具
    有多少人會在意你面具背後努力掩飾與隱藏的悲傷呢 有多少人會願意去了解內心真實的你呢 那個需要被愛的你。看了《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以後才開始去了解動漫的魅力所在。動漫的魅力我想就在於不僅僅為我們構建了一個理想的世界 來滿足我們的精神需求 更是有多層面可以去深入思考和表達的內容和情感。
  • 《少年的你》看疼無數人:一代人終將長大,但總有人正少年
    但《少年的你》直接打破了以往青春電影現實感弱、人性刻畫單薄、主題意蘊不強等缺失,進而探索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存在的複雜關係。家庭缺失的愛,父親的缺位,不合理的教育方式導致其心理被極度扭曲。在家庭中受到的「欺凌」,終於讓魏萊成為校園中的暴力者,以尋求心理的平衡。同時《少年的你》也反映出:校園霸凌題材的電影在努力探求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反映家庭的愛對孩子的重要性。
  • 《少年的你》爆紅:三種家庭教育缺失,你屬於哪種?
    影片《少年的你》火了小半個月,累計票房已破12億。這是一部聚焦校園欺凌主題的青春電影,不僅將校園欺凌話題擺在了更多人面前,也讓許多觀眾開始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看完《少年的你》的我爸媽,深刻思考,認真反思要跟我共同成長。」「大人比孩子更應該看,只有合格的大人,孩子才不會受到傷害。」
  • 熊孩子猛推孕婦被暴打:你不教育孩子,總會有人替你教育的更狠!
    相信這些話你一定也聽過:「我沒給他玩王者榮耀,他摔了我的iPad!」「他只是個孩子啊,你讓一讓他啊!」「你家孩子太吵太鬧了,這裡是公共場合!」「他只是個孩子啊,你就不能體諒一下嗎?」網上曾經有人總結中國的四大寬容:來都來了,人都死了,大過年的,還是孩子。
  • 從家庭教育缺失的角度看《誤殺》,才知道父親對孩子的缺位多可怕
    父母應該教會孩子明辨是非,遵紀守法,承擔事情的一切後果,而不是發生事情就幫助孩子擺平,那麼孩子永遠也長不大,等到他們進入社會也會出現各種問題。2、 過於追求名利都彭一顆心撲在事業上,一心想往上爬,想要當上市長,雖然他給了兒子素察生命,但是卻從來沒有花費心思教育兒子,將所有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政場上,對兒子不聞不問,缺少管教。
  • 為什麼醫生勸你把缺失的牙補起來?
    說話漏風:當個別牙缺失時,對發音影響不大,但當牙齒缺失較多時,特別是前牙缺失或全部牙齒缺失時,可造會有不同程度的發音障礙,說話既費力又不清楚。影響腸胃健康:當個別牙齒缺失或牙列缺失後,咀嚼效率隨之降低或喪失,唾液分泌減少,胃腸蠕動減慢。
  • 這世上總有人替你工作,但沒人能替你活下去
    你還好嗎?」 他很快回覆:「肝癌。」他經常晚上3點睡覺,參加各種商業飯局,喝到不省人事。 33歲,年薪40萬,房子車子都有,打算國慶結婚,一場病打亂了他的計劃。 他說:「總以為自己年輕,身體抗得住,沒想到!」跟他聊完後,我失眠了,他是千萬個透支身體工作人的縮影。
  • 「後補」媽媽自白:繼母需要更多教育智慧
    隨著再婚家庭的不斷出現,以及與之相伴的繼父母角色的不斷增多,很多繼父母遭遇了教育繼子女的難題。而繼母,更成為一個難以扮演的角色。如何看待繼母教育?一個「後補」媽媽,到底該怎樣教育孩子?今天,我們來聽一聽各方的聲音。
  • 【原創】林佳一從小缺失的愛,長大了再也補不回來
    講了這麼多還都不是重點,重點是從林佳一的成長故事中,我們做父母的能吸收哪些經驗教訓,請耐心聽小編給你掰扯掰扯。林佳一從小便失去了母愛,被富商父親林世淵獨自一人含辛茹苦帶大。然而林爸很忙,根本沒多少時間陪孩子,甚至很多時候把她獨自一人關在家裡,以至於女主產生了「幽閉症」。陪伴女主15年的一條狗「包子」竟然成了她最大的感情依託,可見這個家庭有多缺愛!
  • 還來得及,修復孩子心靈創傷的6句話,彌補教育和陪伴的缺失
    我們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在生活中聽到某一句話會突然引起情緒爆發,或者是情緒低落、甚至是自我否定,其實這種經歷很可能跟我們童年的時候受到的傷害有很大的關係。由於教育和陪伴的缺失,每個人的童年都或多或少受到過一些傷害,即使現在已經為人父母了,還是會再無意間傷害到自己的孩子。
  • 家長對孩子成績總不滿意?可能是「沉沒成本」在作祟,要及時糾正
    對於朋友的抱怨,我的回答是讓他放平自己心,教孩子的時候耐心點,對孩子的教育成果期待也減少一些,因為教育孩子本就是一個長期的事,短期的投入取得成效或許沒有這麼明顯。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會有這樣的問題,總覺得孩子不努力,自己付出的時間、精力與金錢沒有得到很好的回報,所以對孩子表示失望或者直接發了脾氣。
  • 《西遊記》:品德教育的缺失,讓紅孩兒的前途止步善財童子
    雖然在西天取經路上孫悟空經常被妖怪大罵「潑猴」,可那都是些有道行的神仙或妖魔,從輩分上理論,他們不存在高低長幼。再看紅孩兒的言談,不僅是對孫悟空這個「叔叔」的不敬,更是對父親牛魔王的不敬,究其原因,還是因為牛魔王對孩子品德教育的不足,《詩經·鄘風·相鼠》中有一句詩:「人而無儀,不死何為?」由此可見,品德教育很重要。
  • 孫子指著奶奶大罵,街頭推搡,教育的缺失是誰的過錯?
    那麼就出現了三代同堂,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爸爸媽媽6個大人圍繞一個小孩,6個大人對孩子的愛太滿,就變成了溺愛。孩子便變得狂妄自大,目無尊長。#北京一男孩地鐵上指著奶奶大罵12月2日,北京地鐵上一男孩用手指指著他奶奶破口大罵「我警告你,你給我起來,我再說一遍,你給我起來」,一直讓坐在座位上的奶奶起開,讓他坐。旁邊的乘客看不下去,便問男孩是哪個學校的,不能這樣對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