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2 14 : 58 來源:成都市林業和園林管理局
成都市人民政府
關於推進竹產業高質量發展
建設公園城市美麗竹林風景線的實施意見
成都天府新區、成都高新區管委會,各區(市)縣政府,市級有關部門,相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推進竹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設美麗鄉村竹林風景線的意見》(川委發〔2018〕34號)要求,結合成都實際,制定以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認真落實省委「一幹多支」發展戰略,以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竹茂城美、竹興農富為目標,著力保護與提升竹林盤、挖掘與創新竹文化、打造與創建竹品牌,推動竹產業結構調整與現代竹產業體系構建,促進農商文旅體全面融合發展,營造竹生態價值轉化場景,助力鄉村振興,讓竹林成為公園城市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二)總體布局
按照「統籌謀劃、分區施策、協調互補、錯位發展」的工作思路,確定「一帶兩區多點」的總體布局。「一帶」,以龍門山脈區域為主的竹產業帶,重點開展竹林生態保育、竹產業基地建設、竹產品加工等。「兩區」,以大熊貓國家公園一般控制區為主的大熊貓棲息地竹旅遊區,重點開展大熊貓竹主題旅遊、竹林康養等;以武侯區、成華區、崇州市、邛崍市為主的竹文化創意區,重點發展竹編竹藝、竹博覽會展、竹文化創意體驗、竹科技研發等。「多點」,以天府綠道串聯川西林盤、都江堰精華灌區、城市公園綠地和竹特色鎮等竹產業集群創新發展區,重點開展竹林康養與遊憩、竹產品加工與進出口貿易、竹產業市場平臺搭建等,著力打造三產融合、要素聚集的全域性現代竹業發展群。
(三)目標任務
至2022年,全市竹林面積達到110萬畝。建成現代竹產業園區4個。創建省級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示範縣2個。規劃建設竹景觀元素的公園和街區100個、竹特色鎮10個、竹產業特色村示範點10個。保護與修復川西林盤1000個,著力打造竹主題川西林盤100個。建設竹元素天府綠道500公裡、翠竹長廊5條。以竹為載體的生態旅遊達3000萬人次/年,全市竹產業年綜合產值達到100億元。
二、保護竹資源,提升竹質量
(四)強化竹林資源保護。保護全域現有竹林資源,全面推進大熊貓棲息地、川西林盤、天然竹林等重點竹林保護工程。生態竹林享受生態效益補償措施。吸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就地轉為生態護林員。加強竹林火災和病蟲害綜合防治。依法打擊毀壞生態公益竹林行為。支持邛崍市建設川西竹類種質資源庫,支持望江樓公園國際竹品種成都登錄中心建設,為天府竹博園、綠道、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東部新區園林景觀建設提供優質竹種質資源。
(五)提升竹產業基地質量。改造復壯低產低效竹林,將退化竹林修復更新納入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給予每畝不超過400元補貼。推動龍門山帶中小徑筍用竹和邛崍、蒲江、大邑、崇州、彭州等慈竹重點產區提質增產。營建大熊貓食用竹基地,依託龍門山大熊貓食用竹資源,建設大熊貓食用竹產品供應基地。推進苗景兼容竹基地建設,按照「景觀化、景區化,可進入、可參與」理念,建設新型竹種苗基地(苗圃)。對新改建規模化、標準化竹產業基地,規模超過100畝可列入市級林產業項目扶持,驗收合格後按不超過800元/畝給予一次性補貼。
(六)完善竹產區基礎設施。完善竹林區公路建設,對竹林分布相對集中的鄉鎮、村(含林場)竹區機耕道、生產便道、遊步道、綠道等新改建項目,按每公裡不超過4萬元補貼。將成片面積1000畝以上的竹林基地對外連接道路,符合國家規定條件的,納入相關農村公路建設項目統籌實施。鼓勵將竹林生產道路納入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範圍。改善竹林區灌溉條件,將符合我市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和要求的筍用竹基地配套灌溉設施納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補助範圍。
三、打造竹景觀,營造竹場景
(七)打造川西林盤竹場景。加強川西林盤的改造修復與提升,因地制宜塑造「茂林修竹」的林盤竹景觀,融合竹文化元素,營造竹消費場景,建設竹林綜合體。支持竹林盤發展竹編藝、竹雕刻、竹製作等體驗消費,支持竹林盤發展竹民宿、竹文創、竹展覽等農商文旅體融合產業。推動崇州市道明鎮竹藝新村、邛崍市平樂鎮花楸村、川西竹海竹藝林盤、蒲江縣明月村、都江堰市柳街鎮七裡詩鄉等川西竹林盤修復建設。
(八)建設竹主題特色鎮(街區)。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的總體思路,結合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建設項目、川西林盤改造、都江堰精華灌區大地景觀工程、社會主義新農村綠色家園及特色村建設,提升產業集聚功能,推進一二三產業跨界融合。支持創建竹林小鎮,評選竹專業村鎮和特色生態旅遊示範村。
(九)營造天府綠道竹景觀。以綠色田園為本底、以茂林修竹為映襯,把竹產業功能區建設融入天府綠道建設,按照「竹林+」模式,串聯全域田園、竹林、村落、溪流等生態資源,促進竹文創、竹旅遊、竹商貿等竹產業功能區和城市產業功能區相互連接。
(十)加大城市綠化竹運用。在公園、道路、小遊園、微綠地、社區等區域,加大竹類的運用,塑造各具特色的竹園林景觀。在大熊貓國家公園及「熊貓之都」項目區域,栽植熊貓食用竹為主的竹林,營造大熊貓竹園生態場景。在東部新區生態景觀建設中加大竹元素的應用,在天府綠道、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熊貓之窗」項目區域以及崇州市、彭州市、邛崍市建設翠竹長廊。
四、延伸產業鏈,培育生態圈
(十一)推進竹林複合經營。充分利用竹林下土地資源和生境優勢,推廣竹—藥、竹—菌等模式,推進竹林複合經營,提高竹林資源綜合利用率。將符合要求的規模化、標準化竹林下生態種植建設項目列入市級林產業項目扶持。產品達到「三品一標」標準且擁有產品流通溯源體系的筍用竹基地優先納入林下經濟示範基地和林業科技創新推廣示範項目。支持符合條件的竹林下生態種植基地申請認定「萬畝林億元錢」竹林示範基地。
(十二)支持竹產品精深加工。鼓勵優質竹產品及加工技術、竹纖維、竹纏繞複合壓力管道、重組竹等新產品的研發應用。支持竹炭、竹原纖維、竹基纖維複合材料(竹鋼)、竹藥品等新興產業發展,招引竹產業精深加工領軍企業來蓉投資新建或參與現有企業改(擴)建項目,積極向省級部門申請對重點項目的資金支持。推進竹產品就地加工,優化竹材、竹筍、林下產品的就地加工點布局,推進竹食品冷鏈物流建設,支持成立竹產品初加工合作社,支持竹資源集中的區域合理設置提供收儲轉運、初加工、技術服務為一體的竹業綜合服務站。
(十三)培育現代竹產業園區。整合資源要素,集中打造一批現代竹科技示範園、竹生態經濟園、特色竹產業園。將產業特色優勢明顯、建設水平區域領先、帶動林農增收顯著、組織管理健全完善和符合其他政策條件的竹產業園區納入省級現代農(林)業產業園區進行培育,並按照要求推薦申報國家級示範園區,市級林業產業發展專項資金要向園區傾斜。支持竹產業園區發揮帶動作用,引導農村創新創業基地與特色竹產品優勢區、現代農業示範區對接。
(十四)促進竹文化產業發展。挖掘利用成都大熊貓、望江樓公園、道明竹裡、川西竹海等悠久竹文化元素,利用特色竹工藝發展竹文創,助力世界文化名城建設。推動竹種植與竹文化、竹編工藝與竹創意設計深度融合,鼓勵以竹雕、竹簧、竹編等為載體傳承成都故事和民風民俗。傳承發展邛崍市瓷胎竹編和竹麻號子、崇州市道明竹編、都江堰市聚源竹雕、郫都區古城竹鳥籠等竹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支持竹產業重點區域設立大師工作室、竹文創中心等。籌建竹類博物館,支持竹文化經營主體申報省級自然教育基地。
(十五)推進竹林生態旅遊發展。依託邛崍市川西竹海景區、都江堰市大熊貓與竹文創項目、彭州市「萬畝林億元錢」竹林示範基地和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熊貓之窗」等重點竹林資源,大力推進竹林生態旅遊發展。結合「熊貓之都」產業功能區定位,支持都江堰片區利用大熊貓文化及竹資源特色開展生態旅遊。支持龍泉山片區開展大熊貓科普教育與竹生態產業研發、竹類園林景觀應用。將竹林公園、竹林溼地、竹林小鎮、川西竹林盤優先納入重點旅遊規劃,支持竹產業重點區(市)縣打造竹生態旅遊精品線路,推出竹文化旅遊線路產品和體驗基地。對創建國家級、省級稱號的竹林康養基地分別給予20萬元、10萬元一次性獎勵。支持創建竹林人家,按照市級林產業項目相關標準給予一次性補貼。
五、創建竹品牌,拓展竹市場
(十六)培育新型竹經營主體。支持返鄉創業人員、大學畢業生、農村能人等領辦竹產業項目。支持示範帶動力強、聯結貧困戶多的新型竹產業經營主體承擔竹產業項目。對新獲得國家級林業龍頭企業或國家級林業專合組織的竹產業經營者給予最高1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龍頭企業新建規模化標準化竹林種植基地,並建立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獲得森林食品基地認證、綠色食品認證、有機食品認證後,最高分別給予5萬元、5萬元、1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十七)著力打造竹產業品牌。鼓勵打造竹產業非遺品牌,做大做強邛崍市川西竹海、彭州市「川熊貓」、崇州市道明竹編等竹產品特色品牌。充分挖掘大熊貓食品文化,開發大熊貓食用竹的經濟價值,打造大熊貓食用竹產品品牌。支持創立鄉土特色竹產品品牌,鼓勵地方政府和企業對竹品牌的維護和營銷。對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的竹產業經營者給予最高3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新獲得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的最高給予2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十八)搭建竹市場驅動平臺。融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落實省委「一幹多支」發展戰略,充分發揮主幹城市作用,拓展竹產品市場和發展空間。結合青白江國際木材交易中心、溫江國際花木進出口園區、新都林產品交易中心建設,搭建各類竹產業平臺,促進全省竹產業「一群兩區三帶」區域板塊協同發展,形成各具特色、錯位發展的區域發展新格局。完善竹產業鏈,建立竹產品交易市場,支持建設竹產品交易物流中心和竹產業網絡電商平臺。完善竹產品出口相關機制,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竹產業國際合作,鼓勵各類竹苗、竹盆景等竹產品通過以「東蓉歐」為主通道的全球供應鏈體系出口海外。鼓勵竹產業企業利用電子商務平臺進行網絡銷售和品牌宣傳,鼓勵有條件的竹產業企業搭建電子商務平臺。
(十九)支持竹產業科技創新。鼓勵市農林科學院、望江樓公園等科研單位開展竹良種培育、優質竹種資源引進等工作,對獲得省級以上良種審(認)定的,最高按10萬元/個給予一次性獎勵。鼓勵制定竹產業品種地方性標準,對主導或參與制定並獲批市級、省級、國家級標準的,最高分別按6萬元/個、8萬元/個、10萬元/個給予一次性獎勵。支持各類創新主體開展竹產業科技創新,擇優對承擔市級技術創新研發項目、重點新產品研發項目給予最高20萬元補助,對承擔市級重大科技應用示範項目、重大創新產品研發項目給予最高200萬元補助。鼓勵高校院所科技人才創新創業,促進竹類科研成果轉化落地,擇優對高校院所科技人才創新創業項目給予最高20萬元補助。依託望江樓公園和市農林科學院,籌備成立「成都市竹類科學研究院」,籌建崇州市百竹園、天府竹博園等竹類植物科普館。
六、強化工作保障
(二十)加強組織領導。各區(市)縣黨委、政府要將竹產業發展作為公園城市建設和鄉村振興的重要工作來抓。市級層面建立以市公園城市局牽頭、市級有關部門配合的工作協調機制。各區(市)縣要相應完善工作機制,制定具體規劃和推進方案。
(二十一)強化人才支撐。發揮好市農林科學院、成都農職學院等平臺作用,加強竹類專業人才的引進和培育。加強與國內外行業協會、高校院所在人才培養、產業規劃、成果孵化等方面的合作,積極選派竹產業管理幹部到竹產業先進區域考察學習。
(二十二)強化財稅金融支持。統籌農業、林業、文旅等各方資金,採取政府購買服務、以獎代補、先建後補和貸款貼息等方式支持竹產業發展。各區(市)縣財政要安排竹產業發展補助資金,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導工商資本、民營資本參與竹產業發展,形成多元化投入體系。利用農貸通平臺扶持竹類企業和合作社發展,將竹產業發展納入支持公園城市建設相關政策性貸款和農業產業投資引導基金支持範圍。
(二十三)創新完善體制機制。各區(市)縣要積極引導新型經營主體依法建立產業協會或產業聯盟,培育區域性竹產業聯合體。鼓勵竹區通過竹林流轉、竹林入股、合作社統一經營等多種形式推進適度規模經營,盤活竹林資源資產。依託「網際網路+」,推行竹林定向培育和產品定製生產,滿足特色個性化消費需求。大力推廣「林業共營制」「公司+基地+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職業經理人」等模式,構建穩定的產銷聯結機制。
該實施意見自2020年5月16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附件:高質量發展竹產業重點任務責任清單
成都市人民政府
2020年4月14日
附件
高質量發展竹產業重點任務責任清單
類別 | 序號 | 重點任務 | 責任單位 |
保護竹資源提升竹質量 | 1 | 支持邛崍市建設川 西竹類種質資源庫, 支持望江樓公園國 際竹品種成都登錄 中心建設。至2022年, 全市竹林面積達到110萬畝。 | 市公園城市局;市科技局、市財政局、 市農林科學院,成都天府新區、 成都高新區管委會,各區(市)縣政府 (第一個分號前為牽頭單位,下同) |
2 | 建設不少於3個豐產竹 林示範基地,改造 復壯低產低效竹林面 積達10萬畝,對新改建 規模化、標準化竹產業 基地,規模超過100畝 可列入市級林產業項 目扶持,驗收合格 後按不超過800元/畝 給予一次性補貼。 | 市公園城市局;市財政局、市農林科學院, 成都天府新區、成都高新 區管委會,各區(市)縣政府 | |
3 | 全市以熊貓食用竹為主 的筍用竹種植面積總 量穩定在22萬畝。 | 市公園城市局;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管委會, 、成都天府新區、成都高新區 管委會,各區(市)縣政府 | |
4 | 對竹林分布相對集中的鄉鎮、 村(含林場)竹區機耕道、生產 便道、遊步道、綠道等新改建項 目,按每公裡不超過4萬元補貼。 | 市公園城市局;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 成都天府新區、成都高新區 管委會,各區(市)縣政府 | |
5 | 將成片面積1000畝以上的竹林 基地對外連接道路,符合國家規 定條件的,納入相關 農村公路建設項目統籌實施。 | 成都天府新區、成都高新區管委會, 各區(市)縣政府;市財政局、 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公園城市局 | |
6 | 將符合我市高標準農田建設 和規劃要求的筍用竹基地 配套灌溉設施納入農田水利基 本建設補助範圍。 | 市農業農村局;市財政局、市規劃和自 然資源局、市水務局、市公園 城市局,成都天府新區、成都高新區管 委會,各區(市)縣政府 | |
打造竹景觀營造竹場景
打造竹景觀營造竹場景
| 7 | 堅持適地適竹,塑造多類型、多用途的生態 園林竹景觀。在公園、道路、小遊園、微 綠地、社區等區域,加大竹類的運用,塑造各 具特色的竹園林景觀。打造竹景觀元素 的公園和街區100個,建設翠竹長廊5條。 | 市公園城市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委、 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龍泉 山城市森林公園管委會,成都天府新區、 成都高新區管委會,各區(市) 縣政府 |
8 | 在大熊貓國家公園及「熊貓之都」項目區域科學栽 植熊貓食用竹為主的竹林,營造大 熊貓竹園生態場景。 | 市公園城市局;龍泉山城市森林公 園管委會、市農林科學院,各區(市) 縣政府 | |
9 | 在東部新區生態景觀建設中加大竹元素的應用 ,在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熊貓之窗 」項目區域以及崇州市、彭州市、邛崍市建設 翠竹長廊。 | 市公園城市局;市住建局、市交通運輸 局、市水務局、市東部新城辦 、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管委會,成都天府 新區、成都高新區管委會,相 關區(市)縣政府 | |
10 | 建設彰顯竹元素的綠道500公裡、特色竹文化 精品驛站5個。 | 市公園城市局;市住建局、市農業農村局、 市文廣旅局、龍泉山城市森林 公園管委會,成都天府新區、成都高新區管 委會,相關區(市)縣政府 | |
11 | 支持創建竹林小鎮,評選竹專業村鎮、竹類示 範村和特色生態旅遊示範村。新改建 竹特色鎮10個、竹產業特色村示範點10個。 | 市公園城市局、市農業農村局;市住建 局、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管委會, 成都天府新區、成都高新區管委會,各 區(市)縣政府 | |
12 | 保護修復1000個川西林盤,打造竹主題川西林 盤100個。支持竹林盤發展竹下種植等 複合生產,竹編藝、竹雕刻、竹製作等體驗消費, 竹民宿、竹文創、竹展覽等農商文 旅體融合產業。 | 市農業農村局;市住建局、市公園城市 局、市文廣旅局、龍泉山城市森 林公園管委會,成都天府新區、成都高 新區管委會,各區(市)縣政府 | |
延伸產業鏈培育生態圈
延伸產業鏈培育生態圈
| 13 | 將符合要求的規模化、標準化竹林下生態種養基 地建設項目列入市級林產業項目扶持。 | 市公園城市局;市財政局,市農林科學 院,成都天府新區、成都高新 區管委會,各區(市)縣政府 |
14 | 產品達到「三品一標」標準且擁有產品流通溯源體 系的筍用竹基地可優先納入林下經濟 示範基地和林業科技創新推廣示範項目。 | 市公園城市局;市科技局、市財政局、 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市 場監管局、市農林科學院,成都天府新區、 成都高新區管委會,各區(市) 縣政府 | |
15 | 支持符合條件的竹林下生態種植基地申請認定 「萬畝林億元錢」竹林示範基地。 | 市公園城市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農林科學 院,成都天府新區、成都高新 區管委會,各區(市)縣政府 | |
16 | 支持竹炭、竹原纖維、竹基纖維複合材料(竹鋼) 、竹藥品等新興產業發展,招引竹產 業精深加工領軍企業來蓉投資新建或參與現有企業 改(擴)建項目,積極向省級部門申 請對重點項目的資金支持。 | 市經信局;市發改委、市公園城市局、市投促 局,成都天府新區、成都高新 區管委會,各區(市)縣政府 | |
17 | 優化竹材、竹筍、林下產品的就地加工點布局,推進 竹食品冷鏈物流建設。 | 市公園城市局;市經信局、市規劃和自然 資源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 農村局、市郵政管理局,成都天府新區、成 都高新區管委會,各區(市)縣政府 | |
18 | 打造一批現代竹科技示範園、竹生態經濟園、特色竹產 業園,符合條件的納入省級現代農(林)業產業園區進 行培育,並按照要求推薦申報國家級示範園區。建立 竹創新創業平臺。建成竹產業園區4個。 | 市公園城市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發改委、 市經信局、市科技局、市農林科 學院,成都天府新區、成都高新區管委會, 各區(市)縣政府 | |
19 | 傳承發展邛崍市瓷胎竹編和竹麻號子、崇州市道明竹編、 都江堰市聚源竹雕、郫都區古城竹鳥籠等竹類非物質文 化遺產,支持設立大師工作室、竹文創中心、竹產品研 發中心。 | 市文廣旅局;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生態環境 局、市市場監管局,成都天 府新區、成都高新區管委會,相關區(市)縣政府 | |
20 | 啟動實施望江坊文化街區、彭州市竹文化文創聚落項目、 都江堰市熊貓與竹文創中心等 重點文創項目。 | 市公園城市局;市文廣旅局、市農林科學院, 成都天府新區、成都高新區 管委會,相關區(市)縣政府 | |
21 | 積極組織各類竹文化研討會議,擇期舉辦「成都竹文化節」 和「中國天府望江竹文化國際峰會」。 | 市公園城市局;成都天府新區、成都高新區管 委會,各區(市)縣政府 | |
22 | 啟動完成望江樓公園景觀和業態全面提升改造、邛崍市川 西竹海重點竹旅遊景區、天府竹博覽園等重點項目建設。 | 市公園城市局;市文廣旅局、龍泉山城市森林公 園管委會,相關區(市)縣政府 | |
23 | 支持都江堰片區利用大熊貓文化及竹資源特色開展生態 旅遊體驗,龍泉山片區開展大熊貓科普教育與竹生態產 業研發、竹類園林景觀應用。 | 市公園城市局;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管委會,相 關區(市)縣政府 | |
24 | 將竹林公園、竹林溼地、川西竹林盤優先納入重點旅遊 規劃,支持竹產業重點區(市)縣打造竹生態旅遊精品 線路,推出竹文化旅遊線路產品和體驗基地。 | 市文廣旅局;市公園城市局,成都天府 新區、成都高新區管委會,各區 (市)縣政府 | |
25 | 對創建國家級、省級稱號的竹林康養基地分別給予20萬 元、10萬元一次性獎勵。支持創建竹林人家,按照市級 林產業項目相關標準給予一次性補貼。建設竹林元素公 園10個,竹林人家15個,竹林康養示範點4個,竹康養 步道110公裡。 | 市公園城市局;市衛健委,成都天府新區 、成都高新區管委會,各區(市) 縣政府 | |
創建竹品牌拓展竹市場
創建竹品牌拓展竹市場
| 26 | 對新獲得國家級林業龍頭企業或國家級林業專合組織的 竹產業經營者給予最高1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 市公園城市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 成都天府新區、成都高新區管 委會,各區(市)縣政府 |
27 | 龍頭企業新建規模化標準化竹林種植基地,並建立產品質 量可追溯體系,獲得森林食品基地認證、綠色食品認證、 有機食品認證後,最高分別給予5萬元、5萬元、10萬元的 一次性獎勵。 | 市市場監管局、市公園城市局;成都天府新區、 成都高新區管委會,各區 (市)縣政府 | |
28 | 充分挖掘大熊貓食品文化,充分開發大熊貓食用竹的經濟 價值,打造大熊貓食用竹產品品牌。 | 市公園城市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成都 天府新區、成都高新區管 委會,各區(市)縣政府 | |
29 | 做大做強邛崍市川西竹海、彭州市「川熊貓」、崇州市道明 竹編等竹產品特色品牌。支持創立鄉土特色竹產品品牌, 鼓勵地方政府和企業對竹品牌的維護和營銷。 | 成都天府新區、成都高新區管委會,各區(市)縣 政府;市農業農村局、市公園城市局、市商務局 | |
30 | 對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的竹產業經營者給予最高30萬元的一 次性獎勵,新獲得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的最高給予20萬元一次性獎勵。 | 市公園城市局、市市場監管局;成都天府新區 、成都高新區管委會,各區(市)縣政府 | |
31 | 鼓勵竹產業企業利用電子商務平臺進行網絡銷售和品牌宣傳 ,鼓勵有條件的竹產業企業搭建電子商務平臺。 | 市商務局;市經信局、市公園城市局,成都天 府新區、成都高新區管委會,各區(市)縣政府 | |
32 | 鼓勵各類竹苗、竹盆景等竹產品通過以「東蓉歐」為主 通道的全球供應鏈體系出口海外,完善竹產品出口相關機制。 | 市商務局;市經信局、市財政局、市口岸物流辦 、市公園城市局,成都天府新區、成都高新區管委會,各區( 市)縣政府 | |
33 | 對獲得省級以上良種審(認)定的,按照市級相關規定給 予最高10萬元/個的一次性獎勵。 | 市公園城市局;市財政局,成都天府新區、成都 高新區管委會,各區(市)縣政府 | |
34 | 對主導或參與制定並獲批市級、省級、國家級標準的,最高 分別給予6萬元/個、8萬元/個、10萬元/個的一次性獎勵。 | 市公園城市局;市經信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農林科學院, 成都天府新區、 成都高新區管委會,各區(市)縣政府 | |
35 | 擇優對承擔市級技術創新研發項目、重點新產品研發項目給 予最高20萬元補助,對承擔市級重大科技應用示範項目、重 大創新產品研發項目給予最高200萬元補助。擇優對承擔高 校院所科技人才創新創業項目給予最高20萬元補助。 | 市科技局;市公園城市局、市農林科學院,成都天府新區 、成都高新區 管委會,各區(市)縣政府 | |
36 | 依託望江樓公園和市農林科學院,籌備成立「成都市竹類科 學研究院」,籌建崇州市百竹園、天府竹博園等竹類植物科普館。 | 市公園城市局、市農林科學院;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 管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