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劉佩華美文《溺愛》欣賞

2021-02-14 天安門文學

作者:劉佩華


      《菜根潭》書中有一則古文:「富家慣習驕奢,最難教子,寒士欲謀生活,還是讀書。」意思就是說,有錢人浮華奢侈成為習慣,教育孩子便成了困難的事情;家境貧寒的子弟要想出人頭地,還是要靠勤奮讀書。

       縱觀歷史,有錢有勢家庭的孩子大都不愛讀書,因為,富家子弟身穿綾羅綢緞,出門坐轎、騎馬,不讀書也可以去買官做。而現在富家子弟身穿世界名牌,出門坐豪華名車、私家飛機,不讀書也可以出國留學。殊不知,這種教育方式,並不是愛孩子,而是對孩子的寵溺,最終還是害了孩子。

       優裕的生活環境容易使孩子養成懶惰,容易消磨孩子的意志,扼殺孩子的奮鬥精神,致使孩子做出違背道德,甚至違反法律的事情。

       2018 年4 月1 日晚,上海浦東某小區,已在日本留學5 年的23 歲小夥康某縱身一躍,從28 樓跳下,當場死亡。

       令人吃驚的是,在康某跳下的地方,康某的母親李某,他是一個40 多歲的中年婦女,當時李某渾身是血,身上被刺了九刀,刀刀致命。民警把李某送往醫院,兩天後,李某甦醒,第一句話就是問陪在床前的丈夫,兒子還好吧?面對妻子的追問,丈夫低頭大哭,李某明白了一切,隨即又暈了過去。

       原來,4 月1 日當天,是兒子康某從日本留學回來的第一天,而母親身上的九處刀傷,刀刀都是親生兒子所為。

      在康某很小的時候,初為人父人母的李某夫婦,從小便對兒子過份的溺愛,他們視兒子為掌中之寶,只要兒子想要的東西,夫妻倆都一定滿足,他們對兒子更是言聽計從。

      在溫床上長大的康某,養成了衣來伸手 飯來張口的惡習,並且不斷的向父母提出各種要求,因為他知道,父母一定會滿足他的要求。

       在日本留學的康某,房租是每個月12000 元人民幣,如果加上一年8 萬的學費,還有生活費,每年的開銷就得30 一 40 萬,這些費用都是父母每月定期寄往日本東京。

       事發當天,康某從日本回國,便向母親要錢買一輛心儀的跑車。

       已經不堪重負的母親,第一次拒絕了兒子的要求,並說了一句,家裡沒有那麼多錢,要錢的話就剩下我一條命了。母親從來沒有拒絕過兒子的要求,這次拒絕了兒子,康某覺得心裡不平衡,大吼大叫,和母親爭執起來。隨即康某拿起水果刀捅向自己的親生母親,連捅九刀後,然後,從28 樓跳下。

       再次從昏迷中醒來的母親嘴裡還不停地嘟囔著,都怪自己,是自己從小對兒子的溺愛害了兒子,致使兒子一步步走向死亡。

       為了孩子的未來,適當地寵愛孩子是正常的,但不能過度,更要把握好分寸,毫無原則的過份寵溺,對孩子有百害而無一利,不要等孩子長大不成器時,才後悔莫及。

         人物一理,動物和人一樣,也有七情六慾,也有任性、懶惰的一面。有一群天鵝來到天鵝湖的小島上,它們從遙遠的北方飛來,準備去南方過冬。島上住著老漁夫和他的妻子,見到這群天外來客,非常高興,拿出餵雞的飼料和打來的小魚,精心餵養天鵝。

        冬天來了,這群天鵝竟然沒有繼續南飛。湖面封凍,它們沒法獲去食物,老夫妻就敞開茅屋讓它們在屋子裡取暖並給它們餵食,直到第二年春天湖面解凍,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每年冬天,這對老夫老妻都這樣奉獻著他們的愛心。終於有一年,老年夫婦離開了人世,天鵝也從此消失了。

       它們不是飛向南方過冬,而是在第二年湖面封凍期間餓死了。

        故事中的夫婦象愛自己的兒女一樣,對天鵝百般呵護,倍加寵溺,管吃管住,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奉獻著愛心。人們不禁感嘆,多麼好的一對夫婦,多麼幸運的天鵝啊!

      然而,天鵝的悲慘命運告訴我們,正是這對夫婦過分的愛,使天鵝沉溺在安逸的生活中,養成了惰性喪失了生活的本能,無法再適應環境,最終被變化的環境所吞沒。

       在現實生活中,有多少父母一輩子都在為兒子營造安逸的愛之窩呀!孩子小的時候,棒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孩子要星星不敢給月亮,不讓孩子幹一點家務活,不讓孩子吃一點苦受一點累,孩子過著衣來伸手、 飯來張口的小皇帝生活。孩子長大了,又要忙著給他找一個旱澇保收不受累的好工作,還想給他們留一筆豐厚的財產,那怕自己為此吃盡苦頭。

       其實,孩子固然需要愛,但這種愛變異為一種安樂的饋贈,一種包辦一切的呵護時,他就不再是愛,而成了一把能置孩子於死地的溫柔刀子。

        古時候,有一孩子從小被父母寵溺,養成任性的習慣,自己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恣意妄為。父母卻不加管教、不加約束,結果孩子長大後殺了人,被判死刑。臨死前,孩子提出要再見母親一面,想吸吮一次慈母的乳頭,母親愛子心切,平時溺愛兒子已成習慣,就解開衣襟,讓兒子吸吮,兒子一口咬下母親的乳頭哭道:「當初你們如果早些管教我,何至於今日之死!」這就應驗了中國的一句老話:「慣子如殺子!」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尤其是中國現在的國情,老齡人口的增加,孩子的教育問題,在家庭社會上顯得尤為重要。愛是聖神的,也是無私的,但是有時候來自父母的心愛,對孩子出現了偏執,對孩子以後的成長教育,起了相反的作用。

       被雨淋溼過就會記得明天要帶傘,被石頭絆倒過就會小心腳下的路,被人欺騙過就會懂得防備險惡詭變…… 還是早些放開緊攥著的手吧,只給他必需的關愛而並非溺愛,只給她選擇的能力不是總將他庇護在自己的羽翼下,放手去愛,也許是該給他的最好的愛。

        高爾基是無產階級藝術的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沙俄時代的一個木匠家庭,4歲喪父,寄養在外祖母家。因為家庭極為貧寒,他只讀過兩年小學。10歲時就走入冷酷的「人間」。他當過學徒工、搬運工、麵包師,還兩度到俄國南方流浪,受盡苦難生活的折磨。他十分喜歡讀書,在任何情況下,他都要利用一切機會,如饑似渴地去學習。正如他自己所說:「我撲在書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一樣。」

       他為讀書受盡折磨,受盡屈辱。10歲時在鞋店當學徒,沒有錢買書,就到處借書讀。那時的學齡前學徒工,實際上就是奴僕,上街買東西、生爐子、擦地板、洗菜、帶孩子…… 每天從早晨幹到半夜。在勞累一天之後,他還要用自製的小燈堅持讀書。老闆娘知道後,禁止高爾基讀書,還到閣樓上搜他的書,只要搜到書就被撕碎。

       高爾基為了讀書,什麼都能忍受,他忍受著老闆娘的折磨和毒打,但是,只要讓他讀書心裡也是快樂的。

       由於高爾基一生如饑似渴地讀書,勤奮不懈的努力,他寫下了大量有影響的作品: 《海燕》、《鷹之歌》、《母親》、《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除此之外,還寫了劇本和大量的論文等作品。

       在成長的過程中,有時候更需要自身的奮鬥乃至掙扎的過程。象高爾基那樣,從小吃苦耐勞,自強自立。過分的呵護,只會使生命萎縮,甚至無異於扼殺生命。被過度溺愛的孩子,由於長期被父母的溺愛所包圍,孩子根本不知道為他人著想,更不會站在他人角度考慮問題,一切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

      由於父母的讓步,無原則的滿足孩子的要求,其骨子裡就養成了「老子天下第一」的思想,性格驕橫跋扈、目中無人。行為懶散,不能自律、口無遮攔、不懂禮節。

      長期生活在父母的寵溺下,遇到困難手足無措、懦弱膽怯,只講究物質亨受,缺乏吃苦耐勞精神。就像溫室裡的花朵,一旦離開溫室,就會被暴風雨摧毀。

       過分溺愛孩子,很容易使孩子養成驕傲、任性、自私、虛榮、孤僻等缺點。就會使孩子無法與他人相處,不愛學習,甚至產生反社會心理,最終,給家庭帶來不幸,給社會帶來危害。

       孩子的成長環境非常重要,什麼樣的生長環境,就會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在譏笑的中成長的孩子,學會羞怯;在指責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卑;在岐視中成長的孩子,學會冷酷;在寬容中成長的孩子,學會忍讓;在鼓勵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信;在讚美中成長的孩子,學會欣賞;在公平中成長的孩子,學會正義;在友愛中成長的孩子,學會關懷;在艱苦中成長的孩子,學會奮鬥;在溫暖中成長的孩子,學會關心;在嚴勵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律;在溺愛中成長的孩子,學會任性。所以我們一定要牢記:花盆裡長不出蒼松,鳥籠裡飛不出雄鷹。

      溺愛是生命的絆腳石,溺愛是溫柔的殺人武器,溺愛對孩子是一種極大的傷害。

       一個人的成長需要努力、需要奮鬥、需要拼搏。不曾在泥濘的路上走過,怎能留下深深的腳印?不曾在艱苦的歲月裡傷痕累累,怎能擁有輝煌的人生?只有經歷磨難,經受過挫折的考驗,生命才有意義,人生才會精彩!


相關焦點

  • 作家美文 | 郭書琴:凝望(散文詩)
    凝望(散文詩)撿一地金黃,斑駁著過往——群山環繞的小小村莊。漆黑夜空的燦燦星光。溫馨的小屋,搖曳的花樹。還有你高大的身影在村子裡的角角落落默默駐足。花樹下,曾有你甜甜的笑容。半山腰上,曾有你艱辛的勞作。
  • 美文欣賞
    (美文欣賞來自閱讀理解題,圖片來自網絡。)
  • 【美文】汪曾祺 梁實秋 | 美食美文
    梁實秋:河南館做鱔魚,我最欣賞的是生炒鱔魚絲。鱔魚切絲,一兩寸長,豬油旺火爆炒 加進少許芫荽,加鹽,不需其他任何配料。這樣炒出來的鱔魚,肉是白的,微有脆意,極可口,不失鱔魚本味。另一做法是黃燜鱔魚段,切成四方塊,加一大把整的蒜瓣進去,加醬油,燜爛,汁要濃。這樣做出來的鱔魚是酥軟的,別有風味。
  • 情感美文:凌晨蛙叫
    情感美文凌晨蛙叫 文/五令書生插圖:網絡涉足於偵探小說、鄉土散文、情感美文、古風新詩。作品:小說:《五令書生探案集》,散文:《思鄉》,詩歌:《響灘鎮上的愛情》,等等。富貴鳥職工:明天醒來我會在哪一隻鞋子裡富貴鳥職工:石獅,今夜請將我遺忘教師節記事:當年的五嶺村小學,當年的那棵槐花樹胡亂的青春:石獅的酒和一個關於酒的故事都市散文
  • 歌從黃河來丨國家級編劇詞作家李三處原創美文欣賞
    一直從事文藝工作,發表詩、詞、曲、劇本、評論、散文等作品1500餘首(篇),散見於《人民文學》、《中國文學》、《詩刊》、《詞刊》、《歌曲》、《解放軍歌曲》等省級以上刊物。出版了歌詞集《走進黃河》和詩集《野虹》。創作並上演了大型歌劇《清粼粼的水》、大型音樂劇《靜靜的呂梁山》、大型歌舞《呂梁春潮》、《閃光的足跡》、《黃河風》、《好山好水好兒女》、《呂梁山的懷念》等。
  • 美文雅頌|詩樣的人生
    我們應當能夠體驗出這種人生的韻律之美,像欣賞大交響曲那樣地欣賞人生的主旨,欣賞它急緩的旋律,以及最後的決定。 這些循環的動作,在正常的人體上是大概相同的,不過那音樂必須由個人自己去演奏。 一個人有童年、壯年和老年,我想沒有一個人會覺得這是不美滿。
  • 英語美文欣賞:The Last Rose of Summer 夏日最後的玫瑰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英語美文>正文英語美文欣賞:The Last Rose of Summer 夏日最後的玫瑰 2012-03-19 17:02 來源:網絡 作者:
  • 英語美文欣賞 愛之真諦
    What is love02:32來自PeterZhao英語(友情提示:英語朗讀請點擊音頻,本文由Peter Zhao翻譯並朗讀)英語美文欣賞會變得沒有機會欣賞我們的田地,沒有機會點亮自己對抗黑暗。As well as, I may lose many opportunities of enjoyment both mentally and physically, when I do not know what love is. 當我不懂得什麼是愛的時候,我也會喪失很多精神層面和肉體層面的快樂的機會。
  • 作家美文 | 回憶過去 / 雨後彩虹
    授權作者簡介:邱憲東,網名:雨後彩虹,一九六二年出生於哈爾濱市雙城區萬龍鄉增產村,喜歡閱讀和欣賞文學作品,躍躍欲試,拙筆成文,不斷學習和舞文弄墨,虛心求教,誠謝各位文朋詩友。近期在作家美文等發表過律詩、新體詩、散文等。
  • 我國現代散文名家有哪些?
    我國現代散文成就很大,可以說,是當代文學為數不多還未超越的文體。主要原因在於:第一,現代文學作家古文功底深厚,我國是詩文大國,散文成就特別大。現代文學作家通過古文學習,掌握了比較豐富的散文技巧與寫作能力。第二,現代散文接受西方散文,比如說英國散文傳統的影響,構建了美文的概念。
  • 【美文欣賞】大墩峽,別在臨夏鬢角的一朵玉花
    【美文欣賞】大墩峽,別在臨夏鬢角的一朵玉花 2021-01-15 17: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關於英語美文摘抄帶翻譯欣賞
    美文,是文質兼美的文章。引導學生讀好讀美,誦讀悟情積累。學生對美的體驗和領悟,來自感覺的整體性,一定要從語言材料的氛圍中去獲得。小編整理了關於英語美文摘抄帶翻譯,歡迎閱讀!關於英語美文摘抄帶翻譯:Facing the Enemies WithinWe are not born with courage, but neither are we born with fear.
  • 「華豫朗讀者」柳暗花明朗誦谷語的散文《冬至》
    往期精彩《彰德美如畫 名人遊老城》小竹裡館偶遇 古都三問音樂詩歌朗誦作品《鄉愁》音樂詩歌《槐香》金笛老師朗誦作品欣賞傳世經典《再別康橋》作者:徐志摩 美文朗誦:朱自清經典散文《春》有聲詩歌《七夕的月亮》【洹上名家】周書利女士樹葉書法藝術欣賞:一枚葉子的美好
  • 【絲路詩雨】散文《盼新年》‖作者:張學明(四川成都)
    曾於《工人日報》,《中國汽車報》《散文詩》《阿壩報》《四川工人日報》《四川日報》《中國青年報》《散文天地》《汽車雜誌》《汽車維護保養》《東風汽車報》《東風汽車技術服務報》發表詩歌及論文。微信暱稱:悟吧,原名:田小林,山西忻州人;從事會計工作。酷愛唱歌,偶然一次機會,發覺朗誦美文對淨化心靈有很大的益處,於是就開始學習,願以聲音傳播美好。
  • 【西部散文選刊】高彩梅 | 蓮一樣的女子
    我們欣賞美景,收穫著友誼。這些都深深印在我心裡。 阿蓮,有一副好嗓子,唱信天遊唱得特別好聽。《為你跑成羅圈腿 》三十裡的明沙,二十裡的水五十裡的路上我來呀嘛看妹妹半個月我看了妹妹十五回呀十五回為了看妹妹哥哥跑成羅圈圈腿。
  • 【美文欣賞】臨夏州作協主席王國虎原創作品——《河州放歌》
    【美文欣賞】臨夏州作協主席王國虎原創作品——《河州放歌》 2021-01-13 09: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初三女生斬獲南國美文大賽一等獎
    文棚聚風流,南國傳美文。12月20日,由廣東省網絡文化協會、中山市委網信辦指導,中山市文聯、中山日報報業集團、中山市網絡文化協會主辦的2020南國美文大賽踢館賽及總決賽在金鑽酒店舉行。眾多文學愛好者歡聚一堂,共享美文盛事。經過上午的踢館賽和下午的總決賽,最終,來自東區遠洋學校的初三女生徐樂瑤攜作品《烏斯懷亞有點冷》在28個總決賽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冠軍。
  • 尹建莉:愛與溺愛的界限在哪裡?
    >灼見(微信號:penetratingview)溺愛的本質是控制,愛的本質是給自由。「不能溺愛孩子」的說法由來已久,我們往往只從字面理解,認為「溺愛就是愛得太多」,於是推導出「不溺愛就是要少愛一些」。很多家長對此深信不疑,但其實這正是我們被迷惑的表現——愛和溺愛並不是一件事情程度上的深淺,而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東西。 尹建莉從愛和溺愛的本質說起,分享了她養育一個自由、自覺的孩子的方法。「溺愛」不是「太多的愛」,是「太多的、打著愛的旗號的控制和包辦」。溺愛是怎麼產生的呢?
  • 「散文欣賞」貪戀窗外的霞 文/也獸
    【散文欣賞】貪戀窗外的霞文/也獸夜幕低垂的時候,窗外的一角霞光,被春風吹散,掉落在小城的犄角旮旯裡;窗內的沙發上,一隻俏皮的小灰貓,撓吻起半臥在地上熟睡的二爺王寶超,民革濟南委員(歷下文化支部),筆名:也獸;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濟南市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新聞攝影學會會員、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意設計大賽組委會理事。壹點號天橋作家
  • 散文?散文!千呼萬喚始出來,壓箱底的書推給你們
    ——古詩詞篇》(337法詳解,中小學古詩詞書單推薦) 鄉親們留言要求推薦散文的呼聲是最大的。我考慮原因有兩點: 1. 大家意識到了現當代散文對於寫作的幫助:積累語言、培養語感、哲理思考。2.散文真散,不光是形散,材料也散,像我這樣自認為有多年選書剁手經驗的老手,選散文也有點發怵。 我知道你們都是來上貨的,廢話不多說,以下書單是按我給娃選書的思路推薦的,分為小學段和初中段兩部分,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