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佩華
《菜根潭》書中有一則古文:「富家慣習驕奢,最難教子,寒士欲謀生活,還是讀書。」意思就是說,有錢人浮華奢侈成為習慣,教育孩子便成了困難的事情;家境貧寒的子弟要想出人頭地,還是要靠勤奮讀書。
縱觀歷史,有錢有勢家庭的孩子大都不愛讀書,因為,富家子弟身穿綾羅綢緞,出門坐轎、騎馬,不讀書也可以去買官做。而現在富家子弟身穿世界名牌,出門坐豪華名車、私家飛機,不讀書也可以出國留學。殊不知,這種教育方式,並不是愛孩子,而是對孩子的寵溺,最終還是害了孩子。
優裕的生活環境容易使孩子養成懶惰,容易消磨孩子的意志,扼殺孩子的奮鬥精神,致使孩子做出違背道德,甚至違反法律的事情。
2018 年4 月1 日晚,上海浦東某小區,已在日本留學5 年的23 歲小夥康某縱身一躍,從28 樓跳下,當場死亡。
令人吃驚的是,在康某跳下的地方,康某的母親李某,他是一個40 多歲的中年婦女,當時李某渾身是血,身上被刺了九刀,刀刀致命。民警把李某送往醫院,兩天後,李某甦醒,第一句話就是問陪在床前的丈夫,兒子還好吧?面對妻子的追問,丈夫低頭大哭,李某明白了一切,隨即又暈了過去。
原來,4 月1 日當天,是兒子康某從日本留學回來的第一天,而母親身上的九處刀傷,刀刀都是親生兒子所為。
在康某很小的時候,初為人父人母的李某夫婦,從小便對兒子過份的溺愛,他們視兒子為掌中之寶,只要兒子想要的東西,夫妻倆都一定滿足,他們對兒子更是言聽計從。
在溫床上長大的康某,養成了衣來伸手 飯來張口的惡習,並且不斷的向父母提出各種要求,因為他知道,父母一定會滿足他的要求。
在日本留學的康某,房租是每個月12000 元人民幣,如果加上一年8 萬的學費,還有生活費,每年的開銷就得30 一 40 萬,這些費用都是父母每月定期寄往日本東京。
事發當天,康某從日本回國,便向母親要錢買一輛心儀的跑車。
已經不堪重負的母親,第一次拒絕了兒子的要求,並說了一句,家裡沒有那麼多錢,要錢的話就剩下我一條命了。母親從來沒有拒絕過兒子的要求,這次拒絕了兒子,康某覺得心裡不平衡,大吼大叫,和母親爭執起來。隨即康某拿起水果刀捅向自己的親生母親,連捅九刀後,然後,從28 樓跳下。
再次從昏迷中醒來的母親嘴裡還不停地嘟囔著,都怪自己,是自己從小對兒子的溺愛害了兒子,致使兒子一步步走向死亡。
為了孩子的未來,適當地寵愛孩子是正常的,但不能過度,更要把握好分寸,毫無原則的過份寵溺,對孩子有百害而無一利,不要等孩子長大不成器時,才後悔莫及。
人物一理,動物和人一樣,也有七情六慾,也有任性、懶惰的一面。有一群天鵝來到天鵝湖的小島上,它們從遙遠的北方飛來,準備去南方過冬。島上住著老漁夫和他的妻子,見到這群天外來客,非常高興,拿出餵雞的飼料和打來的小魚,精心餵養天鵝。
冬天來了,這群天鵝竟然沒有繼續南飛。湖面封凍,它們沒法獲去食物,老夫妻就敞開茅屋讓它們在屋子裡取暖並給它們餵食,直到第二年春天湖面解凍,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每年冬天,這對老夫老妻都這樣奉獻著他們的愛心。終於有一年,老年夫婦離開了人世,天鵝也從此消失了。
它們不是飛向南方過冬,而是在第二年湖面封凍期間餓死了。
故事中的夫婦象愛自己的兒女一樣,對天鵝百般呵護,倍加寵溺,管吃管住,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奉獻著愛心。人們不禁感嘆,多麼好的一對夫婦,多麼幸運的天鵝啊!
然而,天鵝的悲慘命運告訴我們,正是這對夫婦過分的愛,使天鵝沉溺在安逸的生活中,養成了惰性喪失了生活的本能,無法再適應環境,最終被變化的環境所吞沒。
在現實生活中,有多少父母一輩子都在為兒子營造安逸的愛之窩呀!孩子小的時候,棒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孩子要星星不敢給月亮,不讓孩子幹一點家務活,不讓孩子吃一點苦受一點累,孩子過著衣來伸手、 飯來張口的小皇帝生活。孩子長大了,又要忙著給他找一個旱澇保收不受累的好工作,還想給他們留一筆豐厚的財產,那怕自己為此吃盡苦頭。
其實,孩子固然需要愛,但這種愛變異為一種安樂的饋贈,一種包辦一切的呵護時,他就不再是愛,而成了一把能置孩子於死地的溫柔刀子。
古時候,有一孩子從小被父母寵溺,養成任性的習慣,自己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恣意妄為。父母卻不加管教、不加約束,結果孩子長大後殺了人,被判死刑。臨死前,孩子提出要再見母親一面,想吸吮一次慈母的乳頭,母親愛子心切,平時溺愛兒子已成習慣,就解開衣襟,讓兒子吸吮,兒子一口咬下母親的乳頭哭道:「當初你們如果早些管教我,何至於今日之死!」這就應驗了中國的一句老話:「慣子如殺子!」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尤其是中國現在的國情,老齡人口的增加,孩子的教育問題,在家庭社會上顯得尤為重要。愛是聖神的,也是無私的,但是有時候來自父母的心愛,對孩子出現了偏執,對孩子以後的成長教育,起了相反的作用。
被雨淋溼過就會記得明天要帶傘,被石頭絆倒過就會小心腳下的路,被人欺騙過就會懂得防備險惡詭變…… 還是早些放開緊攥著的手吧,只給他必需的關愛而並非溺愛,只給她選擇的能力不是總將他庇護在自己的羽翼下,放手去愛,也許是該給他的最好的愛。
高爾基是無產階級藝術的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沙俄時代的一個木匠家庭,4歲喪父,寄養在外祖母家。因為家庭極為貧寒,他只讀過兩年小學。10歲時就走入冷酷的「人間」。他當過學徒工、搬運工、麵包師,還兩度到俄國南方流浪,受盡苦難生活的折磨。他十分喜歡讀書,在任何情況下,他都要利用一切機會,如饑似渴地去學習。正如他自己所說:「我撲在書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一樣。」
他為讀書受盡折磨,受盡屈辱。10歲時在鞋店當學徒,沒有錢買書,就到處借書讀。那時的學齡前學徒工,實際上就是奴僕,上街買東西、生爐子、擦地板、洗菜、帶孩子…… 每天從早晨幹到半夜。在勞累一天之後,他還要用自製的小燈堅持讀書。老闆娘知道後,禁止高爾基讀書,還到閣樓上搜他的書,只要搜到書就被撕碎。
高爾基為了讀書,什麼都能忍受,他忍受著老闆娘的折磨和毒打,但是,只要讓他讀書心裡也是快樂的。
由於高爾基一生如饑似渴地讀書,勤奮不懈的努力,他寫下了大量有影響的作品: 《海燕》、《鷹之歌》、《母親》、《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除此之外,還寫了劇本和大量的論文等作品。
在成長的過程中,有時候更需要自身的奮鬥乃至掙扎的過程。象高爾基那樣,從小吃苦耐勞,自強自立。過分的呵護,只會使生命萎縮,甚至無異於扼殺生命。被過度溺愛的孩子,由於長期被父母的溺愛所包圍,孩子根本不知道為他人著想,更不會站在他人角度考慮問題,一切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
由於父母的讓步,無原則的滿足孩子的要求,其骨子裡就養成了「老子天下第一」的思想,性格驕橫跋扈、目中無人。行為懶散,不能自律、口無遮攔、不懂禮節。
長期生活在父母的寵溺下,遇到困難手足無措、懦弱膽怯,只講究物質亨受,缺乏吃苦耐勞精神。就像溫室裡的花朵,一旦離開溫室,就會被暴風雨摧毀。
過分溺愛孩子,很容易使孩子養成驕傲、任性、自私、虛榮、孤僻等缺點。就會使孩子無法與他人相處,不愛學習,甚至產生反社會心理,最終,給家庭帶來不幸,給社會帶來危害。
孩子的成長環境非常重要,什麼樣的生長環境,就會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在譏笑的中成長的孩子,學會羞怯;在指責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卑;在岐視中成長的孩子,學會冷酷;在寬容中成長的孩子,學會忍讓;在鼓勵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信;在讚美中成長的孩子,學會欣賞;在公平中成長的孩子,學會正義;在友愛中成長的孩子,學會關懷;在艱苦中成長的孩子,學會奮鬥;在溫暖中成長的孩子,學會關心;在嚴勵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律;在溺愛中成長的孩子,學會任性。所以我們一定要牢記:花盆裡長不出蒼松,鳥籠裡飛不出雄鷹。
溺愛是生命的絆腳石,溺愛是溫柔的殺人武器,溺愛對孩子是一種極大的傷害。
一個人的成長需要努力、需要奮鬥、需要拼搏。不曾在泥濘的路上走過,怎能留下深深的腳印?不曾在艱苦的歲月裡傷痕累累,怎能擁有輝煌的人生?只有經歷磨難,經受過挫折的考驗,生命才有意義,人生才會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