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說一個和夢有關的話題,不過不是晚上做的夢,而是白天的夢,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白日夢。準確來講白日夢不一定非得是發生在白天,而我們所說的夢也未必發生在夜晚,他和時間沒有什麼關係,重點是我們處於怎樣的狀態下。老師常說上課要專心別走神,家長也說作業認真做,別老發呆。不論是走神還是發呆都被認為是白日夢的一種表現,並且往往是不被鼓勵的。白日夢到底有什麼害處呢,他是夢的一種嗎,為什麼我們要做白日夢?
在心理學中白日夢通常被認為是個體與周圍環境在異世和感知上的短暫分離,當然在做白日夢的時候,他們與現實世界的連接是的幻想出來的景象。也有一些心理學家把白日夢定義為一種心智,有一識的是個體在清醒狀態下自發產生的一種意識狀態。而在這個過程當中,在沒有外顯目標引導的情況下,被個體意識到個體對於這個過程有時缺乏控制的。聽起來有些抽象,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們會不由自主的,想到一些和現在所處的環境沒有什麼關係的事情,這個描述其實很像我們睡覺時候做夢的情景。
白日夢,他是一種夢嗎?的確有這樣的觀點認為白日夢是夜夢的延續,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有研究發現了當人們在做白日夢或者胡思亂想的時候,大腦中有一塊兒特別活躍的區域,而這個區域在我們睡覺做夢的時候也是非常活躍的。不過這也不能說白日夢就一定和夢是一回事兒,因為在其他一些時候,比如當我們回憶往事或者暢想未來的時候,這個區域也很活躍,所以他可能只是與我們的情境想像有關。白日夢和夢他們還有一個最大的區別,就是我們是否處於清醒的狀態。夜裡做的夢醒來後大多不會記得,而就算記得也多半是模糊的,但白日夢就不同了,由於做夢的時候我們的大腦是處於清醒的意識狀態下,所以一般不會出現夢醒就忘了情況。
夢中的情境記下了,現實中的,還記得嗎,對白日夢產生的遺忘效應科學家們也做過相關的研究。比如2010年的一項研究發現,當人們在做白日夢的時候思緒飄得越遠,對於現實的遺忘可能也會越多。實驗是這樣做的,研究人員讓被試者先看一組單詞,然後把單詞表拿走,過一會兒再來測試他們記住了多少。那在這個間歇的時間裡呢有一部分被試者被要求儘量去記憶,剛剛看過的這些單詞,部分人則要他們想像今天早晨裡發生的事情,還有一部分人想像給一周之前家裡發生的事情。這些是對應的就是三種情況的,一組是專注於當下正在做的事情,第二第三次都是開小差,只不過第三組神遊的會更遠一些。實驗的結果就像我們剛才說的,專注組成績最高,其次是小小神遊的第二組,而思緒漂的最軟的的三組成績最差。
除了時間的球員可能會影響到遺忘的程度,地理位置上的遠近也會有影響,之前實驗的基礎上研究人員又做了第二組實驗。這一次那不是今天早晨和幾周前而是想像一次國內旅遊和想像一次國外旅遊,結果國內旅遊的人給的明顯比國外旅遊的多,而且當研究者計算了一下他們的心靈旅行的目的地到實驗室的真實距離後發現,玩得越遠的人忘記的也越多。所以難怪老師總說上課不要開小差,因為一開小差老師剛剛說過的東西你可能就記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