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水平和生活水平直線上升,雖然仍是發展中國家,但和傳統意義上的發展中國家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就拿我們的鄰居越南來說,同為發展中國家,但不管是經濟實力還是民生水平都不在一個水平線上,農業和漁業仍然是越南的經濟支柱。
它大有來頭
按理說,漁業資源越豐富,當地的民眾應該越開心才對,但對於越南來說,過度的豐收卻讓他們苦不堪言,給他們造成嚴重困擾的居然是被稱為「淡水蝦王」的羅氏蝦!
對於居住在內陸省份的朋友來說,這種蝦可能見都沒見過,但在沿海省份的菜場裡面,這種蝦卻隨處可見,之所以被稱為「蝦王」,是因為它在淡水蝦裡的體型是最大的,有些蝦展開之後甚至能超過60公分,比小龍蝦霸氣多了。
生存能力強大
羅氏蝦的原產地在厄瓜多,由於生存能力強、生產速度快,經濟價值頗為可觀,很多東南亞國家都有引進,越南也是其中一個。
但越南低估了羅氏蝦的繁殖和生存能力,只要有一點淡水給它們,它們就能頑強的生存下來,如果是流動的水體,甚至都不需要進行投喂,不出一年就能繁殖出一大群。
越南被它整得苦不堪言
湄公河是越南的母親河,沿河而建的城市主要靠這條河生活,不管是運輸還是日常生活,湄公河在當地有著無可代替的地位。
但在羅氏蝦出現以後,這條河卻遭到重創,生態鏈開始出現紊亂,連水質也直線下降。
原因在前面已經說過,羅氏蝦的繁殖能力極強,在沒有天敵的情況下大量繁殖,河中的其它生物逐年減少,生態平衡被打破後,湄公河的環境已經大不如前。
為不去禍禍中國?
或許有人會奇怪,羅氏蝦也是一種上好的食材,為什麼越南人不去抓來賣錢?其實這個方法早已試過,為了儘可能的消耗羅氏蝦,當地發明了數十種烹飪方法,如果越南在食用羅氏蝦的花樣上說自已是第二,恐怕沒人敢說自已是第一。
但大家別忘了,越南的面積並不大,人口也有限,就算一日三餐都把羅氏蝦當成主食,他們也吃不了多少,湄公河在越南境內的長度足有230公裡!
越南的羅氏蝦泛濫成災,自然不會有本國民眾去買,而且出口也不現實,因為羅氏蝦屬於淡水生物。跨國運輸的貨物一般都是採取海運的方式,空運的成本太高,如果用空去,可能成本都收不回來。
淡水蝦的生存環境比起海蝦要差很多,海洋裡沒有那麼多汙染和細菌,只要進行深加工這後,羅氏蝦才能進行出口。
答案很無奈
問題又來了,以越南的發展水平,讓他們對羅氏蝦進行深加工顯然不現實。而我們國內的小龍蝦已經出口好幾年,就就是技術的差距。
越南人經常會有這樣的問題,為什麼羅氏蝦不去禍禍中國,因為它不敢來!
對於羅氏蝦,我們的態度是來者不拒,因為我們自已吃不完也可以轉手賣到國外去,只是現在國內養羅氏蝦產量一般,我們自已吃都不太夠,現在菜場裡還要賣到35元一斤。
曾經我們也和越南有過相同的境遇,那就是小龍蝦,小龍蝦本來是一個外來入侵物種,曾給我國的農業生產帶為巨大損失。
在它的美味被發現之後,現在野生的小龍蝦已基本絕跡,而且價格一路高漲。
但話又說回來,外來生物入侵是一件危險的事,小龍蝦只是一個特例,現在還是要重視生態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