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張德芬
遇見未知的自己,活出生命無限可能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是我的信念
小時候,姥姥帶我上街趕大集,遇到熟人,他給了一個蘋果,我當時堅持不要;
過年的時候,媽媽給了我買了雙有點貴的鞋,我脫口而出「我不值那個錢」;
我去上海參加一個課程,我問主辦方附近哪裡有便宜的旅館,她很好心地指了指場地裡的臥室,說我可以住那裡。我看到那是個很舒適的臥室,但我拒絕了,後來自己找了一晚五十塊的便宜旅店。
這樣的例子在我自己的生活中還有很多,一方面我要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另一方面我覺得:「我不配得到」,「我不值那個錢」「我不值得他們對我好」。接觸到心靈導師拜倫·凱蒂一念之轉的功課後,我調查了自己的信念。
不合理的信念,讓人不自由
老天爺給了我一份免費的午餐,我有兩個選擇:一個是接受,一個是放棄。免費的午餐雖然好,但我一直以「我不值得」這樣的藉口選擇放棄,對我而言,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沒有人可以無條件地對我好,凡是給我的,都需要我回報。
經過深入調查,我發現答案是NO,那都是自欺欺人的謊言。老天爺認為我配得到,不論我是否贊同,已經給我了。「我不值得」只是一個藉口,它替我隔離掉那個我不願接受的自己:與人接觸的恐懼、不願為生命付出,取悅別人。
想想那次住宿,我選擇了自己花錢,住一個條件很差的小旅館,這樣我就不必有受人恩惠的內疚感。表面看來,臥室是比較私密的空間,我不去住別人的臥室,隱藏的原因是,我害怕和人走近,我不要跟別人沒有距離。
再說那雙鞋,成為一個不值錢的人的好處是我可以不必有更多的付出,我不必再擔負更多的壓力。因為我相信,要享受的多就要付出的多,我是寧可不享受也不願意付出。
我媽媽是最不喜歡見什麼就要什麼的孩子,我從小就依此行事。通過拒絕那個蘋果,我成功地為媽媽做一個有禮貌的孩子,獲得媽媽的誇獎。
全然接受,就是最好的給予
過度的禮貌是想要取悅別人
我們並不是有意地想要去操控他人的,我們甚至根本都沒意識到自己在做這樣的事情。例如,當我們新結識了個好朋友,或剛剛得到一份愛情時,你也許發現,興奮中,你為了贏得對方的喜愛,不管對方是否表達了他們的喜好,你就已經不顧自己的好惡,試圖去適應滿足對方了。
回憶一下,你有沒有在自己想說「不」的時候,卻點頭說「好」?「哎,你確定真的沒關係?」「哦,沒關係,沒關係,我不介意和你那三條溼乎乎的大狗一起坐在後座上。」當你開始留心,你會發現,那些禮貌的行為中,有很多是偽裝成體貼但實際是為了得到認同的行為。
禮貌和周到,本應出自於對他人的體貼,但注意一下,有多少次你是用它們來控制你給他人的印象的?當你說「謝謝」時,你是只是嘴上說說,還是真的在表達你的感激?當你表現得彬彬有禮時,你是發自內心的恭敬,還是只是做做樣子?如果你能注意到這之間的不同,它會讓你的內在、外在都開始發生變化。
馬上想要回報對方,是在拒絕禮物
例如,很多人都覺得坦然地接受一句讚美或一份禮物有些困難,我們總是立刻把注意力放在回報上。可即使一聲謝謝,也會妨礙你完全接受那份讚美和禮物;而希望表現得有禮貌,會讓你不能全然地去體會感恩。在感恩裡,焦慮和分離感不復存在。
當你心中充滿感恩時,它會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至於有沒有人注意到你的感恩,則取決於他們。但如果他們注意到了,他們收到的將不再是微不足道的幾句感謝的話和姿態,而是一份大得多的禮物——那感恩本身。在感恩面前,人會變得非常開放;很快,他們就想給你所有的一切。當事情失去了控制,愛出現了。
通過擁抱,你可以很清楚地認識到這點。當有人給你擁抱,而你也試圖回以擁抱時,你將無法真正體會你得到的那個擁抱。馬上就想要回報對方,實際是在拒絕那禮物。當你真正接受那擁抱時,你感受著那環繞你的胳膊,那貼著你的身體,你感受到了你內心湧流的愛。接受就是給予,接受是你能回報對方的最真誠的禮物,而那也是他們原本想要給你的。
《全然接受,就是最好的給予》 作者:拜倫·凱蒂
一個母親的格局智慧和品行
影響和牽引著整個家族的運勢和門風。
英國詩人喬治·赫伯特說:
「一位好母親抵得上一百個教師」 。
或許我們不是貴族的後代,
但我們有責任成為貴族的祖先。
大愛無形,母愛無邊,
敬請關注《母儀天下》,
感受母愛的偉大力量,
攜手把愛傳出去!
母儀天下的微信號: mytxlove
感謝關注 歡迎轉發
誠心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