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自播出以來得到了來自上至八十老太下到幼齒稚童的喜愛,不得不說這部電視劇拍的的確考究。
看看一些劇中的細節,就知道它當年為什麼那麼火,如今也不過時的原因。
其一,它的服化道非常考究,從宮裡的各位娘娘到皇帝太監,無論主角還是配角,衣服都非常精緻,歷史還原度也比較高。
甄嬛從剛入宮到與皇帝相愛再到後來的決絕重新回宮服飾和妝容都有所不同。剛開始粉嫩,後來熱烈再到後來的冷豔,不同時期的甄嬛給觀眾不同的感覺。
《甄嬛傳》的考究,不僅在外表華麗的服裝道具上,在很多小細節裡,也有不少可琢磨之處。
夏天怕甄嬛熱,皇上特意送冰納涼,借太監口說出皇家儲冰的方式。原來宮中有一種叫「西洋機關」的自動風扇,這也符合雍正熱衷於新鮮事物的性格本質。
為了討甄嬛歡心,皇帝特意安置了撒帳和吃生餃子的民俗,意味著不比尋常妃嬪的「新婚燕爾」。
妃子們最講究的畫眉用料是「螺子黛」,冬日取暖用「紅羅炭」這是清朝特有的,而失寵妃子只得用普通黑炭,可以說是處處考究。
《後宮甄嬛傳》臺詞也頗有古風,讓觀眾仿佛置身於古代。
無論是甄嬛初入宮廷時的心願「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還是與雍正離別贈語「珠弦斷,明鏡缺,朝露晞,芳時歇,白頭吟,傷離別,努力加餐勿念妾,錦水湯湯,與君長訣」,當中的古詩風韻都能讓觀眾細細品味。
甄嬛傳中皇上病危,甄嬛已命宮人皆退出,告訴了皇帝自己的雙生子是果郡王。
皇上氣急攻心,快要咽氣的時候皇帝拼命的去拽床頭的那根黃帶子。很多人第一遍看的時候都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
但其實了解歷史之後,就能知道古時候,皇帝病榻帷頂會放置垂帶,抄另一端繫著鈴鐺。
當皇帝若遇危之時,身邊伺候的宮人可及時拉拽垂帶通知門口守衛軍第一時間進殿護駕。
黃帶子斷,君死有疑,在場的人都會死。最後一幕,皇帝抓著黃帶子但是沒有用力,可見他還是愛著甄嬛。
你還知道哪些甄嬛傳考究的細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