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定檔了。
耗資巨大2.9億美元。
集結鞏俐、李連杰、甄子丹、鄭佩佩等一眾國際巨星。
主角劉亦菲也是在千名演員的面試裡脫穎而出。
自翻拍消息初始,從選角到服化道再到拍攝,幾乎就沒下過熱搜,更是國際影壇時時關注的焦點。
迪士尼最受矚目的一部翻拍——
結果呢?
爛到一敗塗地,呆若「木蘭」。
先說海報,不敢相信出自迪士尼。
推遲推遲再推遲,等到2020下半年才在北美網播上線,國內院線隨之定檔。
口碑崩盤,慘不忍睹。
IMDb評分4.2,豆瓣開分5.9,降到現在的4.7,還有下降空間。
再看豆瓣高分短評:
真相失敗
打戲還是十幾年前國產古裝劇的水平
不負歷史
感覺可以轉場看少林足球
迪士尼還是頭一次這麼慘。
高開低走爛片收場,花木蘭到底輸在哪?
01
外國人眼中的花木蘭
等了20年,迪士尼「真人化」的首位亞裔公主。
定檔消息,刷屏網絡。
但,一張國內定檔版海報將這竊喜轉為堪憂。
截取海報關鍵內容來看,還比不及國產網大。
真的是夢回90,列印店五十塊錢現場設計海報風格,讓人懷疑這真的是迪士尼斥巨資拍的電影嗎?
其實,這並不是最初的審美偏差。
在早期放出預告片時,就已經有所體現。
電影中花木蘭的妝容,就連劉亦菲這樣的顏值,都沒法駕馭。
不是美醜,而是難以接受。
雖然這妝容並非杜撰,而是有歷史根據的「額黃妝」。
引自《木蘭辭》:「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
用黃粉畫在額頭上,這種化妝方式起自秦代,至魏晉南北朝隋唐時都很流行。
眉頭的花鈿,也是古代漢族婦女比較時興的花飾。
在今日的很多影視劇中,也常會出現此類妝容。
雖有歷史考究,但也必須承認的是,這完全就是不走心的複製粘貼。
看起來特別怪異、突兀。
並沒有考慮到,如今的我們對傳統妝容的表達。
比如《長安十二時辰》中貼合歷史的額黃妝,就很符合今日的審美。
所以,早在預告初期,就已經有些許不看好的聲音了。
但作為迪士尼的第一個亞裔公主,對她的期待還是不小。
也只有到上映了才認命。
這不是我們心中的花木蘭,而是外國人眼中的花木蘭。
02
迪士尼公主回歸
迪士尼電影中的花木蘭,更像是一部基於歷史改編的全新電影。
骨子裡的還是迪士尼公主風格的神化。
花木蘭從小就非比尋常,上房掀瓦,蹦高追雞。
在此方面展現出了不一樣的天賦,卻是其他人眼中的不乖巧女孩。
頑皮太過,聰慧無用,嫁不出去。
就連後來一直支持她的父親也希望她有所改變,回歸常人眼中的「正常」。
而後等到木蘭成年,但反骨未變。
見媒人介紹夫婿也是屢次失敗,家人都對她失望至極。
遭遇的非議越多,越能反襯出花木蘭的獨特,這也是迪士尼公主的慣性定律。
之後就到了公主逆襲,一雪前恥的時刻。
一次契機,國家招兵打仗,每戶人家必出一人,木蘭的父親身有殘疾已不再適合上戰場,她便穿上盔甲替父從軍。
到了軍隊裡,花木蘭與眾不同的氣質也就暴露出來。
先是,時常盤旋在她周圍的鳳凰,以一種圖騰的方式出現,似乎是一種暗示,她終將鳳凰涅槃。
再是,花木蘭的超級英雄的體質。
故事設定中,她的身體裡自帶一種戰士的「氣」。
讓她能夠所向披靡,勇往直前。
這個具體要怎麼理解呢?就像是仙俠劇中男女主身體隱藏的大招。
正是因此,花木蘭在軍隊中忍辱負重,時刻不敢暴露就怕洩「氣」。
但她還是憑藉自身努力成為了軍營中最好的戰士。
即便是精兵訓練過的勇猛男子,也是她的手下敗將。
直到在戰場上遇到困境,她才頓然覺醒釋放大招,憑一己之力救下幾乎整個軍營。
但在此之前,迪士尼公主程序不能缺失。
花木蘭也如冰雪女王一般,變裝、解下頭髮,英姿颯爽歸來。
這才是公主的逆襲。
而後的花木蘭,還發現了敵方計策。
率領幾個精兵前往皇宮,救下皇帝,在與反派抗爭時還身後的鳳凰忽然與她融為一體。
光芒萬丈,這就是迪士尼公主的正確打開方式。
最後的最後。
從不解到支持,花木蘭終於成為萬人敬仰的女將軍。
她是超級女英雄。
一切有如神助,卻早已失去了歷史的真實。
03
女性覺醒≠女權
歷史中的花木蘭,能成為受人尊敬的巾幗英雄,關鍵在兩個字:
國,和孝。
替父從軍,就是忠於國家和孝順父母的精神。
而作為追崇女性獨立的迪士尼,在老版動畫中的表現則是在此基礎上,賦予木蘭了一些對個人的追求。
不甘心成為平庸的女子,想要做自己。
她是個巾幗英雄,但更多代表的還是個平凡女性。
木蘭並沒有神化,而是憑藉著自己的機智勇敢,以及與同伴之間的互助,才獲得共同的勝利。
但在真人版電影中,比重卻更偏向於女權。
非常明顯的能看到花木蘭與其他女性的差異對比。
木蘭的機智勇敢,在村裡其他女性的眼中卻是不恥的偏見。
尤其是那句頗為嚴重的臺詞:「女兒通過婚姻為家族帶來榮耀」。
就是在用母親作為反面典型來表述某種落後的女性意識,由此來反襯出花木蘭的先進女性意識。
還有木蘭與鞏俐飾演的反派女巫互動,也都在表現女性的覺醒。
但在邏輯上站不住腳,女巫完全可以秒殺一切反派自立為王,卻在此委曲求全受人壓迫,最後就因為木蘭幾句話叛變。
而電影中的男人,更是為了襯託女性的工具人。
無論是大反派還是木蘭的戰友,表現出的愚昧無知和男權主義,都是在與女主木蘭做出強烈對比。
電影中所宣揚的女權主義太盛,反倒缺失了歷史所想要表述的核心。
《木蘭辭》中的一句「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其實是對男女平等最好的講述,但在電影中卻是復刻,竟然直接就拍了兩隻兔子在草地上跑的畫面。
臺詞更是直譯:「我騎馬看到兩隻兔子並排奔跑,我覺得它們是一公一母,但跑得快的時候,就很難分辨出公母。」
花木蘭到底講的是啥?
或許已經不重要了,忠孝點到為止,女權至為關鍵。
這更像是電影對中國歷史的自我翻譯理解,結合主流思想才是王道。
但說到底,《花木蘭》雖爛,卻只是一個開始。
亞裔公主登場,幾乎全華人的陣容,努力貼近的中國歷史……都足以證明中國電影市場在世界電影市場上的地位。
中國市場票房一次次刷新的國際記錄,也讓中國電影中國歷史逐漸在世界有了聲音。
迪士尼被神化的花木蘭,莫過於不是一次誠意。
我們期待有更多的中國元素登上國際舞臺,也希望花木蘭只是個不夠精彩的開始,但會有精彩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