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夜不歸宿,往死裡打」:你教育孩子的方式可能一開始就錯了

2020-12-27 網易

  最近,看到了一段令人咬牙切齒的新聞視頻。

  薅頭髮!扇巴掌!一位父親在大街上暴打著女兒,還不斷把女兒的上衣拉扯開。

  

  這位父親的用意其實很明顯——就是要讓女兒知道,什麼叫「丟人現眼」!

  女兒夜不歸宿,就是「不要臉」!就要往死裡打!

  這位父親全然不顧女兒撕心裂肺的哭聲和求饒聲,只知道在人來人往的大街上,暴力管教。

  全網怒了!

  女兒夜不歸宿,就一定是幹了什麼見不得人的事嗎?就是欠揍嗎?

  有網友評論說,請這位爸爸,自己先做個人吧!

  當街暴力毆打女兒,大庭廣眾之下掀女兒上衣,到底是誰不要臉啊?法律和倫理都難容!

  更有網友說,這位爸爸應該反思,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回家?

  也許就是因為有這樣的爸爸,女兒才會想要到外面去尋求溫暖。

  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女孩的驚恐、疼痛和無助。

  視頻流傳後,當地團委介入調查了此事。

  原來,事發當天,爸爸張某在路上撞見夜不歸宿的女兒,氣急之下進行毆打「管教」。

  有報導稱,處置小組已經對張某進行了法制教育,引導其正確管教女兒,還請了心理諮詢師對女孩進行心理疏導。

  

  李玫瑾教授曾說:父母一定要控制住自己,儘量不要動手打孩子。打了孩子的父母,一定要給孩子道歉。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立的人格。

  但是在傳統觀念裡,孩子是父母的私有物品,怎麼管教孩子都是合理的,尤其是「打罵」。

  殊不知,以這樣的形式「管教」孩子,孩子非但不會變好,反而會毀掉孩子。

  很多父母不懂有些教育方式,也許一開始就錯了。

  1/

  別想用暴力解決問題,只會把孩子越推越遠

  在這條幾乎惹怒全網的新聞背後,有些網友卻表達了不一樣的觀點,那就是「打得好」!

  甚至還有人說「換了我父親,會打斷腿」。

  他們覺得,女兒夜不歸宿,父母肯定擔心,不狠狠地打一頓,她下次還敢這樣!

  有些父母信奉「棍棒教育」,覺得孩子犯了錯,打一頓才能讓孩子長記性。

  其實,用暴力解決問題,給孩子造成的傷害不止是身體上的,心理的傷害更是難以彌補。

  綜藝節目《超級育兒師》裡面,有個8歲的小男孩辰辰。

  媽媽說,他不喜歡寫作業,還越來越不聽話。

  每次他不聽話時,媽媽總是忍不住打他一頓。

  慢慢的,孩子學會了對媽媽動手。

  

  有一次,母子倆因為寫作業引發了一場大戰,互相對打。

  打到最後,媽媽沒有了力氣,終於「妥協」了。

  孩子則惡狠狠地對媽媽說:「告訴你,我在學校就不舒服,今天別惹我!不聽,不聽你就試試!」

  

  孩子說得咬牙切齒,媽媽聽得陣陣心寒。

  媽媽的暴力教育,讓孩子會心生怨恨,不再親近媽媽。

  小小年紀的孩子,被媽媽打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打孩子,不僅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會把孩子越推越遠。

  《等著我》節目中,有對南京大學教授老夫妻,他們的兒子已經逃離家庭30多年。

  原來,這對老夫妻雖然身為大學教授,教育孩子最主要的方式依然是——打!

  

  兒子小海曾經向母親求助,並希望母親能夠理解他:「如果有人每天扇你耳光,你會怎麼想?」

  母親卻跟父親站在同一戰線,反問孩子:「被扇耳光需要花你多少時間?」

  

  父母的態度讓黃小海心灰意冷,冷漠和疏離,就這樣深深埋在了心底。

  後來,大學畢業後的他,再也沒有和父母聯繫過,仿佛失蹤一樣。

  2017年,尋人團千方百計輾轉聯繫到了他,他依然不願意和父母相見,不願意再回到那個擔驚受怕的家。

  體罰、打罵孩子,對於孩子來說,無疑是部恐怖片。

  美國教育專家默裡施特勞斯針對這個問題做了一項跟蹤調查,得出這樣的結論:

  並且長期受到父母打罵的孩子,不僅僅影響智力,其管理情緒的能力也會拉低,情商低、心理承受能力差。

  況且,就算是孩子真的犯了錯,在疼痛與恐懼的支配下,不一定就會想著改錯。

  他首先是覺得害怕和孤獨,認為父母不愛自己。

  越打孩子,孩子越覺得自己不被愛;越被打,孩子越叛逆,越想要逃離父母。

  父母打在孩子身上的每一個巴掌,每一句怒罵,都可能會把孩子一步步養成「仇人」。

  2/

  別「人前教子」,給孩子留足面子

  有人說,這位父親在大庭廣眾下毆打女兒,撕扯上衣,考慮過孩子的臉面嗎?

  當一個孩子的自尊被肆意踐踏時,她才更不懂得如何維護自尊。

  英國教育家洛克曾說過:

  「父母不要用讓孩子無地自容的方式,來教育犯錯的孩子。

  當眾批評教育孩子,孩子自尊、自愛的心理防線隨時都會被擊潰。」

  前段時間,一名6歲小男孩因為在商場被媽媽當著很多人的面責罵,直接負氣獨自出走了!

  

  萬幸的是,媽媽報警後,一名外賣員看到了孩子在路邊哭,將孩子送回商場門口。

  看著孩子和媽媽擁抱的那一刻,真的十分慶幸,孩子找到了。

  評論區裡,有人覺得孩子實在太任性,但是更多的是不認同這位媽媽的教育方式。

  「不要在公共場所教育孩子。」

  其實,這些年裡,不給孩子留面子,當眾教子,甚至把孩子逼上絕路的悲劇屢屢發生:

  湖北武漢,江夏一中一名14歲男孩跳樓身亡。

  當天,他因為課堂紀律不好,被叫了家長。

  媽媽在教學樓裡狠狠打了他幾個巴掌,當著同學的面狠狠責罵了他。

  

  有個11歲小男孩,因為受不了父母的責罵,跑到廚房拿起菜刀,當場把自己食指砍下兩節。

  當時,父母當著所有人面前罵他:「就會玩手機,你這個廢物!」

  

  這些案例讓人無法無動於衷。

  有人說,現在的孩子太「玻璃心」。

  然而,如同作家桐華說過的那樣:

  「孩子在很多時候比大人還要愛面子,因為他們的世界很小,所有的小事都不小。」

  如果孩子犯了錯,我們可以適當提醒,然後回家關起門來再教育。

  父母越不宣揚孩子的過錯,孩子對自已的名譽就越看重。

  父母當眾宣揚孩子的過失,使他們無地自容,他們維護自己名譽的心思就會淡薄。

  父母懂得給孩子留面子,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3/

  別想完全控制孩子,越控制越逆反

  其實,這位父親在暴打女兒的同時,無不透著一種控制欲——把孩子打怕了,就能控制住孩子!

  然而,完全控制孩子,真的好嗎?

  有一檔環球教育觀察類紀錄片《你好未來人類》,某期主角是13歲的華裔少年何家進。

  這個13歲的少年非常優秀,自信沉著,一路過關斬將,儼然天才少年。

  

  然而,這位少年優秀的背後,離不開媽媽每一步的全程掌控:

  媽媽認為學校課程太簡單,額外製定了一套課程表,強迫孩子每天都要學。

  

  兒子明明喜歡編程,媽媽卻不以為然,想讓孩子按照自己設置的正確的方向走下去。

  節目中,一款模擬孩子成長的遊戲,讓媽媽大跌眼鏡。

  遊戲世界裡,在媽媽的培養下,孩子16歲時,因壓力過大精神崩潰,再也無法完成學業。

  

  遊戲外,報告顯示,天才少年的壓力值已經達到了頂級。

  

  天才少年被媽媽養成「廢柴」,背後原因引人深思。

  在嚴格的控制下,孩子猶如機器,按時按點運轉。

  也許一開始,孩子會願意配合,甚至變得優秀。

  可一次又一次的控制,讓孩子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時,他們就會感到壓抑。

  而這樣壓抑的情緒,慢慢積壓,就會成為壓倒孩子的稻草。

  父母的控制,對孩子來說是個「牢籠」,更是對孩子人生的裹挾。

  心理學家李雪曾說過:「一個身體只能承受一個靈魂,如果父母的控制欲密不透風,孩子實際上已經精神死亡。」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莫過於引導、陪伴和守護,而非密不透風的控制。

  沒有界限感的控制,最終都只能走向傷害。

  4/

  別在立規矩的時候偷懶,管孩子要趁早

  父親當街暴打女兒的視頻在網上瘋傳後,很多網友們憤憤地發表評論——

  [夜不歸宿固然不對,但這位爸爸早幹什麼去了?為什麼不早點給孩子立規矩?]

  在該給孩子立規矩的時候,父母所有偷的懶,都是在給孩子的未來挖坑。

  前段時間,北京地鐵裡,一個小男孩指著奶奶怒罵的視頻上了熱搜。

  視頻中,他用手指著自己的奶奶,態度囂張地罵道:「老東西,你給我起來!」

  

  小小年紀就如此目中無人,不懂得尊重人,家長如果不及時管教,真就晚了!

  就像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

  「孩子三四歲時跟你鬧,大不了在地上打滾。

  但是等他十四歲了,這個孩子如果還會跟你鬧,他會怎麼做?

  第一,他離家出走;第二,他跳樓自殺,第三,他有可能會和你對打。」

  管孩子,一旦錯過了有效期,留給父母更多的,是無力感。

  前段時間,有個14歲男孩,因為打媽媽,被媽媽報了警。

  

  原來,男孩已經打了媽媽好幾次。

  這一次,孩子要拿水果刀,媽媽甚至一度想到要和兒子斷絕關係。

  而孩子的爸爸,則躲在了一邊,一句話也不說。

  

  紀錄片《鏡子》中有一段話: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父母就是作畫的人,白紙變成什麼樣,關鍵在父母。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有走錯路的時候。

  父母是視而不見,還是及時將孩子拉入正軌,給孩子立規矩,往往預示著孩子未來不同的結局。

  在孩子最需要立規矩的時候,父母所有的缺席和懈怠,都已經在暗地裡標好了砝碼。

  在該教育孩子的時候,你不教育,將來總會有一天,社會將替你狠狠教育他。

  5/

  《兒童心理學》一書中提到:「當你發現你的孩子有問題時,其實你已經錯過了10次陪他改正的機會。」

  當一個孩子出現某方面的問題之前,他其實向大人求助過很多次。

  正確的教育方式,才能培育出孩子健全的人格,錯誤的教育方式,從一開始,可能就註定了毀孩子的一生。

  好的教育,不是靠責罰、打罵、控制去教育孩子,不是逼著孩子按照父母的規划去走所謂正確的路,而是平等地溝通、耐心地引導,讓他們成為真正獨立、完整的人。

  願每一個孩子都能在規矩和愛中,被溫柔以待。

相關焦點

  • 發現女兒夜不歸宿,父親氣急之下當街暴打,場面一度失控
    ,父親會打心眼裡偏愛自己的女兒。  近日,我在網上看到一個視頻,一成年男子當街暴打一少女,拽頭髮、掌摑、狠狠往地上摔,一招比一招狠,毫不留情。據說,倆人是父女關係,男子對女兒大打出手,是因為女兒夜不歸宿。對此,有網友批評父親的行為,稱太過暴力。不過,也有網友發出靈魂的拷問:「如果不打,那該怎麼教育這女孩?」  ?女兒夜不歸宿,父母都很難接受  確實,家裡有女兒的,都挺理解老父親的心情的。做父母的,照顧女兒比照顧兒子費心。
  • 父親當街暴打女兒真相背後:「等你女兒夜不歸宿就知道了」
    視頻爆出後,網友開始調查,結果發現了更戳人的真相。原來打人者張某是少女的父親。事發當天,張某在路上撞見徹夜未歸的女兒,怒氣中燒,遂進行毆打「管教」。後來警察對張某進行法制教育,引導其正確管教女兒,並由心理諮詢師對女孩進行心理疏導。
  • 廣東一女孩夜不歸宿,被父親當街暴打,拽著頭髮怒扇耳光
    每個人都會經歷這個叛逆時期,當然要保持冷靜,因此,家長應該多觀察,多了解孩子,應該知道教育孩子不能再用簡單粗暴的形式,要掌握現代教育的理念知識,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個好的家長,讓孩子健康成長,走對青春期這一段人生的必經歷程。12月6日,在廣東河源的街道上,一名父親當街暴打女兒,扯著女孩的頭髮,還扇著耳光,原因是女兒夜不歸宿,所以一氣之下就在街上管教了起來。
  • 打罵是最不可取的教育方式
    一個十幾歲的女孩夜不歸宿,父親在大街上,在大庭廣眾對她進行打罵,絲毫不顧及她的感受,有人說了,女孩夜不歸宿有錯在先,父親教育她可以理解,只不過方式不對而已,父親教育孩子心切,當然可以理解。然而,作為父親,他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孩子的自尊心。
  • 父親因女兒夜不歸宿當街暴打:從小不好好管教,長大後管了也白管
    視頻中,一個15歲的長髮女孩因為夜不歸宿,被自己的爸爸在街頭暴打。他一邊揪著女孩的頭髮,一邊在女孩的臉上怒扇耳光,更可恨的是,還解開了女孩的內衣。女孩一邊哭喊著反抗,但由於力量太懸殊,根本無濟於事。讓孩子失去自尊的方式有很多,可要替孩子重建自尊,是一個非常緩慢困難的過程,因為不留面子的教育,裡子也會千瘡百孔。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就是保護孩子的人格布芮妮·布朗博士曾在《脆弱的力量》一書中,提到自己與女兒的尷尬經歷。
  • 電影《誤殺》:看懂素察媽教育方式,如何讓孩子不往「坑」裡跳?
    在被爸爸打了一巴掌之後,一句話也不說憤怒開著自己的車揚長而去。不僅如此,他還做出許多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在學校裡喜歡拿手機拍女同學照片。 父母缺席的也許不僅僅是家長會,人生很多重要的場合你是否錯過去見證了? 大人們都喜歡在失去後再後悔,像影片中素察父母最後痛哭說出失去名利、地位都沒有孩子重要。錯過的那些陪伴是用多少錢都買不回來的。
  • 孩子不打不罵不成才?那你就錯了,掌握正確的方法才能教育好孩子
    孩子不打不罵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古往今來,有太多的中國家庭都信奉這條育兒真理。尤其我們的上一輩,大家都覺得孩子的問題沒有什麼是一頓打解決不了的。孩子不聽話,不吃飯,哭鬧、隨地打滾,只要孩子出現任何壞情緒,第一時間改不過來家長就拿棍棒說事,甚至很多父母還會一邊打罵,一邊威脅,這種教育方式真的好嗎?
  • 包貝爾打女兒一巴掌,只因女兒打保姆,家長的教育影響孩子一生
    許多家長都見識過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甚至有時孩子還會變本加厲,做出打人的行為。家長也知道在孩子發脾氣時和孩子講道理是無用的,但是對於孩子發脾氣的事情,一些明星卻有著不一樣的處理方式。包貝爾是大多數人熟知的明星,而她的女兒餃子也曾因為參加過《媽媽是超人》這檔綜藝節目,深受網友的喜愛,在這檔綜藝節目中,餃子充分的展現出高情商的一面。
  • 「打一頓就好了」是最扯淡的教育方式
    我們家樓上今天又開始打孩子了。哭聲、叫罵聲、摔東西的聲音震的我們睡不著覺。其實很想上去找那對家長商量一下,但是真的不敢,就放棄了。說真的,這種教育方式真扯淡。孩子不寫作業,打一頓;孩子玩遊戲,打一頓;孩子回來晚了,打一頓。一頓一頓又一頓,孩子沒長進,家長勁兒大了不少。
  • 「虎爸」暴打兒子並發班級群:父母的打罵式教育,坑了多少孩子
    中國父母的"打罵式教育"一直以來都是受人詬病的一件事。就在這幾天,網上突然爆出一個"虎爸"暴打兒子的視頻,視頻一出現到網絡上,馬上就引發了社會各界的關注。01."打罵式教育"其實就是父母多種可選擇的教育方式中最應該擯棄的一種,這種教育方式雖然對於父母來說是十分省時省力,但在孩子身上卻會留下非常嚴重的"後遺症"。"打罵式"的教育方式會容易使整個家庭氛圍處於一種緊張的狀態,特別是對孩子的心理容易造成永久性的創傷。
  • 孩子犯錯後拒不改正,可能是用錯了方式,低聲教育比打罵更有效
    但是,這種教育方式有時候並不能夠達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有時候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孩子依舊屢教不改,怎麼說都不聽。而且,打罵孩子並不能夠保證孩子變得更好,反而會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傷害。孩子犯錯後,打罵孩子會給孩子造成什麼嚴重的影響?
  • 孩子,不是你錯了,而是你的方式不恰當
    很多時候,孩子遇事時會選擇自己的方式解決,有些方式過於簡單粗暴,可這些都不能簡單的說他們錯了,這些只能代表他們處理問題的方式不成熟,也不理智。可是,這就是孩子呀!今天的故事屬於稼楊。他是個胖乎乎的、愛吃的小男孩。他的夢想也與吃有些許關係,他說他想當個外賣員。這樣的夢想在成人看來實在是過於平凡。我問他:「為什麼呀?」
  • 打罵孩子是錯誤的教育方式,但是不打不罵的方式就一定有效嗎?
    教育孩子真的是一件令人頭疼的問題,打罵孩子都說是錯誤的教育方式,不打不罵孩子吧,有時候光說教講道理,語言顯得特別的蒼白無力,有些孩子即使是被打被罵之後,依然還是老樣子,家長也不知道該如何教育孩子是好了!
  • 熊孩子猛推孕婦被暴打:你不教育孩子,總會有人替你教育的更狠!
    ▼男孩因為沒得到年輕姑娘的手機於是往姑娘的火鍋裡吐口水姑娘跟他父母說了之後他們一臉不屑地說:「孩子小,不懂事,讓一讓就好啦」相信這些話你一定也聽過:「我沒給他玩王者榮耀,他摔了我的iPad!」「他只是個孩子啊,你讓一讓他啊!」「你家孩子太吵太鬧了,這裡是公共場合!」「他只是個孩子啊,你就不能體諒一下嗎?」網上曾經有人總結中國的四大寬容:來都來了,人都死了,大過年的,還是孩子。
  • 不打不罵,父母教育孩子的 6 個正確方式(家長必看)
    在現代教育中,許多家長還信奉這個教育方法。打罵會對造成很大的傷害,為什麼父母卻還使用打罵的方式管教孩子呢?因為有效!孩子被打罵後,當時的表現似乎變好了,家長看見打罵有用,於是就認為打罵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 黃磊「放養式」教育女兒,允許染髮打耳釘,你會讓孩子放飛自我嗎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女孩子染頭髮、戴耳環、穿破洞褲,在許多家長眼裡都是「不乖」「不像話」的行為,學校的老師們也這麼認為。但黃磊卻不一樣,他允許女兒染髮打耳釘,大膽地「放養」女兒。黃磊允許多多染髮打耳釘,這樣的「放養式」教育,你認同嗎?
  • 清華教授:往「死」裡管住孩子這3點,將來會感謝現在的你
    清華教授:往「死」裡管住孩子這3點,將來會感謝現在的你教育孩子這一話題永遠都不過時,尤其是對於新手爸媽來說教育孩子是很令人頭疼的事情。有人說孩子小時候不用管他,讓他無憂無慮的成長就好,等到上了學再開始管也不遲,其實這種想法是非常錯誤的。
  • 「我想看她會不會流產」熊孩子猛推孕婦被打:你不教育孩子,總會有人替你教育他
    還有一種熊家長,孩子犯了錯非但不制止,反而無限縱容,助長熊孩子的囂張氣焰,「你敢教訓我家孩子,那就是你的不對!」一家人本來是去美國度假的,結果剛落地,全家就被美國驅逐出境了……你不教育孩子,遲早有一天,你就要為孩子的行為買單!你的縱容包庇,也遲早會把孩子推向深淵!
  • 「你怎麼不去死!」媽媽說的本是氣話,孩子真就跳河了
    『原因是這樣的,這個孩子很叛逆不聽父母的話,有一天玩到很晚才回家,根本不管給他留門的母親有沒有睡,回到家就往沙發一躺,母親問她去哪了,為什麼這麼晚回家,那個孩子也不回答,還說了一句「你憑什麼管我?」母親很生氣,邊說邊朝孩子扔過去抱枕,還好不是菜刀,「憑啥?就憑我是你媽!」
  • 楊爍教育方式裡藏著的原生家庭之殤
    結果,節目一播出,沒看出來這種沒有陪伴的愛,到看出來了孩子到底為什麼不願意跟爸爸親近。01、有多少愛用錯的表達方式帶給別人不可磨滅的傷害節目組選擇的目的地是稻城亞丁,在青藏高原東部,高原氣候對於孩子已經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而在節目目中,楊爍對待兒子楊雨辰的方式又十分嚴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