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大包天的內務府

2021-02-10 中國國家歷史

提起內務府,很多了解清朝歷史的朋友,特別是喜歡看清宮劇的朋友,這個名字應該並不陌生。清朝的內務府全稱叫總管內務府衙門,是管理內部事務的機構,專門負責皇上和後宮的私事,建立於清朝入關之後的順治初年,出於皇帝對內務府的信任與依賴,內務府的權勢越來越大,加之權力不受監督,因此貪汙成風,腐敗橫行,可以算的上是古代衙門史上最腐敗的衙門。

皇權專制之下的腐敗問題一直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無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剝皮食草,還是雍正帝的養廉銀政策,都很難很好的解決官員的腐敗問題,面對內務府這樣的巨貪衙門,清朝皇帝們儘管一次次制定新制度,但是無法有效的解決腐敗問題。

下面用幾個生動的例子來證明內務府的腐敗問題。

道光皇帝是清朝歷史上有名的勤儉皇帝,衣服褲子破了都捨不得換新的,都是讓內務府修補。上有好者,下必甚焉,皇帝穿舊衣服,大臣怎麼敢穿新衣服,於是上朝的時候,上面坐著的,下面跪著的,都穿的破破爛爛的,王朝看上去仿佛氣數已盡。皇帝讓內務府去補衣服,內務府補完後送回,道光皇帝問:「這個補一下多少錢」?內務府官員答:「三千兩銀子」,清朝中晚期由於受各種因素影響,1兩銀子大致相當於今天的人民幣200元,那麼這個算術很簡單,200*3000=600000(元)。打一個補丁要60萬,別說我們今天的人不相信,道光爺也不信,不信不要緊,內務府自有一套說辭,「皇上的衣服是湖綢製成,布料好找,花色難對,剪了幾百匹綢子,才找到匹配的花色,補丁又是蘇州著名的巧匠打理,再加上路費等,花費自然就高了。」皇上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道光皇帝時期關於內務府的腐敗還有一個例子。道光皇帝想吃熱湯麵,御膳房掌案回稟說今天可能做不了,請皇上開恩。道光皇帝問為什麼做不了?掌案回答:想做熱湯麵要建造專門的房子、開專門的爐子、請專門的師傅、燒制專門的瓷器,道光皇帝感嘆,身為一朝天子,卻吃不起一碗熱湯麵。此時的內務府已經惡性膨脹,發展成為了一個勢力盤根錯節的巨大機構。

光緒皇帝(載湉)是清朝歷史上的悲情皇帝,他四歲被慈禧太后選中作為穆宗(同治皇帝)的繼承人登上帝位,開始了長達34年的悲慘生活。慈禧太后立載湉為帝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載湉是自己妹妹的兒子,與自己關係較近,更重要的原因是因為載湉年幼,自己可以繼續掌權,這樣的想法註定了光緒皇帝的人生是一個悲劇。

光緒皇帝的可憐之處也與內務府有關,光緒皇帝喜歡吃雞蛋,一天要吃4枚,當時市場上雞蛋的價格2-3文錢一個,而內務府給光緒皇帝的雞蛋報價是34兩。當時的銅錢跟銀子的兌換價格是一兩銀子兌換2000文銅錢,如果按照內務府的報價,全部按照民間價格採購雞蛋,都打碎了,光緒皇帝可以在裡面遊泳了。當然這是一句玩笑話,內務府用30兩的報價去採購兩文錢的雞蛋,中間的差價去了哪裡?可想而知。

內務府對皇帝的欺騙,很多人都知道,但畏懼內務府的權勢,無人敢直言。一日,光緒皇帝同自己的老師翁同龢學習,休息的時候,光緒皇帝問翁同龢:翁師傅,你們家吃雞蛋嗎?如今市面上的雞蛋賣多少錢?翁師傅知道內務府對皇上的欺騙,但他不敢直言,忙答到:臣家貧,平時不吃雞蛋,只有祭祖時,才會讓家人去買雞蛋,因此不知雞蛋價格 。聽了師傅的話,光緒皇帝更加相信雞蛋確實很貴,一般人吃不起。另一日,光緒皇帝接見一位外地官員,閒談時,皇上問官員早餐吃了什麼?官員由於常年在外地任職,對京城情況並不了解,更不必說了解內務府的事情了,因此如實回答:臣家貧,啖三枚雞蛋而已。皇上一聽,驚到了,你能吃雞蛋,你還說自己家貧,這名官員看到皇帝身邊的太監臉上有怒色,馬上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忙跪下磕頭,這才躲過一劫。

關於皇宮裡雞蛋昂貴的故事,有好幾個版本,因此也有人懷疑其真實性,但這個故事也不完全是空穴來風。至少可以說明兩個問題:一是內務府做花帳撈油水這樣的事,是司空見慣甚至是被默許的。用雞蛋去說明這件事,也是因為比較形象生動。另外,清朝的皇帝雖然相對敬業,但長在深宮裡的帝王對民情的確缺乏真實的了解,雞蛋只是一個諷刺。

時間的車輪行進到了公元1912年2月12日,這天大清王朝最後的皇太后隆裕太后代年僅6歲的宣統帝頒布退位詔書,宣布清王朝正式走進歷史,但內務府這個機構並沒有隨著清王朝的滅亡而消亡,因為民國政府決定對清王朝進行優待,根據優待條件,內務府被保留了下來,繼續為皇室服務。

中國歷史進入了新紀元,但內務府依舊貪汙嚴重,在貝納爾多·貝託魯奇導演的作品《末代皇帝》中,對內務府的貪腐行為進行了細緻的刻畫,內務府的貪腐行為令小皇帝觸目驚心,最著名的事件就是紫禁城建福宮走水(避諱語。指失火)。

溥儀發現太監從宮中往外大量偷竊寶物,於是命令對宮中物品進行清點,最先從建福宮開始,內務府官員與宮中太監合謀在建福宮縱火,燒毀了建福宮。溥儀大怒,命令遣散太監,為了防止太監得知消息,溥儀請求民國政府派兵入宮,維持秩序,1924年內務府正式被裁撤,這個存在了近三百年的機構,終於走進歷史。內務府雖然不復存在了,但內務府的貪腐行為值得今天的我們警醒,不受監督的權力容易發生腐敗,如何將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如何有效的遏制腐敗,值得我們不斷的思考。

相關焦點

  • 滿清內務府:從這裡出來的,不是國寶就是巨貪
    「內務府」是一個在古代小說和古裝劇常見的官署名。在許多古裝電視劇中,涉及宮廷事務之時皇帝往往要傳來「內務府總管」指示一二。頗高的「出鏡率」使內務府在廣大古裝劇及歷史愛好者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麼,內務府到底是做什麼的?今天,咱們就來一起聊聊這兩個問題。清朝時期,偌大的紫禁城裡,居住著皇帝、皇后以及龐大的妃嬪群體和皇族成員。
  • 內務府大總管的顯赫世家
    赫奕《煙樹山亭》局部: 康熙御題董其昌論畫赫奕作為內弘文院大學士希福之孫,禮部尚書帥顏保之子,除了世襲的爵位,赫奕從康熙四十年到康熙五十五年任內務府主管長達十五年清代的內務府包衣,主要由皇帝親領的上三旗(鑲黃、正黃、正白三旗)包衣組成,與皇族關係特殊,近水樓臺先得月,一般八旗難以望其項背。 赫奕任內務府總管其間,與包衣出身的曹寅頻繁往來,曹時任江寧織造,恰好屬於內務府直接管理。赫奕對於曹寅的好,使他在康熙面前時時提點後者的功勞。並向皇上舉薦其子曹顒繼任江寧織造,遂成通家之好。
  • 樹小、房新、畫不古,此人必定是內務府
    清代後門衙門——內務府「樹小、房新、畫不古,此人必定是內務府。」這兩句話,是一位青年朋友寫出來問我的。他說:「內務府是什麼衙門,遍查榮錄堂印的縉紳,京裡京外各省衙門,全都刊列,就是沒有內務府。樹小、房新、畫不古又是什麼意思,特地向您請教?」
  • 清朝的內務府有多腐敗?看完後明白了!
    晚清時期總理衙門章京李嶽瑞在他的筆記《春冰室野乘》中記載清朝內務府腐情況,大概內容如下:一日,道光皇帝想吃碗麵片湯,命令御膳房備辦。第二天早上,內務府上奏說,做面片湯是個需要相當技術含量的活計,需要專門添置一所御膳房,由專官管理,建造的費用共計數萬兩,不僅如此,每年的經費還需要數千兩來維持。
  • 內務府「清庫存」的那些宮廷用器,是如何流入民間收藏的
    在清代,明文記載,皇帝認為無用的器物,會被內務府「清庫存 」 !原來,皇帝也會賣「二手貨」? 在內務府的檔案中,就有很多「崇文門變價」的內容。 比如在雍正六年內務府《庫貯檔》一則奏摺:「內稱年羹堯家抄來物件寫摺奏聞。奉旨:自然銅九十斤交由養心殿造辦處有用處用,或無用,不如交崇文門監督作價。欽此。」 這也是內務府檔案中,關於將所謂「無用」之物,交由崇文門變價的最早記載。
  • 膽大包天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膽大包身、肆無忌憚、膽大妄為、渾身是膽,反義詞有:膽小如鼠、膽小怕事,膽大包天是中性成語,主謂式成語;可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形容膽子極大。膽大包天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膽大包天(dǎn dà bāo tiān)成語釋義:形容膽量極大(多指做壞事)。
  • 內務府總管是不是太監?電視劇再也騙不了你!
    「內務府」是一個在穿越小說、古裝劇常見的官署名。在許多古裝電視劇中,涉及宮廷事務之時皇帝往往要傳來「內務府總管」指示一二。頗高的「出鏡率」使內務府在廣大古裝劇及歷史愛好者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麼,內務府到底是一個什麼府?內務府制度與包衣制度有何歷史淵源?今天,咱們就來一起聊聊這兩個問題。首先要知道,內務府是清代獨有的掌管宮廷事務的機構。
  • 劇中歷史:魏瓔珞的「內務府包衣」出身,到底是什麼意思?
    不過,包衣也分成兩類,一類是上三旗(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包衣,他們歸內務府管轄,專門為皇室提供服務,所以也稱內務府包衣,魏瓔珞的出身就是這麼個身份;另一類是下五旗(鑲白旗、正紅旗、鑲紅旗、正藍旗、鑲藍旗)包衣,分屬於各旗的王公貴族。
  • 圖說清史:清代內務府下屬七司三院及其組成機構的主要職責
    內務府是清朝掌管皇家「宮禁」事務的機關,凡皇帝家的衣食住行的各種事務,都由內務府承辦。稱為「總管內務府衙門」,其最高官為「總管內務府大臣」,正二品。 筆者前面有文介紹了清代內務府的歷史脈絡和特點,本文就介紹一下內務府下設機構都有哪些?
  • 哪吒膽大包天的原因,也許就是因為它
    哪吒膽大包天的原因,也許就是因為它 2020-10-12 10: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膽大包天!交警隊竟被監控了!多次行動被尾隨
    膽大包天!交警隊竟被監控了!: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膽大包天
  • 鹹豐時期,內務府修門要白銀5000兩,皇帝親自過問,只要50兩
    權力越大,且無人對其進行制約,貪慾的種子萌發的也越快,這導致了內務府的腐敗。內務府貪汙腐敗的方式有很多種,虛抬報價吃回扣便是其中的一種。前面提到的內務府報價五千兩修門事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一開始,內務府上報給鹹豐帝,說上書房的大門壞了,打算造一個新門。
  • 「內務府」和「宗人府」,到底是什麼樣的機構?後者為何有人談之色變?!
    ,「內務府」是皇親國戚們的「銀行」,而「宗人府」則是皇親國戚們的「監獄」,總之,它們都與皇家有關。那麼,真實的「內務府」和「宗人府」,又是怎麼樣的呢,它們到底是什麼樣的機構?其實,有一點我們猜得還是比較對的,那就是「內務府」和「宗人府」的的確確是和皇家有關,至於「銀行」與「監獄」之說,就太過片面,不準確了。
  • 清代各衙門中除了宗人府、內務府,還有哪些部門不用漢臣?
    二、內務府內務府是大內事務的管理部門,具體負責皇帝的衣食住行,所涉及的事務最多,其人員編制也最多,是清代最龐大的衙門。乾隆時期,內務府的大小官員多達3000餘人。內務府的最高長官是總管內務府大臣,不過,總管大臣一般都設有數人,平均維持在4人左右。內務府大臣清一色是旗人,從無漢人出任的特例。內務府各官員的性質較為獨特,他們不僅是皇帝的臣子,還是皇帝的家奴,與皇室的關係更為親近。
  • 溥儀:就我那糟糕的生活水平,內務府居然花錢比慈禧時期還多
    和他的前任們相比,溥儀的生活太寒酸了,內務府每年花的錢卻更多了。作為遜帝,他的威權僅限於紫禁城,傾全國之力以供一人成了過去式。對應的,生活水平的下降成了不可避免的事。看溥儀的回憶錄,那描述的是真寒酸。我就想知道一下,我的內務府是如何一年花掉二百多萬兩銀子的?要說花在我身上了,抑或是花在招兵買馬、反民復清上,那也沒得說。關鍵連個響都沒聽見,莫名其妙就沒了。
  • 短史記丨一個膽大包天的騙子,壞了同治皇帝的圓明園重建夢
    其間結識了內務府的官員成麟等人。圓明園的重修工程正式啟動後,按慣例由內務府負責。李光昭覺得撈錢的機會來了。他跑去找到成麟等人,說自己也是一個官員,曾靠給朝廷捐輸(也就是報效軍費)得到過一個「候補知府」的頭銜。所以很願意響應同治皇帝的號召,為圓明園的重修出一份力。他告訴內務府,說自己以前做木材生意,可以弄到一批巨木,「價值數十萬金」,願意運往京城修圓明園,其中的10萬兩木材算是無償報效皇上。
  • 吉祥航空的另類創新之路 「膽大包天」之舉
    中國航空報訊:作為國內知名的民營航企之一,吉祥航空的創辦,可溯源至20世紀90年代初,王均瑤三兄弟因為買不到回鄉的火車票而產生「膽大包天」的包機想法。鬥轉星移,如今買票出行已不再困難,享受品質服務已成為很多旅客的主要需求。
  • 鹹豐三年,內務府選女封貞嬪,後來晉升貞妃,最後成為慈安皇太后
    鹹豐三年,內務府選女封貞嬪,後來晉升貞妃,最後成為慈安皇太后大家好我是原創作者芊陌初心歷史,每天持續為大家帶來原創內容接上片刻,兩個人都保持了沉默,最後,還是雲兒打破了這種尷尬的局面,她說:「阿哥,你又要想念娘娘了?」她所說的「娘娘」,當然指已故的全皇后。
  • 慈禧搜羅土洋貨,都想賺差價,看內務府和敬事房怎麼爭這個錢?
    外任官吏為了取悅慈禧,常常將從當地百姓手中奪到的土產品交內務府代為進奉。其進奉所需要的種種費用,都為內務府官員中飽了。一年到頭都有各地官吏的進奉,因此內務府官員的收入只此一項就非常可觀。由於有勢力的太監對此事不能插手獲利,於是他們便另闢條路,想將此項財源獨攬到手。
  • 沒看過這4部恐怖片,別說你「膽大包天」!不服來戰
    這4部劇你若都看過,一定是個「膽大包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