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內務府,很多了解清朝歷史的朋友,特別是喜歡看清宮劇的朋友,這個名字應該並不陌生。清朝的內務府全稱叫總管內務府衙門,是管理內部事務的機構,專門負責皇上和後宮的私事,建立於清朝入關之後的順治初年,出於皇帝對內務府的信任與依賴,內務府的權勢越來越大,加之權力不受監督,因此貪汙成風,腐敗橫行,可以算的上是古代衙門史上最腐敗的衙門。
皇權專制之下的腐敗問題一直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無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剝皮食草,還是雍正帝的養廉銀政策,都很難很好的解決官員的腐敗問題,面對內務府這樣的巨貪衙門,清朝皇帝們儘管一次次制定新制度,但是無法有效的解決腐敗問題。
下面用幾個生動的例子來證明內務府的腐敗問題。
道光皇帝是清朝歷史上有名的勤儉皇帝,衣服褲子破了都捨不得換新的,都是讓內務府修補。上有好者,下必甚焉,皇帝穿舊衣服,大臣怎麼敢穿新衣服,於是上朝的時候,上面坐著的,下面跪著的,都穿的破破爛爛的,王朝看上去仿佛氣數已盡。皇帝讓內務府去補衣服,內務府補完後送回,道光皇帝問:「這個補一下多少錢」?內務府官員答:「三千兩銀子」,清朝中晚期由於受各種因素影響,1兩銀子大致相當於今天的人民幣200元,那麼這個算術很簡單,200*3000=600000(元)。打一個補丁要60萬,別說我們今天的人不相信,道光爺也不信,不信不要緊,內務府自有一套說辭,「皇上的衣服是湖綢製成,布料好找,花色難對,剪了幾百匹綢子,才找到匹配的花色,補丁又是蘇州著名的巧匠打理,再加上路費等,花費自然就高了。」皇上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道光皇帝時期關於內務府的腐敗還有一個例子。道光皇帝想吃熱湯麵,御膳房掌案回稟說今天可能做不了,請皇上開恩。道光皇帝問為什麼做不了?掌案回答:想做熱湯麵要建造專門的房子、開專門的爐子、請專門的師傅、燒制專門的瓷器,道光皇帝感嘆,身為一朝天子,卻吃不起一碗熱湯麵。此時的內務府已經惡性膨脹,發展成為了一個勢力盤根錯節的巨大機構。
光緒皇帝(載湉)是清朝歷史上的悲情皇帝,他四歲被慈禧太后選中作為穆宗(同治皇帝)的繼承人登上帝位,開始了長達34年的悲慘生活。慈禧太后立載湉為帝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載湉是自己妹妹的兒子,與自己關係較近,更重要的原因是因為載湉年幼,自己可以繼續掌權,這樣的想法註定了光緒皇帝的人生是一個悲劇。
光緒皇帝的可憐之處也與內務府有關,光緒皇帝喜歡吃雞蛋,一天要吃4枚,當時市場上雞蛋的價格2-3文錢一個,而內務府給光緒皇帝的雞蛋報價是34兩。當時的銅錢跟銀子的兌換價格是一兩銀子兌換2000文銅錢,如果按照內務府的報價,全部按照民間價格採購雞蛋,都打碎了,光緒皇帝可以在裡面遊泳了。當然這是一句玩笑話,內務府用30兩的報價去採購兩文錢的雞蛋,中間的差價去了哪裡?可想而知。
內務府對皇帝的欺騙,很多人都知道,但畏懼內務府的權勢,無人敢直言。一日,光緒皇帝同自己的老師翁同龢學習,休息的時候,光緒皇帝問翁同龢:翁師傅,你們家吃雞蛋嗎?如今市面上的雞蛋賣多少錢?翁師傅知道內務府對皇上的欺騙,但他不敢直言,忙答到:臣家貧,平時不吃雞蛋,只有祭祖時,才會讓家人去買雞蛋,因此不知雞蛋價格 。聽了師傅的話,光緒皇帝更加相信雞蛋確實很貴,一般人吃不起。另一日,光緒皇帝接見一位外地官員,閒談時,皇上問官員早餐吃了什麼?官員由於常年在外地任職,對京城情況並不了解,更不必說了解內務府的事情了,因此如實回答:臣家貧,啖三枚雞蛋而已。皇上一聽,驚到了,你能吃雞蛋,你還說自己家貧,這名官員看到皇帝身邊的太監臉上有怒色,馬上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忙跪下磕頭,這才躲過一劫。
關於皇宮裡雞蛋昂貴的故事,有好幾個版本,因此也有人懷疑其真實性,但這個故事也不完全是空穴來風。至少可以說明兩個問題:一是內務府做花帳撈油水這樣的事,是司空見慣甚至是被默許的。用雞蛋去說明這件事,也是因為比較形象生動。另外,清朝的皇帝雖然相對敬業,但長在深宮裡的帝王對民情的確缺乏真實的了解,雞蛋只是一個諷刺。
時間的車輪行進到了公元1912年2月12日,這天大清王朝最後的皇太后隆裕太后代年僅6歲的宣統帝頒布退位詔書,宣布清王朝正式走進歷史,但內務府這個機構並沒有隨著清王朝的滅亡而消亡,因為民國政府決定對清王朝進行優待,根據優待條件,內務府被保留了下來,繼續為皇室服務。
中國歷史進入了新紀元,但內務府依舊貪汙嚴重,在貝納爾多·貝託魯奇導演的作品《末代皇帝》中,對內務府的貪腐行為進行了細緻的刻畫,內務府的貪腐行為令小皇帝觸目驚心,最著名的事件就是紫禁城建福宮走水(避諱語。指失火)。
溥儀發現太監從宮中往外大量偷竊寶物,於是命令對宮中物品進行清點,最先從建福宮開始,內務府官員與宮中太監合謀在建福宮縱火,燒毀了建福宮。溥儀大怒,命令遣散太監,為了防止太監得知消息,溥儀請求民國政府派兵入宮,維持秩序,1924年內務府正式被裁撤,這個存在了近三百年的機構,終於走進歷史。內務府雖然不復存在了,但內務府的貪腐行為值得今天的我們警醒,不受監督的權力容易發生腐敗,如何將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如何有效的遏制腐敗,值得我們不斷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