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初陽 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

2021-01-18 新京報電子報

  獨立,你失去的只是鎖鏈

  新京報:何以謂「獨立」?在當下,就你個人而言,維護「獨立」的資本與代價是什麼?

  郭初陽:在某種程度上,獨立教師與獨立候選人是相似的,都得把自己完全地敞開,擺在社會公眾面前。

  成為獨立候選人,必須有選民十人以上聯名提出,以實際行動來獲得選民的支持;獨立教師的資本,則是通過自己的課堂獲得學生的支持,自由的語文課堂有一種隨之而來的光輝,令人沉醉。

  要說獨立的代價,借用馬克思的表達:你失去的只是鎖鏈。而與馬克思不同的是,這個目的的達成,無須暴力,也不必推翻什麼。

  新京報:離開體制後,你對語文的理解,是否有發生改變?

  郭初陽:《說文解字》:語,論也。所謂語文,就是通過一次又一次的研習與談論(口頭或書面),讓人獲得教養,成為一個溫和文雅的人。語文教會一個人說什麼(關注世界也關注內心),也教會他怎麼說(在不同場合使用得體的形式),自然也教會他尊重別人,安靜地傾聽。

  以上是我對語文的理解,一直沒有改變過。

  新京報:你曾用「選錯並保衛」來概括你之前在體制內的教育生涯,那麼,現在你會選擇什麼詞來概括你的「獨立教育者」的教育經驗?

  郭初陽:海闊天空。正如Beyond樂隊《海闊天空》所唱: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

  教材,應當有驚人的美麗

  新京報:最近,因葉開的書《對抗語文》,及其在網絡平臺對語文的批評,使得語文又一次成為公共話題。葉開對語文的批評,其中一項指向教材,認為現在教材「已經走入死胡同,小改無用」,你怎麼看這樣的觀點?

  郭初陽:貌似新文苑的舊戰場,很需要葉開這樣的戰士。不久前,我在上海師大遇見了葉開,他說:「我們無非是為了過一種更為美好的生活,走夜路不必害怕遇劫,逛大街不會踩到髒東西,如此而已。」而目前的中小學語文教材,是教不出現代公民的。

  葉開認為教材「已經走入死胡同,小改無用」,我完全同意,其理正如聯想手機再打補丁,也刷不成Iphone。

  新京報:請從你個人的經驗出發,談談教材對教師、學生的限制?超越的可能性在哪裡?

  郭初陽:嘗一臠肉而知一鼎之味,試著舉一篇吧,大家不妨翻到現行的人教版語文書七年級下冊175頁,讀一讀那篇《登上地球之巔》。

  導語中寫道:「1960年5月,年輕的中國登山隊員從北坡攀援而上,踏過千年冰雪……」

  課文中寫道:「為了儘可能減輕背上的負擔,他們一兩一兩地計算,拋棄了一切暫時不用的物品,只攜帶氧氣筒、防寒睡袋、鉛筆、日記本、電影攝影機和登山隊委託他們帶到頂峰的一面五星紅旗、一尊高約20釐米的毛澤東半身石膏像。」

  課後練習寫道:「探險,需要有強烈的集體主義觀念和崇高的獻身精神,以前文的勞倫斯·奧茨和本文的劉連滿等隊員為例,寫一則心得筆記。」

  在那個饑荒的年代,飯都吃不飽,一副土裝備,為什麼要去登喜馬拉雅?央視國際2003年5月13日《新聞會客廳·生死珠峰50年》,王富洲有過解釋,但教材編寫者沒有給出任何歷史背景加以說明。學生都有疑問,既然行李需要「一兩一兩地計算」,為什麼還要背一尊石膏像?翻遍全書,找不到任何說明,編者的意圖大概是希望你不要問為什麼,只要把這尊石膏像一代一代傳下去就是了。

  這樣的教材,你願意自己的孩子研習嗎?超越的可能性,取決於我們如何來處理這尊石膏像。

  新京報:你現在給學生上語文課,用的是什麼教材?選擇標準是什麼?教材在你的課堂上扮演的是一個怎樣的角色?

  郭初陽:越讀館的語文課程,全部自選教材。選擇標準是三有:有趣、有料、有種。有趣:符合孩子年齡和心智。有料:新鮮的視域,或悠久的經典。含有豐富的信息量,讓孩子驚奇。有種:幫助培養現代公民的判斷力、同情心、正義感、參與熱情。

  倘若讓教材扮演一個角色,那麼她當是歐仁·德拉克羅瓦所畫的女子,有著驚人的美麗,把跟隨者深深吸引,引導他們向前,同感陶淵明《閒情賦》中的慨嘆:願在衣而為領,承華首之餘芳;願在絲而為履,附素足以周旋。

  行動,未來就是現在

  新京報:十年前,你曾寫過《教師的自我坎陷》一文,認為教師應該自覺誠摯地放低自己,構建一種能被學生體察到的平等關係,然後在這平等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陪其超越。現在,對於課堂上的師生關係,你有哪些新的思考?對於你的語文課堂,你是否有新的期待?

  郭初陽:對於課堂上的師生關係,帕克·帕爾默的總結很經典:「也許課堂既不應以教師為中心,也不應以學生為中心,而應以主體為中心……在一個以主體為中心的課堂上,教師的核心任務是要為偉大事物提供一種聲音,一種能力——獨立地把真理說出來,讓學生聽到、理解,而不需藉助教師的聲音。」帕克·帕爾默所說的「主體」或「偉大事物」,我的理解就是:道、真理和生命。

  師生是幸運的同路人,教師是平等者中的首席,課堂是向著真理直跑的旅程,生活充滿常新的驚異之感,每一天都值得期待。

  新京報:面對當下教育中缺失的成分,比如性教育、愛的教育、死亡教育、公民教育,你嘗試將其納入自己的語文課堂,是出於怎樣的考慮?

  郭初陽:本雅明有一段話:讓·保爾的矮小可憐的老師華茲,他靠寫書慢慢有了一屋藏書,凡是坊間書單上他感興趣的題目他都自己寫一本,因為沒錢買書。(本雅明《作品與畫像》P6文匯出版社1999年1月版)

  既然現狀不盡如人意,那麼索性自己動手來創造,波蘭的亞當·米奇尼克的「as if」理論,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吧。一旦你採取行動,那些心造的幻影就消失了,你就在事實上踏入了另一個空間,感受到一種自由的氣氛。

  新京報:你曾有一篇評論同行課堂的文章,題為「為尚未存在的社會培養新人」,這也是現在越讀館的宗旨之一,你是什麼時候與這樣的理念相遇?請為我們重述其具體含義?

  郭初陽:這句名言出自《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第36頁,是197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16屆會議中,由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所撰寫的報告。

  這一套四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叢書》,是2004年的時候朋友範美忠極力推薦給我的。關於這句話的意思,原書中有一段小注,可以幫助我們理解:

  我們必須把未來置於一個男女老少的共同體中,置於我們之中,好像未生的胎兒在母親的子宮裡一樣。他已經在這兒了,已經需要哺育、援助和保護,已經需要許多的東西。如果這些東西在他出生以前還沒有準備好,那就嫌太遲了。所以正如青年們所說的,未來就是現在。」(瑪格麗特·米德《文化與業務,對時代鴻溝的研究》,紐約,道布爾戴出版社,1970年)

  新京報:現在,當你身處課堂,你的焦慮和擔憂是什麼?你的信心與希望來自哪裡?

  郭初陽:我的憂慮,在於時間的爭奪。灌輸式教育,不僅將孩子們日常的大部分時間填滿,而且繼續蠻橫地霸佔他們的課餘時間。

  我的信心和希望,來自《哥林多前書》十三章十三節:「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

  採寫/本報記者 朱桂英

相關焦點

  • 懷念黃家駒: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
    「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也會怕有一天會跌倒」。26年前,家駒唱著這首歌,還是一個熱血青年。26年後,有一群人唱著這首歌,紀念曾經的熱血青年。他完全浸入音樂創作之中,用短暫一生寫了七八百首歌,音樂中透著現實與理想衝突,同時透露出執著自由的態度。
  • 「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
    「我們想自由,想無拘無束地玩音樂而已,很簡單。所以,我們叫『風』樂隊。」
  • 《奪命公寓》:從電影中去感受「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
    「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這句經典的歌詞來自中國香港搖滾樂隊Beyond的歌曲《海闊天空》,整首歌由黃家駒一人填詞、譜曲,從這首歌裡能夠聽出黃家駒內心對待自由的那種憧憬和渴望。1993年,黃家駒在日本東京憾然辭世,可所有鍾愛Beyond、鍾愛他的粉絲從沒有忘記過他對自由的追崇與嚮往。今天,我想將電影《奪命公寓》與這句經典的歌詞結合,深挖自由的魅力,體會二者間共同的情感寄託。
  • 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生日快樂(內涵福利)
  • 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 —「海闊天空」• Beyond | 尤克裡裡彈唱教學譜+吉他譜
    這首歌的影響已不只是在卡拉OK和點歌節目,而在於人們的心間。這首歌曲帶給人們的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堅持自己的理想,永遠不放棄的信念。歌中的辛酸、歌中的自由、歌中的不屈不撓、歌中大氣磅礴的力量,激勵了整整一代人。
  • 紀念黃家駒: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
    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也會怕有一天會跌倒。26年前,在他唱著這首歌的時候,還是一個熱血青年。26年後,有一群人唱著這首歌,紀念曾經的熱血青年。時間似乎真的能夠填補傷痕,十年,二十年……曾經唱著《海闊天空》、《不再猶豫》的人走過了青春,也走過了那段悲痛。但每一次在聽都會有恍然如夢境之感。
  • 原創 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
    「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這樣一句歌詞,感染著多少為夢想奮鬥的人們,有你有我。BEYOND,曾經在很多人的青春裡讓我們記得理想光輝,beyond,一支到如今都被懷念的樂隊!就是這樣一個「古老」的存在,在這個快餐時代依然感動著許多人。《真的愛你》《光輝歲月》《喜歡你》哪一首不是至今廣為傳唱的經典曲目?
  • 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紀念黃家駒
    夢想、孤獨、悲憫、叛逆、批判、傲氣、蒼涼……他的許多歌,總在嘗試去接近偉大的真理和愛。願你聽我告訴遠遠處,那裡永遠背著古老枷鎖。沒有智慧勇氣去抵抗,遍地破碎破舊堆滿家土……Beyond的歌在大陸流行,大概是在《真的愛你》獲獎以後,1989年。而我真正喜歡Beyond,是到讀高中的時候,當時極喜《誰伴我闖蕩》。
  • 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紀念黃家駒
    願你聽我告訴遠遠處,那裡永遠背著古老枷鎖。沒有智慧勇氣去抵抗,遍地破碎破舊堆滿家土……Beyond的歌在大陸流行,大概是在《真的愛你》獲獎以後,1989年。有一回,我拎著一打杯子走到教室前面,一邊還哼著《大地》。旁邊一個女生突然誇說我的聲音(不管說話唱歌還是讀英語)很好聽,雖然她說的可能是真心話,但我還是羞得滿臉通紅。多少段,難忘的回憶,它說來並不稀奇。多少次,艱苦的開始,它一樣愛過去。患得患失的光陰,是從前的命運。
  • 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若家駒尚在,座駕會是啥?
    時光荏苒,用鉛筆敲打鐵皮文具盒、用掃把當吉他,在放學後的教室講臺上高唱「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的時代早已被生活的現實打上了封印。6月30日,驀然回首,那個曾無數次激勵我們直面人生的歌者已離去27載。
  • 黃家駒: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
    有的人,有的歌,有的場景 一觸碰,足以讓你熱淚盈眶 人們赤條條來到這紛亂的世上 1962年出生香港,1993年魂斷日本 31載的青春年華,31載的肆意揮灑 一個畢生都在與命運和規則抗爭的人 用了區區十餘載的音樂生涯 卻為這個世界留下來了太多太多 你的一生
  • 宋詞版「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這個書生有點狂!
    反正對於他們來說,你要和我飲酒鬥詩都可以,但想要讓我當官那是萬萬不能的。就像南北朝時期的「山中宰相」陶弘景,梁武帝曾邀請他出山輔政,但他卻以一首小詩「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拒絕了梁武帝的邀請。如果陶弘景的拒絕還算有禮貌,那我們本期要介紹的這位詞人的拒絕之後寫的這首詞就顯得有點狂放了,可謂是絲毫不給皇帝面子。下面就來和我一起走進這首詞,走近這位詞人。
  • 那年今日 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
    謹以此文,悼念那個不羈愛自由的男子。17歲時,黃家駒在鄰居搬家的時候撿來了一把木吉他,這把木吉他是他的第一件樂器。一次他去參加地下樂隊,遭到主吉他手的羞辱,黃家駒回家後對弟弟黃家強說自己有了人生的第一個目標,就是彈奏得比這位樂手更出色;這件事後,他開始了勤練吉他。
  •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 .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
    自由就這麼難嗎?  不,我要說:不自由,毋寧死!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這兩句話雖然不是令狐衝說的,但卻很好地概括了令狐衝的一生。追求自由的人總是相似的。讓我們透過金庸武俠《笑傲江湖》來看看深具道家莊子「逍遙遊」境界的令狐衝身上體現的自由。
  • 他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我願用一生去仰慕
    下面這隻視頻記錄了當時家駒逝世後的感人場面。在他之前,能讓整個香港如此悲痛的,估計就是李小龍了。黃家駒短暫的一生,都身披音樂帶給他的「光芒萬丈」。如片名,這是一部講述生活在籠中的底層人民的群像電影。這種籠民生活,與片尾的籠中動物並無兩樣。
  • 黃家駒:落入凡間的音樂天使,英年早逝,不羈放縱愛自由
    今天我 寒夜裡看雪飄過懷著冷卻了的心窩漂遠方風雨裡追趕 霧裡分不清影蹤……從沒有放棄過心中的理想一剎那恍惚 若有所失的感覺心裡愛(誰明白我)背棄了理想 誰人都可以……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也會怕有一天會跌倒背棄了理想
  • 黃家駒: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也會怕有一天會跌倒
    我看你還是專心打工吧!」黃家駒不肯認慫,跟主吉他手大吵一架後,氣憤地回到家中,對弟弟黃家強說:「等著吧,總有一天我要超過他!」- 3 -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最初做音樂,黃家駒並非為了名利。和那個年代所有的香港少年一樣,畢業後,他的第一目標,就是先找一份穩定的工作。他當過裝修工,給人做鋁窗,還做過電視臺布景員、辦公室文員。
  • 黃家駒逝世25周年,不羈放縱愛自由,致敬永遠的光輝歲月
    海闊天空「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也會怕有一天會跌倒。」只要響起前奏,相信全球華人也知道是什麼歌。《海闊天空》的曲詞由家駒包辦,不僅刻畫追求音樂夢的心路歷程,更道出當時香港樂壇對原創音樂不尊重的那份無奈,歌中的不屈不撓激勵人心,成為象徵「永不放棄」的神曲!
  • 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猴子
    這大概就是我的前半生中,和猴子交集的所有故事。 聽說峨眉山有猴子。我也一直想去峨眉山。 可是我的老公和親友們都不讓。 他們知道我的猴子情結。 他們說我去了峨眉山看到猴子把持不住自己的喜悅,和猴子會眼神接觸,到最後,倒黴的是我。
  • 鄒甦書法 | 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致敬BEYOND))
    1989年憑藉歌曲《真的愛你》獲得十大中文金曲獎、十大勁歌金曲獎。1990年憑藉歌曲《光輝歲月》獲得十大勁歌金曲獎 。1991年主演電影《Beyond日記之莫欺少年窮》;同年9月在香港紅磡體育館舉辦「Beyond Live 1991 生命接觸演唱會」 。1992年赴日本發展演藝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