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這句經典的歌詞來自中國香港搖滾樂隊Beyond的歌曲《海闊天空》,整首歌由黃家駒一人填詞、譜曲,從這首歌裡能夠聽出黃家駒內心對待自由的那種憧憬和渴望。
1993年,黃家駒在日本東京憾然辭世,可所有鍾愛Beyond、鍾愛他的粉絲從沒有忘記過他對自由的追崇與嚮往。今天,我想將電影《奪命公寓》與這句經典的歌詞結合,深挖自由的魅力,體會二者間共同的情感寄託。
《奪命公寓》是由導演David Marmor執導的電影,於2019年7月18日在加拿大奇幻電影展上首映,這部電影豆瓣評分僅6.1分,屬於驚恐、恐怖類影片。不過,細品電影卻能發現導演在用恐怖情節渲染影片效果的同時,也將對自由被限制時的那種心情展現的淋漓盡致。
《奪命公寓》宣傳海報
這部電影採用拍攝恐怖類影片的方式拍攝,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也有令人揪心的主角命運。導演在構思這部電影的時候,將自己對追求自由的渴望植入其中,隱藏在電影恐怖面紗後面的,其實是他對被限制自由的內心驚恐和欲要掙脫牢籠的衝動。
《奪命公寓》由妮可·布萊登·布魯姆、基爾斯·馬特蒂領銜主演,成功刻畫了一個孤身女性深陷魔窟的無助,它既是一部恐怖片,更是一部哲理片。
《奪命公寓》劇照
電影講述了與父親關係不合的年輕女子莎拉,因為父親在母親去世後重組家庭,導致她內心對父親頗有偏見。隨後,她獨自一人搬到洛杉磯併入住了一個「神奇」的公寓。這裡不收房租,不用繳納水電費,更不用為一日三餐擔憂。唯一令人難以接受的是只要住進這個公寓,就再也不能走出這裡,每天只能在公寓範圍內生活。
莎拉入住後逐漸發現這個公寓並不是表面那麼簡單,後來,她像是囚犯一樣被人關在牢籠裡,他們通過殘忍的手段來磨滅她對外界的渴望。在電影最後,莎拉經過一番奮戰終於逃了出去,可為了幫助她逃離這裡,兩條鮮活的生命徹底被抹去。
這部電影應用恐怖電影的場景效果進行拍攝,然而電影中真正恐怖的並不是電影情節,而是設身處地的那種失去自由後的壓迫感。本文將結合歌曲《海闊天空》進行深挖,探究電影中暗藏的情感寄託,通過解讀電影的真意,體會自由的魅力。
《奪命公寓》劇照
1993年5月《海闊天空》發布,這首歌被收錄在Byeyond的粵語專輯《樂與怒》中,與電影《奪命公寓》上映整整差了26年,中間跨越了20世紀到21世紀的轉變。
用心傾聽這首歌曲,不難在其中體會到黃家駒對自由的渴望,這首歌之所以在現代年輕人中傳唱度極高,我想和它所表達的那種精神離不開關係。而這種精神,在《奪命公寓》中同樣存在,只不過被導演David Marmor用隱晦的手法進行表述。
說到自由,第一時間在我腦海響起的歌詞就是「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這令我在觀看電影《奪命公寓》時更是深有感觸。
《奪命公寓》劇照
電影中女主莎拉的遭遇,暗示了生命對自由的追求共有4個方面:
能夠入住公寓對於女主莎拉來說無疑是天降之喜,畢竟,離開父親後她的經濟條件變得拮据,靠著一份電話員的工作要滿足溫飽已經很不容易。公寓對入住者的第一個要求是不準私養寵物,女主莎拉只好偷偷將自己的寵物貓帶進公寓,因為她的生活離不開這隻相伴已久的寵物貓。
從公寓的這個要求來看,這其實是一種對生活自由的限制表現,在不影響到其他人生活的情況下,選擇怎麼樣生活對於我們來說應該是隨心所欲的。
《奪命公寓》劇照
莎拉在短暫生活後,察覺到公寓的怪異,在一個夜裡,她發現自己的寵物貓被人放進微波爐,這讓她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就在她打算逃離公寓的時候,她被人攔了下來並關進一個房間裡,他們為了讓莎拉屈服,用釘子把她的手掌釘在牆上。
導演安排的這段情節,真實的揭露了強制約束他人人身自由的黑暗,相信當時莎拉的內心充滿絕望和恐懼,但在她內心的某個角落一定還有著對自由的渴望,她想掙脫這個牢籠,離開這個可怕的地方。
然而,現實使莎拉不得不向命運低頭,她在經過社區管理者多日的非人折磨後被迫屈服,自此,莎拉加入了公寓這個病態的大家庭。為了將莎拉逃離的幻想徹底磨滅,管理者給莎拉選配了一個丈夫,強制為她的婚姻做了安排。
婚姻本該是一件自主選擇的事情,可在莎拉身上發生的卻是一場強制性的婚姻故事,這在表達管理者荒誕思想的同時,更批判了現實生活中那些脫離自我思想的婚姻悲劇。
《奪命公寓》劇照
綜合整部電影來看,《奪命公寓》所奪取的並不是生命,而是每個生命的思想。女主莎拉屈於公寓管理者,這讓她的思想開始被他人同化,從她選擇屈服的那刻起,這具肉體的所有者叫做莎拉,但這具肉體的操控者卻不叫做莎拉。
電影《奪命公寓》與《海闊天空》的歌詞「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所表述的自由追求如出一轍,在對自由的追求上黃家駒和導演David Marmor產生了奇妙的跨時代效應,他們用自己的作品來向世人展現了他們對自由的嚮往,不管前路多麼渺茫,為了呼吸到自由的空氣,每個生命都必須拿出勇敢。
《奪命公寓》劇照
電影《奪命公寓》從莎拉和父親的關係不合開始講述,再到最後她因得到「丈夫」萊斯特的幫助逃離公寓結束,整部影片的頭尾伏筆便是對自由魅力最好的詮釋。
影片開頭,莎拉因為父親再婚對父親產生抱怨,兩人的父女之情出現隔閡,這才導致莎拉搬離安穩的家庭,陷身公寓這恐怖的生活環境中。
雖然,莎拉對父親的態度如此冷漠,但抵不住父親對女兒的關懷之心。在得知女兒的消息後,莎拉的父親跑到公寓去找她,這自然引起了公寓管理者的警惕,為了保住公寓的秘密他打算殺了莎拉的父親。而這時,莎拉察覺了公寓管理者的殺意,巧妙的化解這場危機,拯救了父親的性命。
從這之中我們可以看出,莎拉心裡其實還是在乎這個和她息息相關的男人,血濃於水的真理在這一刻得以體現。她對父親的關心被這個牢籠逼迫出來,掙脫原本在她心裡的枷鎖,解放了她滿是抱怨的思想。
《奪命公寓》劇照
影片最後,莎拉的「丈夫」萊斯特為了協助她逃離公寓,用自己的身體擋住前來抓捕她的公寓住戶,最終,萊斯特慘死在公寓管理者的槍下。
也許,對於萊斯特來說幫助莎拉成功逃離就是他自己成功逃離,在這個牢籠中他失去了太多太多東西,包括自由、愛人、還有靈魂。從他最後那一刻的眼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他對解脫的渴望,他寄情於莎拉身上的是自己的幻想與對這個公寓的無窮控訴。
當一個人被壓迫久了,自然就會爆發,公寓管理者的那顆子彈並沒有結束萊斯特的生命,因為他的故事將會因為他的爆發一直延續,延續到公寓被徹底消滅。
《奪命公寓》劇照
自由的魅力讓兩人產生了巨大的思想改變和情感改變,這一切足以證明在這場壓迫下莎拉和萊斯特從未放棄過對自由的渴望,他們的人性沒有被殘忍的公寓管理者磨滅乾淨。相信他們的靈魂枷鎖在壓迫下早已解開,他們需要的只不過是一個機會,一個找尋自由的突破口。
現代作家伍綺詩的新作《小小小小的火》裡有一句話寫到:「永遠記得,你呼吸著的每一個瞬間,都應該去過你真正想要的生活。」
轉眼白髮的生命一直被歲月催著老去,不知道我們的歌到底還能再唱多久,可能「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的那種執著已經被現實抹去了太多,但我們的人生絕不能忘記的是,要在心跳的每個瞬間,拼盡全力去呼吸到自由的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