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壹現場|自行車專用道西延啦!五個路口新增非機動車左轉燈
日前,起始於回龍觀至上地的自行車專用道西延至百旺公園。8月7日上午,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在上地西路與後廠村路交叉口看到,東西方向在原有的自行車通用信號燈外,新增了一個自行車左轉信號燈,極大便利了左轉進入軟體園的騎行者。
-
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路誕生記
經濟觀察報 記者 丁文婷作為北京市首條擁有獨立路權的自行車專用路,自2019年5月31日開通至2020年12月9日,其累計通勤輛次超過260萬,日均騎行量在4600輛次左右。這條自行車專用路東起昌平回龍觀,西至海澱後廠村路,全長6.5公裡。
-
專用路入口自行車「電梯」受冷落
北京市首條自行車專用路開通已經一年多了,這條紅綠相間的道路成了回龍觀地區居民出行的一大法寶。然而,與自行車專用路同時啟用的自行車上下坡助力裝置卻似乎未受到大家關注。地鐵回龍觀站外的自行車電梯少有人使用去年,北京市首條自行車專用路開通,市民在昌平回龍觀與海澱上地之間通勤更加便捷,與此同時,在專用路的幾個坡道出入口,均設置了自行車「電梯」。然而,與自行車專用路很快成為網紅打卡地不同,自行車「電梯」未能受到很大關注。
-
北京今年擴建回龍觀自行車專用路 提升地鐵6號線運營速度
    大眾網·海報新聞北京2月18日訊(見習記者 萬小軍)北京市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2020年北京市交通綜合治理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提出開工建設回龍觀自行車專用路東拓、西延、
-
北京「慢」下來:建設自行車專用路,放寬人行步道
北京重新定義馬路,不僅僅表現在回龍觀至上地的自行車專用路上,在北京最繁華中央商務區CBD,慢行系統改造試點工程已經進入到二期的收尾階段。高峰時期,如果採用公交通勤,需耗時70分鐘;如果選擇地鐵出行,連通兩地的13號沿線霍營站、回龍觀站、龍澤站和西二旗站都是北京的常態限流車站,滿載率超過100%。2019年5月,一條全長6.5公裡的自行車專用路,連通了回龍觀和上地,按照設計時速測算,全程大約26分鐘。
-
論北京自行車專用道延伸到西直門:交通作用沒有回龍觀-上地明顯
然而從事實上來看,北京自行車道南延伸之後,作用可能不如回龍觀-上地一段的的交通作用大。因為是一個交通的瓶頸,而從回龍觀到西直門卻不是交通瓶頸。下面是北京第一條自行車專用道的延伸走向。北京市的第一條自行車專用道自行車專用路原本是回龍觀-上地的,回龍觀是北部的一個大型生活區,上地則是一個產業基地,二者結合也是出行需求比較集中的地方。因此自行車提供了從家-回龍觀到工作地-上地產業基地的通道。下面照片是自行車專用道在回龍觀地區一段的地圖,這裡面是一個高架區段。
-
林萃路通了,回天計劃真行!還有37項民生工程年內投用
圖為昌平回龍觀體育文化公園。記者 閻彤攝過去「觀裡人」常說:「回天計劃行不行,就看林萃路通不通。」今年6月底,盼了十多年的林萃路全線通車,老百姓感慨:「回天計劃很實際,惠民項目接地氣!」不僅僅是林萃路,「回天地區」三年行動計劃實施兩年以來,清華附小昌平學校天通苑校區建成開學,霍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成開業,回龍觀體育文化公園北區、東小口城市休閒公園正式開園……儘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仍有一批重點項目如期建成運行。今年年底前,還將有人大附中昌平學校、中西醫結合醫院住院樓以及霍營公園、賀新公園等37個民生項目投用。
-
三年「回天計劃」臨近收官,記者實探回龍觀、天通苑有多少舊貌換新...
來源:華夏時報回龍觀至上地騎行路。 李凱旋攝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李凱旋 李未來 北京報導被稱為「北漂第一站」的回龍觀、天通苑變了一些模樣。「回天計劃」迎收官之年回龍觀、天通苑一直以來被稱為是「北漂一族」來到北京的第一站。對於真正居住在回龍觀和天通苑區域的居民而言,社區真實地存在於生活之中。但其他大多數人對於「回天」地區的了解則是在於網絡上的評價。
-
北京重新定義馬路:自行車道治理累計將達3200公裡,你的出行焦慮...
經濟觀察報 記者 丁文婷 2017年9月的一天,上地中關村軟體園內,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慢行團隊與園裡各家公司代表座談,調研回龍觀至上地的交通出行需求和對自行車出行的接受度。一份份問捲髮放到各公司員工手中,堵車、擁擠、出行體驗差成為問卷回覆中的高頻詞。
-
昌平交通支隊回龍觀大隊成立,重點管護「回天」地區
為了加強「回天」地區交通管理工作,經市有關部門批准,昌平交通支隊回龍觀大隊近日掛牌成立。回龍觀大隊暫設4個警區,警力達138人,重點承擔回龍觀、天通苑及周邊毗鄰區域道路交通管理工作,覆蓋面積189平方公裡。
-
昌平這倆「添綠」工程完工!明年,乘懷密線,觀昌平「四季」
日前,記者從昌平區園林綠化局了解到,市郊鐵路懷密線昌平段沿線綠化景觀提升工程及京張高鐵昌平段綠色通道工程已全面完工,兩個工程項目重點在鐵路沿線兩側可視區開展造林綠化、環境美化,目前正處於日常養護工作當中。
-
【詳細解讀】海澱分區規劃(2017-2035)
根據昨天后臺私信的熱度,解讀順序依次為海澱、豐臺、昌平、大興、朝陽、順義、房山、石景山、亦莊、平谷、密雲、懷柔、門頭溝、延慶。空間布局:疏解整治與優化提升同步,統籌山前與山後地區聯動發展,形成「兩橫一縱三軸格局,一帶一核多極體系」的空間布局。長安街及其延長線首都功能走廊要強化政務服務保障;北清路前沿科創發展走廊要強化與昌平南部的聯動,提升前沿科技創新能力;中關村大街高端創新集聚發展走廊要聯動南北、輻射東西,形成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到產業培育的創新鏈條。
-
北京將建71個軌道微中心,含13號AB線新龍澤、回龍觀等
其次昌平區有9個站點進入首批目錄中,涉及地鐵13號線A段的新龍澤、回龍觀東大街站,以及13號線B段的霍營、回龍觀站;地鐵17號線未來科學城南區站;地鐵昌平線沙河高教園、生命科學園,以及京張高鐵昌平站、市郊鐵路東北環線黃土店站。
-
林萃路復工,回天地區南北動脈7月底打通
回天地區十來年被「卡脖子路」林萃路,預計今年7月就可以打通了。記者從首發集團公聯公司了解到,目前林萃路施工已經實現復工,600餘名工人已到崗加緊完成道路剩餘工程。在林萃路施工現場,吊車、挖掘機等施工設備正在忙碌。
-
北京市郊鐵路城市副中心線正式西延至房山區
6月30日,市郊鐵路良鄉站第一列火車駛入,宣告北京市郊鐵路城市副中心線正式西延至房山區。市郊鐵路副中心線西延之前沿途停靠北京西、北京、北京東通州和喬莊東5座車站,西延後增設良鄉站,變為6座車站,總長度達到63.7公裡。
-
百餘位騎手騎行自行車專用路 哈囉出行助推綠色騎行
昨天,由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主辦、專業移動出行平臺哈囉出行參與支持的綠色騎行宣傳實踐活動啟動儀式,在北京市啟用接近一年半的首條自行車專用道上舉行。當日活動上,來自環保社會組織、企業、媒體、高校和普通市民等各界共百餘位騎手,全程體驗了從昌平區回龍觀至海澱區上地、全長6.5公裡的自行車專用道。騎行隊伍腳踏哈囉單車,在專用道上形成一道靚麗的藍色風景。此次騎行活動是生態環境部宣教中心「生活方式綠色化」系列宣傳活動的第一階段「發令槍」。
-
「"回天"將實施91個重點項目 人大附中昌平學校9月建成投用
原標題:「回天」地區計劃實施91個重點項目 本報訊(記者孫雲柯)根據「回天」三年行動計劃任務要求,今年「回天」地區計劃實施91個項目,其中續建61項,將新建太平莊中街、回龍觀人民法院、清華大學附屬小學二期、回天地區慢行系統二期、昌平區42公裡綠道等30項工程。這是記者今天從正在召開的昌平區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上了解到的。
-
「交通建設」明年,坐懷密線賞昌平美景!
市郊鐵路懷密線昌平段景觀提升工程完工市郊鐵路懷密線昌平段沿線綠化景觀提升工程及京張高鐵昌平段綠色通道工程已全面完工,兩個工程項目重點在鐵路沿線兩側可視區開展造林綠化、環境美化,目前正處於日常養護工作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