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rinq,人人影視認證評論員。敵視現實、虛構遠方的一頭普通影迷,有時候看電影,有時候看劇,很少看書。
Valar Morghulis 是《權力的遊戲》中的高等瓦雷利亞語,意為「凡人皆有一死」。布拉佛斯的無面者殺手賈坤·赫加爾在千面之神的引導下易容換面,四處執行暗殺任務。最終在赫倫堡的大牢因為一段孽緣只能幫助艾莉亞越獄,臨別之際篤定地告訴她:「有人非死不可」,相約再會布拉佛斯。
之後艾莉亞如何侍奉千面之神,又是如何開掛刺殺夜王,那就是後話的,繞這麼多隻為了引出今天聊的這部Netflix出品的西劇——
《有人非死不可》。
![]()
簡而言之,故事講的是「有人Facebook(好的我知道評論區大家一定會聊這個諧音爛梗)」,劇透就在片名中:
豪門恩怨裡,有人必將付出生命的代價。故事發生在上世紀50年代西班牙佛朗哥政權期間,外出求學十年後,貴族少爺加維諾受父母之命必須從墨西哥返回西班牙,接受聯姻迎娶未來的妻子。
![]()
可是出乎眾人意料的是加維諾這次回來並非一人,身旁還帶了一名叫作拉扎羅的墨西哥芭蕾舞者。儘管以西班牙貴族自居的家人仍對「低端人口」墨西哥人不屑一顧,可還是【糊弄學】本當上手接受了遠方來客。
![]()
加維諾和拉扎羅成天出雙入對,不由得流言四起——兩人或許是同性戀。在彼時民風淳樸保守的西班牙,同性戀是令家族蒙羞的重罪。咱也不敢說咱也不敢問,反正回家就是為了結婚,只要結了婚,謠言不攻自破。
![]()
誰料到加維諾根本不想娶未婚妻——他真的是個同性戀,帶拉扎羅回來就是為了情侶旅行;未婚妻也不想嫁加維諾——她更對拉扎羅一見鍾情,無所不用其極接觸年輕舞者;而拉扎羅則對兩人都沒興趣,他悄悄地愛上了加維諾同樣來自墨西哥的母親(MILF???)。
![]()
加維諾的婚姻背後是父母操辦的政商聯姻,媒妁之約只能被自暴自棄地胡鬧撕碎,這些胡鬧又引發了未婚妻哥哥的不滿——而看上去最恐同的他其實剛好是跟加維諾有一段過往的深櫃。
![]()
再加上同樣來自墨西哥,乞求加維諾母親幫助解救共產黨丈夫的女傭;曾經在加維諾眼皮子底下殺死丈夫所以主動提出把他流放墨西哥,對墨西哥人包括兒媳處處為難的祖母;無時無刻不想回到墨西哥故鄉,對家庭生活絕望而同樣也愛上拉扎羅的母親……
![]()
同性戀謠言愈演愈烈,以至成真。作為監獄長的加維諾父親為了維護家族的名譽,不得不對兒子痛下狠手,由此感情鏈上眾人的矛盾被串聯起來,一環扣一環的愛恨情仇接連被意外點燃,
家族、政治、資本、同性、偷情、仇殺、狗血……有人非死不可,具體是誰不劇透了。
![]()
說到西班牙,對於大部分觀眾來說必然是新晉崛起的「懸疑電影大國」,有賴於國家對電影產業的扶植和文化審查制度的寬鬆,《黑暗面》《蠻荒故事》《看不見的客人》《海市蜃樓》《飢餓站臺》……西班牙的懸疑片等同於韓國的政治驚悚片,在好萊塢獨霸影視霸權的今天硬生生在垂直類型片市場殺出一條血路,改編無數。
![]()
同時,自打2015年9月Netflix打入西班牙市場,佳作頻出。光是《紙鈔屋》《名校風暴》兩部神劇就足以奠定西劇在世界影壇的地位:2019年Netflix公布的觀眾最喜愛的劇集名單中,兩部劇分別位列第3、第10位,也是唯二兩部非英語劇集。
![]()
影劇兩開花的蔭庇下,無數年輕影視製作者在Netflix雄厚資金的支持中迅速成長,一部部較冷門的好劇應運而生,比如說馬諾羅·卡羅導演的《花之屋》。說2018年的
《花之屋》在國內相對冷門應該不過分,第一季迄今為止豆瓣評價數量也不過2088人,不過在西班牙當地確實曾造成過一定轟動,評論者說這部劇是一個「戲劇性的實驗」,明明具有拉丁肥皂劇中所有drama的元素,不過在卡羅精準的調教下既充滿喜劇的荒誕又不失現實的尖銳。
![]()
所以,《花之屋》第三季劇終落下帷幕後,觀眾老爺們好奇哥們兒還能怎樣在《有人非死不可》續寫西劇的傳奇,期待他會如何繼承鏡頭語言中化致鬱為治癒的神奇力量?毫不留情地說,《有人非死不可》顯然沒有達到預期,非但沒有看到片名暗示的高概念懸疑推理,具體死的是誰根本毫無劇透的必要,看似細膩的故事也在拉胯的整體敘事中被衝淡了幾許。
作為「古裝劇」,《有人非死不可》在還原服化道上下的功夫值得一吹——反正在我一外行人眼裡,遠沒有迪士尼《花木蘭》來得彆扭——可是服化道背後,它似乎
沒有把歷史還原作為工具把觀眾拉進時代漩渦,反而任由混亂的歷史文化距離感與觀眾的主觀意識隔閡。![]()
《有人非死不可》故事背景的佛朗哥政權是一個相對奇葩的王朝:獨裁者佛朗哥自稱信仰法西斯,在二戰戰場中卻從未為納粹同僚出頭,反而在盟軍和軸心國之間斡旋,一門心思大搞政治、軍事獨裁。那個時代的西班牙封建思維達到了頂峰,尤其是以主角加維諾家族為代表的上流社會家族尤其如此,越保守越瘋狂,政治和世俗的壓力才是「非死不可」的動因。
![]()
對於沒興趣了解歷史的普通觀眾來說,背景設定的缺位已經足夠難懂,導演稍顯倉促的敘事節奏、僵硬快速的對話處理和高密度的細節文本更提高了觀賞的門檻——說人話,就是
氣氛到位了,故事沒講好,一股腦暴力輸出觀點只讓觀影體驗差之又差。同時,在完整的故事框架下,《有人非死不可》本該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家族內鬥史詩,豆瓣友鄰說它本該是「西班牙小《紅樓夢》」當然是捧殺,不過骨子裡的戲劇性和無處不在終將走向悲劇的暗示倒是有一兩分相通。
![]()
對於史詩故事的鋪陳,導演並沒有按部就班通過探索角色的深度呈現,明明每一個角色身上都身負著懸崖一線的微妙滅亡感,可是「明明看起來那麼自信,卻還能那麼普通」。膚淺、臉譜化的角色呈現被本來就狗血的故事拋棄,來也匆匆去也衝衝,除了機械快速念出臺詞再無他用,唯有靠根本撐不起來劇情的氛圍感勉強維持零星的高級感。最尷尬的是導演已經放眼時代,列舉出了佛朗哥統治下同性戀遭遇的不公、底層的社會壓力、貴族對偏見的恐懼甚至是政治迫害等諸多現實問題,不說借古喻今,最起碼交待一點歷史態度。然而劇集最終還是立足狗血,把一切社會矛盾歸咎於對家庭矛盾——繞了這麼大一圈本以為海闊天空,最後還是坐在井底嘿嘿直樂。
![]()
說了這麼多壞話,「抑」完了該「揚」了。儘管缺點相當明顯,但我還是堅持一口氣看完3集《有人非死不可》,除了片長合適外、故事獵奇外,最讓我著迷的是它格格不入的戲劇美感。在高強度的文本輸出和狗血爆棚的劇情演繹之外,導演調動了一切超現實的舞臺劇魅力為它輔佐,包括但不僅限於拉扎羅原地起舞,角色內心特寫呈現的小劇場。這些看似在角色們一本正經陰謀撕逼間隙突然插入的橋段恰如其分地增加了劇情的張力,令人物動機在密集的劇本反轉中留有一絲喘息的空隙。
![]()
Anyway,《有人非死不可》更推薦給所有想要嘗鮮西劇的觀眾,或者想要了解上世紀50年代西班牙歷史的朋友——如果只是為了午飯間隙殺殺時間,那這部可能並非最好的選擇。
![]()
右上角星標關注我們,第一時間獲得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