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地男演員、導演趙燕國彰
其實,我們一直過得都是中國傳統年,即使當下享受著世界文化交流成果的今天,也註定獨享著中國氣質的傳統文化和與時俱進,因為血脈之中的氣質和千年流傳下的基因註定我們只與「中國年」有著血濃於水的民族情感,及傳統文化深入骨髓的滋養滲透。以至於我們越走越遠時,內心深處咀嚼而來的年味依舊是童年時的純真和濃鬱的鄉情。我個人一直認為,成年人是沒有年的,要麼天天是年,要麼日子就是日子,但凡能把日子當成年過的人,要麼不懂生活,要麼太懂生活。所以,年不是天天都有,而是一年一次,就如同好的事物就是鳳毛麟角,物以稀為貴,道理就是如此簡單。你若是覺得天天都是年,也不足為過,因為心境裡有了,什麼都有了。如果心境沒有年的意味,即使在年關,也感受不到年的意思和滋味。我就是一個味覺麻木的人,年對於我而言,就是一碗置放於陽臺的水,如此而已(文/紫超 編輯/王乙蒲)。
趙燕國彰
除了對年麻木不仁,我對音樂也是不仁麻木的,長久以來,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缺陷,就如同知道擺在陽臺上的那碗水遲早是要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蒸發的,人生亦是如是,年和音樂皆在那碗水中。儘管如此,年還如期而至,隨著年之來到,伴隨耳邊的還有年之音樂,年之中國,年之喜慶——《中國人愛過中國年》,或是有了這樣的音樂,才有了年的氛圍,如同有了鞭炮和春聯,有了「過年好」逢人就問的喜慶和熱騰騰的酸湯餃子,及親人相擁的淚流滿面。
其實,中國年是最為樸實的智慧節日,是街坊鄰居、親朋好友相互交流往來和祝福的溫暖,是人與人、人與情感、人與過去和未來交流的精神享受,是冬雪交融、春花孕育、萬物復甦的輪迴和啟程。音樂也是如此,有異曲同工之妙,尤其是臨近過年,有支實實在在的、令人感懷動容的關於「過年」的歌曲實在難能可貴,《中國人愛過中國年》樸實地做到了,這是在近些年的樂壇上少有的代表著傳統文化傳承的優秀作品,抑或是經典之作。這些年的音樂行當大都是抽瘋撒嬌賣萌裝愣之流,難有真情實感的藝術之作。能讓我這樣九流老百姓感動的音樂更是太少,因此,導致我對音樂歌曲一直處於麻木和不懂欣賞的狀態,聽罷《中國人愛過中國年》,我算是懂了,這才叫音樂,這才叫藝術生態。你看看人家「中國年」裡面的情感元素,那是子醜寅卯一應俱全,花式說唱配上中國傳統戲曲小調,隨性而不隨意,拿捏而不做作,有滋有味,餘音耐人,高低起伏,時緩時急,充分地闡述了年之韻味與年之情懷和作者的內心對年的眷戀熱愛,同時,也讓我感受到了年之精髓——團團圓圓。
《中國人愛過中國年》海報
我才意識到,這些年樂壇上的這幫孫子沒讓我把音樂弄明白,不是我的個人問題,而是這些王八蛋沒多少傢伙事,各種流行詞彙瞎編爛造,就像流感一樣,讓我染上流鼻涕的毛病,以至於抽筋到耳朵,直到對音樂完全失聰,好在這個年有好的音樂,《中國人愛過中國年》讓我聽到了過年的喜悅和氛圍,聽到了傳統的中國人樸實的情感,也喚醒了我耳疾流感的毛病,讓我聽到了心中的炮竹聲,並回想翩翩過往和童年。
《中國人愛過中國年》隱約是趙燕國彰去年的作品,去年他身處國外,由感而發創作了《中國人愛過中國年》這首歌曲,也大概是去年的這個時候,我在微信的語音中聽到這首歌。時隔一年,這首歌以全新的音容聲貌讓我聽到,更讓很多的像我一樣和像我不一樣的人為之動容。我想:這應該是一件很好的事,應該讓更多的人聆聽到傳統年和傳統文化的心靈之聲,難能可貴!
最後,話不多說,聽歌過年!(文/紫超 編輯/王乙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