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寶典I」孩子態度不好,愛對父母生氣怎麼教?

2021-01-12 育兒寶典I

育兒寶典I感覺好多孩子老是對親密的人大吼大叫,好多孩子總是生氣爸媽,難道是我們不會教小孩嗎?其實觀察現在的父母,大多都把教養做的很好,都儘量對孩子溫柔,都儘量好好的跟他們講道理,但孩子任性就是任性,常常把父母當做出氣筒。這種不對等的狀態,讓許多父母教的好累。

父母用尊重教養,孩子卻任性回應,你家孩子也這樣嗎?先看看小孩有沒有中下面這些常見行為:

1、對親密的人很愛發脾氣2、大人對他好他反而很兇3、常對父母大吼大叫4、態度不好不肯聽5、常常比大人還要兇6、常兇巴巴回父母的話7、不敢對外人生氣卻很敢對家人8、大人講沒幾句就不耐煩9、常常對長輩大小聲10、對特定的家人發洩情緒

如何改變孩子態度不好?5步驟引導!

1、 規則訂好

好爸媽不代表就是規則訂好的爸媽,凡是對孩子溫柔和善、沒有脾氣,反而會讓孩子軟土深掘、無限上綱,甚至習慣把自己的壞情緒倒給父母。我們要把規則訂立好,教孩子合理的界線,例如寫完功課才能吃點心,或者晚上記得把聯絡簿拿給大人籤名,如果孩子沒做到鬧脾氣,千萬別心軟,請讓他承擔沒做到的後果。

2、 冷靜情緒

不僅是冷靜孩子也冷靜自己,不要因為孩子的大小聲、態度差,就立刻對孩子動怒,你應該知道,當你也大小聲,孩子只會更有情緒,雙方都冷靜才有溝通的機會。孩子冷靜下來後,彼此試著討論冷靜及控制方法,像是先去喝個水、先自行到書房緩和情緒,父母可以提供一些冷靜作法給孩子參考。

3、 表達感受

別以為孩子天生就知道該如何表達情緒,這是一件需要練習的事情,父母平時可以透過繪本及桌遊教孩子練習表達,例如《為什麼不能等一下》中每一頁的EQ小提問,就是在引導孩子情緒表達,像是「媽媽一直催悠悠,悠悠會是什麼感覺」「你覺得媽媽為什麼不要悠悠邊吃邊玩」……等,讓孩子慢慢學會遇到各種情緒問題該如何講出來,而不是用發脾氣方式惹大人生氣。

4、 同理思考

教導孩子同理心,可以藉由換位思考來訓練,但這種教養方法用在4歲後小孩身上比較有效,因為4歲孩子才具備基本的換位思考觀念。我們可以反問孩子,「如果你是我的話,會不會很難過/生氣?」引導孩子站在另一方的角度,學習適當的溝通方法。

5、引導覺察

很多孩子不知道自己很生氣、情緒處在臨界點了,大人要引導孩子自我覺察情緒,可以告訴孩子,只要感到自己講話開始變大聲、呼吸變快、臉紅心跳加速、快受不了了,就是情緒要爆炸了,這時候就要回到第二步驟,請孩子去找讓自己冷靜下來的方法,而不是直接把情緒發洩在爸媽身上。

相關焦點

  • 「黑粉式育兒」和「毒唯式育兒」到底是什麼?
    黑粉式育兒,也就是部分父母一種從不滿意,永遠在挑孩子錯的狀態;不管孩子做的再好,她們也能挑出錯誤,然後不斷的打擊你,以此達到所謂「激勵」的目的。 看到這裡,爸爸媽媽們明白到底什麼是「黑粉式育兒」了嗎?仔細想想,很多父母甚至是老師,一生都在做孩子的差評師,明明很關注孩子,卻用持續不斷的打擊和挑錯來傷害孩子。
  • 孩子撒潑打滾,父母冷眼旁觀!90後父母育兒方式到底有多野?
    90後父母育兒觀走紅,網友:人類幼崽不好混了,都是硬核爹媽孩子撒潑打滾,父母「冷眼旁觀」:心軟算我輸很多孩子會因為父母沒有滿足自己的要求而撒潑打滾,通過這種方式來讓父母妥協。看來90後父母對這招已經達成了統一戰線,人類幼崽真的不好混了!孩子不願上學,媽媽給老師請假:我讓他今天撿垃圾去了!孩子的學習問題一直都是父母最重視也最頭疼的問題了。
  • 15歲黃多多「大尺度」照片流出,黃磊被圍攻:7年了,你怎麼教的女兒!
    常有家長在後臺留言,反映自己的苦惱:育兒書籍看了,教子方法也學了,為何還是教不好孩子呢?今天「價值閱讀」這篇文章就給各位家長解惑,相信大家看過之後就明白問題出在什麼地方了。7年間,為啥多多一直被罵? 黃多多又雙叒叕被罵了,誰能想到這次是因為一張雜誌照片呢?
  • 被吼後不說話的孩子,心裡在想什麼?
    對於父母,世界上卻有一種絕望是「吼完了孩子,卻不知道那個不說話的小東西心裡在想什麼」。相比和父母頂嘴、講道理的孩子,那些被吼後不說話的孩子,才是最讓父母操心和擔憂的。其原因有以下幾種:有些孩子是出於恐懼,安全感受到了傷害,不再信任父母,在情感上強行和父母中斷了連接,和父母拉開了距離,心中開始懷疑「爸爸媽媽是不是不愛我了?」
  • 「媽媽,再生氣也別對我說這5句話!」比拳頭更傷人的是舌頭
    長此以往,我就會認定自己真的是笨蛋、白痴,做什麼事兒都提不起精神,甚至還會破罐子破摔,變得越來越差勁。親愛的爸爸媽媽,可不可以請你們多一點耐心,少發一點脾氣,聽說生氣太多會變老。我曾聽過這樣一個新聞,國外一位父親看到兒子每天沉迷於電腦遊戲,於是氣不打一處來,將一把上了膛的手槍放在兒子面前,並怒吼道:「有種你就別活了!」沒想到兒子竟然真的拿起手槍扣動扳機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親愛的爸爸媽媽,可不可以不要再肆無忌憚地咒罵我。
  • 育兒有方 | 「爸爸媽媽為什麼要上班?」你的回答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這樣的回答,會讓孩子產生只有無能的人才去工作的想法,也讓父母充滿無力感。父母的這種無力感,也會讓孩子變得自卑。如果我們必須上班,那就先給孩子好好解釋一下「我們為什麼要上班」吧。我們可以這樣回答:媽媽愛你永遠不嫌多,而上班能讓媽媽積攢更多的能量,變得更強大,才能更好地愛你。兩三歲的孩子,邏輯力、想像力剛萌芽,這樣的解釋能讓孩子覺得:媽媽不是不要我,而是更愛我。
  • 逃離「毒父母」
    她明確定義了兩種典型的父母:在一些家庭裡,父母為孩子種下的是愛、尊重和獨立;而在另一些家庭裡,則是恐懼、責任和負罪感。 而在去年推出中文版的《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一書裡,美國資深心理治療師蘇珊·福沃德在總結過去18年接觸的大量家庭諮詢之後,提出了「毒父母」這個概念。她明確定義了兩種典型的父母:在一些家庭裡,父母為孩子種下的是愛、尊重和獨立;而在另一些家庭裡,則是恐懼、責任和負罪感。
  • 父母給孩子的「彩虹屁」,是他們生活裡大大的光!
    父親從沒打過她,但每看她,就會嘆氣,讓她天天覺得:「你這個叫父親傷心的孩子,是有罪的。」她寫的文章,父親不認同。她喜歡《你是我特別的天使》,父親說不好。她的《野火燒不盡》,父親看了責備她不通人情。終於一次,父親稱讚她的一篇文章,說為她驕傲。
  • 當孩子說「有人誇我小JJ很好看」時,我真的害怕了
    一旦孩子對與其他人的相處界限模糊,就很可能不知道對方是在愛你還是在傷害你。而這個界限感,很多時候並不能靠孩子自己去領悟,而是要我們作為父母的人去教。那麼問題來了,我們該怎麼教呢?1.自己做好表率,不要對孩子進行「過分」的親暱舉動很多時候,比起孩子的不反抗,父母的不重視才是罪魁禍首。越界的愛,只是大人歡喜,孩子不一定。
  • 因輔導孩子作業,32歲媽媽被丈夫毆打:育兒最難的是老公和你對著幹
    「拆」散的不僅是夫妻感情,還會給孩子帶來不可逆反的嚴重影響。02、心理學上有個「手錶定律」:當一個人只戴一隻手錶時,他知道現在是幾點。育兒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意見不統一,孩子很容易失去判斷,從而形成錯誤的觀念。現在很多家庭都很崇尚「虎媽貓爸」的育兒模式,只要孩子不聽話,就派出「母老虎」出來鎮壓。
  • 要怎麼教孩子學會尊重?
    對於孩子這種語言上的頂撞,當父母的一時之間能想到的手段也非常有限:心情好的話可能只是念一下:唉,不可以這麼沒禮貌~生氣了可能會和他吼:小孩子怎麼和大人說話呢!不像話!孩子情緒糟糕,也不一定全都是因為你的原因,很可能是他自身的狀態不好,只不過是他當時累了餓了,或者有起床氣,或者在別人那裡受了委屈,遷怒於你,都會讓他出現這種用語言攻擊的行為。當然,孩子的情緒也可能是你引起的,譬如說你自己情緒不好,讓孩子感受到了,他也會出現情緒反彈。
  • 明星育兒翻車現場,孩子脾氣暴躁愛咬人的鍋該誰背?
    小編喜歡看綜藝,明星育兒類的節目也看過不少。育兒節目中出場的明星父母與星二代們,大都表現得很完美,基本就是「別人家的爸媽」與「別人家的孩子」的代言人。但前不久看一個節目時,終於發現了另類。孩子出生第一天就有聽覺反應,嬰兒如聽到父母強烈的吵鬧聲,他的感覺是痛苦,身體會變得僵硬,收縮神經,封閉起來自我保護。幼兒期如果孩子經常看到父母爭吵甚至打架,由於認知水平低,會不能分辨誰是誰非,不能理解父母這麼做的原因。有些孩子可能會認為是自已不好,由此也有心理負擔。兒童時期,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吵架,會給孩子帶來羞辱感。
  • 這部劇太寫實,原來全世界的父母都正在被孩子逼瘋
    同樣,養育一個孩子,每對爸媽最少會有一千次丟掉他的衝動。有位英國爸爸更直接,一語道出了許多父母偷偷想過卻從不敢承認的靈魂吶喊——「 我願意為孩子而死,但很多時候我也想弄死他們。」圖片來源:《養育者》截圖最近熱門的育兒劇《養育者》,就將鏡頭對準了這對被熊孩子折磨得心力交瘁的父母,保羅和愛麗。
  • 最佳奧斯卡動畫短片,帶來的育兒啟示:父母適時放手孩子才能成長
    父母總怕孩子做不好、受到傷害,所以不願、也不敢對孩子放手,孩子也就永遠得不到學習和鍛鍊的機會。父母只有懂得對孩子放手,孩子才能學會獨立,才能自信地面對生活,從容地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孩子有能力做的事,父母要適時放手鷸寶寶出生後父母給它築了溫暖的巢,每天精心餵食。但當鷸寶寶長成小鷸,有能力走上海灘的時候,媽媽就要它學習自己覓食。
  • 你是培養孩子的「挫折容忍力」,還是「挫折感」?
    培養挫折容忍力的重點在於「挫折雖必然發生卻不可怕,也無損自我價值」,如何讓孩子感覺到挫折就只是挫折,你仍然愛他接納他,並對孩子的未來持續改善懷抱信心?小渡曾經看過一個小視頻很火,畫面中,小女孩梨花帶雨,撅著小嘴特別委屈地對爸爸說,「你有一個缺點——老是讓我不開心。」
  • 孩子動不動就生氣,一說就哭一碰就炸,到底是哪裡出現了問題?
    但是孩子想要就是想要,哪怕父母說再多的道理,他依然只在乎自己的關注點,一旦父母表示拒絕,他就會使出自己的殺手鐧,一哭二鬧三撒潑,即使是在公眾場合,也是說哭就哭,在地上打滾,說生氣就生氣,整個過程一氣呵成。孩子動不動就生氣,一生氣就哭鬧,而且是父母一說就會哭得更加厲害,一碰他就炸,到底是哪裡出現了問題呢?孩子為什麼會有壞情緒,父母又該如何幫助孩子排解壞情緒?
  • 聊育兒 | 看完《心靈奇旅》,和孩子聊聊關於「幸福」與「生死」
    說實話,我的期望值不低,但電影的「餘味」遠超我的想像,以至於我看完以後忍不住作為一個不專業影評人,想跟大家分享一點感想,因為從這部電影中,我獲得了不少關於育兒的啟發~spark根本不是什麼「天賦」,也不是「目標」,而是我們熱愛生活的每一個瞬間。
  • 第二課堂 | 戚薇——孩子能「寵」不能「慣」
    「寵」不能「慣」帶娃是一門很深的學問,難就難在每個孩子都不同,家長們之間不能相互「照抄作業」,但萬物皆通,帶娃之路總有相似之處,雖不可照搬但可借鑑。今天我們就來分享一位明星辣媽——戚薇的育兒經。,都應該意識到這一點——孩子能「寵」不能「慣」!
  • 最好的家庭關係,是爸爸支持媽媽,媽媽支持孩子 | 育兒
    普通家庭裡,一般是母親承擔著照料家庭的大部分責任,她們往往是家庭中的靈魂人物,她們的情緒就是家庭裡的晴雨表。有這樣一句話:母親是暖暖的人,像個太陽,她走到哪裡,哪裡就是亮堂堂的,暖和和的,空氣裡的溫度都要上升幾度。如果媽媽不開心,一家人吃飯的時候都是低氣壓。
  • 影評:「重點是,我愛你」親情沒有極限
    影評:【重點是,我愛你】親情沒有極限親情的極限在哪裡?《重點是,我愛你》告訴你:「沒有極限。」為了養女兒,瓦倫廷從事了很有賺頭的電影替身演員工作,儘量做到給孩子最好的一切。洋溢著小孩子能讓大人快樂的魔法氛圍之下,觀眾很理所當然地就接受父親為女兒賣命賺錢的劇情走向,必竟天下父母心都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