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家庭以外的「重要他人」共同寫一段未完待續的故事

2021-01-16 中國青年網

視覺中國供圖

人在成長中需要「重要他人」的陪伴,他們一般是親人,比如父母,或其他主要養育者,他們對我們社會化的過程以及心理人格的形成,產生重要影響。

除了親人,有些「外人」也不知不覺承擔了這一重要功能,為我們的成長提供了新鮮養分,「當他出現在你生命裡,這件事便值得慶賀」。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他不僅給某個人,也對整個家庭提供支持。

「首席外人」最有可能是老師,「北漂」林可發現,有個「重要他人」從自己的生命中,逐漸擴展到整個家庭的軌跡裡——女兒的課外班數學老師。最初只是「你付錢我辦事」的關係,但隨著5年來的相處,林可和老師都發現,倆人的脾氣秉性很投緣,都是善良、有責任心,注重教育方法的人,除了數學,老師還關心孩子的進步,時常給林可一些建議……在一個陌生的大都市裡打拼,這種相互支持的感覺再美好不過了,讓人備感溫暖。

除老師之外,「重要他人」還有可能是朋友、鄰居、鐘點工阿姨,甚至是個遠得不能再遠的親戚。在當下社交「原子化」時代,人們從心底呼喚多種形式的人際連接——不只是一對一,還包括一對多、多對多,以及世代關係的疊加與延續。尤其在大城市裡,家庭往往需要建立更多的社會支持系統,推動彼此更好地往前走。

什麼樣的家庭和他人會結成「重要關係」?這一關係對於個人和家庭來說意味著什麼?專家認為,「重要他人」是家庭作為獨立生命體的發展需求,也代表著一段段連接個人與家庭情感、彼此支撐,和一段「未完待續」的奇妙故事。

「重要感」起源:時空接近、需求互補、態度相符

研二女生尚意總結,從小到大逢年過節,必須要聚的是被稱為「叔叔」的一家人——他們甚至比自己的親叔叔更覺熟悉。

真要算起來,和這位叔叔在祖輩有那麼一丁點兒親緣關係,到了尚意這一代,就成了特別遙遠的表親。但由於頻繁來往,叔叔成為尚意家庭之外的重要他人。

在尚意的記憶裡,大到家鄉的祠堂修建,小到大年初幾一塊兒拜年,爸爸和叔叔必要事無巨細地一起商量。叔叔是木工,每次尚意家裡要添置新家具,叔叔總是親力親為,幫忙選最好的木料、最靠譜的工人。嬸嬸則時不時送來自家種的「純天然無汙染」蔬菜。作為高中語文老師的爸爸,經常幫叔叔家的孩子補課,高考報志願、選專業,像對自家孩子一樣費心。兩家經常走動,和親人沒什麼兩樣。

談起「給自己支持最多的人」,生活在北京的媒體人蘇蘇會毫不猶豫地說:那是我家陳阿姨。蘇蘇的女兒上周剛滿3歲,家裡的保姆陳阿姨給寶寶織了一套毛衣毛褲做生日禮物,加上前兩年織的,從孩子出生起的每個冬天,這一溫暖從未缺席。

最開始請阿姨時,蘇蘇心裡十分糾結,畢竟聽過太多保姆平添許多麻煩的鬧心事,但幸運的是,從一開始請的這個陳阿姨就讓人很滿意,長期相處下來,蘇蘇更是離不開她了:阿姨性格隨和、做得一手好菜,關鍵是對孩子特別好。蘇蘇感慨:「我18歲離開父母獨立生活,本以為內心已經足夠堅強,但有女兒之後一直覺得力不從心,多虧運氣好請到了好阿姨,簡直比父母還能實實在在幫到你。」

如今,蘇蘇和陳阿姨相處也像家人一樣,每次阿姨春節回老家,蘇蘇都給阿姨的家人買禮物,阿姨腰扭傷,蘇蘇跑前跑後幫忙請大夫掏藥費,後來阿姨離開了,但一有空就回來看孩子、看蘇蘇,幫忙幹活兒,像走親戚一樣。

北京市東城區教育研修學院心理教研員朱虹指出,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吸引,往往在於時空的接近、需求的互補、態度的相符,以及個人能力的展現,家庭也是如此。

首先是情境促成了接近,當家庭與外人之間的距離比較近,交往的頻率會比較高,以上兩個故事都是如家人般共同相處;其次是情緒體驗,積極正向的情感體驗會促進關係的延續與發展,所謂「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此外,還要與對方具備相似或互補的特質,「先形成吸引,再形成交往互動的過程,然後逐漸演化成為重要他人。」

情感連接:「先敞開心房去接納別人,別人就會被你打動」

任桐的媽媽有個一起長大的閨蜜,彼此是最要好的朋友,兩人的關係多年來細水長流,恬靜而親密。媽媽的這位「金蘭之交」, 也如同家庭成員一般重要。

自家的大事小情,媽媽經常會跟阿姨嘮叨,媽媽確信,阿姨絕對不會洩密,而肯定盡己所能給予相應的幫助。阿姨的媽媽住在鄉下,對待這位老人,任桐媽媽像對自己媽媽一樣親切照顧,經常噓寒問暖。任桐發現,媽媽與閨蜜間的你來我往,從來沒有計較過「誰比誰付出得更多」。媽媽覺得,為了「聊得來」這一「精神默契」,可以一輩子相互扶持。「她們不覺得朋友是為了沾自己光、佔便宜,而是因為從小你就是我的玩伴,我一生都認定你這個朋友,並把你介紹給我們全家。」

任桐曾好奇地問媽媽,為什麼咱們家會和阿姨這麼親近,媽媽說,這非常自然,人不應該被血緣、外在附加的關係來定義,朋友照樣可以如同親人一般相處。任桐說:「如果我媽不是這樣的性格,她的閨蜜也不會對我們家族那麼重要,大家也不會進一步相互了解。朋友間可能真的需要有個人先敞開心房去接納別人,別人就會被你打動,從而也願意敞開他所擁有的一切。」

朱虹認為,情感流動首先取決於雙方的個性和家庭特質。總有一方會先「打開」,成為交往的主要發動者。這樣的人往往更外向、開放、隨和、信任、願意利他,能夠比較活躍地交往,比較包容對方。「任桐媽媽與她的家庭想必都有這樣的特質,從而更進一步發展,讓連接增進。」

善於共情是溝通的基石。當雙方有了情感上的體認,比如「他們家真不容易,我得去幫幫他」等想法,就能提供一種情感的參與,設身處地去理解,從而產生共鳴。「情感的流動可以促進關係的鞏固,也能夠促進自我覺知、事件的通達,甚至能夠彼此擴展,讓想法更高效、更豐富地發展」。

跨代際「他人」:家庭內部關係影響重要程度

上一代相互成為「重要他人」,下一代人還能延續嗎?

尚意覺得,從自己的角度看叔叔一家,會覺得他們對於爸媽是重要的,但親近感並沒有延續到自己身上。「爸媽和叔叔家關係好,當他們理所當然地把對方當成親人,我也會如此。但我從小就比較獨立,一上大學就離開家鄉去了外地,平時和爸媽聯繫也不多,更別提主動和叔叔一家聯繫了」。

任桐在小時候也有類似的感受:「原來我是無感的,因為覺得那是我媽媽和她閨蜜的交情。」然而這一想法在高中迎來了改變。當時的她由於高考壓力,深陷心理問題的泥淖。阿姨對心理學研究頗深,跑前跑後幫忙聯繫熟悉的心理專家,提供幫助。任桐當時根本不願意見外人,但當有一天任桐坐在阿姨家,面對心理諮詢師時,卻感覺特別信任與放鬆,一點也不緊張。那一刻,任桐對於這位「重要他人」的接納感真正出現了。

任桐說:「那是一個轉折點,讓我覺得作為獨立的人,我很信任阿姨。在那個困頓的時期我感到很安全,也體會到他們的重要。」

朱虹認為,當父母輩的「重要他人」,順著良好關係對家庭中的後輩產生直接聯繫時,「重要他人」的延續和帶動作用就會較強。而家庭內部關係的緊密、互動的頻率、依戀的程度,都會對跨代際「重要他人」關係產生影響。「如果家庭比較鬆散,大家都是各過各的,連接不緊密,對於家庭的『重要他人』可能就不會投入太多精力,從而形成跨代際差異」。

當然,跨代際之間的家庭交往並不是以後一輩為核心的,感情未必需要和父輩同樣深厚。「畢竟不是以後輩為原點發展起來的關係,孩子也可以借著生活的推進,把自己的『重要他人』,發展成家庭的重要他人」。

要親密,也要注意邊界

然而,家庭的」重要他人「關係並不意味著完全「親密無間」,需要注重邊界感。朱虹老師強調:「只要有關係就有邊界。增進親密關係,我們可以用合適的方式彼此表達深切關懷,讓我們各自能夠獲得幸福和自尊。」

在王女士家,家教老師會非常耐心地給孩子學習上的幫助,每次的考試分數、不明白的知識點,都會耐心分析,甚至對於數學之外的其他學科也很關心。當孩子遇到成長困惑時,老師會積極幫助解答,幾乎成為家人外最了解孩子的人。但有時候王女士也會覺得,家教老師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的孩子,甚至忽略了她這個親媽的存在。好在經過溝通,老師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不再過於幹預家庭內部選擇,學會尋找讓雙方相處最舒服的平衡點。

朱虹建議,在互動的過程中,雙方必須對自己的角色有較敏感的捕捉和清晰的覺察。「當你是媽媽的朋友、是孩子的輔導老師、是月嫂、是鄰居,你需要思考,自己現在是用什麼角色在發聲、諫言、支持、幫忙和行動?這個行為是否適合你角色裡的責任?你該不該承擔這個責任?都需要有適當的了解和客觀的觀察。」除此之外,發生問題要及時溝通,在共情的基礎之上交流。

「『重要他人』的存在是個人與家庭在現代社會共同抵禦生活不確定、應對挑戰和疲憊的一種方式。」朱虹說,「一個家庭是否強健,既有內部建設的必要(凝聚力、適應性和溝通),同時也希望藉助外部的力量,通過情感連接和溝通,讓家庭和其中的個人更穩健、更有生命力,這是一個時代的要求。」

餘冰玥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黃盈《未完待續》十年,戲背後藏了多少秘密?
    《未完待續》創作於導演黃盈和編劇王彩練的人生低潮期,故事講述了死神找到了白領女孩莫莉,告訴她:「你就要死了,在死之前要找到一樣最想帶走的東西。如果找不到,就必須重複過生命中的最後一天,0點到24點,0點到24點……」劇本出來的最初幾年,總因為「死亡」的主題,不被投資商看好。2007年,還是黃盈咬咬牙,自掏腰包把戲做出來的,在當時大學生戲劇節的青年單元演出。
  • 《未完待續》:人生為何而活,死亡是否可怕?
    早些時候,在公司團委的組織下,我們一眾團員觀看了話劇《未完待續》。《未完待續》講述的是,28歲的公司白領莫莉一日接到死神召喚,死神允許莫莉在離開人世之前必須帶走一樣人或物,於是莫莉不停尋覓,並不斷重複生命最後一天的故事。
  • 戴佩妮唱《賊》人生重要分水嶺
    北京晨報訊(記者 王琳)昨天,臺灣金曲獎歌后戴佩妮帶著出道以來的第12張專輯《賊》在北京舉辦記者會,她現場分享了專輯創作過程中的心情和故事,並稱《賊》是自己人生的重要分水嶺。戴佩妮出道16年,曾經創作了《街角的祝福》、《你要的愛》等膾炙人口的情歌,2014年拿下第25屆臺灣金曲獎歌后的桂冠。
  • 方文山新作《故事繼續寫》,關於愛情未完待續
    他寫的眾多被大家耳熟能詳的歌詞,經過演繹之後,塑造了一個新的華語音樂流派—中國風。很少有人把注意力放在他寫過的情歌上面,大家都把更多的掌聲和讚美獻給了他締造的中國風。久而久之,大家以為方文山不愛寫情歌。
  • 【封面故事】戴佩妮 我終於可以瀟灑
    然而此時此刻的戴佩妮已經換過一身篤定的姿態,她說:「很謝謝現在的自己很勇敢的跟過去未完待續的故事道別,道別以後就未完不待續,我終於可以那麼瀟灑了。」告別對一個人來說其實是最難完成的功課吧,所以當佩妮說「我必須要向過去道別,才能以很輕盈的腳步,繼續走下半輩子的路。」,我才發現,所有那些讓人閃亮的故事,都是因為我們曾經在黑暗中與它擁抱。《賊》是戴佩妮的告別之作。
  • 金曲獎歌后戴佩妮推第12張專輯 《賊》是人生重要分水嶺
    原標題:戴佩妮唱《賊》 人生重要分水嶺 史春陽/攝   昨天,臺灣金曲獎歌后戴佩妮帶著出道以來的第12張專輯《賊》在北京舉辦記者會,她現場分享了專輯創作過程中的心情和故事,並稱《賊》是自己人生的重要分水嶺。
  • 《三十而已》,我們的故事未完待續~
    也從沒想過,要為這部劇寫點什麼的,因為在我看來,我的三十歲毫無波瀾,不值一提。但就在看完了最後一集大結局之後,才想著我要提筆寫點什麼。我很喜歡在大結局曉芹的那一句旁白——「最後落在心底的,恰恰是過往的那些瑣碎不堪,也許,這才是生活。」是的,這就是生活。之前我總覺得說,我的生活都是些雞零狗碎的,沒啥東西好寫的,要等做出了一些成就之後,才值得拿出來跟大家分享。
  • 於朦朧的故事:夢未完待續,總是在路上
    於朦朧的故事:夢未完待續,總是在路上自出道以來,陽光可愛的於朦朧一直受到許多網友的喜愛,當然,他的外表給了他很多分,他可以說是一個美麗的男人,尤其是女孩的最愛,這是「男神」在許多年輕學生的眼中。出生於烏魯木齊的於朦朧在網上幾乎找不到他的家庭背景,但他在微博上及採訪中透露的信息表明,他的家庭應該比一般家庭優越得多,家庭是一個人成功的基石。在一個節目,於朦朧告訴你他的北漂故事,也讓你從他的經歷中知道他對音樂的熱愛。雖然於朦朧有著良好的家庭背景,但他在來到北京並成為北漂時經歷了許多故事。
  • 於朦朧的故事:夢未完待續,一直在路上
    於朦朧的故事:夢未完待續,一直在路上陽光可愛的於朦朧出道以來,就得到許多網友的喜愛,當然他的外形給他加分不少,堪稱美男,尤其得到女生的獨寵,是不少女生眼中的「男神」。出生在烏魯木齊的於朦朧在網上很少能搜到他的家庭背景,但是從他在微博上及訪談中透漏出來的信息表明,他的家庭應該要比一般家庭優越的多,始終來說家庭是一個人成功的基石。
  • 散文||重要他人
    後來每每讀到各類作品中對主人公性格描寫的時候,這個「重要他人」就時不時地跳出來。如今,在路上,看到形形色色的路人,腦子裡也會冒出「她曾經遇到過怎樣的重要他人?」抑或看到放學路上小朋友,他們有的活潑,有的安靜,有的話癆一般,有的沉默不語,除了從母體帶出來的先天性格之外,都有什麼樣的「重要他人」影響過他,未來的路上,他還會遇到什麼樣的重要他人。說了這麼多,那麼到底什麼是「重要他人」?
  • 「未完待續」後面的故事
    「未完待續」後面的故事 2020-04-02 09: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寫一段你未曾經歷的故事
    寫一段你未曾經歷的故事記下我難忘的一年還清楚地記得第一次講到復讀,是在高三的一個晚上,和人聊天之際談到,可能是不堪的成績,可能是無法安撫的心,帶著無奈的笑,想到復讀。但是特別感動的是有人願意陪我去,不管是不是真心,不管是不是玩笑,第一次覺得我有點重要。只是人不可以這麼自私,誰都不能改變別人的生活軌跡,我很感謝他,讓我在那些無眠的夜中很溫暖,原來我也可以很重要。2018年夏天,在去復讀的路上,我的腦袋是空白的,沒有任何想法,沒有情緒,很木訥。
  • 【親子閱讀家庭小故事】優秀!快來看看有沒有你認識的家庭?
    在星雨九歲那年,有一次,我和孩子爸爸深夜長談,孩子的教育和工作賺錢哪個更重要,權衡得失後,我毅然決然地放棄了自己的事業,回歸家庭和孩子一起學習!很快通過親子陪伴和閱讀,孩子身上很多不良習慣逐漸改變,變得越來越熱愛閱讀了。這也深深地印證了一句話:「最好的老師是父母,最好的學校是家庭」!
  • 把握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有多重要
    一般來說,人的一生會受四個重要他人的影響,他們分別是幼年時期的父母、童年時期的老師、少年時期的同伴以及成年時期的戀人。每個人的生命中一定會遇到幾個重要他人,回想起你人生每一個關鍵的轉角,都少不了重要他人的存在,他們在你的成長過程中,或許扮演著導師的角色,也或許是一個領路人,總而言之,他們對你的人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歡樂頌3曝光 樊勝美跟王柏川的故事未完待續
    蔣欣曾在專訪中表示,樊勝美跟王柏川的故事還「未完待續」;王子文則是更直白的告訴記者,第三季的劇本正在寫,她還會繼續飾演曲筱綃。那麼,是不是可以說《歡樂頌3》已經呼之欲出的了呢?楊爍 劉濤  然而,原著小說故事已經戛然而止,《歡樂頌3》以及可能還將出現的4、5、6......究竟是由原著作者阿耐進行創作,還是由編劇袁子彈進行創作,目前並無確切的消息。
  • 救贖文《撒野》蔣丞顧飛,一段互相救贖、共同努力的愛情的故事
    今天帶來的是救贖文 《撒野》蔣丞顧飛,一段互相救贖、共同努力的愛情的故事。如果大家有想看的類型可以留言評論小編哦。《撒野》 作者:巫哲雙向救贖校園文 一段互相救贖、共同努力的愛情的故事。重點學校的優等生蔣丞被寄養家庭「流放」到親生父親所在的鋼廠,陌生的環境、粗鄙的父親、與曾經學校完全不能相提並論的四中都令其感到壓抑鬱悶。
  • 如何寫個人簡介?
    點擊看組圖,關注「美好畫片碎碎念」配樂 / 雨點と線 - ame點擊可聽往期朗讀個人簡介     沒有任何頭銜沒被歸為某一類別除了姓名、性別、年齡以及眼神裡的清白實在沒有動人的簡介那些發生在身上的故事我希望我的簡介永遠只有這三樣,這才是真正的簡介至於複雜的,那些關於靈魂那些無用的熱情它不會被寫在紙上作者 / 張靜雯選自 / 《未完:365首詩》,理想國出品應該怎樣寫個人簡介,對初入職場的年輕求職者來說是個考驗,出色的簡介是被選中的第一步。
  • 夫妻一方擅自將共同財產贈與他人的行為應全部無效
    前段時間,孫儷主演的一部關於房子的電視劇——《安家》,非常火爆,其中「知否小姐」和「闞先生」的婚外愛情故事引來了一眾網友的圍觀和吐槽。 但是,不知是不是出於愛或責任的考慮,闞文濤決定而自己回歸家庭,給「知否小姐」一千萬的房子,請她從此遠離自己的生活。 後來,胡可飾演得原配知道丈夫出軌後,堅決要離婚,還要奪回闞文濤用夫妻共同財產為小三「知否小姐」購買的房子。
  • 破壞他人家庭會不會坐牢?要不要負法律責任?《民法典》這麼規定
    破壞他人家庭的第三者會不會坐牢?要不要負法律責任。編纂數十年,2021年1月1日即將付諸實施的《民法典》是這麼規定的。答案是一般情況不會。在大多數情況下,第三者破壞他人婚姻,主要是道德問題,不會承擔責任。我國《婚姻法》第四十六條雖然規定: 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導致離婚的,無過錯一方有權要求損害賠償。但實際上,第三者雖然有過錯,但不能算有過錯方。而真正過錯方,乃是夫妻中出軌的那一方。因此一般性的出軌,第三者既不用坐牢,也不用。
  • ...共同抗疫情——石嘴山市榮獲自治區最美家庭楊丹家庭故事展播
    夫妻齊上陣共同抗疫情楊丹家庭>>>>>>>>>>楊丹家庭是一個幸福溫馨的三口之家,妻子楊丹是一名公安民警在疫情期間,夫妻兩人將8歲的孩子託付給姥姥,妻子楊丹在執勤一線執筆戰疫,採訪報導了大量石嘴山抗擊疫情的感人故事,先後採寫稿件100餘篇,40餘萬字,被人民公安報、中新網、騰訊網、寧夏日報、平安寧夏等轉載刊發200餘篇次,點擊瀏覽閱讀人數上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