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待續》:人生為何而活,死亡是否可怕?

2020-12-24 小薇情感時刻

早些時候,在公司團委的組織下,我們一眾團員觀看了話劇《未完待續》。

《未完待續》講述的是,28歲的公司白領莫莉一日接到死神召喚,死神允許莫莉在離開人世之前必須帶走一樣人或物,於是莫莉不停尋覓,並不斷重複生命最後一天的故事。

在這部話劇中,各位演員以精湛的演技,似乎重現了那個死亡來臨的不安,彷徨,後來的迷茫,整個故事不禁令人深思。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劇中莫莉的尋覓或許更應該說是一種追求,一種重新開始的自我認識,自我分析,自我定位,探索一個自己最願意的生活方式。脫離原來那個被他人,社會,或者習慣桎梏的生活,於是在朋友,同事的幫助下,莫莉開始尋覓她想要帶走的人或物。

莫莉開始了對生活新的思考,對人生新的追求。學霸的生活,健身達人的生活,購物狂魔的生活,工作機器的生活,撞擊她的思想,並一個個被排除,都不是,不是她想要的生活。

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未曾真正的生活過。一個人,是父母的孩子,社會的孩子,長大,上學,工作,結婚,生育……,培養最應該的愛好,選擇被別人認為最好最適合的專業,找一個理所應當的人合情合理的結婚,於是孩子繼續父母的軌跡,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似乎一切都很完美,無可厚非。這是莫莉的生活,也是莫莉父母的生活,是大多數當代,或者更遙遠的古代的人們的生活,那麼未來呢?也是如此按部就班,循規蹈矩麼?

死神到來之前莫莉不會思考這個問題,死神到來之後再思考嗎?如此,迎接她的是死亡,還是新生?

我想,劇中莫莉找到了,找到了她想要的,因為她的微笑,因為她做了真正的自己,我樂觀的繼續想,如果這時死神並不判處莫莉死亡,那麼她該迎來一個新生,美好的新生。

我又想,大概每個臨死之人都被允許尋覓,然後他們都找到了他們此生此世最想要的生活方式,最想愛的人,最願意的事業,人生一世,難得清醒一刻,可是緊接下來的事是他們死了。

死亡之前,選擇了清醒,選擇了思考,選擇了最正確最適合自己的夢。遲了!

為什麼不珍惜活著,或許向死而生的事業才夠心甘情願,向死而生的愛情才能夠你儂我儂。

我為何而生?

羅素說,對知識的追求,對愛情的渴望,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

莫莉是莫莉,羅素不是我。

最想要的物,最愛的姑娘,最願意去奮鬥的事業,我思索良久,竟發現我自己也是茫然的,我自己也在別人預設的深不見底的黑洞裡無限下墜。

尋覓,思考,撥開迷霧走自己的路,不去按照別人的軌跡邯鄲學步,我就是我,我有自己靈魂,自己的思想,我也有適合自己的道路。

走自己的路,也許曲折而充滿坎坷,但是才是生活本身的味道,只有用酸甜苦辣的經歷調配出的甜才是真正的甜蜜。

活得坦蕩,活得精彩,死神來否,與我何幹?

相關焦點

  • 黃盈《未完待續》十年,戲背後藏了多少秘密?
    《未完待續》創作於導演黃盈和編劇王彩練的人生低潮期,故事講述了死神找到了白領女孩莫莉,告訴她:「你就要死了,在死之前要找到一樣最想帶走的東西。如果找不到,就必須重複過生命中的最後一天,0點到24點,0點到24點……」劇本出來的最初幾年,總因為「死亡」的主題,不被投資商看好。2007年,還是黃盈咬咬牙,自掏腰包把戲做出來的,在當時大學生戲劇節的青年單元演出。
  • 戴佩妮唱《賊》人生重要分水嶺
    北京晨報訊(記者 王琳)昨天,臺灣金曲獎歌后戴佩妮帶著出道以來的第12張專輯《賊》在北京舉辦記者會,她現場分享了專輯創作過程中的心情和故事,並稱《賊》是自己人生的重要分水嶺。戴佩妮出道16年,曾經創作了《街角的祝福》、《你要的愛》等膾炙人口的情歌,2014年拿下第25屆臺灣金曲獎歌后的桂冠。
  • 金曲獎歌后戴佩妮推第12張專輯 《賊》是人生重要分水嶺
    原標題:戴佩妮唱《賊》 人生重要分水嶺 史春陽/攝   昨天,臺灣金曲獎歌后戴佩妮帶著出道以來的第12張專輯《賊》在北京舉辦記者會,她現場分享了專輯創作過程中的心情和故事,並稱《賊》是自己人生的重要分水嶺。
  • 《玩具總動員》的玩具們是否會死亡?導演終於做出解釋
    當談起備受爭議的問題時,我們就要談到《玩具總動員》的玩具們究竟能夠活多久?《玩具總動員》中的巴斯光年和胡迪陪伴著我們許多人的成長,然而在他們的世界中,他們仿佛沒有年紀,因為對比起胡迪的主人安迪,他一直都是一個年輕男人的樣子。所以這引發了粉絲們的爭論,這些玩具是否會像正常人一樣,死亡或者能夠存活多久。
  • 豆瓣9.2分短片《調音師》:比死亡更可怕的,是直面失敗的人生
    · 阿德裡安為何會開始享受這一過程?· 為何他最終放棄生還希望,將命運交給他人來主宰?對於阿德裡安來說,這不僅僅只是一場比賽的失利,更是對他前20多年人生的全部否定。所有的付出、努力,所有的沉沒成本,都被當作了一場「笑話」。當阿德裡安的人生被拖入深淵的同時,帶來的結果便是「信仰崩塌」,以往為人處世的原則、信條統統被拋棄。
  • 坎坷的人生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了自信,沒了自我
    坎坷的人生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了自信,沒有了自我。如果整天怨天尤人,埋怨老天的不公,命運的不順,生活的不平。只會一蹶不振,碌碌無為,無所事事。只會向命運低頭,迷失前進的方向,喪失自身的人生價值。金錢再多也無法阻止死亡,長相再美也不能討好閻王,聲名再大也要經過生死。因此人生不要太貪,不要活得太累。
  • 「比死亡更可怕的是遺忘。」
    也讓我們直觀的感受到,其實那個世界並不可怕,已故的親人們可能都在那裡團聚了。已經金盆洗手的胡八一和王胖子重操舊業去探墓尋找彼岸花,只因為舊識丁思甜喜歡。人在極度悲傷的狀態裡是不願意承認死亡的,而他們忘了 ,比不接受死亡更重要的就是生前的陪伴。
  • 《艾迪芬奇的記憶》:學會直面死亡,才能活出人生的意義
    前言死亡是人生的必修課,迄今為止沒有誰能直面死亡、擺脫這層陰影帶來的恐懼,它就像通往生命終點的列車,不停穿梭在陰陽兩界。生存抑或死亡,始終是人類面臨的兩難抉擇,有人說生命中最確定的事是我們都會死亡,而無法確定的是不知何時降臨。
  • 勵志英文演講:人生最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從未真正活過!
    6分鐘不到就能燃起你鬥志的短片《人生最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你從未真正活過!》,只要堅持活在當下,把握當下,那麼每一刻都是新生。人生的目的不僅僅局限在工作,然後期盼休假以及繳付房租。不止這些,雖然我懂得不多,但是我知道,每個人都有一份生命所給予的禮物。
  • 與家庭以外的「重要他人」共同寫一段未完待續的故事
    專家認為,「重要他人」是家庭作為獨立生命體的發展需求,也代表著一段段連接個人與家庭情感、彼此支撐,和一段「未完待續」的奇妙故事。「重要感」起源:時空接近、需求互補、態度相符研二女生尚意總結,從小到大逢年過節,必須要聚的是被稱為「叔叔」的一家人——他們甚至比自己的親叔叔更覺熟悉。
  • 人為何有空虛感 你是否發現心裡那個無底洞?
    撇開人肉體對於物質的需求來看,心靈深處總是有一個空缺的地方無法得到滿足,這個地方像個可怕的黑洞,不管你扔什麼東西進去都會被吞噬得無影無蹤。這個世界,早已被黑暗、罪惡籠罩,被空虛、無聊、迷失和絕望遮蓋。靈魂深處無聲的吶喊常被人身體、思想的繁忙壓迫,早已奄奄一息,幾乎已聽不到它呼求的聲音。唯有當一個人停下來,安靜地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時,那股空虛感又襲上來。
  • 加勒比海盜竊6:東方飛船(待續)
    (本文純屬杜撰,如有冒犯請諒解)傑克的臉很不自然,他不相信眼前的那個人會那麼醜陋可怕章魚奇怪,但這種感覺沒有錯。大衛瓊斯朝傑克的臉上吐口水。傑克擦了擦擦臉然後縮了搖頭。他不知道大衛瓊斯是怎麼活下來的,也不知道他的寵物是否活下來了。
  • 『20分鐘聽本書』《耶魯大學公開課:死亡》:有件事是確定無疑的:最終我們都會死亡./[贈原版書]
    內容簡介  · · · · · ·有件事是確定無疑的:最終我們都會死亡。但我們真的相信自己會死嗎?人是否有不朽的靈魂?死亡是生命的真正終結嗎?如果死後不再存在,死亡就是全然的壞事嗎?永生是值得期待的嗎?在某些情況下放棄生命是否可能合理並符合道德?對死亡的恐懼是明智的嗎?
  • 《綠裡奇蹟》:比死亡更可怕的,是不帶希望地活著
    雖然內容都是監獄題材,主題都涉及靈魂的救贖,以及如何在困境中尋找人生意義,但是又各有側重,《綠裡奇蹟》添加了魔幻色彩,使影片更具吸引力。真正的罪犯理當被受到懲罰,可是並未作惡的科菲為何也要走過綠裡,坐上那把通向死亡的電椅呢?在世人面前,科菲就是一個怪人、一個殺人的罪犯。只有保羅和他的三位見識過科菲超能力的同事清楚,他是一個大善人,是上帝賜予人間的救世主一樣的存在。可是,他們沒法證明科菲的無罪,保羅甚至願意將科菲放走。科菲自己並不害怕死亡。甚至,他希望通過死亡獲得自我救贖。
  • 宮崎駿動畫傳奇未完待續《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今年上映
    ■本報記者 王筱麗日本吉卜力動畫工作室近日公布了由創始人宮崎駿繪製的2020年鼠年主題賀歲信,新作動態也隨之曝光,工作室確認目前有兩部全新的動畫電影正在製作之中,其中之一便是宮崎駿導演的電影《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新片將成為自《起風了》之後大師暌違七年的動畫長片,也將是宮崎駿在2013年宣布隱退後再度出山的首部作品。
  • 死亡是人生的終點嗎?有可能死亡是另一種「開始」嗎?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冷眼死亡說起來很簡單,但是真正在「死亡」的時候就不那麼簡單了,你甚至可能會出現拼命掙扎,想再次活過來的情況。但是從本質上來說,死亡可能並非是人生的終點,這只是人生之中的一個過程,當我們在這個過程之中結果之後,那麼我們就會進入到下一個階段,並且以不同的形式存在,所以這可能就形成了「能量轉換」的模式。
  • 面對死亡而活——《耶魯大學公開課:死亡》書評
    ,所以想看看作者筆下對死亡的描寫是什麼樣的,是否有超越死亡的情況存在。一;人的本質,即人為怎樣的一種實體,靈魂是否存在。這裡的討論的死亡是人的死亡,那麼人的本質是什麼?關於人的本質有兩種觀點,一種是大部分人認同的二元論,一種是物理主義者認同的的肉體論。二元論認為人是由肉體和靈魂組成的,肉體是物質的,靈魂是非物質的,肉體死亡之後,靈魂還可以存在。物理主義者認為人只有肉體,肉體死亡本人即死亡。
  • 宮崎駿動畫傳奇未完待續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今年上映
    日本吉卜力動畫工作室近日公布了由創始人宮崎駿繪製的2020年鼠年主題賀歲信,新作動態也隨之曝光,工作室確認目前有兩部全新的動畫電影正在製作之中,其中之一便是宮崎駿導演的電影《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新片將成為自《起風了》之後大師暌違七年的動畫長片,也將是宮崎駿在2013年宣布隱退後再度出山的首部作品。忠實影迷對宮崎駿「隱退再復出」不會陌生。
  • 生命、信仰、愛與死亡,電影《遺願清單》隱含的人生終極奧義
    一、人生終極課題思考:生命的意義生命的意義是一個解構人類存在的目的與意義的哲學問題。這個概念通過許多相關問題體現出來,例如:「我為何在此?」「什麼是生命?」「生命的真諦是什麼?」。在歷史長河中,它也是科學以及神學一直思索的主題。
  • 死亡有什麼可怕?
    傳統儀式以避邪為重點,很多忌諱,比如生肖不能相衝,糖包不可帶回家,這種忌諱也不能說全都是迷信,當中也有衛生原因,古時處理屍體的技術不發達,要等後人回來奔喪,也沒有技術讓屍體不腐爛,部分忌諱也只是衛生問題,但城市化後,這些忌諱反而成為獨市生意的招徠之道,把死亡教育從家庭單位完全隔絕,殯儀館顯得愈來愈神秘,是鬼魂的酒店,變了走過場,愈快完成愈好,於是家庭一些成員覺得光是傳統儀式未能表達這位老婆婆的遺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