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倔倔)
One
中元節,俗稱鬼節,與上元節、下元節合稱三元。
在古人眼中,「鬼」只是生命的回歸,回歸併不等於終結,而是回到未有生命之前的寂靜和暗湧。
一名熱愛音樂的小男孩,米格爾,在亡靈節當天意外地進入了鬼魂的世界。在太陽升起之前,他必須得到一位去世的親人的祝福才能平安回到人世間。
所以,他去尋找家鄉的歌神,因為他覺得那就是自己的祖父。
《尋夢環遊記》裡那首「Remember me」,是米格爾真正的祖父寫給自己的女兒coco的。米格爾在coco面前彈唱這首歌,喚起了她最內心最柔軟的記憶。
這個電影看哭了很多人,它在家庭與夢想之間產生矛盾,又在探討二者之間的意義。
也讓我們直觀的感受到,其實那個世界並不可怕,已故的親人們可能都在那裡團聚了。
已經金盆洗手的胡八一和王胖子重操舊業去探墓尋找彼岸花,只因為舊識丁思甜喜歡。
但最後尋到了,小丁也消失了,其實小丁早就死了,只是胡八一不願意承認這個事實。
因為彼岸花只開在陰陽交界,花開不見葉,有葉子時不開花。
花葉生生世世永不能相見,也寓意著永遠無法相會的悲戀。
人在極度悲傷的狀態裡是不願意承認死亡的,而他們忘了 ,比不接受死亡更重要的就是生前的陪伴。
Two
我們聽過太多關於死亡的故事,大都是悲傷痛苦的基調,不過這確實是人之常情。尤其對太過於感情用事的人來說,一不小心會痛苦多年。
我要講一件朋友的朋友的事。
他的爺爺重病在床,吃藥做手術,飲食上只能吃一些流食。這種狀態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
有一天,他在床邊問他爺爺,還有沒有什麼遺憾或者想做的事情,他爺爺說特別想吃紅燒肉喝酒。之後某一天他瞞著家人和醫生護士偷偷帶爺爺出去大吃了一頓。
後來沒多久,老人過世了。
他說他一點都不後悔這樣做,因為爺爺在喝酒吃肉的時候開心得像個孩子,他很久沒看到爺爺那麼開心了。
我們常說「死者為大」,但是想一想老人們癱病在床,看著自己那些孝子賢孫自作主張,自己被迫戴上各種高科技醫療設備,每天痛苦的靠藥物維持。就算生命這樣被「延長」了,可那是他們真實的意願嗎?
有時候,很多子孫兒女並不知道自己的父母祖輩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老人在世的時候沒有好好孝敬和陪伴,在生命臨終時爭著搶著去表彰自己的孝順去做一些看起來很合理的決定。老人會更寒心。
所以到現在,我依然很討厭去醫院,討厭醫院的味道,討厭穿著白大褂面無表情的醫生護士們,也不想看到走廊病房裡那些痛苦不堪的病人們,尤其是老人。我真的不敢也不忍心去看。
過生日時,朋友問我去哪裡慶祝,我說回家吃飯;下班了,朋友說走去逛街吧,我說不了,我媽在等我回家吃飯。
我沒有在表示什麼,只是希望這樣的決定多一些,這樣的果斷多一些。畢竟陪伴家人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少了。
Three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死亡體驗館」。
起初我覺得還挺扯的,誰會沒事兒去體驗死亡?但上網查過資料後才發現,它大有市場在。
被稱為中國「死亡體驗第一人」的湯玉龍看來,這種死亡和重生的儀式感能刷新人們對生命價值的認知。
當然不是讓你真的去鬼門關走一遭,而是一種站在活人的視角和心態去體驗生命的另一種狀態。(當然國外的那些是傾向於死亡遊戲,或者關注傾向於將死之人的臨終告別)
比如讓你先吃一頓離別飯,寫好遺書,然後穿著壽衣,聽著哀樂躺進棺材裡。
你能做的只剩下思考。
好好想一想自己的過往,是不是沒有好好對待父母,沒有和身邊的朋友好好相處,總是在意太多,想得到太多,一直戴著虛假的面具做一些違心的事情甚至還覺得活的遊刃有餘?
好好想想吧,假如你明天就死去,是不是還有一大堆遺憾是不是覺得對不起誰誰誰,以至於想重新過活一次?
但是,沒人給你重來的機會。
Four
對於親朋好友的死亡,我們不用老生常談,更不用天天掛在嘴邊。
只是在你生命當中的某一刻,它會靈光一閃,不受控的浮現在你的腦海裡;
或者在某個重要的決定或日子裡,它會陪伴你保佑你,給你動力給你勇氣,會讓你覺得,你做什麼事情都不是一個人在努力。
只要抬頭看看天,就會覺得都是他的笑容啊。
所以,死亡並不可怕。
因為,比死亡更可怕的是遺忘。
歡迎私信or微博留言分享你的故事
告訴我,幫你封存在「囈語收藏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