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5年,第1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首辦「絲綢之路」影展單元;到2016年第19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將「一帶一路」作為國際展映板塊的常設單元,此舉引起各國電影人關注;2017年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來自「一帶一路」沿線近50個國家和地區,累計申報1016部影片參賽參展,創歷年新高……「一帶一路」已成為上海國際電影節重要元素。
去年,上海國際電影節首設「一帶一路」電影節聯盟,今年聯盟啟動新一輪的合作……隨著「一帶一路」電影文化交流的走深走實,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影響力不斷加大,「一帶一路」電影節聯盟成為不同成員之間展開合作交流的重要平臺。
今年的「一帶一路」電影周將展映24個國家的24部優秀影片,例如埃及電影《非凡之夜》、喬治亞電影《地平線》、黎巴嫩影片《早安》等。今年從柏林電影節載譽歸來、由上海出品的兒童電影《第一次的離別》成為「一帶一路」電影周的開幕影片。
近日,「一帶一路」電影節聯盟舉行新聞發布會,來自23國家的26位電影節代表共同宣布啟動新一輪合作。這也標誌著去年成立的這個電影節聯盟,正在通過共商共建共享的方式,將電影文化的交流互鑑之路走深走實。
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臺長慎海雄,上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周慧琳,上海市副市長宗明,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上海電影局局長胡勁軍出席發布會。
胡勁軍在致辭中表示,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一帶一路」電影周系列活動將進一步升級,一是成員更壯大,「一帶一路」電影節聯盟迎來7位新成員,目前聯盟成員共有33個國家的38個電影節;二是交流更深入,「一帶一路」電影人將深入參與電影市場放映和創作活動,有更多機會認識中國買家,與中國電影人廣泛對話,了解中國電影的最新情況;三是片目更好看,今年「一帶一路」電影周將展映來自24個國家的24部優秀影片。
在這24部影片當中,將有8部影片入圍「一帶一路」電影周三項榮譽的評選,分別是「媒體關注影片」、「媒體關注電影人」,以及「最受觀眾喜愛影片」。入圍影片之一、匈牙利影片《創世紀》導演阿爾帕德·博格達納在發言中表示,《創世紀》正是通過「一帶一路」電影節聯盟成員之一的匈牙利電影節,引薦到上海國際電影節進行展映的。他同時透露,《創世紀》已經找到了中國的發行方,希望有更多中國觀眾能夠在影院裡看到這部作品。
隨後,四部中外合拍片代表分別講述了從「一帶一路」電影節聯盟獲得的支持和協助,它們分別是:中國與巴基斯坦合拍《囚徒》、中國與多米尼加合拍片《愛你,星期天》、中國與澳大利亞合拍片《葡萄之王》、以及中國與希臘合拍片《一日有期》。其中,《一日有期》還將選擇在上海取景。
「一帶一路」電影文化圓桌論壇: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電影節?
1895年12月28日,電影在法國誕生,37年後,世界上首個國際電影節在義大利威尼斯舉行。自此,各大電影節作為電影產業的重要平臺,一直發掘著全世界各地的優秀故事和年輕人才,為電影培養觀眾,也幫助觀眾和產業人士找到對的電影。
隨著電影產業的不斷發展和外延,電影節也變得更加豐富和多元。對於觀眾來說,電影節是集中欣賞平日難得一見電影的好時機;對於電影工作者來說,電影節能促進交往和合作,並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方便;電影節還會設立各種獎項對做出貢獻者給予獎勵,各項因素交織在一起,從而使得電影節成為推動電影藝術、提高電影藝術水準的活動。
時至今日,觀眾、媒體、創作者、選片人、組織者、贊助商都在電影節中發揮著各自的作用。在這種情況下,電影節目前主要的功能和作用有哪些?電影節又面臨著哪些挑戰?
6月18日,「『一帶一路』電影文化圓桌論壇: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電影節」主題論壇在上海電影節期間舉行,來自中國、烏克蘭、菲律賓、義大利、巴西、印度、波蘭、美國等多個國家的電影節相關從業者一起,從不同經驗層面、不同維度共同探討電影節的意義、發展及特性,以及世界電影的多元創作,同時為未來更好舉辦國際電影節提出了經驗與建議。
評價一個電影節好不好,首先要看主競賽單元能否評選出服眾的作品。在論壇上,選片的重要性被各位嘉賓一再強調,選片體現著一個電影節的眼光、標準和能力,應該得到足夠重視。
此外,電影節對於青年電影人的重視和培養作用也得到了各位嘉賓的認可。烏克蘭基輔國際電影節主席安德伊·卡爾帕奇就表示,幫助更多年輕電影創作者更快地進入這個行業是各個電影節的責任,「電影節應該有意為年輕人提供更多機會,包括展示的機會以及與前輩交流的機會等等。」據他介紹,烏克蘭基輔國際電影節在短片、學生電影等領域都開設了專門的單元,對非專業青年電影人提供幫助。
上海國際影視節中心主任傅文霞持相同觀點,她表示上海國際電影節很早就成立了自己的新人培養單元:亞洲新人獎以及創投單元,其目的就是為中國電影產業輸送新人以及新的電影項目。
「三年之前我們還成立了金爵獎的短片單元,今年我們又把創投訓練營變成了新的獨立單元,上海國際電影節現在有短片、訓練營、創投以及亞洲新人獎等多個面向年輕創作者的板塊,這些都是電影節為電影產業輸送新鮮血液的重要舉措。」
布裡蘭特·曼多薩是Sinag Maynila獨立電影節的創始人,也是菲律賓的知名導演,他在論壇上也表示,雖然自己的電影節力量相對有限,但還是會盡最大努力去幫助菲律賓的青年電影人,「因為年輕人是電影的未來。」
豐富的線下交流活動也是各個電影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包括不同地方電影人的交流、電影人與觀眾的交流以及各地電影文化的交流。義大利羅馬電影節主席芙蘭茜斯卡·維亞就認為電影節期間的交流很重要,「推廣更多不同風格的電影給各地觀眾和電影人,促進國際間電影文化的交流應該是電影節的重要使命之一。」
傅文霞也表示,電影文化本身就包含著社交概念,觀眾和從業者們參與電影節很大程度上是希望能夠獲得一種社交體驗,電影節的組織者應該看到各方面的需求,利用自身的優勢和特點,把相應的交流活動做得更加豐富、更加深化。
近些年,伊朗電影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中國電影人也將視線投向了這個同樣擁有著古老文明和文化的國家。6月17日,上海國際電影節國際合拍片市場舉辦了「聚焦伊朗」中伊電影人對話論壇。
伊朗曙光旬電影節主席、導演雷扎·米卡裡米首先介紹了伊朗電影的發展歷史和現狀,他表示中國和伊朗同屬亞洲,都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有著很多共通的文化淵源,這為兩國的電影文化交流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談到中伊合拍片的選題時,導演江海洋表示現實題材可能是當下最合適的切入口。《我不是藥神》的製片人王易冰則認為,未來中伊合拍片須從文化的連接上找到突破口,而不是簡單的元素嫁接。
「整整20年了,這真是一個非常驚人,值得慶賀的時刻」,在近日舉辦的上海國際電影節「聚焦義大利」展映發布會上,來自義大利電影局的洛索拉難掩激動之情,她表示自1999年以來,義大利電影局已經和上海國際電影節建立了長達20年的合作,每年都會向上海輸送義大利的優秀作品,上海國際電影節一直以來專業而又獨到的選片眼光也令她印象深刻,盛讚不已。
洛索拉透露,登陸本屆電影節的義大利作品達到了21部之多,其中「聚焦義大利」單元將展映《孟加拉人在羅馬》《冠軍》等12部作品,其它作品將分別在金爵獎參賽片和「一帶一路」電影周等單元中與觀眾見面。
日前,上海國際電影節國際合拍片市場舉辦「聚焦泰國」中泰電影人對話論壇。
作為中泰合拍片《啟動人生》的中方代表,陶澍表示,合拍片在拍攝過程中,確實存在著許多因文化差異帶來的困擾。《啟動人生》的泰方代表彭於倫對此頗有同感,她補充說,合拍片要處理好文化融合問題,不止是團隊的協作溝通,還必須在內容創作上找到共通點。
上海廣播影視製作業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於誌慶表示歡迎泰國電影機構前來上海取景拍攝,上海影視攝製服務機構將為劇組提供全程的支持和服務,並且「所有的協調都是免費的」。
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商務合作微信:214742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