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感謝大家在百忙之中還能來到「勁楠說歷史」,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中國古代個朝軍隊譁變的故事,請大家往下看。從秦朝開始,第一件事就是陳勝和吳廣揭竿而起。教科書總是說陳勝和吳廣是「農民起義」,但問題是這兩個人和他們的創始人都是去北方守衛邊境的士兵。
叛亂的導火索是秦律的嚴厲,這使得他們害怕因在雨天耽誤行程而被斬首,所以他們乾脆反了。此外,秦始皇,那個時代的一個強壯的人,已經去世了。秦帝國對廣大領土的威懾和控制明顯減弱,這也是陳勝和吳廣敢於反抗的重要原因。陳勝和吳廣被擊敗,後來死去,但是他們發動的反秦狂潮很難平息。西漢軍隊中叛亂並不多,也沒有導致嚴重後果。如果影響深遠的兵變是「呂氏大屠殺」,幾名老幹部煽動衛兵和一些劉族,殺死統治的呂氏,客觀上削弱了他們的聯盟,為文景之治和漢武盛世的到來掃清了重要障礙。
到東漢末年,由於朝廷腐敗和黃巾混亂,當地分裂勢力有所抬頭。然而,大多數軍閥仍然至少保持對漢朝王室的尊重,沒有人敢公開反抗,更不用說帶領軍隊進京去威脅朝廷了。然而,在公元189年,袁紹和其他人,率領他們的軍隊進入皇宮,消滅當權的宦官。涼州軍閥董卓利用混亂局面,率軍進入京都洛陽,任意廢除漢武帝、大臣和淫亂後宮。董卓的混亂引發了三國魏晉南北朝長達360年的大動蕩和混亂。
三國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因為「下克上」成風,權臣一茬接一茬冒出來,軍隊譁變無數次。在更有影響力的事件中,我個人認為,淝水之戰後,前秦朝軍隊中的鮮卑和羌族將領造反,直接導致一代領袖苻堅被殺,並導致前秦朝的衰落。北方和南方的統一,可能提前實現的南北一統,被迫推遲了將近200年。
隋朝由權臣(楊堅)建立,又被權臣所滅。公元618年,宇文化及帶領衛兵發動兵變,掐死隋煬帝。這真的是歷史的輪迴。唐朝也不太好。它也是由叛軍領導人建立的,然後一系列奇怪的模式「軍隊叛變——政權更迭——繁榮——軍隊叛變——衰落」開始了。其中,最著名的事件是李世民奪權時玄武門的變化,唐中宗迫使他母親武則天讓步時的神龍政變,以及李隆基發起的唐隆政變。
當然,儘管兵變是血腥的,但它仍然局限於李唐的皇室和家族。此外,大多數新統治者都是稱職的,對國家沒有太大的危害。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亂是不同的——武裝有15萬名反叛者的胡族反叛者從遙遠的北方邊境殺到帝國的核心。安史之亂對中國歷史的影響太深遠了。簡而言之,它結束了以漢族為主體的封建王朝的黃金時代。儘管在接下來的幾個朝代裡也有擴張領土的舉措,但總體統治思想傾向於保守,甚至將國家與外界隔絕。結果,早熟的中國文明進入了衰落階段。
從宋朝開始,除了開國初期相對活躍、充滿活力和進取精神之外,一旦世界穩定,所有朝代基本上都將陷入強調現實內部和外部空虛、強調文學和輕視武術的「老一套」,政府將對軍事人員實行越來越嚴格的控制。然而,在帝國後期,軍隊的兵變仍然奪走了明清時期的生命。李自成原本是邊防軍,但後來由於崇禎皇帝廢除了驛站,間接引發了李自成的叛亂,最終進入了北京。清朝末年,湖北新軍發動了武昌起義,袁世凱的北洋新軍上演了一出「強迫宮廷劇」,結束了中國封建王朝2000多年的歷史。
以上僅是小編的看法,喜歡的可以添加收藏或關注,不喜勿噴哦。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並積極談論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大家一起來共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