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建立齊國
這日,碧空如洗,萬裡無雲,周文王姬昌準備外出打獵,當時的人喜歡算卦,很多時候在要幹什麼之前都先算一卦,姬昌也不例外,外出打獵前,算了一掛,掛辭說,所得獵物非龍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業的輔臣(真邪乎呀!)。
姬昌很高興,就打獵去了,在渭水北岸遇到了一個鬍子花白的老者在釣魚,姬昌打獵也累了,就借著歇腳的工夫與這位老者交談了一會,沒想到的是,這位老者對天文地理,軍事謀略,治國安邦之道全部都精通。
姬昌大喜過望,覺得這位老者是個奇才,對他說道:「從前我們周國的先君太公就說過,定有聖人會來到周國,周國從此以後就會興旺,說的聖人就是您吧?太公盼望您已經很久了!」因此姬昌稱呼這位老者為「太公望」,並且帶這位老者回到周國,尊為太師,這位被姬昌稱為太公望的老者,就是姜子牙。
姜子牙回到周國後,果然不負眾望,先後輔佐周文王姬昌和周武王姬發兩代國君,幫助日益強大的周國最終滅掉了商王朝,建立了周王朝。周王朝建立後,周武王把天下分成了若干個侯國,然後根據在滅商大業中所立功勞的大小,把王室的宗親和有功之臣都分封到這些侯國去,充當周朝統治中心的屏障,即所謂「封建親戚,以藩屏周」。
由於姜子牙先後輔佐姬昌父子兩代君王,在興周滅商大業中厥功至偉,而被首封於齊地營丘(即今淄博市)建立齊國,以穩定東方。姜子牙就是姜氏齊國的第一代君主。還授予姜子牙公爵爵位,當時爵位分五等,公、侯、伯、子、男,公爵為最高等爵位。
當時周王朝新立,天下未穩,東夷還沒有完全徵服,姜子牙帶領本部人馬剛到達淄河西岸,只見萊國軍隊正在涉水奔營丘而來,劍拔弩張,形勢危急。原來萊國與營丘離得很近,是商朝時期東夷的一個侯國,萊侯想趁姜子牙立足未穩之際搶佔營丘。兩軍在淄河西岸展開對壘,姜子牙指揮鎮定自若,士兵作戰英勇頑強,萊軍被殺得大敗而回。齊國就這樣正式建立起來。
影視劇中的姜子牙
姜子牙在齊國施行以法治國,安定民心,同時誅滅不合作的東夷部落,用人方面推行尊賢尚功的政策,不分親疏,只選拔有才能的人做官,哪怕是東夷部落的人,只要真有才幹,願意效忠周王朝的也可以在齊國為官,打破了西周以血緣關係為基礎的「尊尊親親」的正統思想束縛,實踐證明,這種用人政策不僅開創了任人唯賢、唯才是舉的人才使用先河,也為後來齊國稱霸列國奠定了基礎。姜子牙在齊國施行的一系列政策使齊國迅速安定下來。
貳 亂世出亂情
齊國的第十三代國君是齊僖公,已經到了東周時期,齊僖公有兩個女兒,一個叫文姜, 一個叫宣姜,都是當世的絕色美人,其中宣姜嫁給了衛國國君衛宣公,文姜嫁給了魯國國君魯桓公,在那個禮崩樂壞的年代,絕色美人往往都會伴隨著政治的動亂。宣姜我們在後面講到衛國的時候再提,這裡只說文姜。
齊僖公死後,兒子姜諸兒繼位,就是齊襄公,齊襄公和文姜是同父異母的兄妹,從小一塊長大,小的時候,兄妹倆就很要好,一塊讀書,一塊吃飯,一塊玩耍,長大後,文姜出落得如花似玉,諸兒也是身材高大偉岸,粉面朱唇,且能文能武,兩個人都到了情竇初開的年紀,還是經常聚在一起,也沒什麼男女顧忌,經常手拉著手一起玩耍,齊僖公非常溺愛自己的這些孩子,又都是親兄妹,所以也沒有預先防範,結果漸漸的諸兒和文姜產生了男女感情。
公元前709年,齊僖公把文姜嫁給了魯國國君魯桓公,諸兒很是不舍,但是他和文姜也知道彼此是兄妹,是不可能在一起的。文姜嫁到魯國,本來兩人可能這輩子都沒有機會再見面了,彼此的感情也只能埋藏在心底,但是15年後,老天偏偏又給了他們見面的機會。
公元前694年,這時的諸兒已經繼位為齊國國君,就是齊襄公,齊國在他父親齊僖公的治理下,國力空前的強盛,稱霸東方,但是由於霸業不如後來的齊桓公,所以齊僖公被後世稱為春秋三小霸之一。
這年,齊襄公要迎娶周王朝的王姬,也就是周天子的女兒,當時天子的女兒還不叫公主,天子的女兒被稱作王姬,王姬在下嫁諸侯的時候,至高無上的天子是不能親自主持女兒的婚禮的,必須由和天子同姓的最高等級的「公爵」來主持婚禮。所以後人才把天子之女稱作為「公主」。
王姬下嫁齊襄公,魯國國君是姬姓(周天子也姓姬,與天子同姓),又是公爵,距離齊國又近,所以齊襄公和王姬的婚禮由當時的魯國國君魯桓公(就是娶了文姜的那位)主持,齊襄公看是魯桓公主持婚禮,就想著自己和妹妹文姜十多年沒見了,何不趁此機會見見妹妹,於是派人給文姜捎信,請他和魯桓公一起來齊國為自己主持婚禮。
此時的文姜作為魯國夫人深受魯桓公的寵愛,已經先後為魯桓公生下兩個兒子,但是聽說魯桓公要去齊國為哥哥主持婚禮,還是勾起了她對哥哥齊襄公的舊情,於是文姜和魯桓公說自己好久沒有回過齊國了,這次希望能和魯桓公一同回齊國看看。魯桓公很寵愛文姜,就答應了。
有大臣勸諫魯桓公說,女人一旦出嫁,按照周禮,回去探望父母是可以的,但是現在夫人的父母都已經過世了,回去探望哥哥是不合周禮的,魯桓公也覺得是這樣,但是因為已經答應了文姜,所以沒有聽從大臣的勸諫,他沒想到這竟然給他帶來了殺身之禍。
魯桓公一行人到達齊國國都臨淄,齊襄公大擺宴席,盛情款待魯桓公夫婦,散席後,魯桓公回館舍休息,文姜說要去後宮和以前相熟的嬪妃們聚聚,便獨自去了後宮,齊襄公心領神會,也急忙趕回後宮和文姜相會。
兩人互相傾訴了分別這十幾年對彼此的思念,最後不顧人倫禮法,此處省略一萬字,你懂得,第二天魯桓公醒來,發現文姜一夜未歸,不免懷疑起來,所以派人到齊國後宮探聽,得報文姜到齊國後宮只去見了齊襄公,並未與以前認識的嬪妃們相聚,魯桓公聞報大怒,等到中午文姜才回到館舍。
魯桓公問文姜昨晚和誰在一起,文姜說和連嬪在一起,這個連嬪是齊國大臣連稱的妹妹,也是齊襄公的妃子,魯桓公早就聽說齊襄公不喜歡連嬪,一直對她很冷落,魯桓公強壓著怒火問文姜昨晚是在什麼地方休息的?文姜心虛,支支吾吾的說道:「夫君這是怎麼了?宮中那麼多房間,還能少了妾休息的地方嗎?」
魯桓公再也壓不住心中的怒火了,吼道:「你給我老實交代,你昨晚是不是和兄長睡在一起?」文姜也假裝生氣,抵賴道:「夫君別胡思亂想,我們是兄妹,怎麼可能睡在一起!」文姜百般抵賴,但是畢竟心虛,底氣不足,魯桓公看在眼裡,已經百分百確定了文姜與齊襄公亂倫。但是自己人在齊國,又不敢過分發作,便準備立即返回魯國。
文姜見兄妹亂倫之事已敗露,害怕自己回國後會被殺,把事情告訴了齊襄公,齊襄公也是血氣方剛,覺得自己應該負責,對文姜說:「妹妹放心,此事我來處理。」原來,齊襄公已經起了殺心。
齊襄公大擺宴席,為魯桓公送行,席間齊襄公讓齊國官員輪流敬魯桓公酒,魯桓公心中鬱悶,沒喝多少就醉了,散席後連站都站不起來了,齊襄公讓弟弟彭生把魯桓公抱上車,然後小聲命令彭生說:「魯君要害死你姐姐文姜,不要讓他活著離開齊國。」
公然殺害諸侯國君可不是鬧著玩的,而且還是作為天子使臣來主持王姬婚禮的公爵,彭生年級不大,也是血氣方剛,他不知道齊襄公和姐姐文姜的醜事,聽到魯桓公要害姐姐,而且又有齊襄公的命令,於是在把魯桓公抱上車後,趁人不注意,勒死了喝的一塌糊塗的魯桓公。
一切收拾妥當,魯國一行人準備出發時,發現國君被勒死在車中,眾人大驚,找到齊襄公說:「我們國君奉天子之命來貴國主持您與王姬的婚事,現禮儀已經完成,我們國君卻死在了齊國,最後接觸我們國君的人是貴國公子彭生,是他把我們國君抱上車的,最可疑,請您處死彭生,以告慰我們君上在天之靈。」齊襄公心裡有鬼,也不想讓整個事件繼續擴大,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把彭生處死了。然後派人護送魯桓公的喪車回國,文姜怕回去被殺,又想繼續和哥哥敘情,就留在了齊國,
叄 齊襄公之死
縱觀春秋戰國史,子弒父,父害子,臣弒君,君害臣,有太多太多的殺戮都是由於貪圖美色引發的,有句老話叫「紅顏禍水」,在我看來,這種言論完全是男性主導的社會主觀的推卸責任,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在那個禮崩樂壞的時代,掌權者既然控制不住自己的下半身,也就難免要面對殺與被殺的結果。甚至牽連無辜。
齊襄公的所作所為被鮑叔牙看在眼裡,鮑叔牙是齊襄公的弟弟公子小白(後來稱霸諸侯的齊桓公)的師傅,他認為齊襄公的所作所為會給齊國帶來禍患,為了以防不測,建議公子小白跟自己暫時到別的國家去,同時密切觀察齊國動向,伺機以圖大業。
鮑叔牙的好友管仲是齊襄公的弟弟公子糾的師傅,在鮑叔牙的勸說下,管仲和公子糾以及公子糾的另一位謀臣召忽也去了他國暫避。
公元前689年,齊襄公聯合魯,宋,陳,蔡四國組成聯軍攻打衛國,衛國向周天子求救,周天子派兵援救衛國,結果被五國聯軍殺敗,齊襄公回國後,擔心周王朝軍隊再來討伐齊國,就命令大夫連稱和管至父駐守邊疆,二位大夫臨行前問齊襄公道:「駐守邊疆是個苦差事,但是國家需要,我們也不敢推辭,只是想問君上打算什麼時候讓我們回來呢?」
此時正值夏季,天氣酷熱,齊襄公正在吃西瓜,隨口答道:「到明年瓜熟之時,嗚嗚……(吃西瓜),寡人定派人換你們回來。」於是二人趕赴邊疆駐守去了。話說二人終於熬到了第二年瓜熟之時,卻不見有人來換防,二人想,可能是君上忘記了,於是派人去國都,請求齊襄公換防,齊襄公有些惱火,說道:「作為臣子就應該服從命令,為國效力,換不換防是寡人考慮的事情,等明年瓜熟之時再說吧。」
二位大夫聞聽後,心中更加惱火,而且還聽說齊襄公這一年還在與妹妹文姜尋歡作樂,連稱最為惱火,因為他的妹妹早就嫁給了齊襄公,但是一直得不到寵愛,現在卻整天和自己的妹妹行苟且之事,頓時起了殺心!
那個時代,感覺真的是一點小事就可以引發臣子弒君的血案,連稱的妹妹入宮多年得不到齊襄公崇愛,也對齊襄公不滿,連稱捎信兒給妹妹,讓他注意齊襄公的行蹤。每年獵祭到了(每逢臘月去圍獵,然後用捕獲的禽獸來祭奠百神和祖宗,來祈求來年風調雨順。),齊襄公外出打獵,連稱得到妹妹的密報,二人聯合公子姜無知在齊襄公外出打獵的時候誅殺了齊襄公。
齊襄公死後,公子姜無知繼位,封連稱為上卿,管至父為亞卿,還娶了哥哥齊襄公的老婆,也就是連稱的妹妹,並立她為夫人(正妻)。齊國開始陷入動亂,亂才有機會,已經避難他國數年的鮑叔牙和公子小白,管仲和公子糾都看到機會了,開始蠢蠢欲動。
齊國前期的國君姓姜,後期被貴族田氏篡權,所以春秋時期的齊國為姜姓齊國,戰國時期的齊國為田姓齊國,我們會分幾篇文章詳細講述齊國歷史中比較重要的歷史事件。
本文參考文獻:
《史記》《春秋戰國 初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