罔顧人倫,任情放縱:諸兒文姜的驚世孽情
齊襄公姜諸兒是一個標準美男子,典型高富帥;他的同父異母的妹妹文姜的美貌才華,更是古來罕有,兩人自小一起長大,作為兄妹,自然感情深厚,但兒大避姊母,女大避父兄,在溺愛子女的齊僖公的養育下無拘無束的自由成長的諸兒文姜的感情由兄妹畸變為戀人,演繹了一段影響中國歷史的驚世孽情。
文姜到底有多美?她的美不亞於西施貂蟬,而才華過之。《詩經》惜墨如金,卻有著很多關於文姜的描寫。如《詩經·鄭風·有女同車》:
有女同車,顏如舜華,將翱將翔,佩玉瓊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顏如舜英,將翱將翔,佩玉將將。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舜華、舜英」都是指木槿花,用來讚美文姜容貌如花,「將翱將翔,佩玉瓊琚」、「將翱將翔,佩玉將將」,讚美她體態輕盈優美,烏髮衣袂隨風飄動,似乎在飛翔,身上佩戴著晶瑩溫潤的美玉,隨風叮噹作響,瓊、琚均為美玉,用以襯託女主人公之美德。
這首詩歌是讚美女子之美的名作,也是當初鄭國人為讚美文姜而創作的。文姜之美天下聞名,當聽說齊僖公和鄭莊公有意要為文姜和鄭國世子姬忽締結婚約,鄭國百姓得知世子中選,歡欣鼓舞,便作了《有女同車》一詩,想像文姜出嫁之日世子以車載她歸國的情景,並盛讚她的美貌與品德。看來「顏值控」是古往今來的通病:因為文姜長的漂亮,鄭國人也就理所當然認為她也有著出眾的品德。但沒有想到的是,後來鄭國世子以「齊大非偶」等為由,多次拒絕這門婚事。
文姜不僅貌美,而且很有才華,出口成章。她與諸兒年齡相差無幾,一起長大,文姜是才女多情,諸兒是玉樹臨風,兩人倒是惺惺相惜,情投意合。估計姬忽也是因為對文姜的輕浮多情有所耳聞,所以堅決不答應。被多次拒絕的文姜心灰意冷,再加上齊僖公發覺了他們之間的私情,很快為諸兒迎娶了宋國公主。諸兒新婚燕爾,對文姜日漸冷落,文姜痛不欲生,但很快被魯桓公求婚,齊僖公自然很快應允。
文姜出嫁之時,諸兒十分不舍,贈詩一首:
桃有華,燦燦其霞。當戶不折,飄而為苴。籲嗟兮復籲嗟!
翻譯成白話打油詩大概就是:
桃花絢麗如雲霞,開在家中我沒掐;風吹桃花落枝頭,飄落別家亂泥窪;豬拱白菜真可惜,真想跳腳罵他媽。
文姜不愧是才女,不假思索,立即復詩一首:
桃有英,燁燁其靈。今茲不折,詎無來春?叮嚀兮復叮嚀!
也可以翻譯成白話詩:
桃花美麗又水靈,燦爛光華耀空庭。錯過花期空悔恨,來春花開莫空等。千叮萬囑莫負心,勿忘朝朝暮暮情。
一番詩詞酬唱之後,文姜出嫁魯國為桓公夫人,一去十八年。十八年裡,雖然文姜為魯桓公生下兩個兒子:姬同(魯莊公)和姬季友(魯國著名賢臣,三桓季氏之祖,莊公死後魯國大亂,季友力挽狂瀾,有先祖周公之風),但還是和夫君同床異夢,她心裡的情郎始終是諸兒。文姜終日望眼欲穿,終於等來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諸兒即位為齊襄公後,他想借和周王室通婚,來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於是向周王求婚,周王答應把一個公主嫁給他,並命魯桓公親自去齊國議婚,文姜想藉機和齊襄公見面,於是以「歸寧」為藉口,提出和魯桓公一起去齊國,魯桓公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魯國大夫申繻看出了問題:父母在,已出嫁女子才「歸寧」,文姜父母去世多年了,還歸寧什麼?肯定有問題!力勸魯桓公不要帶文姜一起去齊國,但桓公不聽,他為自己的固執付出了生命代價。
到了齊國,文姜藉口和嬪妃宮女聚會,留宿齊宮。魯桓公發覺不正常,大罵文姜,負氣欲辭歸魯國。齊襄公怕事情敗露,一不做,二不休,借設宴灌醉魯桓公,派齊國有名的力士公子彭生在送魯桓公上車後將其殺死。彭生欣然從命,因為他與魯桓公有仇。在魯桓公和鄭厲公聯兵救援紀國的混戰中,公子彭生中了魯國一箭,所以彭生逮到這個報仇的機會,自然十分高興。於是他在把喝醉的魯桓公抱上車後,鐵臂合圍,運起神力,生生將其肋骨全部折斷,魯桓公當場七竅流血而亡。魯桓公也算是惡有惡報,他弒殺仁兄魯隱公自立,在位十八年,不但戴上了一頂幾千年後依然翠綠的帽子,還為此枉送了性命。
齊襄公和齊姜見結果了魯桓公性命,外悲內喜,派人向魯國報喪,說魯桓公暴病而亡,魯桓公的隨從們也連夜趕回魯國,報告實情。魯國國君以這樣的方式冤死他國,魯國上下一片沸騰,群情激憤,以公子慶父為首,主張起全國之兵,和齊國死磕。但智囊施伯認為不能討伐,因為國母亂倫偷情導致國君身死異國,討伐齊國,等於自彰其醜。人死不能復生,國君死一個再立一個,魯國除了丟人,沒有實質損失,再說打又打不過,讓天下人更笑話,不如自己找個臺階把驢下了得了。
最後商議的結果,那就是請求齊國以照顧客人不周為由,把彭生給殺了,也算是給魯國找回點面子。公子慶父和魯國執政大臣申繻認為只能這樣了,於是派人迎喪,並致書齊襄公:
我們國君本來給您做紅娘,卻因此丟了性命,現在魯國上下都認為是彭生公報私仇,殺了我們國君,天下人更是說什麼的都有,還有說你是您和文姜有問題,派彭生殺了我們國君,因此笑話我國,我們國內也有很多人主張和齊國拼命,咱們是友好鄰邦,不能走到那一步,但請求您殺了彭生給我們國君抵命,他照顧客人不周,難辭其咎,您殺了他,讓我們面子上也能過得去。
齊襄公一看,原來這樣就行了啊,不就是殺一個彭生嗎?太容易了!於是派人把彭生喊來,當著魯國使者的面,大罵彭生:「我派你送魯侯,你怎麼搞的?現在魯侯死了,你必須抵命!」喝令刀斧手把彭生綁出朝堂問斬。
彭生一看,傻眼了,這諸兒也太不是東西了吧,明明是替你殺人,反而讓我背黑鍋!彭生也不是吃素的!雖然被五花大綁,還是跳腳大罵:「你和妹子偷情,命令我殺死你妹夫,關我鳥事?憑什麼讓我替你背這個黑鍋?你這個不是東西的混蛋,你等著!我死後一定不會放過你!化為厲鬼妖孽也要弄死你!」
目空一切的齊襄公只想著把彭生殺了就沒事了,在他心中,除了自己,別人都如同草芥,君要臣死,臣更應該甘之若飴!沒想到這傢伙臨死還敢來這麼一出。兔子急了也要咬人,你要人家的命,人家自然沒有什麼顧忌了!彭生罵的實在太難聽了,想堵嘴也來不及了,齊襄公幹脆捂住耳朵,來了個掩耳盜鈴!這齣鬧劇可把朝堂上那些大臣侍者們折磨地夠嗆,主要是這場面太稀奇,憋笑太痛苦!
殺了彭生,魯國挽回了一點顏面,打碎牙齒和淚吞。魯莊公即位後,還得硬著頭皮幫助齊襄公繼續議婚,派人將周莊王女兒王姬送至齊國與齊襄公完婚,並迎文姜回國。
文姜和諸兒自然不願分開,再說文姜雖然貴為國母,但這事已經成了全天下公開的秘密,回國後被怎麼對待還真的不好說,但文姜確實沒有不回國的理由。文姜懷著萬千思緒,慢騰騰地來到齊國邊境禚地,再也不想走了。於是派人送信給兒子魯莊公:你爹死了,我就像個孤魂野鬼,在外飄蕩還能散散心,不想回去了,你要是想讓我回去,除非我死了。
魯莊公接信後,也長出了一口氣:不回來也好,回來自己豈不是為難死,論情是親生母親,論義是殺父仇人,真的不好辦。但魯國國母在齊國境內定居也太不像話了,就派人在魯齊邊境魯國的祝邱為文姜修建了行宮,這也倒合了文姜心意,不管在齊國還是魯國,只要方便和諸兒見面就行。
果然,在以後的歲月中,直到齊襄公被殺,文姜和諸兒公然往來,在《春秋》中,從莊公元年到莊公八年有多處記載:
莊公二年:冬十有二月,夫人姜氏會齊侯於禚。
莊公四年:四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享齊侯於祝邱。
莊公五年:夏,夫人姜氏如齊師
莊公七年:七年春,夫人姜氏會齊侯於防;冬,夫人姜氏會齊侯於穀。
這樣記載一個前國君夫人的舉動,在《春秋》中是絕無僅有的。可見孔子對於此事的深惡痛絕,也可見文姜諸兒在這八年中如膠似漆,形同夫婦,公然無忌。
有詩經《載驅》為證:
載驅薄薄,簟茀朱鞹。魯道有蕩,齊子發夕。
四驪濟濟,垂轡沵沵。魯道有蕩,齊子豈弟。
汶水湯湯,行人彭彭。魯道有蕩,齊子翱翔。
汶水滔滔,行人儦儦。魯道有蕩,齊子遊遨。
翻譯成白話就是:
馬車疾馳聲隆隆,竹簾低垂紅皮蒙。魯國大道寬又平,文姜夜歸急匆匆。
四匹黑馬真雄壯,韁繩柔軟上下晃。魯國大道寬又平,文姜心中喜洋洋。
汶水日夜譁譁淌,行人紛紛駐足望。魯國大道寬又平,文姜徘徊等兄長。
汶水日夜浪滔滔,行人紛紛駐足瞧。魯國大道寬又平,文姜回齊去遊遨。
此事不僅魯國人覺得恥辱,齊國人也覺得實在難以接受,周王姬嫁給齊襄公後,對這個衣冠禽獸的丈夫極為厭惡,整天悲嘆所嫁非人,不到一年,鬱鬱而終。齊國人對這件事的不齒,在詩經中有集中反映。詩經中《齊風》之詩,總共十一篇;屬於齊襄公時代的,共五篇;竟有三篇與文姜有直接相關,分別是《南山》、《載驅》、《敝笱》,此外《猗嗟》亦有間接關係。
《國風·齊風·敝笱》全詩如下:
敝笱在梁,其魚魴鰥。齊子歸止,其從如雲。
敝笱在梁,其魚魴鱮。齊子歸止,其從如雨。
敝笱在梁,其魚唯唯。齊子歸止,其從如水。
翻譯成白話就是:
破魚籠架在魚壩上,魴鰥遊進又遊出,文姜來探親,僕從多如雲。
破魚籠架在魚壩上,魴鰱遊進又遊出,文姜來探親,僕從多如雨。
破魚籠架在魚壩上,魚兒自由進又出,文姜來探親,僕從多如水。
《毛詩序》說:《敝笱》,刺文姜也,齊人惡魯桓公微弱,不能防閒文姜,使至淫亂,為二國患焉。王安石在《詩義鉤沉》中說,「其從如雲,無定從風而已。雲合而為雨,故以雨繼之,雨降而成水,故以水繼之」。這倒是把詩人以魚、水、雲、雨作喻的奧妙說了大半。詩人愈是說魚兒心不驚、心不虛,便愈是反襯出兄妹倆對自己的行為無羞無恥,其諷刺之意可謂高超而辛辣。
這一住就是八年,直到魯莊公八年,齊襄公被公孫無知、連稱和管至父殺死,文姜沒了指望,回到了國都居住,「要吾回歸,除非死後」的誓言也成了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