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僖公在位時,將諸兒立為太子。齊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98年),齊僖公去世 ,太子諸兒即位,是為齊襄公。
宣姜文姜
齊僖公有兩個女兒,宣姜和文姜,她們是齊襄公同父異母的兩個妹妹,是當時的絕色美人,兩人生性聰慧,文採出眾,成為各諸侯國公子追求的對象。而文姜特別欣賞鄭國世子姬忽,於是齊侯意欲將文姜嫁與世子姬忽。然而姬忽卻以「齊大非偶」為由,未答應其要求。意思就是說,齊國太強大,自己門第卑微,不敢高攀。
按正常道理來說,齊國是強國,而且文姜也是絕色美女,那為什麼鄭國世子姬忽不答應這門親事呢?
我們從一些史料記載裡,可以找到一些蛛絲馬跡,馮夢龍的《東周列國志》說:「齊僖公二女,長宣姜,次文姜,宣姜淫於舅,文姜淫於兄,人倫天理,至此滅絕矣!」還有詩嘆曰:妖豔春秋首二姜,致令齊衛紊綱常。天生尤物殃人國,不及無鹽佐伯王!」
這段古文的意思是說,齊僖公的兩個女兒,宣姜和文姜,長女宣姜和舅舅有姦情,次女文姜與哥哥有姦情,如此私通亂倫,有悖天理人倫,二女妖豔,天生尤物,但是禍國殃民。她們的風流韻事,估計鄭國公子已經聽說了,要不然決不會拒絕這門親事。
「宣姜淫於舅」,到底是哪個舅舅已無從考證,但是有記載的是,衛宣公原本是替他的兒子公子伋來求娶宣姜的,但是因為這位齊國的公主長得太美麗了,所以他改變了主意,自己娶了這位原本應該是兒媳婦的齊國公主。後來,宣姜為衛宣公生了兩個兒子,公子壽和公子朔。再後來,衛宣公去世了 ,由齊襄公做主,把宣姜改嫁給了公子伋的弟弟公子頑,公子頑和宣姜又生了三子二女,日子過得也算恩愛。
齊襄公和妹妹文姜私通這段,歷史上的記載倒是很多,據說,齊襄公在當太子時,便和異母妹妹文姜私通亂倫。魯桓公三年(齊僖公二十二年,公元前709年),魯桓公迎娶文姜,並立文姜為夫人。魯桓公六年(齊僖公二十五年,前706年),文姜為魯桓公生下一子,因與魯桓公同月生日,所以取名為同,同長大後被立為太子。
齊襄公四年(公元前694年),魯桓公要去齊國與齊襄公會面,為討美人歡心,魯桓公不顧禮法, 破例帶著夫人文姜一起回到娘家齊國,沒想到這次的見面,使文姜和齊襄公兩人舊情復燃,再次私通, 終究紙包不住火,最終被魯桓公發現,魯桓公非常憤怒,怒責了文姜,但是因為在齊襄公的地盤, 他也不敢有什麼過激行為,只能默默忍下。文姜將魯桓公發現兩人有私情,責罵自己的事告訴了齊襄公。齊襄公擔心文姜回到魯國後會受到魯桓公的虐待,於是索性決定,一不做二不休,殺了魯桓公。
不久後,魯桓公決定要動身回國,齊襄公以送行為由宴請魯桓公,席間故意將其灌醉,魯桓公因為醉酒而走路搖晃,齊襄公就讓公子彭生攙扶魯桓公,彭生是齊國有名的大力士,身材魁梧,力大無窮,在扶魯桓公上馬車時,趁人不備,用手掐斷了魯桓公的肋骨,致使魯桓公當場斃命。一國之君,就這麼不明不白地客死他鄉,魯國人當然不肯善罷甘休。無奈之下,齊襄公只能丟車保帥,殺死彭生來向魯國賠罪。魯桓公死後,魯國人擁立太子同繼位,是為魯莊公。
政變遇害
齊襄公的死,是偶然也是必然,但是他絕對想不到,自己的死,和一件件無足輕重的小事有關係。
齊襄公十一年(公元前687年),齊襄公派遣大臣連稱、管至父到偏遠邊境葵丘駐守,約定瓜熟時節前往,到次年瓜熟時節派人去替換。連稱和管至父雖然不情願,但想到君命難違,而且只有一年,也就勉為其難的答應了。
誰知到了第二年(公元前686年),瓜熟時節已過,但仍不見齊襄公派人來替換他們。於是,連稱和管至父主動上書,請求齊襄公派人前來替換,但齊襄公卻不同意。連稱和管至父非常憤怒,覺得齊襄公言而無信騙了他們,於是決定策劃造反,重立新君。他們找了兩個幫手,一個是齊襄公的堂弟公孫無知,另一個是齊襄公後宮的一個女人。
大家可能會奇怪,一個是堂弟,一個是自己的女人,都是和齊襄公比較親近的人,他們為什麼要幫著連稱和管至父造反呢?這個原因非常簡單。
先說公孫無知,齊襄公的父親齊僖公在世時,非常疼愛這個侄子,公孫無知的種種待遇都和太子差不多。齊襄公即位後,降低了公孫無知的待遇,公孫無知因此對齊襄公極為不滿。而至於齊襄公後宮的那個女人,她是連稱的堂妹,因為在齊襄公的後宮不受寵愛,也對齊襄公心生怨恨,她答應幫助公孫無知等人監視齊襄公的情況,而公孫無知答應她,事成之後,讓她做自己的夫人,就這樣,在共同利益的驅使下,幾個人一拍即合。
同年十二月,齊襄公到郊外去遊玩打獵,因受到野豬的驚嚇,從馬上掉了下來摔傷了腳,而且還將鞋子弄丟了。齊襄公回宮後,責令身邊的一個太監去找鞋,但是那個太監找了很久都沒有找到,齊襄公大怒,估計是摔傷了腳無處發洩心中的怒氣,便拿這個沒找到鞋的太監出氣,下令讓人用鞭子把他抽得皮開肉綻。
公孫無知等人聽說齊襄公受傷,覺得這是個叛亂的好機會,於是以探病為由,率領親信部隊包圍了齊襄公的住所。他們在宮門口,遇到了那個剛挨完打的找鞋太監,並把他捆了起來。太監對他們說:「我哪裡會抵抗你們,我剛才差點被他打死,不信你們看看我身上的傷."公孫無知等人驗過傷後,相信了他的話。太監又說:「你們先不要驚動裡面的人,動靜鬧得太大,恐不能全身而退,這樣吧,讓我先進去看看情況,然後和你們一起裡應外合把齊襄公抓住。」眾人覺得他說的有些道理,便把他放了回去。但是過了很久,也沒見那個太監再出來,公孫無知等人恐有變故,於是率眾殺了進去。
原來太監進宮後,立即把宮外的情況告訴給了齊襄公,並把齊襄公藏了起來,然後找了個太監假裝齊襄公躺在床上,等到公孫無知等人殺進來的時候,只見這個太監與宮中侍衛站在齊襄公寢殿門口,手裡拿著武器,他們奮起反抗,與公孫無知等人進行殊死搏鬥,但是遺憾的是,由於寡不敵眾,他們最終全部被殺。這個被齊襄公下令責罰的太監,他沒有因為主子對他使用酷刑而懷恨在心,伺機報復,反而忠心護主,以命相搏,實在令人欽佩。
而公孫無知等人呢,他們衝進寢殿後,殺死了躺在床上的假齊襄公,發現被騙後,四處尋找真的齊襄公,後來在一個幔帳下邊發現了齊襄公露出來的一隻腳,於是將齊襄公從幔帳後面揪了出來並殺害。
殺死齊襄公後,公孫無知自立為國君。但是一年後(公元前685年),公孫無知便被雍廩所殺。公孫無知死後,齊襄公之弟公子小白回國即位,即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春秋霸主齊桓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