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所持觀點,不代表溯古追風立場;
若無特別版權聲明,均來自網絡轉載;
如有版權及其它爭議,請與我們聯繫。
德音vs蕩婦:齊文姜
衛風·碩人
碩人其頎,衣錦褧衣。
齊侯之子,衛侯之妻。
東宮之妹,邢侯之姨,譚公維私。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
領如蝤蠐,齒如瓠犀。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碩人敖敖,說於農郊。
四牡有驕,朱幩鑣鑣,翟茀以朝。
大夫夙退,無使君勞。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施罛濊濊,鱣鮪發發,葭菼揭揭。
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古典名著《詩經》用了四五首詩來詠嘆齊文姜,在這一本詩集中,有詩說她美德雙全,讓人難以忘懷,「彼美孟姜,德音不忘」(《詩經·有女同車》),而在另一首詩中,卻漫罵她蕩婦一個,「魯道有蕩,齊子由歸」(《詩經·南山》)。似乎,這個春秋時的美女齊文姜,在當時就成了風雲人物,站在了浪尖上被人評點。對同一個人,不同的人總有不同的看法,齊文姜背著「美德和蕩婦」的雙重名份到底因由何處呢?
齊大非偶
齊文姜,春秋時代齊僖公的次女,與她的姐姐齊宣姜,都是當時聞名的絕色美人。據傳說,齊宣姜被衛靈公看到後,為之心旌搖蕩,本是要招來作兒媳,卻佔為己有,衛靈公貪戀齊宣姜的美色竟然食不知味,夜不能寐,精神恍惚,一天不見,就像丟了魂。姐姐美若天仙,妹妹齊文姜自然貌若鮮花,詩經曰:「有女同車,顏如舜華」。
有這麼兩個國色天香的女兒,齊僖公高興之餘廣納賢婿,一是美人名傳千裡,二是齊國是春秋時非常有威望的大國,於是乎當時各國諸侯、世子紛紛藉機前往齊國都城臨淄攀拉親緣。
春秋時期,男女之間並無多少繁文縟節,待字閨中的齊文姜可以面對面挑選自己的追求者。在眾多的追求者中,齊文姜看上了鄭國世子姬忽,姬忽高大威武、行端禮正,有如玉樹臨風之華美。妹有意,郎也有心,於是齊、鄭兩國便為這對兒女締結了秦晉之好。
誰知,原本是一樁兩全其美、門當戶對、令人豔羨的美事,鄭國的世子姬忽聽信了讒言,認為自己國小處於弱勢,如果娶了大國的女兒定會受到欺壓,提出了退婚的要求。《左傳·桓公六年》:「齊侯欲以齊文姜妻鄭大子忽,大子忽辭。人問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齊大,非吾耦也。』」成語「齊大非偶」就出自這裡。世上原有這樣的懦夫,只是為難了齊文姜。
「拒婚」,這對齊文姜來說如晴天霹靂。在當時,退婚是當事人莫大的恥辱,如果是男方倒也好說,女方則不得了,等於是讓世人承認你這個女子有不可告人的缺陷,我看不起你了,不要你了。從小以美貌自負的齊文姜,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會被男人拋棄,不免傷情悲春,氣惱不已,日日生悶氣。長久的心情抑鬱,逐漸轉變成為自怨自艾和顧影自憐,齊文姜面容日漸憔悴,終於懨懨成病。齊文姜的心思很快被同父異母的哥哥姜諸兒看到了,於是,歷史上最令人不齒的亂倫一幕就這樣陰差陽錯地開始了。
桃樹英華
姜諸兒與齊文姜從小就在一起遊玩,兄妹情長,兩小無猜,如今倆人雖已長大,但是彼此也不顧忌男女有別,照常往來。姜諸兒知道齊文姜病了,就時常來看望、安慰和照顧;妹妹的婚事遇到麻煩,做哥哥的也感同身受,時日久了,兩人竟由兄妹之情轉變成為兒女私情,從此,兩人瘋狂地相戀。
春秋時代,封建禮儀還沒完全形成,男女之間都很開放,男女關係也十分隨便,只要兩人情願就能相戀,並自然發生男女關係。但是,有血緣關係的兄妹發生兒女私情,還是為禮法和世情所不允許,在道德上也會受到譴責。姜諸兒與齊文姜本是同父異母的兄妹,男貪女愛,不顧廉恥,鬧得沸沸揚揚,做父親的齊僖公知道後非常氣憤,認為這種事傷風敗俗,牲畜不如。然而家醜不可外揚,他只好一面把兒子叫來,痛責兒子;一面採取緊急且堅決的措施,嚴禁姜諸兒再與齊文姜接觸,同時,急急忙忙為齊文姜擇配。
正在這時,恰好鄰國魯桓公新立,一心想要與大國攀親,以爭取援助,就派遣公子翬赴齊說媒,齊僖公求之不得,立即拍板定吉日。然而父親的果斷決定並沒有熄滅這對兒女孽海情緣,反而讓他們的星星之火再次點燃。
就在齊文姜出嫁的前一晚上,哥哥姜諸兒知道自己的妹妹、自己最愛的情人將要離開自己,傷心憂嘆,嘆之餘寫詩於紙扇上:「桃樹有華,燦燦其霞,當戶不折,飄而為直,籲嗟復籲嗟!」贈給妹妹齊文姜,齊文姜也很快明白哥哥的意思,立即回詩:「桃樹有英,燁燁其靈,今茲不折,證無來者?叮嚀兮復叮嚀!」
情哥哥嘆息如此美麗的妹妹現在就要嫁出去了,就像桃花還沒來得及折一枝就隨風飄落,情妹妹卻大膽鼓勵哥哥沒事,花還沒落,還來得及,以前沒折,現在就折,「今茲不折,證無來者?」於是乎,兄妹越過了親情躍進了愛情的慾海。
第二天,齊文姜就嫁到了魯國。按照當時的習俗,結成親家後,兩家要頻繁來往,以加深感情。但是,齊僖公把齊文姜嫁出後就如潑出去的水,再也不希望自己的女兒回來,並下令自己的大女兒齊宣姜也不得再回娘家。看來齊僖公是要徹底斬斷女兒與兒子的這段孽緣。
齊文姜嫁給魯桓公,尊為國君夫人後,也安下心來,很快為魯桓公生下了兩個兒子,長子名姬同,次子名姬季友,魯桓公也對美豔的妻子十分滿意,夫婦二人也就如此平安度日,然而水欲平風卻不止,事情又進入了不可言妙的情節中。魯桓公十四年,齊僖公壽終正寢,姜諸兒繼位當上了國君,齊文姜得知後舊情復燃,開始日思夜想起自己熱情如火的哥哥情人。齊文姜很想隨同她丈夫一同前往齊國道賀,藉機重溫舊夢,然而深知自己妻子與小舅子風流事的魯桓公卻沒帶上齊文姜,魯桓公很是擔心他們戀情復燃。如果魯桓公一直堅持不讓齊文姜回娘家倒也罷,偏偏在事隔4年後,魯桓公又帶著自己的妻子回了娘家。
激情復燃
姜諸兒即位後為齊襄公,又過了4年,齊文姜要求魯桓公帶她一起到齊國,看一看家中的親人,這時的魯桓公覺得沒必要推託,妻子自出嫁離家已經十幾年了,一直還沒有回娘家,於是就偕同齊文姜,大張旗鼓地前往齊都臨淄。齊襄公聽說魯桓公夫婦來訪,大喜過望,親自到邊境上迎接。
令魯桓公沒有想到的是,18年的風風雨雨不僅沒有消磨掉兩人的激情,反倒是兩人思戀的種子在18年的風雨中茁壯成了參天大樹。18年後這對兄妹可謂是激情相見,姜諸兒已為國君,舉手投足間滿是男人的威嚴英武,而齊文姜則已是風情萬種的成熟美婦。兄妹重逢,兩人都是心蕩神搖。
一番眉目傳情之後,心領神會的齊襄公藉口後宮的嬪妃們想與小姑見面,將齊文姜迎進了自己的後宮,兩人遂在王宮裡雙宿雙飛,抵死纏綿。
魯桓公沒有美女相陪,被冷落在館驛裡,孤燈照壁,一夜又一夜輾轉反側,難以成眠。於是直接進宮去找自己的妻子,卻正好看到了妻子和齊襄公苟歡的情景。立即惱羞成怒,當著齊襄公的面狠狠打了齊文姜一巴掌,並口不擇言地咒罵這對兄妹的姦情,聲言即日返國,絕不再稍作停留。
齊襄公自知理屈,又怕醜事讓國人知道了,在無可奈何之下,假裝沒事,恬不知恥地在臨淄的風景區牛山設筵,為魯桓公夫婦餞行。魯桓公身在齊國,雖然氣急敗壞,又覺得不可使場面弄到無法迴旋的地步,強壓著心頭怒火,吩咐隨從人員佑護夫人先行出城,自己則匆匆赴宴。
這時的齊襄公慾火、妒火和怒火燒在一起,反而感覺是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殺心頓起。齊襄公給自己的心腹、公子姜彭生暗暗下達了謀殺的命令,就在扶持酒醉的魯桓公上車時,悄悄地施一手腳,魯桓公沒來得及哼一兩聲,就在沉醉中一命嗚呼。
隨後,公子姜彭生急忙駕車追趕齊文姜。在臨淄城外十裡長亭處,趕上了等在這兒的齊文姜一行車騎。公子姜彭生故作驚懼萬狀地向齊文姜報告說,魯侯酗酒傷肝,車行顛簸中氣絕身亡。
齊文姜聽到丈夫突然去世的消息,也不明事情真相,不知如何是好,只好派人趕快報告齊襄公,並命令暫時停止行程,就地紮營護喪。
齊襄公心中自然明白,很快便趕到,假作悲痛模樣,命令厚殮妹夫,並以「酒後中毒,傷其肝臟而死」,向魯國報喪。
魯國姬姓宗室及臣民聽到魯桓公的死訊,先是感覺非常意外,繼而是非常憤怒,雖然懷疑其中必有陰謀,本想興師問罪,但考慮到兩個因素,還是沒有輕舉妄動。一是查無實據,出師無名;二是魯弱齊強,倘若貿然出兵,猶如以卵擊石。魯國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只好先由世子姬同繼位,即魯莊公,隨即派人到齊國迎喪。
然而紙終究包不住火,為掩蓋魯桓公的死因,狡猾的齊襄公採取丟卒保車的戰術,把責任推到姜彭生身上,嫁禍於人。並立即將公子姜彭生處死,以謝魯人,這其實是殺人滅口。姜彭生被主出賣,不禁怒火中燒,既然是將死之人,當然沒有什麼顧忌,姜彭生在大殿上當眾喊冤,痛罵齊文姜與齊襄公亂倫,以至弒夫。
心歸魯國
魯桓公的靈柩被運回魯國,為了躲過魯國臣民的責難,齊文姜沒有隨魯桓公的靈柩回國,而是仍然滯留在臨淄。按照那時的常理,新寡齊文姜應守喪含悲,替夫掛孝,安分守己才是;然而齊文姜照樣服飾光鮮,巧笑倩兮地與齊襄公朝夕共處,同車出遊,招搖過市。
當魯莊公派遣大臣前來迎接母親歸返魯國時,齊文姜心中卻舍不下情人哥哥,又愧對魯國臣民,藉口暫住邊境地區,待以後再歸國。出於孝道,魯莊公派人在禚地建造宮室,具體地點在祝丘,讓母親居住。齊襄公聽說後,也派人在禚地附近的阜建造離宮,供他來遊玩。兩處宮室美侖美奐,遙遙相對,格外引人注目。齊文姜有時住在祝丘,有時越境住進阜;齊襄公借出獵為名,繼續與妹妹幽會。
情長人命不長,這兄妹二人忙於遊山玩水而忘了國事,不久齊國就出現內亂,大夫鮑叔牙奉公子姜小白出奔莒國,管仲奉公子姜糾出奔魯國。不久,齊襄公被大夫連稱和管至父所殺。齊襄公死後,鮑叔牙擁戴的公子姜小白繼位為齊桓公。
政治上的巨變,使齊文姜在邊境地區也呆不下去了。此時的齊文姜已經是40歲開外的人。親人情人皆死,齊文姜再也無所貪戀,回到魯國。回國後,齊文姜一心一意地幫兒子魯莊公處理國政,她在處理政務上展現了敏銳的直覺和長袖善舞的本領,同時在軍事上也表現出非同一般的才能,在長勺一戰中出謀劃策大敗齊國,使魯國從一個小國發展成經濟、軍事強國。
品讀:戀兄之謎
我國最早的詩集《詩經》裡竟然有六首詩來描寫齊文姜,它們是齊風《桃樹有華》、《南山》、《載驅》;魯風《猗嗟》、《敝笱》;鄭風《有女同車》等。
描寫齊文姜的美時說:「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眇兮。」如此的美麗,讓人「寤寐無為,輾轉伏枕」。同時,齊文姜也是一個才女,相傳《詩經》裡《燕燕》為其所作:「燕燕於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於野。瞻望不及,泣涕如雨。」就因為這首傷感的離別詩,後代詩評家推她為「萬古離別之祖」。宋人朱熹在《監本詩經》中認為齊文姜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詩人。然而當她和自己的哥哥行了亂倫之事,自己名正言順的丈夫死於非命,情投意合的哥哥也死於亂劍之下,她就成了「淫婦」的代名詞,直至今日,還背著「蕩婦」的惡名。
齊文姜能如此名揚千古,除了著名的《詩經》記載了她,就是她與自己同父異母的哥哥行亂倫之事。亂倫在當時男女開放時期不被人接受,在現代社會也被鄙棄,被社會風俗禁止,並被特定法律條款禁止。
亂倫是指有近親關係的家庭成員之間的性關係,異於夫妻之間正常的性關係。倫,是儒家所主張的,包括「君臣,父子,兄弟,朋友,師生」五倫。儒家將亂倫的含義包含的非常廣泛,包括繼父母與其子女,兄弟姐妹的配偶,叔嬸姑丈姨丈,侄兒外甥兒女,或堂兄弟姐妹,還有師生之間的性關係。
不管是通過強迫或者引誘的手段,父母與未成年子女間的性行為幾乎在所有國家和地區的法律中都被視為重罪,這種行為通常會給未成年子女造成極大的精神創痛,研究表明此類精神創痛很可能會影響其一生。
另一類的亂倫就是兄妹之間,兄妹已經成年且雙方自願的性行為,兄妹之間的亂倫,因發生行為時雙方的年齡和具體情況,會對雙方的影響有很大變化。雙方都自願的行為一般認為對心理上的損害較小,齊文姜和哥哥齊襄公之間的私通就屬於這一類,二人幾度相歡,毫無愧意。
齊文姜和哥哥齊襄公的亂倫為何會出現並且存在?西方著名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給出了我們一個理論,他說每一個人孩童時期,都有俄底浦斯情結,它是人類的本能,男童會愛上自己母親並憎恨自己父親,而女童則會愛上自己父親並憎恨母親。
亂倫現象在人類歷史的早期相當普遍,古希臘神話中亂倫的故事就佔有很大的篇幅。在中國古代的神話中也有父子共一女的亂倫故事。《高唐賦》中宋玉向楚襄王介紹巫山神女:「昔者先王嘗遊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遊高唐,願薦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旦朝視之,如言。故為立廟,號曰朝雲。」
巫山神女是與楚襄王的父輩楚懷王有一夜情,宋玉的一番描述,激起楚襄王的極大興趣,也想和這位女神發生點故事。在《神女賦》中宋玉就寫到了楚襄王與神女的遇合:「其夜王寢,果夢與神女遇,其狀甚麗,王異之。」
古代封建統治者還以鼓勵近親通婚來保留其純正血統。人類發展到今天,不被現代社會學家提倡的亂倫卻仍然存在,社會學家梅色曼(Meiselman)估計美國每年約有100萬至200萬人發生亂倫。日本的色情書刊中充斥著許多赤裸裸的近親亂倫內容,父女、母子、兄妹亂倫幾乎是日本色情成人讀物的永恆主題。
如此看來,在儒家思想建立之前,亂倫之事雖然不被人接受,但也並沒被禁止,齊文姜這位美麗女子的行為,在今天看來不守婦道,而在當時雖不提倡,但也暗許,否則,齊文姜早被當作不貞之女處死,這也是齊文姜這個女性在她所處歷史時期的大幸。
齊文姜本也是一個貌美內秀的女性,特別是在她後來的歲月,處理政事,謀於軍事,讓魯國強大,這是一個近乎政治領袖型的人物,比起其他被視為「淫女」、「妖女」的妲已、夏姬之類,她多了美色之外,還有政績,所以當她死後,兒子魯莊公厚葬她,並大赦天下,還給她大造祠廟以祀敬,這是當時社會對這個女性的肯定,後世人卻罵她是「淫婦」,不讓她翻身,這只能說後來的人們對「亂倫」的憎惡。
歡迎勾搭微客服:thexrock (1150728290)
▼點擊"閱讀原文" 享受【溯古追風】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