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電子遊戲誕生以來,其最大的意義就是能讓玩家們得到快樂。有人看著自己不斷更新換代的裝備而欣喜,有人因為自己的技術水平提高而高興。但無論是哪種,都是基於遊戲本身玩法的一種體驗。
在遊戲裡有這樣一群人,通關不是他們的最終目的,更強的裝備與更高的等級也只是浮雲,劇情感人與否完全不重要。他們能在遊戲本身玩法的基礎上,劍走偏鋒,研究出與眾不同的套路,用遊戲裡的一切完成自己的繪畫、音樂夢想,他們是一群遊戲裡的「藝術家」。
這種在遊戲世界裡發散自己藝術細胞的方式多種多樣,有些甚至聽上去有些匪夷所思,他們往往在做著和遊戲本身樂趣毫不相關的事,卻沉浸其中。比如,在《戰地》裡面用工兵錘畫畫。
眾所周知,《戰地》是以戰爭為題材的射擊遊戲,玩家們在槍林彈雨中穿梭,在生死一線之間搶奪戰略要地。但就在雙方短兵相接,打得不可開交之時,一位大佬揮舞起了手中的工兵錘,狠狠的...在牆上畫了一幅動畫《獸娘動物園》裡的藪貓。
「你平時都用什麼繪圖軟體?」「戰地」
由於這位士兵身高不夠的原因,它甚至弄了一輛載具供自己的在更大的牆面範圍內創作。在經歷了數次的爬上爬下之後,這幅由一個個武器擊打出的黑點構成的圖畫正式完工,不得不說,這位戰地文藝兵還是有相當深厚的繪畫功底,不但藪貓的形象很真實,就連身上的斑點等細節都表現出來了。
在戰地裡,像這樣的文藝兵不再少數,甚至他們的繪畫作品有時候還能起到勸架的作用。當一位大觸在用手中的武器揮毫潑墨時,經常會引得敵我雙方罷手言和,一起來欣賞。當然,這其中也不乏一些搗亂者,比如在作品快要完成時槍斃了畫家,或者直接來上一梭子,來一個畫蛇添足。但敢這麼做,就要做好被多人追殺的準備。
說到打仗以及射擊遊戲,自然不能不提「槍聲音樂」,這個在早幾年非常流行的編曲方式,就是將遊戲裡各種槍械的聲音,融合到歌曲中,利用踩點的方式形成一種獨特的曲風。尤其是對於一些節奏感強的歌曲來說,槍聲的融入會更加帶感。
你永遠不知道遊戲裡的槍械除了消滅敵人外,還能有什麼額外功能
當然,對一款遊戲來說,它的自由度越高,可創造空間越大,越適合藝術家們整活。一些以UGC內容為主的遊戲裡,更是藝術家們大展身手的樂土。
《馬裡奧製造》的大名或許很多人都聽說過,在這款以創造關卡為主要樂趣的遊戲裡,也存在著一群藝術家。按照常規的設定,這款遊戲裡的關卡地圖,要麼利用遊戲機制讓玩家們大呼設計巧妙,要麼就是極限圖,考驗玩家們極限的手速與操作的準確性。但除了這兩種圖之外,一種名為「音樂圖」的關卡,也頗受歡迎。
這些地圖大多是「全自動」的,也就是說你在進圖之後,只需要簡單的操作就能直接到達終點。當然,這期間還會讓你聽到一首好聽的音樂。這種音樂的形成,依賴於音符磚塊以及利用高度的升階。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樂理知識,在加上一些作圖的技巧,就能很順暢的製作出一些常規的「音樂圖」。
但在馬造裡,還有一群真正的「音樂家」,他們不但能利用音樂音符譜曲演奏,還能把一些遊戲裡的音效聲利用起來,比如吃金幣的音效、龜殼撞擊的音效、龜殼殺板慄的音效等等。在熟悉的旋律中,巧妙地利用起這個遊戲音效,讓整個曲風發生了變化,能做到的毫無違和感的設計者,一定是對樂理及其熟悉的大佬。
甚至有些音樂家不單單追求音調的準確性,甚至還在整個地圖上凸顯出設計美感,帶來視覺與聽覺的雙重享受。
在馬造裡,除了音樂家之外,還有一些邏輯高手,他們利用地圖設計的功能實現了諸多匪夷所思的效果。比如,一位德國的「藝術家」,居然用馬造的地圖設計出了一個計算器。雖然只是能實現簡單的計算功能,但這其中的邏輯結構之嚴密,讓所有體驗過的玩家都忍不住感嘆一句:「真是精準的德國工藝」。
在遊戲裡,除了這些音樂家之外,還有一些精通園藝與建築的高手。他們利用對於空間的合理掌控,設計出了一個又一個驚奇的莊園與建築。
這種藝術家在《部落衝突》裡尤為常見,由於遊戲需要自行布局家裡的建築,所以有不少藝術家開始放飛自我,表現出自己對於藝術的追求,最常見的就是用自家的建築組成符號或者畫作。例如製作各種名人的畫像、向敵方認慫,爭取一個活命的標語等等。這也讓這款遊戲在常規的競技玩法之外,有了其他的樂趣,有時候,和鄰居來一場「文鬥」也是不錯的選擇。
還有一款名為《圍攻》的遊戲,在遊戲中玩家們可以利用組件,製造各種各樣的機械產品。在一般的玩家手裡,總是誕生出一些能氣死牛頓等物理學家以及力學家的荒謬作品。但在這款遊戲裡,也有一批精通各個物理學科,擅長建築的藝術家們,它們用自己驚天地泣鬼神的作品詮釋了,什麼叫別人家的遊戲。
在他們精心的設計下,你能在這款遊戲裡見到任何你熟悉的元素。能變身的高達、能展開的紅警基地車、能填裝炮彈的坦克,甚至還有人在遊戲裡還原出了「王者峽谷」。這些作品設計巧妙,讓人感嘆設計者的思路清奇,稱之為藝術品也並不為過,而在這群藝術家的腦洞加持下,還在不斷的誕生更多有趣的作品。
同樣,在以自由創作為核心的《我的世界》裡,一樣有一批出色的建築藝術家,他們在遊戲裡創造出了規模更大,更加有震撼力的作品。比如95後作者蘇一峻和他的團隊,耗時超過三年,在《我的世界》中用一塊塊素材,蓋起了一座虛擬故宮。
當然,這個藝術家也不是這麼好當的,在整個還原的過程中,由於沒有完整的數據參考,整個團隊的成員不但要看衛星地圖,還要從各種紀錄片,以及類似《清工部》、《清宮敘聞》等描述清朝建築規格的古籍中推敲數據。好在,最終的成品頗具震撼力,從內部細節到整體結構還原度都很高。
如果說每一款遊戲都能誕生出藝術家,那麼在當今時代,一些MMORPG為這些藝術家的誕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RPG不在拘泥於簡單的打怪升級爆裝備的傳統模式,而是橫向挖掘更多有趣的玩法,讓玩家們在進入遊戲時,仿佛進入了一座遊樂園。
由旗艦級端遊IP改編的《天諭》手遊就是其中之一。從本質上看,這款遊戲依然包含一些經典RPG的優良傳統,一些核心的成長樂趣也在遊戲中得到了保留。打怪升級、挑戰副本等等,雖然核心樂趣沒有變化,但遊戲卻把整個世界的維度擴充的更加立體,讓這些傳統的玩法有了更加新鮮的樂趣。
副本還是副本,只不過變成了在天上打
《天諭》手遊並沒有強制玩家們按照設定好的劇情,每天像打工一樣肝日常、做活動,生怕一不留神掉了隊。遊戲更強調「探索與冒險」這一設定,整個雲垂大陸隨處隱藏著秘密,天空、陸地、水下,到處都有精彩的故事。在遊戲中,玩家們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來決定遊戲的內容,有時候,把任務拋到腦後,盡情探索整個世界也是不錯的選擇。
這也註定了《天諭》手遊在成長樂趣之外,還會衍生出諸多其他的玩法,為各種藝術家的誕生創造了條件。尤其是遊戲的社會職業,不但有俠盜、廚師、樂師、舞者、造型師可以選擇,每一種背後還都有可以深挖的玩法樂趣。
比如在遊戲裡當一名樂師,意味著你身上可以攜帶者諸多樂器,隨時進行編曲創作。古箏、鋼琴、大鼓等多種樂器玩家們可以隨意選擇進行創作,中西結合讓曲風有了更多的可能。多音軌輸入,實時發聲,能讓創作者更加輕鬆的進行調音,有能力的玩家還可以自行編曲,甚至還有不同的編曲技法,如顫音、滑音、掃弦、花舌等,相當專業。
在夜晚的海邊,譜上一曲《高山流水》,天涯遇知音;在浪漫花海,來一首浪漫舒緩的《心湖》,與相愛之人攜手,共度溫馨時刻。《天諭》手遊裡稱技法高超的樂師為藝術家恰如其分,如果遇到志同道合的同行,還可以合奏一曲,甚至樂師們還可以製作八音盒,讓其他的玩家也能一同欣賞悅耳的音樂。
樂師只是《天諭》手遊社會職業中的一種,但卻有足夠有深度與高度自由的玩法,可想而知,其他的社會職業玩法也都有相應的延伸空間。《天諭》手遊是硬核玩家的聖地,也是休閒派玩家的樂土,在這裡你能將自身的優點發揮到最大,有時你會在不經意間發現,即便你不是裝備最強、等級最高的那個人,卻依然享受到了這個遊戲帶來的諸多快樂。
在遊戲裡「不務正業」,當一名藝術家好與不好這個問題很難回答,畢竟遊戲最主要的目的還是放鬆身心,讓玩家們感到快樂,只要在不影響其他玩家的情況下,無論是成為揮毫潑墨的戰地畫家,還是自編自彈的馬裡奧音樂家,又有何不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