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詡為何被稱為「三國第一謀士」?他生平所做七件事,件件很高明

2021-02-23 通史全球

到底誰才是「三國第一謀士」呢?歷來答案是眾說紛紜的,但無論如何諸葛亮是一定會被排除的,魯迅先生就很不客氣地指出《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近乎妖道」。

一個謀士,他歸根結底是一個人,故而他一定有著和所有人一樣的喜怒哀樂與得失計較,諸葛亮那般理想化的人物是根本不存在的。若是一定要評出一個「三國第一謀士」,我想這個人非賈詡莫屬了,他一生「謀己、謀人、謀天下」,可謂是將此三者在三國中做到極致的人物。

智謀超群如郭嘉、龐統等,雖名滿天下而英年早逝;陸遜、陳宮之流,謀己謀人卻不能謀得天下,唯有賈詡三者並舉,有「毒士」的聲名。

賈詡的一生,做了七件非常高明的大事,三國第一謀士的名聲絕對不是空穴來風的泛泛之談。

祖籍涼州的賈詡少年時曾經在回家的路上遇到叛賊,這幫叛賊是邊疆的少數民族氐人,賈詡見到大事不妙便開始以當時的太尉段熲嚇唬他們。

賈詡說:「我是段公的外孫,只要你們放了我,日後我必定重金回報。」這幫歹人聽聞段熲(東漢名將)的威名,於是便將賈詡放了回去,而其他的同行者都不幸遇難。

少年賈詡在當時並不出名,只有涼州名士閻忠認為他不同凡響,說他有張良、陳平般的計謀。賈詡一生輾轉侍奉了董卓、李傕、張繡、曹操等人,自董卓而起,至曹魏而止,一生行跡可以說天馬行空無拘無束。

效忠董卓之時他便為董卓出謀劃策,董卓死後又謀劃了「反攻長安」的計策,在張繡營中他兩次解救張繡,到了曹營他又為曹操謀劃了「挾天子以令不臣」的戰略。官渡之戰,是賈詡極力主張與袁紹決戰;赤壁之戰,賈詡又勸曹操不宜興師動眾,曹操不聽,果然大敗;曹植、曹丕二人的奪嫡之爭,賈詡一言說動曹操,曹丕由此成為繼承人。

賈詡者,真乃三國第一謀士者也!

李傕郭汜亂長安,二棄暗主投張繡

賈詡嶄露頭角的時刻是向李傕、郭汜二人獻計反攻長安,涼州系勢力內部的鬥爭從此便開始了,漢獻帝得以在不斷攻伐的局勢下成功逃脫。

公元192年,司徒王允等人密謀之後殺死了董卓,董卓一系的勢力就此垮臺,原本效力董卓的賈詡便向李郭二人建議反攻長安。司徒王允首當其衝,涼州系的勢力包括賈詡在內保全了性命,李郭二人開始了長達四年的把持朝政之路,這便是賈詡所做的第一件事情。

賈詡鼓動「李郭之亂」歷來被認為是負面的,但從另一個方面考慮,其實這正是他的高明所在。

賈詡身為董卓的部下,他若不鼓動涼州系勢力先行一步,恐怕很快就會有性命之憂。漢室江山早已名存實亡,漢獻帝也不過是傀儡般的存在,賈詡早就看透了司徒王允這般的腐儒沒有作為。賈詡在當時軍閥混戰的情形下,一直想走的是「挾天子」的路線,他希望有一個強有力的力量來使得漢朝重新統一,而不是一味地像王允等人一樣固守社稷。

賈詡在隨後不久便發覺李郭二人相當平庸,於是他立即背棄了這二人,前往華陰投靠段煨,但段煨器量狹小且才華平庸,賈詡根本就瞧不上他,而賈詡明白李郭二人必定會遭到攻伐,為此他轉身就投靠了相當安全的張繡陣營,他和他的家人在張繡的帳下得到了保全。

無論是「李郭之亂」還是投靠張繡,賈詡作為一個謀士首先想到的都是自保,在「自謀」方面他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這也是他「毒士」名號的主要來源吧!

兩保張繡逃生死,一投阿瞞挾天子

賈詡在張繡帳下效力了相當長的時間,賈詡開始了他的「謀人」之路。公元197年,賈詡勸說張繡在宛城屯兵並且與荊州劉表聯合,以此來對抗虎視眈眈的曹操。一年之後,曹操南徵張繡並包圍了穰城,但就在此時袁紹趁著曹操外出便開始攻擊他的大本營許都,曹操等人急急忙忙撤兵回城救援。

張繡在這種情況下便要追擊,他不顧賈詡的反對便與劉表夾擊曹軍,不久之後果然大敗於曹兵。

不久之後,賈詡又勸說張繡趕快追擊,張繡這次聽從了賈詡的建議,果然大獲全勝。可以說賈詡在此次戰鬥中充分表現了他判斷形勢的才能,而張繡本人從此以後更加佩服他。在此之前,張繡便在宛城殺死了曹操的大將典韋以及長子曹昂,這背後正是賈詡的計謀。

按照一般的道理,曹操應該對張繡恨之入骨,張繡此生再也不能與曹操有任何親近的行為。然而賈詡的高明之處便在於此,他在不久之後又勸張繡投靠曹操。

賈詡的計策保全了張繡,張繡在曹操的陣營中得到了重視,官渡之戰以後他被封為了破羌將軍。賈詡數次使得張繡逃脫生死,尤其是在張繡殺死了曹操的大將與愛子之後,依然能夠使得張繡投靠曹營,他的計謀不可謂不高明。

賈詡作為張繡的部下,在「自謀」之後理應「謀人」,他正是看準了曹操的胸懷與氣魄,才敢以近乎瘋狂的方式保全張繡。如此高強的謀士,自然引起了曹操的注意,因此張繡投曹之後,曹操立刻將賈詡歸入自己帳下,賈詡成為了曹操的謀士,開始了他為曹操策劃「挾天子以令不臣」的「謀天下」之路。

官渡赤壁顯才能,曹丕曹植現忠心

賈詡為何被稱為「三國第一謀士」,因為他在「自謀」、「謀人」、「謀天下」三個方面都可圈可點。

他策反涼州投靠張繡以自保,兩次保全張繡以「謀人」,跟隨了曹操之後的賈詡真正開始了他的「謀天下」之路。「官渡之戰」是中國歷史上重要的戰役,這不僅在於此次戰爭以少勝多,更重要的是此次戰役是曹操人生的轉折點,也是整個中國歷史進程的轉折點。

如果說官渡之戰在於郭嘉,那麼官渡之勝則在於賈詡。

正是賈詡讓張繡投靠曹操,使得曹操少了一個敵人多了一個幫手,曹操本人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在官渡之戰前夕,袁紹一直想拉攏張繡,但賈詡以上帝般的視角選中了曹操,歷史證明他的選擇是正確的。

假設張繡投靠了袁紹,那縱使郭嘉等人再有奇策也於事無補。官渡之戰中,曹操糧草將盡時,賈詡道:

「公明勝紹,勇勝紹,用人勝紹,決機勝紹,有此四勝而半年不定者,但顧萬全故也。必決其機,須臾可定也。」

直擊曹操不能取勝的要害,勸導曹操偷襲烏巢,一舉戰勝袁紹。

賈詡為何將身家性命押在了曹操身上呢?原因很簡單:他認定了曹操才是「謀天下」之人。官渡之戰為曹操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賈詡更是為曹操制定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戰略,從此以後曹魏的力量開始真正崛起。

賈詡曾勸說曹操不要發動赤壁之戰,應該安撫百姓,等待時機,但得意志滿的曹操不聽從他的建議,結果大敗而歸。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充分顯示了賈詡對大環境的把握,他總是能夠在戰略上給予對方的戰術以降維打擊,這才是他一直被後人崇拜的原因。

歷史上開啟上帝視角的謀士不多,除了漢初的張良外,賈詡可以算得上是一位。

賈詡所做的第七件事尤為重要:一番話平息了曹植與曹丕之間的爭鬥,使得曹操確立了長子曹丕為繼承人。

當曹操問他立誰位繼承人時,賈詡並未直說,而是例出了袁紹和劉表的例子,兩人的失敗都是因為不立長子而立幼子,導致自家內耗。曹操聽後恍然大悟,於是立曹丕為太子。

賈詡的意見使得曹魏內部不再內耗,原本因為繼承人問題打得不可開交的曹魏集團又重新團結了起來,將矛頭一致對外。

縱觀賈詡的一生,他始終懷揣著「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謀天下」大計,但三番五次並未遇到明主,他在「自謀」與「謀人」之間輾轉多年。直到遇見了曹操,他才認定這個人是最佳的人選,於是便將自己的一腔熱血都付與了曹孟德。

他所做的上述七件事,件件高明得不得了,足以將他推向「三國第一謀士」的寶座!賈詡,真乃三國神人也!「自謀」以自保,「謀人」以盡忠,「謀天下」以成全大義,這便是賈詡一生的真實寫照,三國中做到這三點的,唯賈詡一人。

其實《三國志》中早已用9個字對賈詡的智慧作出完美總結:「天下之論智計者歸之」,可見對其的推崇。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相關焦點

  • 為何說賈詡是「三國第一謀士」?《三國志》用9個字作出完美總結
    若是一定要評出一個「三國第一謀士」,我想這個人非賈詡莫屬了,他一生「謀己、謀人、謀天下」,可謂是將此三者在三國中做到極致的人物。智謀超群如郭嘉、龐統等,雖名滿天下而英年早逝;陸遜、陳宮之流,謀己謀人卻不能謀得天下,唯有賈詡三者並舉,有「毒士」的聲名。
  • 三國第一謀士,比諸葛亮厲害,名聲不如司馬懿,被稱為「毒士」
    羅貫中的三國對三國這段歷史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如果沒有三國,那麼三國這段歷史肯定不為後人所熟悉。小說畢竟是小說,不能算是正史。小說和真實的歷史肯定是有區別的,畢竟小說會在情節的描述中加入一些虛構的成分。相反,正史是來不得半點虛假的。從東漢末年開始,天下大亂。直到晉朝建立,三國亂世才告結束。
  • 賈詡活得比司馬懿還長,他是三國最長壽的人嗎,為何他活得這麼長
    ,曹操一個生性多疑的人,為何會相信一個來自敵人陣營,而且非常聰明的賈詡存在呢?從賈詡開始獻出第一個計策的時候,賈詡就深刻地了解他所獻計策對自己將來的影響,並為之做好了各種應對策略,這就是賈詡獨一無二的特點,這個特點造就了賈詡不會受到政治迫害,既然不會受到迫害,那麼賈詡的一生就是善終,壽命自然比普通人長一點。
  • 三國第一毒士賈詡,五毒俱全,明哲保身
    三國時代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各個地方勢力群雄並起,在此期間也誕生了無數的謀士,東吳周瑜陸遜,北魏郭嘉荀彧,西蜀臥龍鳳雛,都是非同一般的人才,但是今天講一個不太一樣的謀士,他也很聰明,但是不僅僅是在出謀劃策上聰明,他的一生都很聰明,並且少有的活到了八十多歲善終
  • 他才是三國第一謀士!
    東漢末年,亂世三國,給無數英雄創造了一個施展自己才華的絕佳的平臺,能在亂世中建立功業,被世人所傳唱。尚能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的,不是一人能單挑上千敵軍的將軍,更不是紙筆如劍的文臣,而是大將手下的頂級謀士!
  • 三國第一「謀」士?「毒士」賈詡,「神人無功,達人無跡」
    但在歷史上,三國時期還有一位比司馬懿更能隱忍的「大神」,那就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賈詡。事實上,賈詡不僅隱忍跟司馬懿有一拼,就連智謀也當得上三國第一「謀」士。(是不是有很多人不服呢?別著急,聽我往下講。)
  • 賈詡是三國時期很厲害的謀士,那麼賈詡和司馬懿相鬥,誰更厲害?
    我覺得三國謀士的作用被嚴重誇大,真正戰場上難得的是統率之才,比如威震華夏的關羽也被曹魏的群臣評價為「名將圍羽」,當然賈詡是個很厲害的謀士,司馬懿早年是曹操的謀士,曹丕、曹睿、曹芳時代則是統率一方的大都督,還被封過大將軍,大司馬,位高權重,那麼賈詡和司馬懿相鬥,誰更厲害一些呢?
  • 三國第一奇士是九尾妖狐的化身?賈詡表示:是九尾仙狐!
    自古至今,無論文人謀士還是武將皮膚,都對「天下第一」追逐不已。在那禮崩樂壞的東漢末年更是如此。許多熱愛三國殺的小夥伴更是對這種話題樂在其中。眾所周知,「天下第一武夫」的稱號先後被呂奉先與關二爺摘取。但是誰是「天下第一謀士」的結論卻遲遲沒有得出。不少小夥伴認為臥龍諸葛當是「三國第一謀士」。
  • 三國十大謀士排行,第九名徐庶,第六名諸葛亮,第一名竟是他
    三國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很有意思的時期,建安風骨和謀略計策是三國的代名詞,除了常勝將軍趙雲,古之惡來典韋,錦帆賊甘寧等這些耳熟能詳的武將之外,還有諸多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的謀士,今天就來說一下我心中前十的三國謀士,此排名僅代表個人看法,不代表歷史準確排名。第一名我覺得是他。
  • 三國第一謀士郭嘉郭奉孝
    荀彧荀文若有「王佐之才」,因長期以「尚書令」一職輔佐曹操打理內政而被人稱為「荀令軍」;與此類似,他侄兒荀攸則常以軍師之職跟隨曹操行軍打仗而被人稱為「荀軍師」,曹操曾總結這叔侄二人的功勞和行事風格說:"荀文若之進善,不進不止;荀公達之退惡,不退不休。"
  • 他是三國最聰明謀士,察人心識人性,無人能及!
    三國時期優秀的謀士有很多:曹操就有大批謀士: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劉曄、司馬懿…劉備也有不少謀士
  • 《三國志14》賈詡怎麼樣 人物生平介紹
    導 讀 賈詡是曹魏的著名謀士,在歷史上也有濃墨重彩的一筆。
  • 三國第一謀士是郭嘉諸葛亮?非也!這位西北毒士恐怕更勝一籌
    函谷關以西百姓彪悍尚武,易出大將,秦朝的白起、王翦等人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而函谷關以東則民風偏文,多出謀士,如漢朝的張良、蕭何等。但在三國時的西北荒涼之地,有一人卻打破了這條古諺,和鬼才郭嘉、臥龍孔明同屬三國頂尖謀士,甚至論工於心計還略高於這兩人,那麼這位謀士到底是誰?
  • 既非諸葛亮,也非司馬懿,此人才是三國中的「頂級謀士」
    以上兩人的能力確實很強,但和賈詡比起來還差了一點火候。被稱為"毒士"的賈詡才是那個時代的頂級謀士。一語亂天下賈詡是涼州人,那個時代的涼州地處邊塞,當地民風彪悍但少有智者。賈詡年輕時得到每三年才有的孝廉名額,隨後被推薦到長安做官。
  • 謀士賈詡和統帥司馬懿、諸葛亮相比,有多大的差距?
    純謀士和軍隊統帥相比,究竟缺一些什麼?在三國裡有兩種謀臣,一種是荀彧、諸葛亮、司馬懿、周瑜、魯肅類型,他們足智多謀之外,也親自統帥軍隊或者治國理政。另一種臣是職業參謀,郭嘉、荀攸、賈詡們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們主要負責計謀,雖然見解高明,但基本不帶團隊,也很少治國理政,有更多時間思考問題。01.諸葛亮們的巨大壓力雖然也曾經是謀士,但諸葛亮、司馬懿們在鼎盛時期,都升級成為了軍隊的統帥、朝中的領導。
  • 三國十大著名謀士排名,臥龍鳳雛上榜,第一是他
    八、荀彧,三國中最有紳士風度的謀士,先為袁紹謀士,後投效曹操,參與其軍國的決策,貢獻頗大。 七、陸遜,吳國非常出名的儒將,人稱江南奇才。孫權廢太子,其多次進京相勸,孫權不聽,落得憂憤而死的下場。
  • 在三國中以「毒士」身份揚名,多次換主的賈詡,結局出人意料
    賈詡這個人呢,跟其他盛名在外的三國謀士相比,畫風好像有點不太一樣。
  • 三國中最牛的謀士,就連郭嘉、司馬懿、諸葛亮都遠不如他
    堪稱三國中最牛逼的謀士,郭嘉、司馬懿、諸葛亮都不如他熟讀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三國中文臣武將數不勝數,但其中才智過人的謀士也不在少數
  • 漢末三國助曹操成為北方霸主的智囊團:曹操五大謀士
    曹操帳下的謀士集團中最突出的正是此五人:郭嘉,荀彧,荀攸,程昱,賈詡。現在讓我們一一來對他們進行了解和定位。當然,此處的定位是指他們在曹營中所承擔的責任及價值。在宛城,徐州,官渡等戰役中,荀攸都是那個最活躍的謀士。最為關鍵的,他的謀劃計策都能屢屢成為現實,也憑此功績一直升至尚書令。而在史書上,荀攸也一直被稱為曹操真正的「謀主」,可見其在臨戰之中的重要性。而據傳鍾繇為荀攸整理撰寫了他設想的12條奇謀妙計,但因鍾繇逝世從此失傳,甚是可惜。
  • 歪讀三國二十回 賈詡有多牛?
    賈詡投靠了同在涼州起家的董卓的女婿牛輔,做了牛輔的輔軍幕僚,與李傕、郭汜、張濟一起出兵曾打敗過勇不可擋的孫堅,因為展現出來強大的水準,被董卓提升為平津校尉、討虜校尉,升級為董卓集團的重要謀士。這時候的賈詡42歲,人到中年。不過,命運真的好像在和賈詡做對,你要穩定命運偏偏給的是動蕩。後面的事情反轉的好快,董卓被王允、呂布誅殺,牛輔被手下胡人斬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