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死後,為什麼豪格會同意多爾袞當攝政王,自己卻不爭不搶?

2021-01-14 燕子趣談

在皇太極死後,皇位繼承人的最熱門人選是皇長子豪格和多爾袞,但最後的結果是皇太極的九子福臨繼承皇位,多爾袞當了攝政王,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結局,其實是當時清朝內部各方勢力妥協的結果,對此豪格是無能為力的。

皇太極在位的時候,八旗的所屬分布如下:

皇太極擁有兩黃旗,多爾袞、多鐸、阿濟格三兄弟擁有兩白旗,代善以及他的兒子嶽託、碩託擁有兩紅旗,豪格擁有正藍旗,濟爾哈朗擁有鑲藍旗。

在皇太極死後,八旗基本分成了三個派別:一派明確支持豪格,一派明確支持多爾袞,以及沒有明確表態的中間派。其中豪格領正藍旗,這是他的基本盤;多爾袞三兄弟領兩白旗,這是多爾袞的基本盤。剩下兩黃旗、兩紅旗和鑲藍旗的態度就非常重要了,這是豪格和多爾袞都要爭取的。說白了,他們誰能爭到皇位,就看誰的拳頭大了。

從名義上來說,豪格佔了極大的優勢,他是皇太極的長子,從皇統上來說他更有資格成為皇位的繼承人,只是他的基本盤明顯不如多爾袞,他只有正藍旗一旗是基本盤,而多爾袞擁有兩白旗為基本盤。

兩黃旗來說,絕大多數都支持皇子繼位,畢竟他們長久以來一直受皇太極的領導,皇太極也應該是非常照顧他們的,皇子繼承對他們來說是最為有利的;兩紅旗來說,實際是掌握在了代善的手裡,代善的態度非常曖昧,但很可能支持皇子繼承;鑲藍旗的濟爾哈朗也態度不明,一方面表示贊成皇子繼位,另一方面也表示要跟多爾袞商量。

按照當時的形勢來說,如果多爾袞和豪格都不想讓,都鐵了心要爭奪皇位的話,那麼清朝內部就肯定會有一場大規模的內訌。如果雙方真打起來的話雖說鹿死誰手很難說,但清朝的實力會因此大受打擊,剛剛崛起的清朝很有可能會因為這場內訌而走向衰亡。幸運的是這樣的事情並沒有發生。

在正式決定皇位繼承人之前,清朝內部所有的大佬都有自己的心思,這一切都在決定皇位繼承人的會議上定出了結果。

1643年8月14日,也就是在皇太極死後五天,在瀋陽故宮崇政殿舉行了會議,諸大臣齊聚一堂,共同決定皇位繼承人。會議剛開始,兩黃旗八大臣中的鰲拜和索尼就首先提出要由皇子繼承,多爾袞以他們兩人沒有說話的資格為由勒令退出了會場。之後阿濟格提議多爾袞繼位,多爾袞沉默不語,不置可否。其實對於這個時候的多爾袞來說雖然他想繼承皇位,但是他不知道其他大佬們的態度,在形勢不明的情況下如果贊同了自己繼位就等於翻開了自己的底牌,而翻開底牌是要在確定能贏的情況下才翻是最好的策略,在輸贏不定的情況下,多爾袞是不會翻開底牌的。

多鐸隨機說道,既然多爾袞不願意,那麼就由自己來繼承皇位,畢竟太祖遺詔中有他的名字。隨機多爾袞反駁道,太祖的遺詔中也有豪格的名字,不止你多鐸一人。這種情況就說明,太祖努爾哈赤生前應該是有過口頭上的遺詔,而多爾袞反駁的高明之處就在於,在排除了多鐸的同時,把豪格也排除在外了。

接著多鐸提議,既然自己不行,那就立長,由代善繼位(代善是努爾哈赤的長子)。代善則馬上表示自己不行,既然多爾袞不願意,就應該立皇長子豪格。代善的話就表明了他的態度,他支持豪格,至少是支持皇子繼位。

這個時候豪格就表示自己不配擔當大任,隨機離開了會場。見豪格離開會場,兩黃旗的大臣們便激動地佩劍上前,表示如果不讓皇子繼位,他們寧願跟隨死去的皇帝於地下。兩黃旗的這個表態,就明確了他們是支持皇子繼位的鐵桿。

見到這種劍拔弩張的情形,代善表示自己不想過問皇位繼承大事,也離開了會場。其實到了這一步,情況就非常明顯了,清廷內部的絕大多數都是支持皇子繼位。首先是豪格的基本盤正藍旗以及兩黃旗的鐵桿盤,而代善的兩紅旗也表示傾向於皇子繼位,這樣一來支持皇子繼位的勢力就有五旗,五旗對多爾袞的基本盤兩白旗,是佔了絕對優勢了,剩下的鑲藍旗無論是否支持皇子繼位都不太重要了,畢竟之前鑲藍旗的濟爾哈朗本身就態度不明,見到支持皇子是一邊倒的局勢,他應該會加入支持皇子一派。

到了這個時候形勢對多爾袞是非常不利的,他繼承皇位是不可能的事情了,除非他橫下一條心拿著兩白旗去跟五旗兵馬火拼,但這種火拼他的勝算很小。於是他就退而求其次,這個退而求其次的決定使他得到了最大的利益。多爾袞表示他也贊同皇子繼位,此言一出會場上劍拔弩張的局勢就瞬間緩解了下來,然後多爾袞又說,既然豪格不願意繼承皇位,那麼就讓皇太極的九子福臨繼位,只是福臨年紀還小,暫時由他和濟爾哈朗輔政,等到福臨成年後在還政於福臨。

多爾袞的這個提議一下子就得到了在場所有人的擁護,雖然皇位的繼承非常重要,但是當時清朝內部還是有一個共識,那就是最好不能因為皇位繼承而產生內訌,畢竟當時清朝的家底也不多,一旦真的內訌起來,這點家底一下子就打沒了,到時候大家都會玩完。既然多爾袞贊同了皇子繼位,其他人也沒有什麼反駁的理由了,於是接下來所有人便按照慣例盟誓,表示效忠皇帝云云。

以上會議內容,來自於一位朝鮮人質寫下的秘密報告,這位人質是朝鮮國王的世子,他在瀋陽期間得到了清朝王公貝勒們的禮遇,結交非常廣泛,了解大多清朝高層的秘密,這份會議記錄就來自於他寫給本國的一份秘密報告中,相當於今天的密級很高的內參,他也曾經參加過皇太極的葬禮,他的內容記載在《沈館錄》一書中,應該具有很高的可信度。

根據以上會議內容的記載,多爾袞實際上是在一個對自己極為不利的情況下實現了翻盤,表面上他沒有繼承皇位,但在後來的攝政王生涯中,他卻是實際上皇帝。雖然濟爾哈朗與他共同輔政,但濟爾哈朗明顯就是個擺設,真正發話決定朝政大權的還是多爾袞,在他當上攝政王到他死為止,他等於做了6年實際上的皇帝。

而對於豪格來說,雖然自己沒有繼承到皇位,不過他對繼承皇位的決定並不大,不然他也不會在會議期間退出會場,明確表示不會繼承皇位。最終的結果是他弟弟福臨繼位,這點來說也是他能夠接受的結果。

對於其他大佬來說,多爾袞的決定直接就避免了一場大規模內訌的可能,只要是皇子繼位即便是福臨他們也完全能接受。後來的事情也證明了福臨繼位是當時的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比如在這次會議後不久,代善的兒子碩託和他的一個孫子阿達禮就跳出來反對會議結果,表示要擁戴多爾袞,結果誰也沒想到最後竟然是代善出面處死了兩人,穩定了局面。這也說明在當時清廷內部,幾乎所有人的共識就是,穩定大於一切,誰想出來破壞這種穩定,誰就會成為所有人的敵人。

這或許就是剛剛興起的清朝的幸運吧。

相關焦點

  • 皇太極死後,豪格怎麼會同意多爾袞當攝政王,他卻不爭不搶呢?
    在清朝親王當中,最著名的要屬多爾袞了,多爾袞一生戰功赫赫,權傾朝野,從當時的親王一路坐上攝政王的位置。多爾袞在權力的道路上並不是一路的順風順水,中間也有著很多競爭對手在權力的道路上給多爾袞使絆子,不過就不一一列舉了。
  • 豪格跟多爾袞有過節,為什麼卻沒有阻止多爾袞成為攝政王?
    豪格跟多爾袞有過節,為什麼卻沒有阻止多爾袞成為攝政王?另外,豪格卻是原地踏步,沒有成為攝政王,卻也沒有阻止多爾袞成為攝政王,就這樣看著敵人一步步變得強大,豪格為什麼不爭不搶呢,其實從福臨成為皇帝那一刻起,豪格就是忠於皇太極的兩黃旗和其他勢力的一個棄子了,沒有了這些支持,他就沒有資格成為攝政王,更沒有資格阻止多爾袞成為攝政王的。
  • 皇太極死後,繼位的為什麼是順治而不是長子豪格,原因是這樣!
    皇太極死後,長子豪格已經34歲了,那為什麼最後皇帝的寶座落到了年僅6歲的福臨身上呢?有說法是多爾袞和孝莊有私情,所以甘心扶持孝莊的兒子上位。但是歷來男子又怎麼會因為一個女人放棄江山呢,這個說法應該是不成立的。
  • 多爾袞擁立順治繼位,除掉豪格、建立大清,死後為何被挖墳鞭屍?
    按理來說,多爾袞是功臣,但在他死後,順治帝為什麼還要將他的墓給挖出來,對其鞭屍,有什麼深仇大恨嗎?皇太極的死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第14個兒子,皇太極的弟弟,他的母親是阿巴亥,多爾袞從小就非常聰穎,習得一身武藝,極具軍事才華。
  • 好叔叔多爾袞和好侄子豪格共爭大統,信心滿滿,為何福臨成贏家?
    但不幸的是,1643年,年輕的皇太極突然去世了。因為英年早逝,皇太極甚至還沒有來得及寫下詔書,定好如果他不在了,皇位會傳給誰!1.這是因為在當時極為特殊的、劍拔弩張的情況下,多爾袞和豪格掌管的軍事力量互相匹敵,支持多爾袞的有二個旗,支持豪格的有三個旗,真的要因位皇位之爭爆發武力爭端,肯定會兩敗俱傷,誰也沒有什麼甜頭!沒準在他們爭鬥的過程中,其他王爺們撿了便宜也不一定,多爾袞和豪格反而落得一個笑柄留人間!
  • 豪格為何不與多爾袞爭奪攝政王:不是豪格不想爭,而是真的爭不過
    而豪格之所以會痛失皇位,並且沒能夠出任輔政王,最終被多爾袞迫害致死,除了在心計謀略與政治手腕上遠遜於他的對手多爾袞之外,豪格在絕對硬實力上的明顯不足,也是導致其人生悲劇的一個重要原因。由於豪格有著皇太極皇子的身份,使得此時的豪格得到了皇太極生前親領的兩黃旗的支持,特別是以索尼、圖賴、圖爾格、拜音圖、何洛會、譚泰、冷僧機等人為代表的兩黃旗高級將領,非常堅定的表明了擁立豪格為帝的態度,再加上他自己統領的正藍旗,使得豪格就此坐擁了三個旗的支持,實力非常強大。
  • 豪格實力不輸多爾袞,為何最後還是奪位失敗了?
    1643年9月,52歲的皇太極突然病死。由於他的死亡讓人猝不及防,所以關於誰繼承其位就成了困擾大夥的棘手問題。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帶著滿各旗貴胄齊心合力進行發展,還對明廷取得了一系列的戰果。但皇太極一死,以多爾袞與豪格為首的2個派系就開始為爭王位而互不相讓,整個局勢非常混亂。
  • 大家都推舉皇太極長子豪格繼承皇位,為何豪格反而不接受
    可為什麼,他卻推辭皇位繼承呢?這個謙讓的皇子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影視中的皇太極)豪格作為皇太極長子,擁有了正黃、鑲黃、正藍三旗的實力,再加上他軍功顯赫,才幹出眾,因此,許多大臣便極力推舉他為皇位繼承人。不過,卻也有一個人不同意。
  • 孝莊文皇后和多爾袞是如何消滅豪格的?
    孝莊和多爾袞在大清開國歷史上都是留下濃重色彩的重要歷史人物,一個是美麗聰慧的傳奇太后,一個是果斷狠辣的攝政王,兩人即是叔嫂,又是政治盟友,他們一起合力把對手——皇太極長子豪格排擠出政治權力中心,取得了自己利益最大化。
  • 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和豪格爭奪皇位,為何最後順治衝齡稱帝?
    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和豪格爭奪皇位,為何最後順治衝齡稱帝?睿親王多爾袞如果按照漢族的習慣,在皇太極去世後,繼承皇位的當然是豪格,皇太極一共有十一個兒子,豪格年齡是最大的,在皇太極稱帝之後,他就被晉封為了和碩肅親王,與他幾個能力極強的叔叔多爾袞,阿濟格以及濟爾哈朗一同並列朝堂。
  • 多爾袞與豪格是叔侄,為何豪格死後,多爾袞將其福晉納入王府
    順治五年,清太宗皇太極長子豪格死於獄中,時年40歲。之後攝政王多爾袞,便將其福晉納入王府。多爾袞與豪格是叔侄,為何豪格死後,多爾袞要將其福晉,納入自己王府呢?多爾袞是皇太極的弟弟,豪格是皇太極的長子,論輩分,多爾袞是豪格的叔叔。不過實際上,豪格還要比多爾袞大3歲。
  • 豪格死後,大權獨攬的多爾袞遲遲不肯篡位,真的是因為孝莊嗎?
    不過直到今天,「太后下嫁」仍未得到證實,因此多爾袞因為大玉兒而放棄皇位的觀點似乎不太準確。那麼,大權在握的攝政王為何不廢帝自立呢?今天我們就從這幾個歷史原因來說說。多爾袞一生兩次與皇位擦肩而過,第一次是因為自己年幼,無力對抗四大貝勒,所以努爾哈赤第四子皇太極順利繼位。
  • 豪格妥協成就了順治的皇位,也讓多爾袞步步緊逼,導致豪格的悲劇
    ,可是皇太極死得太匆忙,根本還沒有來得及立儲君,因此在皇太極死後,一場關於皇位的爭奪大戰,正式拉開序幕。單純從雙方的實力來說,明顯豪格一方的實力是要強一些的,可是多爾袞也不甘示弱,因此雙方陷入僵持,最後豪格一方為了大局著想,只能接受代善以及濟爾哈朗的建議,讓年僅6歲的皇太極第九子福臨登基成為皇帝,濟爾哈朗和多爾袞當攝政王輔佐福臨。
  • 多爾袞是如何整死皇太極長子豪格的?
    皇太極時,豪格與多爾袞叔侄兩人由於勢力相當,互不服氣,多有摩擦。多爾袞為了鞏固、發展自己的勢力,對豪格的所作所為不能容忍,經常藉機指責豪格。皇太極死後,由於生前並沒有立下遺囑由誰來繼承皇位,而多爾袞和豪格各代表當時家族內部的兩派勢力,並具有各自的實力和優勢,自然成了競爭皇位的對手。
  • 皇太極猝然崩逝,弟弟多爾袞和兒子豪格爭位,最終都沒有成功
    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八月初九,清太宗皇太極猝然離世,還沒來得及指定皇位繼承人,也沒有留下隻言片語的遺詔,宗室在各大旗主的支持下劍拔弩張,一場皇位爭奪戰就此拉開序幕。最具實力的競爭者有兩人,一個是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另一個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
  • 豪格實力最強,為何皇位爭奪還是敗了?多爾袞:該強硬時他軟弱了
    清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病死。皇太極生前沒有指定繼承人,圍繞皇位的爭奪很快展開了。當時最有實力爭得皇位的有兩個人:皇太極長子豪格和努爾哈赤兒子、皇太極的十四弟睿親王多爾袞。作為皇太極長子,豪格戰功赫赫,八旗中正黃、鑲黃、正藍三旗的支持,外加一幫皇太極的重臣。更重要的是,漢族皇權「嫡長子繼承制」的觀念已經逐漸影響滿清八旗,而且威望最高的禮親王代善也支持豪格。睿親王多爾袞比豪格小三歲,正白旗和鑲白旗誓死追隨他。
  • 皇太極逝世,長子豪格為什麼幹不過多爾袞?最後被順治撿個便宜
    真正帶著清兵攻入關中的是皇太極,但是皇太極命不好,進入關中之後沒幾天便病死了,留下了長子豪格和權臣多爾袞爭奪皇位。但是這個豪格也有自己的勢力,並且也具備一定的能力,為什麼卻在與多爾袞的爭鬥之中落了下風,最後被多爾袞扶持的傀儡順治撿個便宜登上皇位呢?
  • 他是皇太極長子,被多爾袞無情冤殺,後代卻出了位家喻戶曉的女子
    眾所周知,清太祖皇太極一共有11個皇子,其中早夭的有3位,而在世活到成年的共有8位,這8位皇子中福臨最終繼承大統,做了順治帝,說起來,順治帝能成為皇帝也算是一個巧合,當時在皇太極死後,所有皇子中,最有可能繼承皇位的其實是皇太極的長子,名為豪格。
  • 皇太極11個兒子,多爾袞為何立排名第9的順治?他和孝莊有感情嗎
    提到這兩個人,大家一定會想到他們是否曾經在一起過。這件事在正史上是不可能有任何記載的,但是野史中,這樣的聲音卻不絕於耳。01皇太極那麼多兒子,多爾袞偏偏選了福臨。清朝在入關以前,發生了一件大事,皇太極病死了。皇太極的死,是突如其來的。
  • 皇太極去世時,弟弟多爾袞、長子豪格都盛年,為何卻立6歲順治
    當時最有資格的是豪格和多爾袞。豪格,皇太極嫡長子。早年受努爾哈赤賞識,隨皇太極徵討蒙古各部,頗有威名。23歲時被祖父努爾哈赤封為貝勒,27歲被皇太極封為親王。豪格戰場上勇猛無敵,立下赫赫戰功,且時值壯年(皇太極駕崩時豪格34歲)。在朝廷重臣和諸位皇子中擁有很高的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