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格妥協成就了順治的皇位,也讓多爾袞步步緊逼,導致豪格的悲劇

2020-12-23 嗔痴說歷史

自古以來,有皇權的鬥爭都是十分殘酷的,除了需要有強大的實力之外,還需要有高明的手段方可,只有兩者相互結合,最終才能取得勝利。在多爾袞與豪格的爭權鬥爭中,豪格雖然實力比較雄厚,可惜政治手腕遠遠不及多爾袞,所以註定最終只能是失敗的一方。

至於多爾袞是怎麼一步一步收拾豪格的?今天我們就來好好分析一下,不過在分析問題之前,我們似乎就已經可以得出結論,在豪格被收拾的過程中,至少孝莊是沒有直接參與的,至於私底下有沒有參與,我們不得而知。

01豪格的妥協失去了主動權

豪格是皇太極的長子,不僅作戰勇猛,還有著十分不錯的能力,所以豪格在大臣以及各位皇子的心中,都是絕對的儲君人選,可是皇太極死得太匆忙,根本還沒有來得及立儲君,因此在皇太極死後,一場關於皇位的爭奪大戰,正式拉開序幕。

參與皇位爭奪的雙方主要是代表皇太極嫡系的豪格一方以及在軍中威望很高的多爾袞一方。當時豪格自己是正藍旗的旗主,同時還擁有正黃旗與鑲黃旗的支持,比如索尼、鰲拜等人都是支持豪格一方的,還有豪格的叔叔代善以及濟爾哈朗等人,都是支持豪格一方的。

多爾袞一方的支持力量主要就是兩白旗的勢力,換言之其實就是多爾袞一家兄弟三人,分別是大哥阿濟格以及弟弟多鐸,此外多爾袞能夠與豪格爭奪皇位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民間傳言當年努爾哈赤就想把皇位傳給多爾袞,可是後來被皇太極搶先了,所以現在應該把皇位還給多爾袞。這種說法在某種程度上增加了多爾袞爭奪皇位的正義性,要不然多爾袞根本就沒有參與資格。

單純從雙方的實力來說,明顯豪格一方的實力是要強一些的,可是多爾袞也不甘示弱,因此雙方陷入僵持,最後豪格一方為了大局著想,只能接受代善以及濟爾哈朗的建議,讓年僅6歲的皇太極第九子福臨登基成為皇帝,濟爾哈朗和多爾袞當攝政王輔佐福臨。

從當時的形勢來看,明顯豪格是退步了的,因為他明明處於優勢地位,最後卻輕易相信了濟爾哈朗的建議,讓福臨鑽了空子,不過福臨後來對豪格也算可以,這似乎也沒有虧待豪格。

但是濟爾哈朗明顯是讓豪格大失所望了,因為他這個攝政王形同虛設,與多爾袞比起來,濟爾哈朗簡直就不值一提,因此很快豪格一方的悲劇就來臨了。

02多爾袞收拾豪格

眼看多爾袞越來越佔據優勢,一些豪格方的人為了去巴結多爾袞,就主動出來出賣豪格一方,讓多爾袞抓住把柄,先收拾了一番濟爾哈朗,不過這次的處置不算嚴重,僅僅是罰銀就結束了,但是真實的政治意義卻截然不同,多爾袞敢於處置濟爾哈朗,說明濟爾哈朗已經認慫了,所以後來的事情自然發展更加失控。

在挫傷了一下濟爾哈朗之後,多爾袞又利用自己攝政王的身份,讓順治頒布命令叫豪格帶領軍隊去收拾張獻忠,要知道當時的張獻忠,絕對是一塊難啃的骨頭,多爾袞這樣的安排,就是為了通過張獻忠之手,來消耗豪格的實力,為自己的下一步做鋪墊。

豪格與濟爾哈朗等人當然沒有搞明白多爾袞的目的,所以豪格也就帶領軍隊去和張獻忠作戰了,在豪格離開之後,多爾袞在朝廷內部不斷培養自己的勢力和政治班子,等到豪格終於花費一年多時間戰勝張獻忠回來的時候,多爾袞在朝廷內部的關係網已經建成,這個時候的豪格,早已被朝廷給拋棄了。

豪格回來之後,順治倒是對豪格十分關心,專門去迎接自己的大哥,並且獎勵豪格很多東西。結果豪格受到獎勵不久後,濟爾哈朗又被人揭發,說在皇太極去世的時候,欲私立豪格為王,因此濟爾哈朗被削除了攝政王的職位,多爾袞的弟弟多鐸暫時成為攝政王。

至此為止,濟爾哈朗這個豬隊友算是徹底涼涼了,接下來豪格就成為了多爾袞與多鐸案板上的魚肉,只能任他們宰割了。只是因為有順治的庇護,所以多爾袞也沒有辦法明目張胆收拾豪格,只能採取一些比較陰暗的手段。

多爾袞鑑於前車之鑑,這次在將豪格以假報軍功和任用亂臣賊子的名義定罪之後,多爾袞直接就把豪格弄進監獄關起來,結果一個月不到的時間,豪格就死在監獄裡邊了,雖然歷史沒有明確記載豪格是被多爾袞所害,但是至少豪格的死,與多爾袞有著直接的關係。

豪格死後,多爾袞把豪格的正藍旗佔為己有,同時還霸佔了豪格的老婆,簡直就是慘絕人寰。就這樣豪格便結束了自己的一生,從此以後,多爾袞兄弟幾人成為順治一朝絕對的權臣,甚至多爾袞要求順治要叫他為「皇父攝政王」。

在整個收拾豪格的過程中,從順治對豪格的一些態度和庇護來看,孝莊應該是沒有直接參與的,但是從政治利益來看,孝莊估計也是在背地裡給多爾袞出了一些主意或者有一些支持,多爾袞才敢如此肆無忌憚去針對豪格,要不然這一切還是有些名不正言不順的。

不過多爾袞最終的結局也不好,在打獵途中從馬背上摔落而亡,死後濟爾哈朗重新開始掌權,便展開了對多爾袞的清算,最終順治把多爾袞挖墳鞭屍,慘不忍睹,一直到乾隆時期才給多爾袞平反。

03結語

在皇權的鬥爭中,原本就沒有什麼好壞之分,只有勝負之說,多爾袞收拾豪格,雖然手段有些不光彩,可是縱觀歷史長河,這樣的人也不在少數,只是可憐了豪格經驗不足,被多爾袞一步一步逼上絕路,可悲可嘆啊!

備註: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必刪,歡迎評論留下有趣思想。

相關焦點

  • 順治在豪格和多爾袞鬥爭的夾縫中求得皇位,皇位花落誰家?
    清朝順治皇帝作為清軍入關後的首位皇帝,雖然打江山沒他的份,但因為這個特殊性,讓他在清史上還是很有分量的。而他之所以能當上皇帝,除了自己的母親孝莊太后在背後出了力之外,更重要的則是各方妥協的後果。,爭奪皇位的話勝算太低,於是他開始尋求同盟,這個人就是皇太極的兒子豪格。
  • 多爾袞與豪格的叔侄鬥法,卻順水推舟幫助順治帝登上皇位
    皇太極有一個弟弟,叫做多爾袞,是個很厲害的人物,有著赫赫戰功,在軍中的威望很高。皇太極有一個嫡系長子,叫豪格,在當時是皇位的順位繼承人,也是皇太子。當然皇太極還有一個小兒子福臨,也就是後來的順治皇帝。那麼為什麼豪格最後沒有繼承皇位,年僅六歲的福臨順利登基了呢?
  • 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和豪格爭奪皇位,為何最後順治衝齡稱帝?
    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和豪格爭奪皇位,為何最後順治衝齡稱帝?睿親王多爾袞如果按照漢族的習慣,在皇太極去世後,繼承皇位的當然是豪格,皇太極一共有十一個兒子,豪格年齡是最大的,在皇太極稱帝之後,他就被晉封為了和碩肅親王,與他幾個能力極強的叔叔多爾袞,阿濟格以及濟爾哈朗一同並列朝堂。
  • 為什麼豪格沒有坐上皇位,而讓六歲的順治取得了勝利?
    為什麼豪格沒有坐上皇位,而讓六歲的順治取得了勝利?對於大清來說,是離我們最近的一個朝代,也是比較了解的。在一開始的時候,是由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他的兒子皇太極,在他去世之後,坐上了大汗的位置。然後在他在位期間,逐漸擴大了國土,建立了大清。在這期間,他發展生產,慢慢的增加了兵力。
  • 豪格為何不與多爾袞爭奪攝政王:不是豪格不想爭,而是真的爭不過
    可就是有著如此強勁實力以及皇太極長子身份的豪格,卻也在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去世後的那場皇位爭奪戰中敗下陣來,不僅沒有能夠登上大清王朝最高統治者的寶座,就連被委以輔政王、與多爾袞平起平坐的資格都沒有獲得,以至於在此之後豪格不斷遭到了多爾袞的排擠與打壓,並最終在順治五年(1648年)的時候含恨而終。
  • 多爾袞與豪格是叔侄,為何豪格死後,多爾袞將其福晉納入王府
    順治五年,清太宗皇太極長子豪格死於獄中,時年40歲。之後攝政王多爾袞,便將其福晉納入王府。多爾袞與豪格是叔侄,為何豪格死後,多爾袞要將其福晉,納入自己王府呢?多爾袞是皇太極的弟弟,豪格是皇太極的長子,論輩分,多爾袞是豪格的叔叔。不過實際上,豪格還要比多爾袞大3歲。
  • 多爾袞是如何整死皇太極長子豪格的?
    皇太極時,豪格與多爾袞叔侄兩人由於勢力相當,互不服氣,多有摩擦。多爾袞為了鞏固、發展自己的勢力,對豪格的所作所為不能容忍,經常藉機指責豪格。皇太極死後,由於生前並沒有立下遺囑由誰來繼承皇位,而多爾袞和豪格各代表當時家族內部的兩派勢力,並具有各自的實力和優勢,自然成了競爭皇位的對手。
  • 多爾袞擁立順治繼位,除掉豪格、建立大清,死後為何被挖墳鞭屍?
    皇位的最佳候選人就是多爾袞還有豪格,這兩人是熱門候選人。 豪格有的人可能不熟,他是多爾袞的長子,不僅武藝高強,文採也是一流。在隨軍作戰的時候,深受努爾哈赤倚重,還被封為貝勒。皇太極在位的時候,將其封為碩肅親王,掌管八旗下的正藍旗。
  • 豪格跟多爾袞有過節,為什麼卻沒有阻止多爾袞成為攝政王?
    文/有內涵的我呀 圖/網絡皇太極因為突然去世,沒有指定皇位繼承人,所以導致長子豪格和十四弟多爾袞爭奪皇位,最後弄得兩敗俱傷,誰也沒有登上皇位,在妥協下,讓皇太極第九子福臨繼位,即順治帝,但爭奪皇位的戰爭結束以後,有一個細節比較耐人尋味,那就是多爾袞雖然沒有成為皇帝,但也成為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攝政王,從此開始壟斷權力。
  • 皇太極去世時,弟弟多爾袞、長子豪格都盛年,為何卻立6歲順治
    該誰繼承皇位呢?當時最有資格的是豪格和多爾袞。豪格,皇太極嫡長子。早年受努爾哈赤賞識,隨皇太極徵討蒙古各部,頗有威名。23歲時被祖父努爾哈赤封為貝勒,27歲被皇太極封為親王。豪格戰場上勇猛無敵,立下赫赫戰功,且時值壯年(皇太極駕崩時豪格34歲)。在朝廷重臣和諸位皇子中擁有很高的威望。
  • 順治登基的最大功臣絕不是多爾袞,有一個優勢,豪格差太多!
    因此,在沒有明確指定繼承人的情況下,只能遵循舊制,按照努爾哈赤時定下的規矩,由諸王貴族共同商議推舉皇位繼承人。然而,出乎許多人的意外,當時最有實力和希望奪得帝位的兩個人,肅親王豪格和睿親王多爾袞,一個假意謙讓,一個另有打算,結果雙雙失去繼承皇位的機會,而年僅6歲的福臨卻神奇勝出,被推舉為大清王朝第三任統治者。
  • 多爾袞,豪格,多鐸都是什麼關係?為何最後是順治當上了皇帝
    我們看,這就是多爾袞,咱先說這第一個正確決策,1643年,皇太極突然去世了,很年輕,才五十多歲就死了,這個時候我們知道,國不能一日無君,而且當時是儲嗣未定,就是說皇太極沒寫詔書說這皇位給誰,這就難辦了,從理論上說,各位王爺都有繼承大統的權利。
  • 皇太極逝世,長子豪格為什麼幹不過多爾袞?最後被順治撿個便宜
    真正帶著清兵攻入關中的是皇太極,但是皇太極命不好,進入關中之後沒幾天便病死了,留下了長子豪格和權臣多爾袞爭奪皇位。但是這個豪格也有自己的勢力,並且也具備一定的能力,為什麼卻在與多爾袞的爭鬥之中落了下風,最後被多爾袞扶持的傀儡順治撿個便宜登上皇位呢?
  • 悲劇的豪格:比多爾袞陰狠更致命的,是曾經戰友的背叛與賣主求榮
    可即便如此豪格依舊難逃迫害慘死的悲劇結局。而之所以豪格會以如此悽慘的方式收場,除了多爾袞的霸道與陰狠以及他與多爾袞之間因為權力的爭奪而產生的不可調和的矛盾外,豪格身邊那一眾賣主求榮的「豬隊友」,也對於豪格的倒臺與最終慘死有著極為關鍵的推動作用。(圖片來源於網絡)皇太極去世後的大清皇位之爭,使得多爾袞與豪格的關係已然是勢同水火。
  • 大家都推舉皇太極長子豪格繼承皇位,為何豪格反而不接受
    清朝歷史上,皇子們對皇位的爭奪一直非常激烈。不過有一個皇子,既是皇帝長子,又軍功顯赫,而且能力很強,還得到眾人擁護。可為什麼,他卻推辭皇位繼承呢?這個謙讓的皇子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這個不同意的人,正是豪格的叔父多爾袞。多爾袞是努爾哈赤十四子,比皇太極小十歲。他有勇有謀,得皇太極重用。《清世祖實錄》中還記載,皇太極曾對多爾袞說:「朕愛爾過於諸子弟,賚爾獨厚。」論才幹和戰功,多爾袞並不輸於豪格,又很得皇太極喜愛。因此,多爾袞想競爭皇位,希望也是很大的。
  • 皇太極猝死,位高權重的長子豪格為何輸給6歲的順治帝福臨?
    順治廟號世祖還可以理解,畢竟他是滿清入關一統天下第一帝。可是玄燁呢?這個問題有點意思。話題扯遠了,咱們回到開始的問題:豪格為什麼把皇位輸給了6歲的福臨?我個人覺得還是得怨皇太極。我估計他自己都沒有猜到自己會那麼早去世,所以遺留一系列很棘手的問題給後來者。
  • 皇太極死後,繼位的為什麼是順治而不是長子豪格,原因是這樣!
    皇太極死後,長子豪格已經34歲了,那為什麼最後皇帝的寶座落到了年僅6歲的福臨身上呢?有說法是多爾袞和孝莊有私情,所以甘心扶持孝莊的兒子上位。但是歷來男子又怎麼會因為一個女人放棄江山呢,這個說法應該是不成立的。
  • 和皇位擦肩而過——肅親王豪格(下)
    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投靠了多爾袞的正黃旗固山額真何洛會在多爾袞的指示下公開上奏,告發肅親王豪格曾經在背後詛咒攝政睿親王,說他:「非有福人,乃有疾人也,其壽幾何而能終其事乎?」是忌恨攝政王沒有同意自己繼位,因此才如此言辭惡毒地咒罵。
  • 皇太極死後,豪格怎麼會同意多爾袞當攝政王,他卻不爭不搶呢?
    於是年僅六歲的福臨繼承大統,年號順治,史稱清世宗這個決定一出,朝中大多數人沒有異議,豪格也因此失去了繼承皇位的機會。而多爾袞在當上攝政王,開始獨攬朝政,這個時期明朝剛剛因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皇帝自縊於煤山而滅亡。此時的山海關總兵吳三桂開始起兵反叛李自成,向多爾袞請求援助,這時候的多爾袞因為這是一次機會,於是同意了吳三桂的請求。
  • 孝莊文皇后的一個荷包幫助六歲的順治從多爾袞和豪格手中奪下王位
    孝莊文皇后順治六歲那年,皇太極都未立儲就突然離世,此時清朝剛入關不久,各種形式都極其不利,且當時皇太極長子豪格,和弟弟多爾袞都有各自的擁護者,兩者手下都有重兵,若是打起來,江山就此易主也有可能,就是在這種境況,最後的王位卻被六歲的順治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