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有皇權的鬥爭都是十分殘酷的,除了需要有強大的實力之外,還需要有高明的手段方可,只有兩者相互結合,最終才能取得勝利。在多爾袞與豪格的爭權鬥爭中,豪格雖然實力比較雄厚,可惜政治手腕遠遠不及多爾袞,所以註定最終只能是失敗的一方。
至於多爾袞是怎麼一步一步收拾豪格的?今天我們就來好好分析一下,不過在分析問題之前,我們似乎就已經可以得出結論,在豪格被收拾的過程中,至少孝莊是沒有直接參與的,至於私底下有沒有參與,我們不得而知。
01豪格的妥協失去了主動權
豪格是皇太極的長子,不僅作戰勇猛,還有著十分不錯的能力,所以豪格在大臣以及各位皇子的心中,都是絕對的儲君人選,可是皇太極死得太匆忙,根本還沒有來得及立儲君,因此在皇太極死後,一場關於皇位的爭奪大戰,正式拉開序幕。
參與皇位爭奪的雙方主要是代表皇太極嫡系的豪格一方以及在軍中威望很高的多爾袞一方。當時豪格自己是正藍旗的旗主,同時還擁有正黃旗與鑲黃旗的支持,比如索尼、鰲拜等人都是支持豪格一方的,還有豪格的叔叔代善以及濟爾哈朗等人,都是支持豪格一方的。
多爾袞一方的支持力量主要就是兩白旗的勢力,換言之其實就是多爾袞一家兄弟三人,分別是大哥阿濟格以及弟弟多鐸,此外多爾袞能夠與豪格爭奪皇位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民間傳言當年努爾哈赤就想把皇位傳給多爾袞,可是後來被皇太極搶先了,所以現在應該把皇位還給多爾袞。這種說法在某種程度上增加了多爾袞爭奪皇位的正義性,要不然多爾袞根本就沒有參與資格。
單純從雙方的實力來說,明顯豪格一方的實力是要強一些的,可是多爾袞也不甘示弱,因此雙方陷入僵持,最後豪格一方為了大局著想,只能接受代善以及濟爾哈朗的建議,讓年僅6歲的皇太極第九子福臨登基成為皇帝,濟爾哈朗和多爾袞當攝政王輔佐福臨。
從當時的形勢來看,明顯豪格是退步了的,因為他明明處於優勢地位,最後卻輕易相信了濟爾哈朗的建議,讓福臨鑽了空子,不過福臨後來對豪格也算可以,這似乎也沒有虧待豪格。
但是濟爾哈朗明顯是讓豪格大失所望了,因為他這個攝政王形同虛設,與多爾袞比起來,濟爾哈朗簡直就不值一提,因此很快豪格一方的悲劇就來臨了。
02多爾袞收拾豪格
眼看多爾袞越來越佔據優勢,一些豪格方的人為了去巴結多爾袞,就主動出來出賣豪格一方,讓多爾袞抓住把柄,先收拾了一番濟爾哈朗,不過這次的處置不算嚴重,僅僅是罰銀就結束了,但是真實的政治意義卻截然不同,多爾袞敢於處置濟爾哈朗,說明濟爾哈朗已經認慫了,所以後來的事情自然發展更加失控。
在挫傷了一下濟爾哈朗之後,多爾袞又利用自己攝政王的身份,讓順治頒布命令叫豪格帶領軍隊去收拾張獻忠,要知道當時的張獻忠,絕對是一塊難啃的骨頭,多爾袞這樣的安排,就是為了通過張獻忠之手,來消耗豪格的實力,為自己的下一步做鋪墊。
豪格與濟爾哈朗等人當然沒有搞明白多爾袞的目的,所以豪格也就帶領軍隊去和張獻忠作戰了,在豪格離開之後,多爾袞在朝廷內部不斷培養自己的勢力和政治班子,等到豪格終於花費一年多時間戰勝張獻忠回來的時候,多爾袞在朝廷內部的關係網已經建成,這個時候的豪格,早已被朝廷給拋棄了。
豪格回來之後,順治倒是對豪格十分關心,專門去迎接自己的大哥,並且獎勵豪格很多東西。結果豪格受到獎勵不久後,濟爾哈朗又被人揭發,說在皇太極去世的時候,欲私立豪格為王,因此濟爾哈朗被削除了攝政王的職位,多爾袞的弟弟多鐸暫時成為攝政王。
至此為止,濟爾哈朗這個豬隊友算是徹底涼涼了,接下來豪格就成為了多爾袞與多鐸案板上的魚肉,只能任他們宰割了。只是因為有順治的庇護,所以多爾袞也沒有辦法明目張胆收拾豪格,只能採取一些比較陰暗的手段。
多爾袞鑑於前車之鑑,這次在將豪格以假報軍功和任用亂臣賊子的名義定罪之後,多爾袞直接就把豪格弄進監獄關起來,結果一個月不到的時間,豪格就死在監獄裡邊了,雖然歷史沒有明確記載豪格是被多爾袞所害,但是至少豪格的死,與多爾袞有著直接的關係。
豪格死後,多爾袞把豪格的正藍旗佔為己有,同時還霸佔了豪格的老婆,簡直就是慘絕人寰。就這樣豪格便結束了自己的一生,從此以後,多爾袞兄弟幾人成為順治一朝絕對的權臣,甚至多爾袞要求順治要叫他為「皇父攝政王」。
在整個收拾豪格的過程中,從順治對豪格的一些態度和庇護來看,孝莊應該是沒有直接參與的,但是從政治利益來看,孝莊估計也是在背地裡給多爾袞出了一些主意或者有一些支持,多爾袞才敢如此肆無忌憚去針對豪格,要不然這一切還是有些名不正言不順的。
不過多爾袞最終的結局也不好,在打獵途中從馬背上摔落而亡,死後濟爾哈朗重新開始掌權,便展開了對多爾袞的清算,最終順治把多爾袞挖墳鞭屍,慘不忍睹,一直到乾隆時期才給多爾袞平反。
03結語
在皇權的鬥爭中,原本就沒有什麼好壞之分,只有勝負之說,多爾袞收拾豪格,雖然手段有些不光彩,可是縱觀歷史長河,這樣的人也不在少數,只是可憐了豪格經驗不足,被多爾袞一步一步逼上絕路,可悲可嘆啊!
備註: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必刪,歡迎評論留下有趣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