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3年9月21日亥時,也就是晚上9點到11點間,清太宗皇帝愛新覺羅·皇太極崩逝大清皇宮清寧宮。這是一樁歷史公案,誰也說不清楚到底他是怎麼死的。這個著名的歷史謎題我們今天不去探討,只說他留下來的問題。
為了回答以上的問題,我稍微去查了一下資料,以確定自己模糊的記憶。我在查看這幾位清朝開國皇帝資料時,發現了一個有趣的情況:就是他們的廟號和其他開國皇帝不同。大家知道按照慣例,凡是開國皇帝廟號必是太祖,而第二位的繼承者必是太宗。老百姓所謂祖宗二字皆是由此而來。
而滿清第一位建國皇帝努爾哈赤廟號:清太祖,這個沒有問題。第二個皇太極廟號清太宗也是應當。怪就怪在順治帝廟號清世祖,而大家熟知的康熙帝玄燁廟號也是祖,清聖祖。順治廟號世祖還可以理解,畢竟他是滿清入關一統天下第一帝。可是玄燁呢?這個問題有點意思。
話題扯遠了,咱們回到開始的問題:豪格為什麼把皇位輸給了6歲的福臨?
我個人覺得還是得怨皇太極。我估計他自己都沒有猜到自己會那麼早去世,所以遺留一系列很棘手的問題給後來者。比如如何進攻明朝的問題,比如如何平衡八旗的局勢等等,但是其中最主要的是,他沒有留下遺旨,到底誰來繼承這大好江山。
這就讓很多人尷尬了,這也讓很多人起了心思。尷尬的代表豪格,起了心思的代表是多爾袞。
諾,我們大家都是經過九年義務教育的人。在政治課上這麼久,也大多知道一個關於政治的觀點:政治成果從來都是妥協的結果。或者說,政治就是一門妥協的藝術。
今天發生在滿清初創朝廷的皇位繼承之爭,本質上和百年後九子奪嫡沒有啥大區別,都是一場選秀。不過略微有區別的是這次的候選人比那九個要少多了,最開始只有兩個:豪格和多爾袞。再深入一點的區別,就是這次不是康熙一票否決,而是民主制,大家八旗都來用腳投票。選A還是選B,很簡單。成功率太高了,大家只管壓寶。順治帝福臨您先靠邊站站,這還沒有您發言的權利。
多爾袞我就不多說了,大家經過多年歷史劇的薰陶比我懂得多。我來稍微講講豪格。
豪格當時很強,呼聲很高。他自己本身就是軍中宿將,屢立戰功。而且由於是先帝皇太極的長子,當時很多人就覺得應該支持他。這種思想明顯是受到了我們漢人「立長」的影響。這其中的人還不少,包括有兩黃旗、兩藍旗的代表。兩紅旗的人說話不頂用,或者說中立。手握四旗的豪格,只看紙面實力,贏面是很大的。
可是這世界早就告訴我們,不是人多就一定贏得。清朝剛剛由後金改名才不久,要指望漢化多少估計也沒有。滿人大多保有其胡人的本色,就是群狼之中最強者為頭狼。八旗之中,誰為最強者?多爾袞!他軍功更盛,名頭更大。傳言本來太祖要傳位給他的,只不過他當時年紀小,被皇太極搶了去。而且最主要的是,他手上兩白旗的戰鬥力在八旗中是數一數二的。
一邊人多,一邊力大。兩相對比下,居然陷入了僵局。
家不可一日無主,國不可一日無君,這不是鬧著玩的。
後來歷史上有名的賢妃莊妃出計,皇室宗長代善出頭,發動皇家隊伍兩黃旗入殿請願:非先帝皇太極之子不可為帝!
多爾袞,你厲害。我們知道打不過你,豪格我們放棄了(果然最堅固的堡壘都是從內部瓦解的),可是這是我們的底線了。不然大家一拍兩散,誰都別想討到好!多爾袞也肯定猶豫過,但是沒辦法,形勢比人強,當不了皇帝,我當皇帝他爸爸!也是無奈,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最後只能取所有人勉強同意的六歲少年登基為帝,是為順治。
豪格攤攤手,形勢比人強,我也很無奈啦!你說這咋鬧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