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去世後,長子豪格已34歲,為何還要讓6歲的順治繼位?

2021-01-18 歲月是一條河流

自古以來,立儲問題關係到社稷安危,歷代君王對立儲慎之又慎。清太祖努爾哈赤就曾多次立儲,但最後都沒有成功。

努爾哈赤的嫡長子褚英在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的時候,曾被老爹立為接班人。誰知褚英不知自愛,喝上兩口小酒就忘了軍國大事,又搞些歪門邪道詛咒五大臣和兄弟們,深負老爹厚望。後褚英被老爹努爾哈赤廢黜並軟禁。二年後,三十六歲的褚英被處死。

長子褚英死了,老二代善又成了排名第一的嫡子,於是代善又被老爹立為接班人。但代善對待前妻的兩個兒子嶽託和碩託,明顯刻薄寡恩,和後媽的緋聞又滿天飛,惹怒了老爹努爾哈赤。代善的太子之位被廢掉了,但還保住了大貝勒頭銜。

兩次立儲失敗,努爾哈赤痛定思痛,決定新汗由八和碩貝勒共同推舉。這項制度的出臺,雖然有助於擇優推出新汗,但在權利交接的同時,不可避免地出現權利爭鬥。皇太極即位的時候,並不是一帆風順的。而皇太極死後的接班人之爭,則更為激烈,只差兵戎相見了。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九日,皇太極在盛京後宮撒手西去,帝位之爭馬上展開。其中最有實力的是睿親王多爾袞和肅親王豪格。

先來看看睿親王多爾袞的實力。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他英勇善戰,在十七歲的時候就被賜封「墨爾根戴青」,領正白旗,為後金立下赫赫戰功。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武英郡王阿濟格和豫親王多鐸是多爾袞的同母弟兄,而多鐸領鑲白旗。有兩白旗的強力支持,加上軍功顯赫,多爾袞成為競爭帝位的有力人選。

再來看一下豪格。豪格是皇太極的長子,是多爾袞的老侄,卻比多爾袞大三歲。年少的時候即隨父徵戰,也是軍功赫赫,不遜色於叔叔多爾袞。豪格領正藍旗,老爹皇太極生前直轄兩黃旗,這三旗都堅定支持豪格即位。而索尼、鰲拜等眾臣都表示支持豪格。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也傾向於豪格。如此看來,豪格在大位的爭奪中,勝算還是比較大的,為什麼卻痛失大位呢?

這一切都緣於豪格的優柔寡斷,故作謙讓。皇太極駕崩五天後,諸王在祟政殿召開會議,選舉新君。兩黃旗的將士為擁立豪格,把祟政殿圍了個水洩不通,氣氛那是相當地緊張。索尼、鰲拜首先提出應立先帝之子豪格,豪格此時大概想效仿當年他老爹即位時的高風亮節,所以故作謙虛地辭讓。哪知多鐸立即抓住豪格的話柄不放,稱既然你幹不了,那就讓我哥多爾袞幹好了。多爾袞深知此事關係重大,也不敢貿然應允。隨後多鐸又自薦即位,遭到多爾袞的反對。多鐸又提出由代善即位,代善也明知此事不可為,就推辭離席了。

此時,兩黃旗的將士誓要立皇太極之子即位。多爾袞眼看這架勢,自己若要強勢為帝,流血衝突定會不可避免,這也是他不願看到的。罷了,罷了,既然我當不成這個皇帝,你豪格也甭想當。不是非要立先帝之子嗎?那就立六歲的福臨好了,我和濟爾哈朗輔政。多爾袞的折中建議獲得了通過。六歲的福臨就這樣撿漏了。

豪格優柔寡斷,缺乏當仁不讓的果敢,是奪位大戰中徹頭徹尾的失敗者。而多爾袞在選戰中及時調整戰略,以退為進,成功阻止豪格上位。雖然他沒能稱帝,卻有帝王之實,是清朝的實際統治者。

相關焦點

  • 皇太極去世時,長子豪格已經34歲,為何最後是年僅6歲的順治繼位
    年僅6歲、根基淺薄的順治,之所以能夠幸運得繼承皇太極的帝位,完全是多爾袞與豪格鷸蚌相爭,他漁翁得利撿了個天大便宜的結果。 要說滿清內部,多爾袞與豪格圍繞著皇位的激烈爭奪,還得從皇太極的猝死說起。
  • 皇太極死後,繼位的為什麼是順治而不是長子豪格,原因是這樣!
    皇太極死後,長子豪格已經34歲了,那為什麼最後皇帝的寶座落到了年僅6歲的福臨身上呢?有說法是多爾袞和孝莊有私情,所以甘心扶持孝莊的兒子上位。但是歷來男子又怎麼會因為一個女人放棄江山呢,這個說法應該是不成立的。
  • 皇太極去世時,弟弟多爾袞、長子豪格都盛年,為何卻立6歲順治
    當時最有資格的是豪格和多爾袞。豪格,皇太極嫡長子。早年受努爾哈赤賞識,隨皇太極徵討蒙古各部,頗有威名。23歲時被祖父努爾哈赤封為貝勒,27歲被皇太極封為親王。豪格戰場上勇猛無敵,立下赫赫戰功,且時值壯年(皇太極駕崩時豪格34歲)。在朝廷重臣和諸位皇子中擁有很高的威望。
  • 皇太極猝死,位高權重的長子豪格為何輸給6歲的順治帝福臨?
    第二個皇太極廟號清太宗也是應當。怪就怪在順治帝廟號清世祖,而大家熟知的康熙帝玄燁廟號也是祖,清聖祖。順治廟號世祖還可以理解,畢竟他是滿清入關一統天下第一帝。可是玄燁呢?這個問題有點意思。話題扯遠了,咱們回到開始的問題:豪格為什麼把皇位輸給了6歲的福臨?我個人覺得還是得怨皇太極。
  • 多爾袞擁立順治繼位,除掉豪格、建立大清,死後為何被挖墳鞭屍?
    清朝建立後,主少國疑,多爾袞身為攝政王,前來輔佐皇帝。待到順治帝掌握大權之後,多爾袞退出。按理來說,多爾袞是功臣,但在他死後,順治帝為什麼還要將他的墓給挖出來,對其鞭屍,有什麼深仇大恨嗎?皇位最終被皇太極繼承,公元1643年的8月9日的晚上,皇太極好好端端的突發腦溢血駕崩了,只活到50多歲就去世了,也沒有看到清朝統一的盛世。 皇太極的死很倉促,在他死後,並沒有留下任何的遺囑,指定下一位繼承人。待到大家從悲傷中緩衝過來的時候,便將注意力轉移到了下一位繼承人的爭奪之中。
  • 大家都推舉皇太極長子豪格繼承皇位,為何豪格反而不接受
    不過有一個皇子,既是皇帝長子,又軍功顯赫,而且能力很強,還得到眾人擁護。可為什麼,他卻推辭皇位繼承呢?這個謙讓的皇子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影視中的豪格)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皇太極的第二任大福晉烏拉那喇氏生下了豪格,因正宮皇后博爾濟吉特·哲哲並未生育皇子,以年歲排,豪格便是皇太極的長子。
  • 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和豪格爭奪皇位,為何最後順治衝齡稱帝?
    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和豪格爭奪皇位,為何最後順治衝齡稱帝?睿親王多爾袞如果按照漢族的習慣,在皇太極去世後,繼承皇位的當然是豪格,皇太極一共有十一個兒子,豪格年齡是最大的,在皇太極稱帝之後,他就被晉封為了和碩肅親王,與他幾個能力極強的叔叔多爾袞,阿濟格以及濟爾哈朗一同並列朝堂。
  • 皇太極死後,為何不是長子繼承皇位,而是抓鬮讓6歲的福臨登基?
    比如,我們一直認為皇位繼承人應該是立嫡立長,可皇太極死後,為什麼會是年僅6歲的福臨登基呢?當時的長子豪格為什麼沒有當上皇帝呢?圖片:孝莊哄6歲的福臨睡覺劇照一、福臨登基不管孝莊太后後來名氣多大,我們必須認清一個現實,在嫁給皇太極的時候,孝莊還是年輕的大玉兒,在政治上的謀略遠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有遠見有魄力,只能說很多事情也不是大玉兒自己樂意的。
  • 多爾袞與豪格是叔侄,為何豪格死後,多爾袞將其福晉納入王府
    順治五年,清太宗皇太極長子豪格死於獄中,時年40歲。之後攝政王多爾袞,便將其福晉納入王府。多爾袞與豪格是叔侄,為何豪格死後,多爾袞要將其福晉,納入自己王府呢?多爾袞是皇太極的弟弟,豪格是皇太極的長子,論輩分,多爾袞是豪格的叔叔。不過實際上,豪格還要比多爾袞大3歲。
  • 皇太極數次推讓汗位,依然登基;為何其長子豪格謙讓一次就靠邊站
    功勳卓著的皇長子豪格前半生也曾順風順水 豪格是清太宗皇太極的長子,其母親是皇太極第二任大福晉烏喇納喇氏,豪格很早就被封為貝勒。 議立皇位的會議上,豪格假意謙讓 但如此功勳卓著、又貴為皇長子的豪格,在皇太極死後爭奪儲君的交鋒中,卻很快落敗,將皇位拱手讓給了自己6歲的弟弟福臨
  • 豪格去世後,多爾袞為何將他的福晉納入王府?三點原因十分重要!
    多爾袞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生於1612年,豪格是清太宗皇太極長子,生於1609年。
  • 皇太極長子豪格之死:因為一事,順治帝哭也救不了自己的哥哥
    順治五年,正當戰事進行得如火如荼之際,皇太極的嫡長子,英勇善戰、曾經立下赫赫戰功的和碩肅親王豪格卻冤死獄中,是誰把他投入牢中,落得如此悲慘的命運呢?這一切都要從他當年與多爾袞爭奪帝位說起。豪格是皇太極長子,生於明萬曆三十七年,系繼妃烏拉那拉氏所生。他濃眉大眼,性豪爽,有勇力,為人正直,如果說有缺點,就是不善計謀,生性魯莽。
  • 皇太極長子豪格軍功累累,為何不到40歲就冤死獄中?
    1609年,時年17歲的皇太極喜得貴子,有了人生中的第一個兒子。皇太極喜出望外,給長子取名為豪格。 眾所周知,清朝在入關之前,生存環境極為惡劣,打仗是家常便飯。不管是皇太極,還是豪格,都在很小的年紀躍上戰馬,行兵出獵。豪格鍛鍊得身體強壯,勇武過人,精通騎射,並且在徵戰中立下不少功勞。
  • 皇太極逝世,長子豪格為什麼幹不過多爾袞?最後被順治撿個便宜
    真正帶著清兵攻入關中的是皇太極,但是皇太極命不好,進入關中之後沒幾天便病死了,留下了長子豪格和權臣多爾袞爭奪皇位。但是這個豪格也有自己的勢力,並且也具備一定的能力,為什麼卻在與多爾袞的爭鬥之中落了下風,最後被多爾袞扶持的傀儡順治撿個便宜登上皇位呢?
  • 多爾袞是如何整死皇太極長子豪格的?
    豪格是皇太極的長子。他很早就跟隨叔輩們四處徵戰。由於作戰勇猛,多次建功,被封為貝勒。崇德元年(1636),被晉封為和碩肅親王,掌管戶部事務,與堂叔父濟爾哈朗及叔叔多爾袞、阿濟格一同「裁決庶政」。後又經常被委以重任,逐漸代替父親控制了兩黃旗的軍隊,勢力逐漸發展壯大了起來。
  • 皇太極死後,豪格怎麼會同意多爾袞當攝政王,他卻不爭不搶呢?
    主要提這裡面的代表人物,這裡面的代表人物就是豪格,豪格是清太宗皇太極的長子,跟隨著父親皇太極,徵戰蒙古,察哈爾,鄂爾多斯等部,立下很多的戰功。公元1636年,皇太極坐上皇帝之位後,將豪格封為和碩肅親王,兼管戶部事務,沒過多久因為和嶽託透露對皇太極的抱怨,被降為貝勒,後來跟隨皇太極攻打朝鮮,豪格率領軍隊,追擊朝鮮國王的殘部,行進了一夜,終於追到,一舉擊敗了朝鮮軍隊。公元1642年,豪格因在松錦大戰中有著不小功勞,皇太極恢復了豪格原有的爵位。
  • 豪格為何不與多爾袞爭奪攝政王:不是豪格不想爭,而是真的爭不過
    豪格,是皇太極的長子,在皇太極改元稱帝,正式建立大清王朝後,被封為肅親王,位居「四大親王」之列,並且他還統領著正藍旗,在朝堂上的權勢與地位可謂是極為的顯赫。可就是有著如此強勁實力以及皇太極長子身份的豪格,卻也在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去世後的那場皇位爭奪戰中敗下陣來,不僅沒有能夠登上大清王朝最高統治者的寶座,就連被委以輔政王、與多爾袞平起平坐的資格都沒有獲得,以至於在此之後豪格不斷遭到了多爾袞的排擠與打壓,並最終在順治五年(1648年)的時候含恨而終。
  • 豪格妥協成就了順治的皇位,也讓多爾袞步步緊逼,導致豪格的悲劇
    01豪格的妥協失去了主動權豪格是皇太極的長子,不僅作戰勇猛,還有著十分不錯的能力,所以豪格在大臣以及各位皇子的心中,都是絕對的儲君人選,可是皇太極死得太匆忙,根本還沒有來得及立儲君,因此在皇太極死後,一場關於皇位的爭奪大戰,正式拉開序幕。
  • 為什麼豪格沒有坐上皇位,而讓六歲的順治取得了勝利?
    為什麼豪格沒有坐上皇位,而讓六歲的順治取得了勝利?對於大清來說,是離我們最近的一個朝代,也是比較了解的。在一開始的時候,是由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他的兒子皇太極,在他去世之後,坐上了大汗的位置。然後在他在位期間,逐漸擴大了國土,建立了大清。在這期間,他發展生產,慢慢的增加了兵力。
  • 皇太極長子被冤殺後,第11代後人聲名狼藉受盡唾罵,名字有些耳熟
    因此清朝真正的建造者,按理來說應該是皇太極,而不是努爾哈赤。皇太極的一生同樣頗具傳奇色彩,在他死後他的皇位由9子福臨繼承,卻不是長子豪格,這是為什麼?太宗長子豪格是皇太極的長子,他的母親是滿洲正藍旗的烏拉那拉氏,自幼擅長弓馬騎射,驍勇善戰,無論是個人能力還是身份地位,豪格都是最合適的繼承人,為什麼卻沒能繼承皇位,最後還被多爾袞冤殺?這還要從當時清朝內部兩大陣營的矛盾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