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死後,為何不是長子繼承皇位,而是抓鬮讓6歲的福臨登基?

2020-11-18 大咖說史

從時間角度來說,清朝是離現代史最近的一個封建王朝,很多歷史記載都非常真實,甚至於還有清朝人存活於世,所以關注清朝歷史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因為太真實,讓我們窺探到了許多王朝內部的秘密。

比如,我們一直認為皇位繼承人應該是立嫡立長,可皇太極死後,為什麼會是年僅6歲的福臨登基呢?當時的長子豪格為什麼沒有當上皇帝呢?

圖片:孝莊哄6歲的福臨睡覺劇照

一、福臨登基

不管孝莊太后後來名氣多大,我們必須認清一個現實,在嫁給皇太極的時候,孝莊還是年輕的大玉兒,在政治上的謀略遠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有遠見有魄力,只能說很多事情也不是大玉兒自己樂意的。

當時的現狀對於大玉兒來說,如果自己的兒子不能當上皇帝,那麼大不了也就是庸庸碌碌的過一輩子,或者以後自己的兒子當上大將軍,為自己的兄弟出徵打天下,最後不小心光榮殉職。

可最後福臨卻當上了皇帝,而且當上皇帝的方式還極為可笑,按照電視劇播出的說法,福臨和自己的另一個兄弟被清朝大臣們推舉出來作為皇位繼承人,最後決定他們誰當皇帝則是抓鬮遊戲:佛珠和玉璽一同放置,看那個孩子選中玉璽,就是天意的皇帝。

五六歲的孩子哪見過玉璽,福臨的兄弟一下子就被碩大的珠子吸引,選擇了佛珠,福臨自然就成了下一任皇帝。如此荒誕的做法,難道真的是出自朝中大臣的本意嗎?在皇太極過世之後,他那些已成年的兒子中真的挑不出一個稍微有點能力的皇帝嗎?

圖片:福臨和兄弟抓鬮決定皇位劇照

二、豪格失先機

皇太極的成年兒子當中,豪格應該是最有資格問鼎皇位的,這位皇太極的第一子,雖然母親的家世不高,但是豪格從小就在皇太極的培養下長大,更是參與了無數戰役。

清軍攻打明朝的時候,豪格衝在最前面,可以說是當時的大功臣,但是這位軍功無數的第一子,為什麼沒有當上清朝的皇帝呢?

圖片:豪格在軍營劇照

1、性格軟弱

雖然豪格能夠領兵殺敵,但是從史料記載可以看出,皇太極並不喜歡這個兒子的性格。豪格的性格比較軟弱,舉棋不定,很多事情如果不是有智囊團在推動,連打仗的時效性都會被拖延。

外人可能看不到這個大將軍的性格,但是作為他的父親,皇太極卻極其明白,這也是為什麼皇太極在位時久久不立詔的原因,他不滿意豪格軟弱的性格,擔心他以後掌權了會被別人掌控,同時其他的兒子還年幼,並沒有讓皇太極下決心確定繼承人選。

圖片:大將軍豪格劇照

2、勁敵多爾袞

作為清朝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皇太極的眼光一直不俗,原本努爾哈赤去世的時候,是想要立長子為繼承人的,可是皇太極抓住時機,掌控住軍事力量,自己當上了皇帝。

皇太極在選擇日後坐擁天下的繼承人時,也有自己的考量,和自己的幾個兒子相比較,皇太極內心其實更認可的人應該是弟弟多爾袞。

多爾袞和皇太極之間年齡相差較大,多爾袞還比豪格小兩歲,所以,皇太極對於自己的幼弟還是比較親厚的,而且從小多爾袞就跟隨皇太極,性格、習慣和皇太極也極其相似。

當時努爾哈赤也有讓多爾袞繼承皇位的想法,但是沒有辦法,多爾袞當時的權力沒有皇太極大,實力也不如皇太極,考慮問題並沒有皇太極全面,最後讓皇太極得了先機,繼承了皇位。

但是到了皇太極去世,多爾袞已經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將軍了,手握重兵,在朝中有了擁護者,和豪格對抗也完全不是問題,這樣的勁敵,只能說豪格在氣勢上就已經輸了三分。

圖片:多爾袞手握重兵劇照

3、明朝還未覆滅

說實話,豪格和多爾袞都想當皇帝,不要看豪格總是假惺惺的說自己福薄,可他內心也是極度渴望登上皇位的,加上有索尼、圖爾格、鰲拜等大臣的支持,豪格對於繼位可以說是很有把握的,但是他忽略了多爾袞的野心。

即便沒有像豪格在朝廷中有那麼多大臣的支持,憑藉多爾袞當時手中的兵權,朝中大臣也不得不掂量下輕重,這個時候在多爾袞和豪格之間選一個繼承人,都會引起內亂,甚至是惡戰,這是大臣們最不想看到的。

當時明朝覆滅已經指日可待,只要清軍能夠集結力量,送上最後一擊,攻破中原就是在眼前的事了,這個時候如果一定要在多爾袞和豪格之間選一個人,兩人一怒之下死磕,硬拼,會消耗清朝內部大量的兵力,同時對明朝的攻擊也會被耽擱。

正是在這樣的大局影響下,多爾袞和豪格兩個人一直沒有打起來,並且在這樣對峙的過程中,雙方也明白了,只要兩人都不當皇帝,在政治權力上都有自己的心腹,那麼誰當皇帝都是一樣的。就這樣,他們同意讓六歲的福臨當上了皇帝。

圖片:豪格與大臣劇照

三、英年早逝

豪格就這樣失去了先機,原本呼聲最高的他,在面對勁敵多爾袞的時候舉棋不定,最後同意了大臣們的第三個方案,抓鬮立了福臨,之後並沒有太多關於豪格不滿這個決策的說法,豪格還在立了新帝之後出徵伐明,順利將福臨送入中原皇宮中。

只是,豪格卻忽視了多爾袞的野心,即便不能當皇帝,多爾袞也會保留在朝中的絕對話語權,那麼第一個要消除的人就是豪格。順治五年,豪格又打了勝仗,順治帝正在宴請皇兄,可是多爾袞卻突然以冒領軍功、啟用罪人之弟的罪名將豪格打入大牢,沒多久,獄中就傳來了豪格的死訊。

當時豪格年僅四十歲,對於一個常年作戰的將領,在大牢突然暴斃就有很多疑點,因此也有許多人猜測,豪格在獄中是被多爾袞下毒加害的。之後豪格的側福晉們還分別被多爾袞和他的兄弟們另娶,雖然這是滿族人的傳統,但是這個結果還是很令人唏噓的。

圖片:豪格與多爾袞入關後劇照

如果皇太極去世的時候,那麼多大臣都支持豪格,豪格能夠勇敢的壓制住多爾袞,成功上位的話,那麼歷史會不會被改寫呢?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

相關焦點

  • 皇太極死後,繼位的為什麼是順治而不是長子豪格,原因是這樣!
    皇太極死後,長子豪格已經34歲了,那為什麼最後皇帝的寶座落到了年僅6歲的福臨身上呢?有說法是多爾袞和孝莊有私情,所以甘心扶持孝莊的兒子上位。但是歷來男子又怎麼會因為一個女人放棄江山呢,這個說法應該是不成立的。
  • 皇太極數次推讓汗位,依然登基;為何其長子豪格謙讓一次就靠邊站
    功勳卓著的皇長子豪格前半生也曾順風順水 豪格是清太宗皇太極的長子,其母親是皇太極第二任大福晉烏喇納喇氏,豪格很早就被封為貝勒。 議立皇位的會議上,豪格假意謙讓 但如此功勳卓著、又貴為皇長子的豪格,在皇太極死後爭奪儲君的交鋒中,卻很快落敗,將皇位拱手讓給了自己6歲的弟弟福臨
  • 皇太極猝死,位高權重的長子豪格為何輸給6歲的順治帝福臨?
    第二個皇太極廟號清太宗也是應當。怪就怪在順治帝廟號清世祖,而大家熟知的康熙帝玄燁廟號也是祖,清聖祖。順治廟號世祖還可以理解,畢竟他是滿清入關一統天下第一帝。可是玄燁呢?這個問題有點意思。話題扯遠了,咱們回到開始的問題:豪格為什麼把皇位輸給了6歲的福臨?我個人覺得還是得怨皇太極。
  • 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和豪格爭奪皇位,為何最後順治衝齡稱帝?
    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和豪格爭奪皇位,為何最後順治衝齡稱帝?,那就是最後繼承皇位的卻是皇太極年幼的第九子福臨。為何是他繼承皇位呢?其中的真相是什麼呢?在皇太極死後不久,多爾袞就試探性的接觸了索尼,討論選誰繼承皇位這一問題,索尼表示先帝有子嗣應在其中選定。多爾袞一看沒戲就走了,而索尼在當晚就和兩黃旗中的親信決定採取武力來保證皇子的繼位問題。
  • 大家都推舉皇太極長子豪格繼承皇位,為何豪格反而不接受
    清朝歷史上,皇子們對皇位的爭奪一直非常激烈。不過有一個皇子,既是皇帝長子,又軍功顯赫,而且能力很強,還得到眾人擁護。可為什麼,他卻推辭皇位繼承呢?這個謙讓的皇子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影視中的豪格)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皇太極的第二任大福晉烏拉那喇氏生下了豪格,因正宮皇后博爾濟吉特·哲哲並未生育皇子,以年歲排,豪格便是皇太極的長子。
  • 皇太極去世時,弟弟多爾袞、長子豪格都盛年,為何卻立6歲順治
    (皇太極)因為,皇太極居然沒有立下皇位繼承的遺囑。皇太極戎馬一生,大多時候都在南徵北戰,他也許確實沒有一點閒暇考慮身後事,這可給大清留下一道難題。該誰繼承皇位呢?豪格,皇太極嫡長子。早年受努爾哈赤賞識,隨皇太極徵討蒙古各部,頗有威名。23歲時被祖父努爾哈赤封為貝勒,27歲被皇太極封為親王。豪格戰場上勇猛無敵,立下赫赫戰功,且時值壯年(皇太極駕崩時豪格34歲)。在朝廷重臣和諸位皇子中擁有很高的威望。他直接掌管正藍旗,同時受鑲藍旗將士擁戴,加上手握兩紅旗的威望最高的代善(皇太極長兄)的支持,繼承皇位可謂實至名歸。
  • 皇太極長子豪格之死:因為一事,順治帝哭也救不了自己的哥哥
    崇德八年即崇禎十六年(1643)皇太極暴死後,豪格作為皇太極的嫡長子,按照漢人立嫡立長的傳統,本來是最有希望繼承帝位的。這一年他34歲,統領正藍旗,軍功卓著,深受皇太極的喜愛,而且有兩黃旗和鑲藍旗的支持。
  • 多爾袞擁立順治繼位,除掉豪格、建立大清,死後為何被挖墳鞭屍?
    父親起兵造反之後,皇太極也跟隨軍隊在戰爭中浴血奮戰,受到父親的看重,將其封為了和碩睿親王。雖然說多爾袞很優秀,但是兄弟眾多,他並不是最受喜愛的哪一個。皇位最終被皇太極繼承,公元1643年的8月9日的晚上,皇太極好好端端的突發腦溢血駕崩了,只活到50多歲就去世了,也沒有看到清朝統一的盛世。
  • 皇太極死後,豪格怎麼會同意多爾袞當攝政王,他卻不爭不搶呢?
    多爾袞在權力的道路上並不是一路的順風順水,中間也有著很多競爭對手在權力的道路上給多爾袞使絆子,不過就不一一列舉了。主要提這裡面的代表人物,這裡面的代表人物就是豪格,豪格是清太宗皇太極的長子,跟隨著父親皇太極,徵戰蒙古,察哈爾,鄂爾多斯等部,立下很多的戰功。
  • 皇太極長子豪格軍功累累,為何不到40歲就冤死獄中?
    1609年,時年17歲的皇太極喜得貴子,有了人生中的第一個兒子。皇太極喜出望外,給長子取名為豪格。 眾所周知,清朝在入關之前,生存環境極為惡劣,打仗是家常便飯。不管是皇太極,還是豪格,都在很小的年紀躍上戰馬,行兵出獵。豪格鍛鍊得身體強壯,勇武過人,精通騎射,並且在徵戰中立下不少功勞。
  • 他是皇太極長子,被多爾袞無情冤殺,後代卻出了位家喻戶曉的女子
    眾所周知,清太祖皇太極一共有11個皇子,其中早夭的有3位,而在世活到成年的共有8位,這8位皇子中福臨最終繼承大統,做了順治帝,說起來,順治帝能成為皇帝也算是一個巧合,當時在皇太極死後,所有皇子中,最有可能繼承皇位的其實是皇太極的長子,名為豪格。
  • 皇太極長子被冤殺後,第11代後人聲名狼藉受盡唾罵,名字有些耳熟
    因此清朝真正的建造者,按理來說應該是皇太極,而不是努爾哈赤。皇太極的一生同樣頗具傳奇色彩,在他死後他的皇位由9子福臨繼承,卻不是長子豪格,這是為什麼?太宗長子豪格是皇太極的長子,他的母親是滿洲正藍旗的烏拉那拉氏,自幼擅長弓馬騎射,驍勇善戰,無論是個人能力還是身份地位,豪格都是最合適的繼承人,為什麼卻沒能繼承皇位,最後還被多爾袞冤殺?這還要從當時清朝內部兩大陣營的矛盾說起。
  • 皇太極死後,為什麼豪格會同意多爾袞當攝政王,自己卻不爭不搶?
    在皇太極死後,皇位繼承人的最熱門人選是皇長子豪格和多爾袞,但最後的結果是皇太極的九子福臨繼承皇位,多爾袞當了攝政王,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結局,其實是當時清朝內部各方勢力妥協的結果,對此豪格是無能為力的。說白了,他們誰能爭到皇位,就看誰的拳頭大了。從名義上來說,豪格佔了極大的優勢,他是皇太極的長子,從皇統上來說他更有資格成為皇位的繼承人,只是他的基本盤明顯不如多爾袞,他只有正藍旗一旗是基本盤,而多爾袞擁有兩白旗為基本盤。
  • 生前豪橫,死後有十四條大罪加身,只活了39歲的清初攝政王
    多爾袞是清初攝政王,他只活了39歲。多爾袞死後被順治皇帝封為「義皇帝」,並賜給他一個廟號「成宗」。這樣的哀榮,整個清朝只有多爾袞一人。多爾袞出生於1612年,他是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他的母親是努爾哈赤的大妃。
  • 豪格實力最強,為何皇位爭奪還是敗了?多爾袞:該強硬時他軟弱了
    清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病死。皇太極生前沒有指定繼承人,圍繞皇位的爭奪很快展開了。當時最有實力爭得皇位的有兩個人:皇太極長子豪格和努爾哈赤兒子、皇太極的十四弟睿親王多爾袞。作為皇太極長子,豪格戰功赫赫,八旗中正黃、鑲黃、正藍三旗的支持,外加一幫皇太極的重臣。更重要的是,漢族皇權「嫡長子繼承制」的觀念已經逐漸影響滿清八旗,而且威望最高的禮親王代善也支持豪格。睿親王多爾袞比豪格小三歲,正白旗和鑲白旗誓死追隨他。
  • 多爾袞與豪格是叔侄,為何豪格死後,多爾袞將其福晉納入王府
    順治五年,清太宗皇太極長子豪格死於獄中,時年40歲。之後攝政王多爾袞,便將其福晉納入王府。多爾袞與豪格是叔侄,為何豪格死後,多爾袞要將其福晉,納入自己王府呢?多爾袞是皇太極的弟弟,豪格是皇太極的長子,論輩分,多爾袞是豪格的叔叔。不過實際上,豪格還要比多爾袞大3歲。
  • 豪格實力不輸多爾袞,為何最後還是奪位失敗了?
    1643年9月,52歲的皇太極突然病死。由於他的死亡讓人猝不及防,所以關於誰繼承其位就成了困擾大夥的棘手問題。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帶著滿各旗貴胄齊心合力進行發展,還對明廷取得了一系列的戰果。但皇太極一死,以多爾袞與豪格為首的2個派系就開始為爭王位而互不相讓,整個局勢非常混亂。
  • 皇太極去世時,長子豪格已經34歲,為何最後是年僅6歲的順治繼位
    年僅6歲、根基淺薄的順治,之所以能夠幸運得繼承皇太極的帝位,完全是多爾袞與豪格鷸蚌相爭,他漁翁得利撿了個天大便宜的結果。 要說滿清內部,多爾袞與豪格圍繞著皇位的激烈爭奪,還得從皇太極的猝死說起。
  • 為何福臨能順利登位,而極具競爭力的多爾袞與豪格只能靠邊站?
    皇太極上臺後,卻改其初衷,加強集權,抑制打壓其他旗的實力,用原屬於自己的兩白旗變來了多爾袞兄弟,實力更強的兩黃旗,還剝奪了莽古爾泰的正藍旗。但皇太極的猝死,又回到了「八和碩貝勒共議議國政」的原點。此時,有實力繼承皇位的代善,明確表態無意爭奪皇位。皇位的繼承人,落在了皇太極長子豪格與多爾袞。· 豪格:繼承了皇太極的兩黃旗,以及正藍旗。
  • 皇太極去世後,長子豪格已34歲,為何還要讓6歲的順治繼位?
    努爾哈赤的嫡長子褚英在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的時候,曾被老爹立為接班人。誰知褚英不知自愛,喝上兩口小酒就忘了軍國大事,又搞些歪門邪道詛咒五大臣和兄弟們,深負老爹厚望。後褚英被老爹努爾哈赤廢黜並軟禁。二年後,三十六歲的褚英被處死。長子褚英死了,老二代善又成了排名第一的嫡子,於是代善又被老爹立為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