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格去世後,多爾袞為何將他的福晉納入王府?三點原因十分重要!

2021-03-03 銘煒婷

多爾袞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生於1612年,豪格是清太宗皇太極長子,生於1609年。可以看到,雖然從輩分上來講,多爾袞是豪格的叔叔,但他卻比豪格還要小三歲,而且兩人很早便跟隨父祖徵戰,建立了赫赫功勳,成為後金乃至大清國難得一遇的良才,尤其是多爾袞,更是具有帝王的才能與魄力。

兩人第一次交鋒出現於1643年8月,當時,大清國主皇太極突然崩逝於盛京的清寧宮。由於事發突然,皇太極沒來得及選定繼承人,於是一幕奪位好戲即將上演。

首先,以索尼、鰲拜為首的兩黃旗大臣聲稱,必立先帝之子,如若不然,他們寧願從先帝於地下。眼見兩黃旗將士咄咄逼人的態勢,睿親王多爾袞出現了遲疑,多爾袞的弟弟多鐸是個急性子,稱自己的名字曾在太祖遺詔當中,如果多爾袞不繼位,他可以做皇帝。多爾袞則稱肅親王豪格的名字當初也曾在遺詔之中,而豪格卻說自己德薄福淺,不堪大任,而資歷最老的禮親王代善也無心爭鬥,形勢再度出現了焦灼的場面。

最終,多爾袞急中生智,他權衡利弊,為了不至於禍起蕭牆,他提議由永福宮莊妃所生的皇九子福臨繼承大統,由自己和鄭親王濟爾哈朗輔政,福臨便是順治皇帝。這次政治鬥爭從表面上來看,多爾袞與豪格不分勝負,實際上早已為豪格的悲慘結局埋下了禍根。

此後,睿親王多爾袞多次排擠鄭親王濟爾哈朗,並成為大清國的攝政王,操縱了實權。多爾袞也多次嘗試利用手中的權力對付豪格,最終在豪格徵討大西王張獻忠回京後,多爾袞利用一次機會,將豪格下入大牢,不久豪格便死于禁所。

然而,令人目瞪口呆的是,就在豪格去世不久,他的兩個福晉竟然被多爾袞納入了王府。一個是繼福晉博爾濟吉特氏,名杜勒瑪,她是孝莊太后的堂妹。另一個是側福晉博爾濟吉特氏,她是多爾袞嫡福晉的親妹妹。多爾袞為何要講豪格的福晉納入王府呢?原因有三點:

首先,滿洲早期習俗中一直有「父死子妻其母、兄死弟妻其嫂、侄死叔妻其妻」的傳統,比如說努爾哈赤第二任大妃富察氏便是他原先的堂嫂,額亦都去世後,他的福晉穆庫什(努爾哈赤第四女)便嫁給了額亦都第八子圖爾格。

其次,多爾袞與豪格之間的個人恩怨。當年皇太極駕崩後,正是由於豪格的存在,多爾袞才與帝位無緣,出於對豪格的報復,多爾袞才將他的福晉收入囊中。

最後,豪格的側福晉博爾濟吉特氏是多爾袞嫡福晉的親妹妹,出於對妻妹的照顧,多爾袞便將其納入王府,而事實證明這樣的例子在當時的滿洲也是存在的。比如說,鄭親王濟爾哈朗的繼福晉葉赫那拉氏病逝後,皇太極便將林丹汗的蘇泰大福晉(林丹汗第三大福晉)改嫁給了濟爾哈朗,而蘇泰大福晉正是濟爾哈朗繼福晉葉赫那拉氏的親妹妹。

不管如何,從歷史上來看,豪格可以說是一個十足的悲劇人物,他雖然在戰場上建立了無數功勳,卻在政治鬥爭中付出了生命,自己的妻子也被叔叔多爾袞霸佔,用「悲哀」二字形容再合適不過了。

參考資料:《清史稿》《太宗實錄》《世祖實錄》

相關焦點

  • 多爾袞與豪格是叔侄,為何豪格死後,多爾袞將其福晉納入王府
    順治五年,清太宗皇太極長子豪格死於獄中,時年40歲。之後攝政王多爾袞,便將其福晉納入王府。多爾袞與豪格是叔侄,為何豪格死後,多爾袞要將其福晉,納入自己王府呢?多爾袞是皇太極的弟弟,豪格是皇太極的長子,論輩分,多爾袞是豪格的叔叔。不過實際上,豪格還要比多爾袞大3歲。
  • 多爾袞為何要害死侄兒豪格,除了權力爭奪,這才是主要原因
    順治帝的哥哥豪格奉命平定漢中一些地區的反賊,但是在將反賊順利平定後,豪格就被召回北京,順治帝還派人給豪格送來了好吃的。豪格還沒來得及吃,就被人連捆帶綁的抓入了打牢,說他剋扣軍餉,冒領軍費,豪格想上訴卻無人理他,一個月後莫名其妙的就死掉了。那時的順治帝還只是個十歲的娃娃,當時朝廷說了算的就是順治帝的攝政王叔父多爾袞。
  • 豪格為何不與多爾袞爭奪攝政王:不是豪格不想爭,而是真的爭不過
    可就是有著如此強勁實力以及皇太極長子身份的豪格,卻也在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去世後的那場皇位爭奪戰中敗下陣來,不僅沒有能夠登上大清王朝最高統治者的寶座,就連被委以輔政王、與多爾袞平起平坐的資格都沒有獲得,以至於在此之後豪格不斷遭到了多爾袞的排擠與打壓,並最終在順治五年(1648年)的時候含恨而終。
  • 多爾袞與豪格的權力之爭,豪橫的真的是多爾袞嗎?
    而,事後多爾袞成為叔父攝政王,後又成為皇父攝政王,大權獨攬,充分體現了多爾袞的霸道,只不過因為兩黃旗的拼死阻止才沒當皇帝。但,實際上,在黃臺吉死後,真正霸道想要奪權的是豪格,年僅六歲的福臨才是黃太吉的嫡長子繼承人。反而多爾袞才是正義的,是王公貴族們推出來反抗豪格,保護福臨的。
  • 乾隆為何為多爾袞翻案?同時重新評價明朝投降將領,他的用意何在
    於是將有關多爾袞的檔案記載全部與進行銷毀,在乾隆眼裡的多爾袞如此「優秀」為何當初被順治迅速清算呢?透過歷史的光線,我們通過閱讀其他方面的史料會得到一些真實或是貼近人之常情的信息來。
  • 豪格跟多爾袞有過節,為什麼卻沒有阻止多爾袞成為攝政王?
    文/有內涵的我呀 圖/網絡皇太極因為突然去世,沒有指定皇位繼承人,所以導致長子豪格和十四弟多爾袞爭奪皇位,最後弄得兩敗俱傷,誰也沒有登上皇位,在妥協下,讓皇太極第九子福臨繼位,即順治帝,但爭奪皇位的戰爭結束以後,有一個細節比較耐人尋味,那就是多爾袞雖然沒有成為皇帝,但也成為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攝政王,從此開始壟斷權力。
  • 多爾袞是如何整死皇太極長子豪格的?
    豪格是皇太極的長子。他很早就跟隨叔輩們四處徵戰。由於作戰勇猛,多次建功,被封為貝勒。崇德元年(1636),被晉封為和碩肅親王,掌管戶部事務,與堂叔父濟爾哈朗及叔叔多爾袞、阿濟格一同「裁決庶政」。後又經常被委以重任,逐漸代替父親控制了兩黃旗的軍隊,勢力逐漸發展壯大了起來。
  • 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和豪格爭奪皇位,為何最後順治衝齡稱帝?
    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和豪格爭奪皇位,為何最後順治衝齡稱帝?為何是他繼承皇位呢?其中的真相是什麼呢?睿親王多爾袞如果按照漢族的習慣,在皇太極去世後,繼承皇位的當然是豪格,皇太極一共有十一個兒子,豪格年齡是最大的,在皇太極稱帝之後,他就被晉封為了和碩肅親王,與他幾個能力極強的叔叔多爾袞,阿濟格以及濟爾哈朗一同並列朝堂。
  • 皇太極去世時,弟弟多爾袞、長子豪格都盛年,為何卻立6歲順治
    一代帝王就此撒手人寰,將他滿腔抱負留予後世子孫。那麼,誰能幫他實現取代明朝、問鼎中原的宏圖大業呢?他的死,在當時曾引起朝野震動,臣子們既為他的英年早逝而惋惜,更為他的皇位繼承人而焦慮。皇太極戎馬一生,大多時候都在南徵北戰,他也許確實沒有一點閒暇考慮身後事,這可給大清留下一道難題。該誰繼承皇位呢?當時最有資格的是豪格和多爾袞。豪格,皇太極嫡長子。早年受努爾哈赤賞識,隨皇太極徵討蒙古各部,頗有威名。23歲時被祖父努爾哈赤封為貝勒,27歲被皇太極封為親王。豪格戰場上勇猛無敵,立下赫赫戰功,且時值壯年(皇太極駕崩時豪格34歲)。
  • 皇太極死後,豪格怎麼會同意多爾袞當攝政王,他卻不爭不搶呢?
    公元1643年正值英年的皇太極,去世的十分突然,由於是突然去世,生前並沒有留下遺詔,就更別提繼承人的了問題了。皇位爭奪也就此進入了白熱化的狀態,八旗擁立的對象分為兩派,原來跟隨皇太極的正黃旗和鑲黃旗主張擁立豪格,首先因為豪格是皇太極長子加上有著一定的戰功。掌握鑲藍旗的鄭親王濟爾哈朗也傾向擁立豪格繼位,同時豪格還有自己親自統領的正藍旗。
  • 豪格實力不輸多爾袞,為何最後還是奪位失敗了?
    由於他的死亡讓人猝不及防,所以關於誰繼承其位就成了困擾大夥的棘手問題。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帶著滿各旗貴胄齊心合力進行發展,還對明廷取得了一系列的戰果。但皇太極一死,以多爾袞與豪格為首的2個派系就開始為爭王位而互不相讓,整個局勢非常混亂。按著古時的大位繼承原則,通常都是嫡長子優先;若先皇無子的話,則由親兄弟繼承。本來依照這套規則來算的話,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就是最合適的皇位繼承人了。
  • 豪格妥協成就了順治的皇位,也讓多爾袞步步緊逼,導致豪格的悲劇
    多爾袞一方的支持力量主要就是兩白旗的勢力,換言之其實就是多爾袞一家兄弟三人,分別是大哥阿濟格以及弟弟多鐸,此外多爾袞能夠與豪格爭奪皇位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民間傳言當年努爾哈赤就想把皇位傳給多爾袞,可是後來被皇太極搶先了,所以現在應該把皇位還給多爾袞。這種說法在某種程度上增加了多爾袞爭奪皇位的正義性,要不然多爾袞根本就沒有參與資格。
  • 多爾袞擁立順治繼位,除掉豪格、建立大清,死後為何被挖墳鞭屍?
    引言多爾袞是清朝歷史上極負盛名的一位政治人物,無論是清軍在進入山海關,問鼎中原,還是建立清朝的基業中,多爾袞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清朝建立後,主少國疑,多爾袞身為攝政王,前來輔佐皇帝。待到順治帝掌握大權之後,多爾袞退出。
  • 多爾袞和豪格在進行皇位之爭時,為何多爾袞主動放棄爭奪?
    在崇德八年,也就是明崇禎十六八月初九的時候,皇太極猝死於盛京後宮,去世時年僅五十二歲。也正是因為皇太極逝世的非常突然,並沒有對外指定皇位的繼承人,於是接下來由誰坐上皇帝這個寶座就成為了清朝所面臨的重大危機。
  • 多爾袞,豪格,多鐸都是什麼關係?為何最後是順治當上了皇帝
    由於明朝將領吳三桂的降清,清軍直入山海關,是之後清軍入主中原,一統江山的重要一步,不過還有一個人,他在三次緊要關頭做了三個非常重要的決定,這三個決定才使得大清順利入關的成敗,那麼這個人他是誰呢?估計咱們都清楚了,他就是攝政王多爾袞。
  • 她是豪格的女人,卻生下了多爾袞唯一的兒子,還將其送給吳三桂撫養
    只是他的運氣總是差那麼一丟丟,他空有帝王之才卻連續兩次錯失帝位,後一心輔佐順治帝,卻遭到順治帝怨恨,雖然妻妾成群,子女卻少得可憐,僅有的一兒一女最終都下落不明……多爾袞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生母是努爾哈赤最後一任大妃阿巴亥。努爾哈赤生前十分寵愛阿巴亥,也對多爾袞十分疼愛,大有將汗位傳給他的意思,可惜,努爾哈赤在一次戰爭中身負重傷,不久於人世,也沒來得及宣布汗位的繼承人。
  • 豪格,看似權勢顯赫的「皇二代」,卻經歷了「福小德薄」的一生
    如果讓一個男人選擇一生之中對他最為重要、影響最為深遠的三個女人,生母、嶽母、妻子一定會位列其中,這三個女人對一個男人的成長與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豪格就是如此,他的的生母、嶽母、妻子對他來說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只不過都是負面作用。豪格是不幸的,坑兒子的母親、坑女婿的嶽母還有坑丈夫的妻子全部都讓他遇到了。
  • 順治和孝莊和多爾袞有何恩怨,為何多爾袞死後兩個月就慘遭清算
    多爾袞,明末清初重要人物,率領清軍入關,並在之後消滅了李自成、張獻忠、弘光、隆武等各政權,是清軍入關前後那十來年中清朝事實上的頭號人物。在他去世前,清軍已將南明永曆朝廷壓迫到了西南一隅、岌岌可危,清朝最後能問鼎天下,多爾袞算得上居功至偉。
  • 孝莊文皇后和多爾袞是如何消滅豪格的?
    孝莊和多爾袞在大清開國歷史上都是留下濃重色彩的重要歷史人物,一個是美麗聰慧的傳奇太后,一個是果斷狠辣的攝政王,兩人即是叔嫂,又是政治盟友,他們一起合力把對手——皇太極長子豪格排擠出政治權力中心,取得了自己利益最大化。
  • 豪格死後,大權獨攬的多爾袞遲遲不肯篡位,真的是因為孝莊嗎?
    不過直到今天,「太后下嫁」仍未得到證實,因此多爾袞因為大玉兒而放棄皇位的觀點似乎不太準確。那麼,大權在握的攝政王為何不廢帝自立呢?今天我們就從這幾個歷史原因來說說。多爾袞一生兩次與皇位擦肩而過,第一次是因為自己年幼,無力對抗四大貝勒,所以努爾哈赤第四子皇太極順利繼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