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生於1612年,豪格是清太宗皇太極長子,生於1609年。可以看到,雖然從輩分上來講,多爾袞是豪格的叔叔,但他卻比豪格還要小三歲,而且兩人很早便跟隨父祖徵戰,建立了赫赫功勳,成為後金乃至大清國難得一遇的良才,尤其是多爾袞,更是具有帝王的才能與魄力。
兩人第一次交鋒出現於1643年8月,當時,大清國主皇太極突然崩逝於盛京的清寧宮。由於事發突然,皇太極沒來得及選定繼承人,於是一幕奪位好戲即將上演。
首先,以索尼、鰲拜為首的兩黃旗大臣聲稱,必立先帝之子,如若不然,他們寧願從先帝於地下。眼見兩黃旗將士咄咄逼人的態勢,睿親王多爾袞出現了遲疑,多爾袞的弟弟多鐸是個急性子,稱自己的名字曾在太祖遺詔當中,如果多爾袞不繼位,他可以做皇帝。多爾袞則稱肅親王豪格的名字當初也曾在遺詔之中,而豪格卻說自己德薄福淺,不堪大任,而資歷最老的禮親王代善也無心爭鬥,形勢再度出現了焦灼的場面。
最終,多爾袞急中生智,他權衡利弊,為了不至於禍起蕭牆,他提議由永福宮莊妃所生的皇九子福臨繼承大統,由自己和鄭親王濟爾哈朗輔政,福臨便是順治皇帝。這次政治鬥爭從表面上來看,多爾袞與豪格不分勝負,實際上早已為豪格的悲慘結局埋下了禍根。
此後,睿親王多爾袞多次排擠鄭親王濟爾哈朗,並成為大清國的攝政王,操縱了實權。多爾袞也多次嘗試利用手中的權力對付豪格,最終在豪格徵討大西王張獻忠回京後,多爾袞利用一次機會,將豪格下入大牢,不久豪格便死于禁所。
然而,令人目瞪口呆的是,就在豪格去世不久,他的兩個福晉竟然被多爾袞納入了王府。一個是繼福晉博爾濟吉特氏,名杜勒瑪,她是孝莊太后的堂妹。另一個是側福晉博爾濟吉特氏,她是多爾袞嫡福晉的親妹妹。多爾袞為何要講豪格的福晉納入王府呢?原因有三點:
首先,滿洲早期習俗中一直有「父死子妻其母、兄死弟妻其嫂、侄死叔妻其妻」的傳統,比如說努爾哈赤第二任大妃富察氏便是他原先的堂嫂,額亦都去世後,他的福晉穆庫什(努爾哈赤第四女)便嫁給了額亦都第八子圖爾格。
其次,多爾袞與豪格之間的個人恩怨。當年皇太極駕崩後,正是由於豪格的存在,多爾袞才與帝位無緣,出於對豪格的報復,多爾袞才將他的福晉收入囊中。
最後,豪格的側福晉博爾濟吉特氏是多爾袞嫡福晉的親妹妹,出於對妻妹的照顧,多爾袞便將其納入王府,而事實證明這樣的例子在當時的滿洲也是存在的。比如說,鄭親王濟爾哈朗的繼福晉葉赫那拉氏病逝後,皇太極便將林丹汗的蘇泰大福晉(林丹汗第三大福晉)改嫁給了濟爾哈朗,而蘇泰大福晉正是濟爾哈朗繼福晉葉赫那拉氏的親妹妹。
不管如何,從歷史上來看,豪格可以說是一個十足的悲劇人物,他雖然在戰場上建立了無數功勳,卻在政治鬥爭中付出了生命,自己的妻子也被叔叔多爾袞霸佔,用「悲哀」二字形容再合適不過了。
參考資料:《清史稿》《太宗實錄》《世祖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