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豪格的女人,卻生下了多爾袞唯一的兒子,還將其送給吳三桂撫養

2021-01-18 侃侃史話

聊到清初的歷史,我們始終繞不開一個人,就是多爾袞。多爾袞絕對是大清響噹噹的人物,此人驍勇善戰,很有英雄氣概,為大清的建立以及疆域的開拓都立下過汗馬功勞,奠定了清朝近300年的基業。只是他的運氣總是差那麼一丟丟,他空有帝王之才卻連續兩次錯失帝位,後一心輔佐順治帝,卻遭到順治帝怨恨,雖然妻妾成群,子女卻少得可憐,僅有的一兒一女最終都下落不明……

多爾袞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生母是努爾哈赤最後一任大妃阿巴亥。努爾哈赤生前十分寵愛阿巴亥,也對多爾袞十分疼愛,大有將汗位傳給他的意思,可惜,努爾哈赤在一次戰爭中身負重傷,不久於人世,也沒來得及宣布汗位的繼承人。

於是,皇太極趁機發動政變,奪取了汗位,還逼迫阿巴亥為努爾哈赤殉葬,年幼的多爾袞當時還不是皇太極的對手,只得屈從於皇太極,放棄汗位的爭奪。

好不容易,等到皇太極駕崩,多爾袞本以為憑藉自己的實力肯定能坐上皇位,然而,又跳出來一個豪格(皇太極之長子),豪格比多爾袞年長几歲,其的勢力與多爾袞相當,雙方都劍拔弩張、互不相讓,再鬥下去勢必會兩敗俱傷,為了調和他們之間的矛盾,經過大臣們商議,最後大家一致推舉由孝莊年幼的兒子福臨繼承皇位。至此,多爾袞又不得不放棄皇位,而當上了攝政王。

因為多爾袞與孝莊的關係很鐵,所以,他對福臨也十分忠心,清軍入關後,內部政局很不穩定,外部也是四面楚歌、危機四伏,多爾袞總是一馬當先,四處徵戰,最終穩住了大清的江山。

雖然多爾袞已經當上了權傾天下的攝政王,但是豪格始終是他心中最大的芥蒂,除掉豪格也是他一直處心積慮想要做的事情。終於,在豪格徵戰四川時,多爾袞抓住了豪格的把柄,很快將其關進了大牢,沒過兩年,豪格就莫名其妙地死在了大牢裡。

豪格死不久,又發生了一件令人大跌眼鏡的事情,就是多爾竟然娶了豪格的大福晉博爾濟吉特氏為妾,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位博爾濟吉特氏竟然是奉子成婚。因為她嫁給多爾袞僅7個月就產下了一子,取名多爾真。那麼,這個孩子究竟是豪格的遺腹子,還是多爾袞的親生兒子呢?顯然是多爾袞的,因為豪格是在1647年4月去世的,而多爾袞娶博爾濟吉特氏是在1650年正月,距離豪格的死已經過去了兩年多,所以說,不存在遺腹子。據傳,多爾袞早就垂涎豪格的大福晉,並在豪格外出徵戰時,就經常與這位大福晉私下會面,因此這個孩子應該就是多爾袞親生無疑了。

可是,多爾真出生沒兩個月,也就是1650年12月,多爾袞卻突然死在了塞北狩獵途中,年僅39歲。他一死,順治帝福臨就以「十四條罪狀」剝奪了多爾袞的封號,並掘其墓。在那種情況下,多爾袞剛出生不久的兒子卻神秘失蹤了。

有專家學者認為,多爾袞臨死前已經覺察到當時的政局很不利於自己,他不想尚在襁褓中的親生兒子受到牽連,於是提前安排博爾濟吉特氏帶著兒子多爾真,跟隨吳三桂的大妃張氏秘密轉移到了今遼寧營口博洛鋪鎮,10年後,多爾真隨著吳三桂南下雲南,後又轉移到了廣州一帶,並在廣州定居,其後人也多在廣州、香港一帶。

前段時間,有一個叫愛新覺羅·州迪的人自稱是多爾袞的十世孫。他目前生活在廣州,平時總是身穿黃色旗服、蓄著一條長辮,儼然一副清朝皇族的打扮。關於他是不是多爾袞的後代,專家也是眾說紛紜,無最終定論。

相關焦點

  • 攝政王娶了豪格的大福晉,生下了兒子,並把孩子交給吳三桂撫養
    攝政王娶了豪格的大福晉,生下了兒子,並把孩子交給吳三桂撫養說到清朝的初期的故事,我們最不能割捨的一個人就是攝政王。攝政王是大清響亮的人物,這個人是一個善戰的人,很有英雄氣魄,為了大清立下了很多大功,於是就奠定了清朝三百多年的歷史。
  • 多爾袞與豪格是叔侄,為何豪格死後,多爾袞將其福晉納入王府
    順治五年,清太宗皇太極長子豪格死於獄中,時年40歲。之後攝政王多爾袞,便將其福晉納入王府。多爾袞與豪格是叔侄,為何豪格死後,多爾袞要將其福晉,納入自己王府呢?多爾袞是皇太極的弟弟,豪格是皇太極的長子,論輩分,多爾袞是豪格的叔叔。不過實際上,豪格還要比多爾袞大3歲。
  • 多爾袞為何要害死侄兒豪格,除了權力爭奪,這才是主要原因
    順治帝的哥哥豪格奉命平定漢中一些地區的反賊,但是在將反賊順利平定後,豪格就被召回北京,順治帝還派人給豪格送來了好吃的。豪格還沒來得及吃,就被人連捆帶綁的抓入了打牢,說他剋扣軍餉,冒領軍費,豪格想上訴卻無人理他,一個月後莫名其妙的就死掉了。那時的順治帝還只是個十歲的娃娃,當時朝廷說了算的就是順治帝的攝政王叔父多爾袞。
  • 皇太極死後,豪格怎麼會同意多爾袞當攝政王,他卻不爭不搶呢?
    豪格有著六旗的支持,豪格在軍事實力上,佔有絕對的優勢,多爾袞因為戰功赫赫,能力出眾,因此皇太極在世時十分重用他,在八旗中也有很多的宗室支持多爾袞。加上多爾袞手下還有著正白旗和鑲白旗,這些人不支持豪格繼承大統,支持多爾袞和支持豪格的隊伍也是互不相讓,雙方就這麼一直僵持不下。雙方一直僵持不下,也不是個辦法,總得要解決,這麼爭鬥下去,勢必會動搖國運,對國家不利。
  • 多爾袞,豪格,多鐸都是什麼關係?為何最後是順治當上了皇帝
    愛新覺羅·多爾袞,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十七歲的時候就跟隨皇太極出徵,不僅降服蒙古林丹汗之子額哲,而且還獲得了傳國玉璽,多年的東徵西戰讓多爾袞戰功赫赫,名揚天下。一個就是皇太極的弟弟,睿親王多爾袞,還有一個就是皇太極的兒子肅親王豪格。愛新覺羅·豪格,是皇太極的長子,早年就跟隨其父皇太極徵討蒙古童夔,查爾哈,鄂爾多斯等部,幾場仗下來都有戰功,被祖父努爾哈赤封為貝勒,豪格相貌不凡,久經沙場,屢建軍功,是多爾袞最有力的競爭者。
  • 多爾袞與豪格的權力之爭,豪橫的真的是多爾袞嗎?
    而,事後多爾袞成為叔父攝政王,後又成為皇父攝政王,大權獨攬,充分體現了多爾袞的霸道,只不過因為兩黃旗的拼死阻止才沒當皇帝。但,實際上,在黃臺吉死後,真正霸道想要奪權的是豪格,年僅六歲的福臨才是黃太吉的嫡長子繼承人。反而多爾袞才是正義的,是王公貴族們推出來反抗豪格,保護福臨的。
  • 孝莊文皇后和多爾袞是如何消滅豪格的?
    豪格一方有四旗擁護,而多爾袞一方只有兩旗擁護,看似豪格一方佔據優勢,殊不知戰功赫赫的多爾袞在軍中威望頗高,頗有與豪格一爭高下決一死戰的架勢,眼看一場滿清內部的內戰一觸即發,為了防止剛剛建立的大清王朝分裂,各旗旗主推出折中方案:就是讓當時最有資格繼承皇位的豪格和多爾袞都退出皇位角逐,推選各方都能接受的八皇子福林作為皇位繼承人,這樣決策看似公平穩妥,其實背後是一種芶和——老謀深算的多爾袞早已與嫂子孝莊密謀約定
  • 多爾袞與豪格的叔侄鬥法,卻順水推舟幫助順治帝登上皇位
    多爾袞將福臨迎至紫禁城後,被加封為叔父攝政王,賜貂蟒朝衣,並且命禮部建碑以紀念其功績。據《清史稿》記載,多爾袞攝政後位崇功高,時時告誡諸臣要尊事主上,說:「等皇上春秋鼎盛,我就要歸政於他。"皇太極有一個弟弟,叫做多爾袞,是個很厲害的人物,有著赫赫戰功,在軍中的威望很高。皇太極有一個嫡系長子,叫豪格,在當時是皇位的順位繼承人,也是皇太子。當然皇太極還有一個小兒子福臨,也就是後來的順治皇帝。那麼為什麼豪格最後沒有繼承皇位,年僅六歲的福臨順利登基了呢?
  • 皇太極逼死阿巴亥,為何不連其兒子,多爾袞多鐸一同除去
    既然皇太極已經逼死阿巴亥,為何不連其兒子,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一同除去呢?要知道,努爾哈赤在臨終之際,已經將正白、鑲白兩旗交給了多爾袞、多鐸兄弟。皇太極等人逼死他們生母,等將來他們長大,羽翼漸豐的時候,不怕遭到報復嗎?其一,皇太極找不到理由努爾哈赤當初創業的時候,是一步步將其他部落打服氣,才有了後來的後金政權。
  • 多爾袞擁立順治繼位,除掉豪格、建立大清,死後為何被挖墳鞭屍?
    皇太極的死很倉促,在他死後,並沒有留下任何的遺囑,指定下一位繼承人。待到大家從悲傷中緩衝過來的時候,便將注意力轉移到了下一位繼承人的爭奪之中。皇位的最佳候選人就是多爾袞還有豪格,這兩人是熱門候選人。 豪格有的人可能不熟,他是多爾袞的長子,不僅武藝高強,文採也是一流。
  • 豪格為何不與多爾袞爭奪攝政王:不是豪格不想爭,而是真的爭不過
    儘管豪格在皇太極時期榮立了不少戰功,也算是功勳卓著,但是這些很大程度上都是源於皇太極在為其鋪路,豪格並沒有在其中獨當一面。並且豪格還多次效力於多爾袞的帳下,接受多爾袞的領導和安排,這就更加使得豪格無論是在朝堂上,還是在軍中將官,特別是中下級軍官的心中地位,根本無法與多爾袞相提並論。
  • 皇太極猝然崩逝,弟弟多爾袞和兒子豪格爭位,最終都沒有成功
    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八月初九,清太宗皇太極猝然離世,還沒來得及指定皇位繼承人,也沒有留下隻言片語的遺詔,宗室在各大旗主的支持下劍拔弩張,一場皇位爭奪戰就此拉開序幕。最具實力的競爭者有兩人,一個是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另一個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
  • 好叔叔多爾袞和好侄子豪格共爭大統,信心滿滿,為何福臨成贏家?
    愛新覺羅·豪格是皇太極的長子,早年跟隨其父皇太極徵討蒙古董夔、察爾哈、鄂爾多斯等部落,也是屢立戰功,曾得祖父努爾哈赤賞識,被封為貝勒!據說這豪格相貌不凡,眉宇間遍布帝王英氣,是多爾袞最有力的竟爭者!只是在皇太極還沒有去世前,叔叔多爾袞和侄子豪格關係還不錯。
  • 多爾袞是如何整死皇太極長子豪格的?
    皇太極時,豪格與多爾袞叔侄兩人由於勢力相當,互不服氣,多有摩擦。多爾袞為了鞏固、發展自己的勢力,對豪格的所作所為不能容忍,經常藉機指責豪格。皇太極死後,由於生前並沒有立下遺囑由誰來繼承皇位,而多爾袞和豪格各代表當時家族內部的兩派勢力,並具有各自的實力和優勢,自然成了競爭皇位的對手。
  • 豪格去世後,多爾袞為何將他的福晉納入王府?三點原因十分重要!
    這次政治鬥爭從表面上來看,多爾袞與豪格不分勝負,實際上早已為豪格的悲慘結局埋下了禍根。此後,睿親王多爾袞多次排擠鄭親王濟爾哈朗,並成為大清國的攝政王,操縱了實權。多爾袞也多次嘗試利用手中的權力對付豪格,最終在豪格徵討大西王張獻忠回京後,多爾袞利用一次機會,將豪格下入大牢,不久豪格便死于禁所。然而,令人目瞪口呆的是,就在豪格去世不久,他的兩個福晉竟然被多爾袞納入了王府。
  • 豪格妥協成就了順治的皇位,也讓多爾袞步步緊逼,導致豪格的悲劇
    自古以來,有皇權的鬥爭都是十分殘酷的,除了需要有強大的實力之外,還需要有高明的手段方可,只有兩者相互結合,最終才能取得勝利。在多爾袞與豪格的爭權鬥爭中,豪格雖然實力比較雄厚,可惜政治手腕遠遠不及多爾袞,所以註定最終只能是失敗的一方。至於多爾袞是怎麼一步一步收拾豪格的?
  • 豪格跟多爾袞有過節,為什麼卻沒有阻止多爾袞成為攝政王?
    文/有內涵的我呀 圖/網絡皇太極因為突然去世,沒有指定皇位繼承人,所以導致長子豪格和十四弟多爾袞爭奪皇位,最後弄得兩敗俱傷,誰也沒有登上皇位,在妥協下,讓皇太極第九子福臨繼位,即順治帝,但爭奪皇位的戰爭結束以後,有一個細節比較耐人尋味,那就是多爾袞雖然沒有成為皇帝,但也成為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攝政王,從此開始壟斷權力。
  • 多爾袞能力出眾卻沒有稱帝,是忌憚豪格,還是因為孝莊?
    多爾袞在歷史上是一位著名的人物,他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個兒子,多爾袞一生驍勇善戰,跟隨父親、兄長,徵戰南北,立下赫赫戰功。多爾袞只是皇太極的弟弟,但也很有優勢。他是努爾哈赤第十四子,雖然是豪格的叔叔,卻比豪格還小三歲。
  • 孝莊文皇后的一個荷包幫助六歲的順治從多爾袞和豪格手中奪下王位
    順治多爾袞是皇太極的親弟弟,也是正白旗的首領,當時皇太極死後,多爾袞權利滔天,他當皇帝,就一句話,滿朝文武大半都是擁護多爾袞的,因為當時論戰功、論能力、論身份,多爾袞都是最合適的,即使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也不能與他爭鋒。
  • 豪格實力不輸多爾袞,為何最後還是奪位失敗了?
    由於他的死亡讓人猝不及防,所以關於誰繼承其位就成了困擾大夥的棘手問題。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帶著滿各旗貴胄齊心合力進行發展,還對明廷取得了一系列的戰果。但皇太極一死,以多爾袞與豪格為首的2個派系就開始為爭王位而互不相讓,整個局勢非常混亂。按著古時的大位繼承原則,通常都是嫡長子優先;若先皇無子的話,則由親兄弟繼承。本來依照這套規則來算的話,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就是最合適的皇位繼承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