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和孝莊和多爾袞有何恩怨,為何多爾袞死後兩個月就慘遭清算

2020-12-25 小院之觀

多爾袞,明末清初重要人物,率領清軍入關,並在之後消滅了李自成、張獻忠、弘光、隆武等各政權,是清軍入關前後那十來年中清朝事實上的頭號人物。

在他去世前,清軍已將南明永曆朝廷壓迫到了西南一隅、岌岌可危,清朝最後能問鼎天下,多爾袞算得上居功至偉。

與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多爾袞在順治七(1650年)意外暴亡僅兩個多月後,他的待遇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順治下旨宣布了多爾袞十四條罪狀,追奪一切封典,毀墓掘屍,並對多爾袞一党進行嚴厲清算。

表面上看是順治下的旨意,但當時福臨剛滿十三周歲,這個年齡難以做出如此殺伐決斷,這些決定的作出與皇家另一位重要人物——孝莊皇太后顯然脫不了關係。

民間流傳的孝莊下嫁多爾袞的傳說並沒有真實憑據,孝莊的政治智商卻是公認的。以孝莊為代表的力量對多爾袞進行如此兇狠的清算,實際也是清朝貴族內政治派系的傾軋。

首先,多爾袞入關後實行的一些政策侵犯了清朝其他權貴的權益。

多爾袞進入北京後,首先是力排眾議確定了遷都北京,讓遠在盛京的小皇帝趕到北京再重新登基了一次,北京從此確定為清朝的首都。

但在當時,這些決定在八旗內部是有不同聲音的。

清軍進入北京之初,遷都北京並未被提上議事日程。雖然多爾袞堅持認為「京師乃天下之根本」,但以英郡王阿濟格為代表的不少滿族將領都表示反對。阿濟格認為,漢人跟滿人是不會一條心的,應該放手劫掠,讓將士婦女財富任取,如同皇太極時代數次入關一樣,讓大家都滿載而歸。

這是相當一部分滿族將領的心聲,他們都流連故土,不願就此改變生活習慣。

多爾袞的戰略眼光無疑高出阿濟格許多,他力排眾議,堅持遷都北京,並且抬出了皇太極生前說過的「若得北京,立即遷都」來,終於使得阿濟格等一眾滿族將領無法再提出異議。

雖然平息了反對,但這決定無疑是得罪人的,即使從日後來看,這個決定對清朝無比正確,但當時也免不了有守舊派為此怨恨多爾袞。

另外,多爾袞為了緩和滿漢矛盾,收攏人心,重用漢人官員。從效果來看,這招很管用,但同樣有滿洲貴族對此反對,認為這會損害滿人的利益。

當然,在封建王朝裡,大權獨攬的多爾袞用人也難免有自己的喜好,這也成為政敵攻擊他的理由。多爾袞死後,就有部下揭發「凡伊喜悅之人,不應官者濫官;不合伊者濫降」

多爾袞賞罰嚴明,清朝貴族將領犯法,他也同樣嚴懲,這又得罪了一部分人。

這些因素加起來,朝中對多爾袞懷恨在心的人就為數不少。

其次,多爾袞大權獨攬,對順治的地位構成嚴重威脅。

入關後,清朝坐在龍椅上的皇帝是順治,實際上的皇帝是多爾袞。舉個例子,因為政務都需要多爾袞處理,為了方便,他把皇帝的璽印都拿到了自己府上,方便辦公。看上去是為了工作,但這種行為放其他人身上,等同於謀反。

1647年以後,多爾袞已經不用再向順治行跪拜禮,「以後凡行禮處,跪拜永遠停止」,他的頭銜也從「叔父攝政王」變成「皇叔父攝政王」,最後變成了「皇父攝政王」。

順治看多爾袞的眼神,越來越像曹髦看司馬昭一樣。

順治朝不保夕,孝莊自然也是如此,孤兒寡母只能任多爾袞行事,多爾袞不是皇帝勝似皇帝,順治在多爾袞死後才敢說「睿王攝政,朕惟拱手以承祭祀。凡天下國家之事,朕既不預,亦未有向朕詳陳者」。

多爾袞的飛揚跋扈,無疑在母子二人心中投下恐怖的陰影。並且說實話,如果多爾袞不是狩獵墜馬意外死亡,假以時日,正當壯年的多爾袞取代順治也很有可能。

另外,就是八旗集團內部的互相傾軋。

多爾袞領正白旗、鑲白旗兩旗,從始至終,他與擁立順治的正黃旗、鑲黃旗兩旗的矛盾始終存在。多爾袞為了壓制兩黃旗,手段也冷酷無情,兩黃旗大臣索尼、遏必隆、鰲拜等在多爾袞時代或遭罷黜,或被籍沒,結怨極深。

濟爾哈朗是努爾哈赤時代的八大貝勒之一,又是皇太極時代四大親王之一,他和多爾袞開始同為攝政王,名次在多爾袞之前,在八旗內也是德高望重,卻被多爾袞一步步踩在了腳底。雖然濟爾哈朗為人低調,主動讓出了名次,多爾袞卻還要羞辱他,他以濟爾哈朗的王府超標為由,罷黜了他的輔政王,換上了自己的弟弟多鐸。這份羞辱,濟爾哈朗自然會銘記於心。

當初與多爾袞爭位的豪格則更是被幽禁至死,死後福晉還被多爾袞所納,更令許多支持豪格的大臣不平。

以上種種,多爾袞在世時當然沒人敢亂發議論。如果多爾袞是正常死亡,死前把身後事安排得井井有條,也不會出太大么蛾子。但多爾袞是突然暴死,也就沒來得及安排後事,他自己正值壯年,又怎會想到一次狩獵事故就導致自己離世。

再加上多爾袞本人並無子嗣,弟弟多鐸已死,兄長阿濟格又是個政治低能,沒有了掌握權力的血親,最後弄得個眾叛親離,群起而攻之後慘遭清算,孝莊和順治做出如此決定,也就不奇怪了。

相關焦點

  • 多爾袞死後,蘇克薩哈為何執意公布孝莊皇太后和多爾袞的曖昧關係
    八補黃袍、大東珠等物為御用之物,只有皇帝才有資格享用,多爾袞妄圖死後受用,就是犯上作亂、大逆不道,尤其是企圖率兩旗兵馬陰謀奪取皇位,更是罪大惡極。由此,多爾袞一下從風光榮耀的巔峰跌入罪惡的深淵。順治帝對多爾袞生前所作所為極其厭惡憤恨,對其進行打擊的風暴遲早要來臨。這一點,蘇克薩哈看得很透徹。
  • 皇太極11個兒子,多爾袞為何立排名第9的順治?他和孝莊有感情嗎
    我認為孝莊和多爾袞此前關係就很密切,在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和孝莊之間的阻礙就更小了。02多爾袞皇父攝政王的身份,透露著什麼信息?多爾袞輔助福臨登基成為順治皇帝以後,自己也順利成為了攝政王。此後多爾袞帶領滿清大軍入關以後,進入北京城後,被封為叔父攝政王。
  • 孝莊與多爾袞做了8年夫妻,為何沒有留下子嗣,和多爾袞有關
    福臨是皇太極的第九個兒子,他的生母是大玉兒但並不是皇后因此他也不算是嫡子,在這場皇位爭奪中年幼的他並沒有太高的勝算,但是他最後卻坐上了皇位不得不說這是多爾袞對他的支持。多爾袞這樣做的原因有很多,不過最根本的一條就是他明白如果自己一意孤行的話,那他和皇長子豪格的爭奪只能是兩敗俱傷,最重要的是她和大玉兒的感情糾葛了。在扶持順治登基之後身為太后的孝莊,後來做出了下嫁多爾袞的決定,不管她是為了鞏固自己孩子的皇位還是出於報恩,都可以讓人看出她個多爾袞之間的關係,確實不是空穴來風。
  • 多爾袞和孝莊的真實關係
    太后下嫁指的就是孝莊下嫁多爾袞。多爾袞和孝莊兩人是否有私情,正史中沒有有記載,但在野史中卻一直流傳著兩人的緋聞。現在許多影視劇,利用這一點進行創作,演繹出一場浪漫悽絕的愛情故事,比如《山河戀》、《孝莊秘史》等。故事中的多爾袞和孝莊相識在皇太極之前,可惜最後孝莊卻被許配給了皇太極。誰知皇太極愛上了孝莊的姐姐海蘭珠,獨寵海蘭珠。孝莊感情受挫,而多爾袞一直默默愛著她,時刻照顧她。
  • 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和豪格爭奪皇位,為何最後順治衝齡稱帝?
    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和豪格爭奪皇位,為何最後順治衝齡稱帝?為何是他繼承皇位呢?其中的真相是什麼呢?孝莊太后兩個最有實力的人同時都看中了這個位置,並且誰也不願意然給對方,這樣的情況下一場大戰似乎隨時都有可能爆發。在皇太極死後不久,多爾袞就試探性的接觸了索尼,討論選誰繼承皇位這一問題,索尼表示先帝有子嗣應在其中選定。
  • 孝莊文皇后的一個荷包幫助六歲的順治從多爾袞和豪格手中奪下王位
    孝莊文皇后順治六歲那年,皇太極都未立儲就突然離世,此時清朝剛入關不久,各種形式都極其不利,且當時皇太極長子豪格,和弟弟多爾袞都有各自的擁護者,兩者手下都有重兵,若是打起來,江山就此易主也有可能,就是在這種境況,最後的王位卻被六歲的順治拿走
  • 被康熙帝尊重的孝莊皇太后,真的曾經勸降洪承疇,下嫁多爾袞嗎?
    但順治尊多爾袞為「皇父」,那情況可就大不一樣了,看來,那個時候,多爾袞的「繼父」身份,是被順治皇帝認可了的。2、多爾袞去世後,順治先是將多爾袞追封為「清成宗」,在將「子承父業」視為正統法定繼承的封建朝代,其中隱約有一種「正名」味道。
  • 孝莊究竟和多爾袞在一起過嗎?這有10個證據!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副館長、研究員李國榮在《檔案發現與清前期宮廷四大疑案》一文中曾對其中「太后下嫁」這一疑案做過剖析,他認為之所以會有這種說法,理由有如下十條:一是孝莊為保住幼年順治帝的皇位;二是叔嫂之間的收婚和繼婚符合當時的滿族婚俗;三是孝莊與多爾袞曾青梅竹馬;四是在檔案中,順治曾稱多爾袞為「皇父攝政王」;五是張煌言有詩句提到太后下嫁一事;六是順治在多爾袞死後的報復行為,
  • 孝莊和多爾袞究竟有沒有過愛情?
    歷史上,孝莊有沒有可能和多爾袞發生愛情甚至結婚呢?咱們還是從孝莊來到盛京開始說起吧。這一個孝莊十三歲,和多爾袞同歲。一個是四貝勒皇太極的妾室,一個是可汗努爾哈赤的愛子。兩人若是發生利益衝突,兩個大佬在一起誰讓誰呢,自然就是好在有孝莊這個可以在兩個大佬面前都可以放低姿態的聖母皇太后要從中周旋。多爾袞有什麼要求,由孝莊轉換成宛轉的意思,她和哲哲可以關起門來商量之後有條件地讓步。而哲哲和孝莊要抑止多爾袞的手段,也是孝莊以一個讓多爾袞接受的方式來回復於他。
  • 豪格死後,大權獨攬的多爾袞遲遲不肯篡位,真的是因為孝莊嗎?
    不過直到今天,「太后下嫁」仍未得到證實,因此多爾袞因為大玉兒而放棄皇位的觀點似乎不太準確。那麼,大權在握的攝政王為何不廢帝自立呢?今天我們就從這幾個歷史原因來說說。多爾袞一生兩次與皇位擦肩而過,第一次是因為自己年幼,無力對抗四大貝勒,所以努爾哈赤第四子皇太極順利繼位。
  • 孝莊與多爾袞什麼關係?清朝女強人難解之迷
    春宮昨時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后婚……基本描寫出了孝莊與多爾袞大婚的場景,然而留心的人應該會發現張煌言是鐵桿抗清人物,是和鄭成功一起打過南京的主兒,他描述清廷歷史的時候潑不潑髒水實在不好說。而且《建夷宮詞》寫於順治七年,但多爾袞早在順治五年就被尊稱為「皇父攝政王」了。其實在順治元年十月,多爾袞被冊封為「叔父攝政王」;順治二年成為「皇叔父攝政王」,直至三年後更進一步。
  • 多爾袞擁立順治繼位,除掉豪格、建立大清,死後為何被挖墳鞭屍?
    按理來說,多爾袞是功臣,但在他死後,順治帝為什麼還要將他的墓給挖出來,對其鞭屍,有什麼深仇大恨嗎?皇太極的死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第14個兒子,皇太極的弟弟,他的母親是阿巴亥,多爾袞從小就非常聰穎,習得一身武藝,極具軍事才華。
  • 孝莊皇后與多爾袞真的有一腿?
    起初以為是戲說之言,細看之下才覺得編劇水平很好,很多演繹出來的故事情節是有歷史合理性的。多爾袞與孝莊文皇后之間的感情戲被處理得盪氣迴腸,這當然不是實有其事。歷史上的孝莊皇后與多爾袞,究竟是什麼樣的關係呢?有關多爾袞和孝莊皇后之間的香豔故事,遍查史料,都是沒有。可是後世認為他們有故事的,卻不絕如縷。因為史料無記載,孝莊與多爾袞的故事便僅止於傳說。
  • 多爾袞與孝莊公主做了8年夫妻,為何沒有孕育一子?身體有點問題
    時諸王不服,各抒其見,有欲立肅親王豪格者,有欲立豫親王多鐸者,而呼聲比較強勁的是立睿親王多爾袞為帝。多爾袞以死相拒,表示堅決不會稱帝篡位。諸王最後議定,任命鄭親王濟爾哈朗與睿親王多爾袞共同輔政。扶保衝齡幼主福臨即位。多爾袞當時發誓說:"如不秉公輔理,天地譴之"。在這件事之後郡王阿達理、貝子碩私議推多爾袞為帝,終以大不敬罪伏誅。
  • 孝莊皇太后和多爾袞之間的緋聞,傳了300多年,到底是真是假
    認為太后下嫁說的還有其它一些歷史論據:多爾袞被尊稱為「皇父攝政王」,而且滿人一向有兄死娶嫂的傳統。福臨(順治)登基之初,原本是大皇子和多爾袞爭奪王位,孝莊母子孤單力薄,不排除是孝莊為了拉攏多爾袞,向其示好,允諾下嫁與他。
  • 清宮秘史 孝莊與多爾袞:愛情,還是政治?
    孝莊太后全名叫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是蒙古科爾沁部貝勒寨桑之女。當時,蒙古草原群雄並起,互相搶地盤的事情常有發生。與之相隨的必是殺戮和殘酷。經常出現的一個畫面就是:昨天晚上你還是部落之主,今天就可能身首異處,滿族遭屠。在這麼複雜的環境中,要想好好地生存並且壯大,就需要智慧了。孝莊的爺爺和老爸就是有智慧的人。
  • 多爾袞與豪格是叔侄,為何豪格死後,多爾袞將其福晉納入王府
    順治五年,清太宗皇太極長子豪格死於獄中,時年40歲。之後攝政王多爾袞,便將其福晉納入王府。多爾袞與豪格是叔侄,為何豪格死後,多爾袞要將其福晉,納入自己王府呢?多爾袞是皇太極的弟弟,豪格是皇太極的長子,論輩分,多爾袞是豪格的叔叔。不過實際上,豪格還要比多爾袞大3歲。
  • 【八】真實孝莊:順治繼位是因為孝莊與多爾袞的感情?
    她們姑侄幾人當年是正是背著父兄的希望,這麼多年一路坎坷走過的,不會不明白科爾沁蒙古是多麼熱切的期望有一位自己血脈的皇帝。並且,福臨與孝端也有割不斷的血緣關係,孝端沒有兒子,福臨就是她和孝莊手心裡的寶,是下半生的指望。在關係一族榮辱及個人身家的大是大非面前,很難想像處於皇宮制高點的孝端和政治技巧純熟的莊妃不心急如焚,研究對策。其次,順治出身高貴,根正苗紅,這一點基本上秒殺了其他的兄弟們。
  • 寧靜痛哭扯出大清第一緋聞:孝莊真的愛過多爾袞嗎?
    根據已故清史學家商鴻逵分析,皇太極死後,他的第十四弟、睿親王多爾袞和他的長子、肅親王豪格都正當盛年,而且得到各自所主旗的擁戴,故兩人為了皇位相爭不下。豪格有皇太極生前自將的兩黃旗和正藍旗的支持,多爾袞則有兩白旗的支持,而鑲藍旗旗主濟爾哈朗勢力最弱,因此,擁有兩紅旗的禮親王代善的態度就顯得尤為重要。
  • 清王朝第一謎案:孝莊太后和多爾袞結過婚?六大疑點揭開答案
    在一些影視劇中,孝莊太后與多爾袞總是有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糾葛,雖然大多數歷史題材的影視劇都有戲說情節,但是孝莊太后與多爾袞這一樁「情史」卻似乎並不算空穴來風。 許多野史都認為孝莊太后曾經下嫁多爾袞,正史上的多爾袞也曾經一度當過「皇父攝政王」,甚至還有人認為,順治是多爾袞與孝莊太后私通後生下的孩子。那麼,孝莊太后是否真的曾經下嫁於多爾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