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莊皇后與多爾袞真的有一腿?

2021-02-11 不笑死不償命

何錟坡

近來閒看2015年很火的電視劇《孝莊秘史》。起初以為是戲說之言,細看之下才覺得編劇水平很好,很多演繹出來的故事情節是有歷史合理性的。多爾袞與孝莊文皇后之間的感情戲被處理得盪氣迴腸,這當然不是實有其事。

歷史上的孝莊皇后與多爾袞,究竟是什麼樣的關係呢?

有關多爾袞和孝莊皇后之間的香豔故事,遍查史料,都是沒有。可是後世認為他們有故事的,卻不絕如縷。因為史料無記載,孝莊與多爾袞的故事便僅止於傳說。然而在我看來,他們的故事確有其事。史料雖然沒有寫,卻已是寫了。

先看看孝莊皇后是個什麼樣的人?她的本名叫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博爾濟吉特這個蒙古科爾沁部落位於現在的內蒙古通遼一帶,地處內蒙古與東北吉林的交界地帶。離滿洲發源地長白山非常近。這個部落與滿洲聯姻的非常多,彼此互為犄角。所以在康熙皇帝之前,滿清帝王的後宮幾乎都是博爾濟吉特所把持。

孝莊皇后出身在這樣的政治世家,對於宮廷裡的那一套權力爭奪從小不免耳濡目染,較之常人,有更多的先發優勢。後宮裡,一個女人要謀求進步,唯一的一條路就是讓自己的兒子當上皇帝。孝莊的野心和欲望從順治皇帝福臨出生時就顯露出來了,只是她做得很巧妙,常人不易察覺罷了。

在順治出生前不久,孝莊對皇太極說,她做了一個夢,夢見神人把小孩塞進自己的懷抱,說這是統一天下之主。皇太極聽後十分高興,因為這個夢十分貼合他入主中原的政治志向。清史稿中還記載,順治皇帝出生時,紅光滿天,香氣經久不絕。

也許讀者會認為,皇帝出生後有異象的描述不絕於史書,並不足為怪。可清史稿中皇帝出生明確描述異象的卻只有順治。努爾哈赤、皇太極、康熙、乾隆這些能力遠遠高於順治的皇帝,本紀中均沒有異象描述。

史學家寫史料不會自己瞎編,總會有某種依據。順治出生的異象描述最早的來源只能是生母孝莊皇后,哪怕起初僅僅是口頭傳說。孝莊從順治出生時就營造這種特殊的氛圍,和她本人的政治想法是有直接關聯的。從她之後的表現看,她有這種想法毫不出奇,因為她的政治能力不遜色於任何帝王。

有這種政治想法的孝莊在皇太極駕崩後,就不可能不和多爾袞發生聯繫,因為多爾袞是大清國後皇太極時期最有實權的政治人物。在皇太極駕崩後的第五天,滿清帝國召開了一次貴族大會,選舉產生新一屆最高領導人。

當時高層有兩種推舉方案,一種是從皇太極的兒子中推舉產生一位,另一種就是從皇太極的兄弟中間產生一位。明確支持第一種方案是以索尼為代表的大臣派,支持第二種方案的是以多鐸為代表的親貴派。

而最為弔詭的是,在親貴大臣裡資格最老、實力最強的兩位重量級人物,努爾哈赤的長子代善和睿親王多爾袞均持兩可的態度。清史稿中記載,多爾袞猶豫不能決。實錄則記載,多鐸等人私下裡已經到了跪求多爾袞即位的程度。

多爾袞猶豫不肯即位的記載傳達兩則信息,一,他自己當皇帝肯定也是心目中的備選項之一;二他內心中還有另一種方案可供選擇,而這種方案與他自己當皇帝竟然擁有同等的份量。

清史的記載很有意思,會議最後的結果是大家決定擁立莊妃的兒子福臨。雖然這個決定是集體決策,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擁立福臨沒有多爾袞的堅決支持,是不可能通過的。

那麼,這就間接告訴了讀者,當初多爾袞「猶豫」的另一個備選項就是擁立福臨。多爾袞為什麼會有這個備選項?是自己當皇帝有阻力嗎?

當初滿清並沒有嚴格的即位制度,一定要父死子繼,也可以兄終弟及。多爾袞是名正言順的候選人之一,而且在大會上,代善也並不反對多爾袞即位,多鐸一派更是力挺。擔任會場警戒的軍隊是正黃、鑲黃兩旗,鑲黃旗正是多爾袞所控制的嫡系部隊。

天使、地利、人和,多爾袞稱帝也許會有輿論阻力,但絕不會有形成政治阻力。他為什麼放棄稱帝?是因為順治天生英明,有帝王氣象,就像乾隆皇帝自小被康熙所青睞,以致成為傳位其父雍正的砝碼嗎?從順治之後的作為看,其帝王資質十分平庸,且和多爾袞關係一直不好。這說明至少他在處理人際關係上,手腕遠不夠成熟,也不存在自小與多爾袞有特殊關係的可能。

再有便是,順治是皇太極的第九個兒子,其母莊妃既不是中宮正位,也不是皇太極最寵愛的妃子(皇太極最寵的是她的姐姐海蘭珠),既非長子,又非嫡出,多爾袞要擁立順治,甚至比自己稱帝,阻力更大。要衝破重重妨礙,擁立一個僅只有6歲的小孩,其唯一的可能性只有這個小孩背後的女人:布木布泰。

在擁立順治之後不久,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吳三桂打開山海關,多爾袞率軍入關,在很短的時間內,席捲了北京、大同等地區,並且在順治還在瀋陽時,就已經擬定了國號、首都以及稅收、財政、軍事等諸多軍政大事。其政治實力有增無減,權傾天下。

順治即位後,推選的攝政王有兩位,一位是多爾袞,一位是鄭親王吉爾哈朗。吉爾哈朗非常明確地發話:以後所有文牘要先請示睿親王,很快擺正位置,從而確立多爾袞乾綱獨斷的地位。兩人的封號中,多爾袞是叔父攝政王,吉爾哈朗是輔政叔王。

吉爾哈朗的號前後不變,多爾袞的封號卻經過了多次變化。先是給叔父攝政王加了一個皇字,變成皇叔父攝政王。擁立大臣的說法是,加一個皇字,更顯與人不同,能夠突出多爾袞雖然比皇帝低一格,卻又與其他任何親貴大臣不同的獨尊地位。同樣的配套措施還包括,多爾袞見皇帝不用行跪拜,使用的車馬之禮也遠比其他皇族要高貴的多。

到此一步,位極人臣的多爾袞除非自行稱帝,其地位、權力都已到達頂峰,無可復加。但其尊號卻出現了另一場風波。他要求尊號為「皇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變「皇父攝政王」,並不會給權力添加更多含金量,卻會平添許多口舌。可以肯定的是,順治皇帝對這個稱號心內持反對態度。「妄稱皇父攝政王」成為多爾袞死後的主要罪狀之一。

多爾袞為何如此在乎虛名?從皇叔父到皇父,其唯一的區別就是他和孝莊的叔嫂關係變成了名正言順的夫妻關係。有此虛名,民間遂有傳說。野史記載多不可信,在眾多野史中史學界公認較有參考價值的《清稗類鈔》中明確有皇太后下嫁攝政王的記載。

只是類鈔中不明確是哪一位皇太后下載攝政王。順治時期,大清有兩位皇太后,一位是皇太極的中宮皇后,也就是孝莊皇后的姑姑,孝端文皇后,另一位就是順治的生母孝莊。想知道是哪一位皇太后並不複雜。孝端文皇后去世於順治六年,當時已51歲。多爾袞當時只有36歲,不可能讓命在頃刻的孝端下嫁。這裡的太后唯一的可能便是與他同齡的布木布泰。

《清稗類鈔》中傳說寫得有鼻子有眼,甚至連皇帝詔書都有。但這種事終究沒有對外公布,其中內情,已不可考。順治入關稱帝後,他和多爾袞的關係始終是不冷不熱,時有矛盾。例如多爾袞生病期間,就因為順治不上門探望而十分生氣。

而在順治六年以後,多爾袞的諸多行為十分反常。他先是率兵出徵大同和蒙古,順治十八年期間,清政府始終未能完全平定中國,各地都在打仗。作為垂拱而治的攝政王,不可能去親自領導一場局部戰役。他的出走一方面是與順治皇帝的關係惡化有關,而最令他糾結和擔憂的當然不是未成年的順治,而是順治背後的女人,與順治關係惡化,無疑就是與布木布泰交惡。

在局部戰役結束以後,多爾袞又做了幾件讓外人十分不解的事,一是娶侄子豪格的妻子,這種在後世看來的亂倫程度比他娶孝莊還要大,二是他抽調了九省人口稅共200多萬兩白銀在北京以外的地方興建一座新的城池供自己避暑。200多萬兩白銀在清初是一筆極大的數字,相當於國家一年的鹽稅收入。

在執政初期,多爾袞一再強調要不擾民,要安民,儘量少折騰。而不過數年之後,就如此大興土木,其目的一方面是顯示自身無爭權之意,為自己的下一步隱退做準備;另一方面也有做給某人看的心理,這裡的某人當然不僅僅是順治。

基建項目還沒有大規模啟動時,多爾袞就已經抱病。而他又竟以抱病之身組織大規模狩獵,最終客死在會獵場。這種孩子式的賭氣行為,毫無疑問與他和順治的緊張關係有直接聯繫,但他不可能針對一個10歲的小孩賭氣,其賭氣對象依然只能是布木布泰。

孝莊皇后去世於康熙二十六年。她的臨終遺言更加令人震驚,去世前她要求不回葬瀋陽,而是在北京孝陵附近安葬。她提出的理由是「心戀汝父子」。努爾哈赤在吉林長白山當古惑仔小混混的時候,後金尚沒有明確的墓葬制度,努爾哈赤的老婆去世,也不過是找座大山下葬。但在皇太極天聰年間,後金就逐步確立了陵寢制度,形成了頗具規模的昭陵、福陵等陵墓,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都葬在關外。

孝陵是清政府入關後興建的,也並沒有在其中預留孝莊皇后的位置。這樣一來,康熙不得不興建一座暫安奉殿來接納祖母,直到雍正時期,清政府又以此為基礎形成了昭西陵。昭西陵的意思很簡單,就是把這個地方看作是昭陵的一部分。這樣,從名字上看,孝莊皇后和皇太極雖然在地理上相隔千裡,但仍然在同一個陵墓系統。

皇家陵墓制度非常嚴格,不是你想說埋哪裡就埋哪裡。明朝嘉靖皇帝為了讓老爸是老爸,和大臣爭了10多年,演變成巨大的政治風波。作為老練的政治家,孝莊皇后想安葬在北京附近,而非瀋陽,應該是早就有的想法,不可能是去世前的心血來潮。既然如此,她為什麼不早早的下令興建陵墓,以致康熙手足無措,要弄一個暫安奉殿?

理由很簡單,孝莊如此精明,當然知道,一旦提出下葬北京,勢必引起巨大的猜疑,索性臨終前提出,以康熙對她的感情,這個要求自然不可能被否決,而人已故去,免卻世人口舌。這種死也不肯跟老公葬在一起的做法,「心戀汝父子」自然是一個重要原因,但只怕戀的也還有另一個人。

孝莊與多爾袞有私人感情,也是政治同盟,情與權日益交融,已難分哪些是情,哪些是利。史達林去世後,毛澤東曾寫一篇紀念文章,題目叫《偉大的友誼》。我看二人,孝莊想起多爾袞,想必也會有「偉大的愛情」之感慨。

相關焦點

  • 大清孝莊皇后是怎樣的一個人?為何身為皇后,卻與多爾袞糾纏不休
    寧靜和馬景濤主演的清宮劇《孝莊秘史》可以說是成為了很多人的白月光,對於孝莊和多爾袞的最初印象也是由這不經典的電視劇而起。在之後看過的很多清劇中,無一不在感嘆大玉兒和多爾袞之間愛而不得的感情。那麼歷史上的孝莊和多爾袞之間真的是這樣堅貞的愛情嗎?
  • 解密清朝第一疑案:孝莊文皇后下嫁多爾袞
    然而,他與孝莊文皇后之間的關係卻被討論至今。那麼,我們就從支持下嫁說和支持未下嫁說兩方爭論的焦點開始著手,一探究竟。一.這樁婚姻是孝莊文皇后為保其子福臨登基的「政治婚姻」;二.滿洲有「兄死弟娶其嫂」的舊俗;三.多爾袞有「皇父」稱謂;四.張煌言太后婚詩;五.風水牆的訴說;六.有人曾見過「太后下嫁詔」第一,有研究者認為,太后下嫁是保兒皇位的政治婚姻。因為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勢力龐大,朝中依附者甚多。
  • 陳省身論孝莊皇后與多爾袞間不一般的關係
    編者按:陳永川:夢見陳省身先生給我打電話(神恩難忘) 一文中提到陳省身認為多爾袞與孝莊關係不一般,不明說有關係。
  • 揭秘:歷史上真實的多爾袞和孝莊真的是青梅竹馬嗎?
    、兩情相悅的情人,乃至還將順治皇帝的生父就說成是多爾袞,而在皇太極逝世以後,孝莊也非常終「下嫁」多爾袞,兩人這才得以「舊夢重圓」。  不過,關於孝莊與多爾袞兩小無猜、互生情感,以致於多年以後仍舊相互記掛的工作,能夠說是純屬虛假烏有,在經歷上是底子無法完成的。  多爾袞第一次見到孝莊的時分,孝莊已經是成為了他的兄嫂。  孝莊太后,即經歷上的孝莊文皇后,本名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生於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
  • 孝莊文皇后的一個荷包幫助六歲的順治從多爾袞和豪格手中奪下王位
    孝莊文皇后是清朝的一位傑出的女政治家,歷史上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他的子孫評價也不一定,他的兒子順治對他如仇人般,但是他的孫子康熙對他的推崇備至,孝莊文皇后確實是古今傑出女性的代表。孝莊文皇后順治六歲那年,皇太極都未立儲就突然離世,此時清朝剛入關不久,各種形式都極其不利,且當時皇太極長子豪格,和弟弟多爾袞都有各自的擁護者,兩者手下都有重兵,若是打起來,江山就此易主也有可能,就是在這種境況,最後的王位卻被六歲的順治拿走
  • 清朝孝莊太后大玉兒下嫁多爾袞疑案探究:孝莊真的嫁給多爾袞嗎?
    關於這太后下嫁一些影視作品也是屢屢上演,像什麼由寧靜、馬景濤、斯琴高娃演的《孝莊秘史》,還有《大玉兒傳奇》等都為大家津津樂道,但其實有沒有太后下嫁這回事大家根本沒就定論,今天我們也來講講太后下嫁這莊疑案。
  • 清宮秘史:孝莊皇后真的和皇叔多爾袞有染?
    在清宮劇中最常見到的題材之一——孝莊皇后與多爾袞之間的關係,一直是大家所好奇的。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寧靜版的《孝莊秘史》了。想必觀眾們回憶起就感慨,孝莊和多爾袞之間的無奈和遺憾,還有他們那永不能結果的情誼。
  • 寧靜痛哭扯出大清第一緋聞:孝莊真的愛過多爾袞嗎?
    電視劇《孝莊秘史》截圖,孝莊知道多爾袞死訊,這內心活動是真的嗎?當代善的兒子跟他說,「眾人已定議立睿王(多爾袞)」,代善不置可否。在這種情況下,多爾袞意識到自己已經無法得到多數旗主、大臣的支持,遂退而求其次,轉而在皇太極的兒子中選擇年幼的福臨繼位。這個提案,可謂一箭三雕:一是選皇太極的兒子,代表了兩黃旗和正藍旗的利益,他們不會反對;二是以皇太極的幼子,來逼迫其長子豪格退出帝位爭奪;三是幼主繼位需要攝政,多爾袞可以進一步謀求攝政王之位。
  • 被康熙帝尊重的孝莊皇太后,真的曾經勸降洪承疇,下嫁多爾袞嗎?
    她的傳奇之處,不僅僅在於她一生輔佐的三位皇帝(皇太極、順治帝和康熙帝),是清朝歷史上最為重要的皇帝,本人也為清朝的政治統治與社會安定做出過巨大貢獻,更是因為很多民間傳奇故事,都與這位奇女子息息相關,特別是傳說中她曾經勸降洪承疇,下嫁多爾袞,這兩件軼事被人們津津樂道,那麼這兩件事情在歷史上都是真實發生過的嗎?一、孝莊有勸降洪承疇的條件嗎?
  • 多爾袞與孝莊皇太后真的是青梅竹馬?真實歷史可能與你想的不一樣
    在電視劇「孝莊秘史」中有這樣一段情節,天命初年,為了加強與蒙古的關係,皇太極帶著妻子即後來的孝端皇后和弟弟多爾袞來到了科爾沁草原看望自己的嶽丈科爾沁貝勒蒙古思。在這段時間裡,10歲的布木布泰(即孝莊文皇后)和11歲的多爾袞相識,繼而相戀。這段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故事是坊間最為流傳的廣泛版本。實際情況是怎麼樣呢?我們一一道來。
  • 孝莊文皇后和多爾袞是如何消滅豪格的?
    豪格一方有四旗擁護,而多爾袞一方只有兩旗擁護,看似豪格一方佔據優勢,殊不知戰功赫赫的多爾袞在軍中威望頗高,頗有與豪格一爭高下決一死戰的架勢,眼看一場滿清內部的內戰一觸即發,為了防止剛剛建立的大清王朝分裂,各旗旗主推出折中方案:就是讓當時最有資格繼承皇位的豪格和多爾袞都退出皇位角逐,推選各方都能接受的八皇子福林作為皇位繼承人,這樣決策看似公平穩妥,其實背後是一種芶和——老謀深算的多爾袞早已與嫂子孝莊密謀約定
  • 孝莊太皇太后在歷史上的真實形象如何?與多爾袞真的有私情嗎?
    要說在這姑侄三人中皇太極最尊敬的是皇后哲哲,最愛的是後入宮的宸妃海蘭珠。哲哲在皇太極統治的17年時間裡主持後宮事務,把後宮管理得井井有條,當好了皇太極的賢內助,她的家族也倍受皇太極的禮遇。但很可惜的是她為皇太極只育有三女,這才讓布木布泰作為代孕嫁過來。皇太極去世後,順治帝尊她為母后(國母)皇太后,順治六年去世,享年五十一歲,與皇太極合葬於關外昭陵。
  • 多爾袞死後,蘇克薩哈為何執意公布孝莊皇太后和多爾袞的曖昧關係
    八補黃袍、大東珠等物為御用之物,只有皇帝才有資格享用,多爾袞妄圖死後受用,就是犯上作亂、大逆不道,尤其是企圖率兩旗兵馬陰謀奪取皇位,更是罪大惡極。由此,多爾袞一下從風光榮耀的巔峰跌入罪惡的深淵。順治帝對多爾袞生前所作所為極其厭惡憤恨,對其進行打擊的風暴遲早要來臨。這一點,蘇克薩哈看得很透徹。
  • 孝莊和多爾袞究竟有沒有過愛情?
    歷史上,孝莊有沒有可能和多爾袞發生愛情甚至結婚呢?咱們還是從孝莊來到盛京開始說起吧。這一個孝莊十三歲,和多爾袞同歲。一個是四貝勒皇太極的妾室,一個是可汗努爾哈赤的愛子。此後,盛京新宮殿蓋起,皇太極稱帝,后妃們住進深宮內院,多爾袞帶著兵馬南徵北戰,也沒機會碰面。直到皇太極去世,哲哲和孝莊成為皇太后,和多爾袞在皇權上產生了既相互利用又相互算計的關係。哲哲身為正宮皇后,又是長輩,她的面子不能駁;多爾袞是手握天下的攝政王,他的勢力步步擴張也是不容阻攔。
  • 孝莊皇太后和多爾袞之間的緋聞,傳了300多年,到底是真是假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十二月,孝莊文皇后病重留下遺囑, 不與皇太極同葬, 這種作法是違背清朝帝後喪葬制度的,可見她有難言苦衷,所以康熙把太皇太后的靈樞停放在東陵,雍正時才葬入昭西陵地宮。而在一系列清宮戲和武俠劇中,孝莊和多爾袞更成了青梅竹馬的戀人。
  • 究竟孝莊對多爾袞是怎樣的感情?
    電視劇《孝莊秘史》中,大玉兒和多爾袞的愛情讓人唏噓感懷,打動無數人。大玉兒的美麗大氣,智慧謀略,不僅徵服了多爾袞,也徵服了屏幕下的我們。本來天真爛漫的大玉兒和多爾袞青梅竹馬,私定終身,本以為會有美好順遂的愛情。
  • 孝莊曾下嫁多爾袞?真實歷史上,一萬個多爾袞也鬥不過一個孝莊!
    提及清朝的盛世,那麼一定離不開康熙皇帝玄燁,他是歷史上少有兢兢業業用功讀書,一心只想治好國的一代明君。康熙八歲時登基,兩年後他的生母撒手人寰,所以他這一生都離不開一個女人,就是一手將他養大的祖母孝莊太皇太后。
  • 多爾袞和孝莊真的是情侶關係嗎?歷史上他們倆的關係是怎樣的呢?
    但是孝莊則不一樣,她對政治有一種天然的興趣和天賦,再加上她本人聰穎好學,擅權但不攬權,所以在福臨繼位初期一直輔佐他處理政事。多爾袞則是父親努爾哈赤最寵愛的孩子,他的母親就是大妃阿巴亥。曾經有一種說法,努爾哈赤想將皇位傳給他最喜歡的多爾袞,但是皇太極提前出手,逼大妃阿巴亥自殺,多爾袞沒有阿巴亥的支持,也就沒有力量同皇太極爭奪皇位。皇太極死後,其實是多爾袞離皇位最近的一次。當時爭奪皇位的焦點是擁立皇子的兩黃旗和擁立皇帝的兩白旗,他們推出的人選就是豪格和多爾袞。就在兩方僵持不下的階段,傳聞孝莊皇太后出手了。
  • 清朝歷史上的孝莊太后和多爾袞到底有沒有私情呢?人生到頭一場空。
    據清史記載,順治帝先是下詔稱多爾袞為皇叔父攝政王,繼有稱皇父攝政?,這一字之減,大有講究。 皇太極在位的時候,與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是死對頭。阿巴亥死後,皇太極對多爾袞處處設防,而孝莊皇后那時正在接連不斷的給皇太極生孩子。
  • 清王朝第一謎案:孝莊太后和多爾袞結過婚?六大疑點揭開答案
    引言 孝莊太后,可以說是清朝歷史上最傑出的女性政治家。《清史稿》對她的介紹是這樣的:「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科爾沁貝勒寨桑女,孝端皇后侄也。」孝莊太后是皇太極的后妃,也是孝端皇后哲哲的侄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