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孝莊秘史》中,大玉兒和多爾袞的愛情讓人唏噓感懷,打動無數人。大玉兒的美麗大氣,智慧謀略,不僅徵服了多爾袞,也徵服了屏幕下的我們。
本來天真爛漫的大玉兒和多爾袞青梅竹馬,私定終身,本以為會有美好順遂的愛情。後來,所有一切都伴隨著大玉兒的進宮,完全變化了。不再有純粹的愛情,大部分是為了皇位的權衡利弊,大玉兒變得冷靜,變得不再有愛情。
進入皇宮後,這種積極「認命」喚醒的隱秘變化,恐怕連她自己都沒察覺。福臨繼位後,她對多爾袞或笑或嬌嗔,很少出自真情而是權謀。
對於和多爾袞之間的愛,每每二人相對,她當多爾袞是對手,多爾袞卻當她是青梅竹馬。這樣的認識錯位,註定多爾袞是讓人心疼的那個。登基前,多爾袞來看福臨,本是很和諧的場面,她一開口就話裡有話:「福臨,你以後就穩穩坐著,你十四叔會保護你的。」幾句話表明大玉兒的心思,告訴多爾袞不要覬覦皇位。
我們看到,愛情因素在多爾袞身上從未消散,而大玉兒早已雲淡風輕,她關心的只有兒子福臨。大玉兒與環境融入的非常好,曾經在草原,她是享受藍天白雲、熱歌辣舞的玉格格,熱情直爽,期待與多爾袞達敖包相會。在皇宮,她是善於自我約束、待人周全有禮、贏得長輩下人一直喜愛的側福晉。
兒子繼位後,她是一心扶持皇帝、思慮周全、謀定而後動的皇太后。大起大落襯託出她的不同尋常來,很多違背本心的事情,她一旦接受,就處之泰然,不抱怨,不傷感,不沉溺往事,也不期待明天。冷靜的簡直不像話。
但這是她骨子裡的基因,很難改變。哲哲曾勸皇太極,「她一旦嫁給你,她就會認命的。」這認命,於她,更像是權衡利弊後的權宜之計。
多爾袞明白她的心思,把努爾哈赤送他的龍佩轉送了孝莊兒子福臨,表明心志,「玉兒,這下你放心了吧。」他對皇權真的沒那麼要緊,最在乎的一直是她。他們登高望遠,望著大好河山。他豪情萬丈,「我的雄心不止於此!」
他說,「玉兒,你等著,我要把大明的花花江山獻於你的寶座之下。」她笑答,「我又不是女皇帝,這江山是給我的兒子,福臨。」他是功高蓋世的攝政王,殺人如麻,謀略如虹,但在她面前就完全沒了主張。「你是對的,玉兒,你總是對的。」對她,他是極其坦誠的,更是真愛了她一輩子。他以為她也會回報同樣的坦誠,殊不知,玉兒早不是敖包相會時的玉兒。她明白他想要什麼,卻曖昧的不做正面回應,甚至故意引他多想。他以自己的英勇和睿智,平定了天下。
有一次,多爾袞任性抱住她,那一瞬間,她的表情是懵的,是震驚,和本能躲避。她的肢體語言就是她的想法:從身體到心裡,愛已不再。如今「愛情」於她,只是一種手段。
最厲害的是,明明死死拿住了多爾袞的「七寸」,還常反過來指責他沒良心。包括後來那場所謂的「私奔」,都是她的算計和反擊而已。只因多爾袞的猶豫,就把一切責任推到他的頭上。多爾袞慢慢明白,二人已隔千山。離散的兩手之間,恰是一輪明月皎皎,圓滿正好。
其實月兒從不曾殘缺,殘了的只是人的緣分,缺了的只是滄海初心。之後,多爾袞死於戰場。身著白色戰袍、手摸著大玉兒的荷包、微笑倒地的多爾袞,看哭了多少人。
多爾袞一生為情所困,他對大玉兒的感情天地可鑑,純粹濃烈。而大玉兒就不同了,因為不得已嫁給了皇太極,後面的每一步路走得都很不得以,她因為一次又一次地利用多爾袞對自己的感情,深感愧對多爾袞。
但是沒辦法,歷史將她推向了那個角色,她不得不擔負起這個角色的重任。最後不得不感慨,最是無情帝王家。孝莊皇后大玉兒,或許曾經是深愛著多爾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