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眾人都在看重價格高低之時,耶穌卻看重的是奉獻之人內心的虔誠
我們在《約翰福音》第12章當中看到一個的情景,是耶穌暫住在瑪利亞家中的時候,他非常喜歡這一家中的每一個人,也為他們祝了福,幫助了他們從困難絕望當中走了過來,因此這一家的人都對耶穌非常的感激。
然而,有一天,當馬利亞將一個名貴的真哪噠香膏拿出來塗抹在主耶穌的腳上時,有人提出批評說:何必浪費了這個香膏,一斤的香膏可以賣很多錢,這個錢可以去幫助人,這個錢可以去做很多的事情,何必偏偏就要用在耶穌的身上呢?
這裡面就講到說這一個的香膏可以賣30塊錢,弟兄姊妹也千萬不要用我們今天的30塊錢去衡量那一個時代的30塊錢,其實這30塊錢是30塊銀元了,也就是相當於什麼呢,根據一些人的計算,就是這30塊銀元相當於當時猶太人普羅大眾一年的工資,就是他幹一年能夠拿到的工資就是大概是30塊錢。
如果換算作為我們今天的這個的數據的話,假設說今天中國普通人的平均一個月的工資是4000塊錢的話,那麼這一瓶一斤重的香膏大概值多少錢呢?大概值5.5萬塊錢,我們就覺得太奢侈了吧?
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弟兄姊妹,會不會也有這猶大當時同樣的那種的感受:一下子我用一年的工資,用掉了5萬塊錢,我們覺得沒有必要了,你要表達對耶穌的愛也好,要表達對耶穌的感謝也好,沒有必要那麼浪費吧?!
可能作為我們普通的人,作為我們大多數人,我們都會有當時的猶大的這樣的一種的感受,就是太浪費了,太浪費了!
但是我們又去發現一個讓我們不解的一個的現象,發生一個的事情發生,就是當身邊的人都覺得是一件太浪費的事情,而耶穌卻沒有說這是一個浪費事情,耶穌甚至是怎麼樣,甚至是批評那一些指責馬利亞的人,耶穌甚至是就要糾正那些責備馬利亞人的觀點,對他們說:「 這是用在我的身上,是為我要埋葬做預備的,常有窮人與你們同在,但是你們不常有我。 」
因為耶穌否定了那些批評馬利亞的人的那些的論點,那我們就在這裡看到了非常奇怪一件事情:為什麼我們所有的人都覺得太浪費,而耶穌卻沒有覺得浪費,此時我們會不會想,那是因為用在耶穌你的身上,所以你才不會覺得浪費呢?!
我想耶穌不是一個那麼小氣的人,耶穌也不是一個那麼自私的人,甚至我們可以看到,在耶穌的一生當中,他一生都在過著非常簡樸的生活,聖經裡面描述耶穌的生活是怎麼樣?
「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 」天上的飛鳥有窩,狐狸有洞,但是人子怎麼樣?耶穌基督連一個固定枕頭睡覺的地方都沒有。
我們看到在耶穌的一生當中他是非常的簡樸,非常的刻苦的生活,基本上他可以將自己簡樸刻苦所省出來的一切他都用來周濟窮人、去幫助那些困難的人。我們看到耶穌是這樣一個艱苦無私的人,是這樣一個博愛儉樸的人。
但是為什麼在今天讓我們看這一段的經文,我們卻感覺到非常的不解的:就是為什麼當馬利亞將這麼貴重的香膏塗抹在耶穌身上,甚至是旁人,大家都覺得是一件浪費的事情,但他卻沒有覺得這是一件浪費的事情,而是欣然接受,而且還要批評那一些責備馬利亞的人呢?
我們在想這到底原因是什麼呢?
弟兄姊妹,有沒有試過這樣的經驗,當你想要對你所敬愛所感激的人去表達你的謝意,你盡力去送一份禮物,想要去表達的時候,如果那個人怎麼樣,如果那個人拒絕你,不接受你的這一個的禮物,這一個的感謝的話,最難過的是你呀,你心裏面是感覺到很難受的,為什麼我想要表達感謝他卻拒絕我的感謝?
在這裡,其實耶穌看出了馬利亞是懷著一種溫暖的情懷去為自己塗抹香膏的,所以他才欣然接受的!
因為耶穌所看重的並不是那個香膏價值幾何?耶穌所看重是馬利亞對於他所表達的那一種的感激與敬愛愛戴之情,因此我們可以看到耶穌,原來在這一刻,就算他在接受的昂貴的香膏的時候,他仍然是用愛在接受的。
當我們所有的人都在看著價格,都在看著那個東西貴不貴重的時候,耶穌所看重的,那是獻上的人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