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娃,叫別人家的娃,有一種媽,叫北歐的媽。中國媽媽大概是全世界壓力最大,最焦慮的媽媽。北歐媽媽大概是全世界最佛系,最歡脫的媽媽。如果能讓我成為北歐的媽媽,我願意用前男友的生命來交換。
啊,產假啊,像流星一樣美,也像流星一樣短暫啊!中國媽產假也就98天,最多158天。產假到期,大部分娃還沒有斷奶,而大部分媽媽,就要結束每時每刻可以陪伴娃的假期去上班,每天伴著不舍、伴著焦慮,重新融入職場。可能之前的位置已經被其它人代替,一切需要重新開始。每天想著家裡的娃,想著下一步如何更好地工作掙錢養娃。
當然有的媽媽也會選擇背奶,背奶的日子多快樂,北歐媽媽大概很難體會,因為她們有480天產假。眾所周知,北歐以高福利聞名,人們享受著「從出生到墳墓」的完善高福利制度,產婦可以在享受長達480天的產假期間領取80%的薪水。
當北歐媽媽起身上班時,娃都會打醬油了。中國媽媽面前永遠有個山一般的難題:在家全職,會被說不上進;出門上班,會被說不顧家。女子本弱,為母則剛,要正面剛,全面剛,變形金剛。
變形金剛為了賺奶粉錢,只好把娃交給家中老爹老媽。
不是女兒或者媳婦不孝,是職場不相信眼淚。啃老帶娃的背後其實全是淚,有多少媽媽已經不追劇不逛街不參加聚會了,下班就趕緊接替長輩帶娃。媽媽永遠是那樣一個人,掛念寶寶,心疼老人。
對所有人好,唯獨對自己狠。面對職場的壓力,面對長輩的指責,她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忍,讓自己更堅強。可是誰又關心她們內心的需求。所有的關心都轉移到了娃身上,被關心再與中國媽媽無關。
大多數中國女人的一生可以用兩句話概括:嫁了個大爺,生了個祖宗。在北歐的時候,看到遍地都是奶爸,哄睡、餵奶、換尿片,100樣全能,大家習以為常,不以為然。而回到我們這兒,爸爸給娃餵勺飯就會被誇獎能幹,獨自遛娃就回頭率超高,路人多半還會嘀咕「爸爸帶娃?妻管嚴哈?」原來不止是爸爸自己,周圍的環境變化,也有很長的路要走。
而北歐,高度注重男女平等。在北歐長達480天的產假中,是以家庭計的,媽媽可以選擇去上班,爸爸休產假帶娃。因此在北歐,奶爸是個常見的事兒。
在長輩們眼裡,孩子還小,神馬都不懂,怎麼能自己做決定呢?於是全家都化身育兒專家,幫孩子和媽媽拿主意。「媽寶」就是這麼養成的。而在北歐,家長跟孩子平等對話,讓孩子自己做主。我們一直很羨慕北歐孩子的獨立生存能力,而這能力,都是北歐媽媽從小一點一滴培養出來的。
外面的世界處處充滿著不安全,不衛生,不健康。在媽媽眼裡,保護好孩子永遠第一位,哪怕過度保護,但為啥,我們還是這麼羨慕北歐媽媽。
北歐森林覆蓋率非常高,北歐五國之一的瑞典,森林覆蓋率達到58%。看到北歐寶寶在自然裡釋放天性,笑得那麼開心,當媽的也想讓寶寶擁有這樣的童年!
中國媽媽的焦慮,會在「吃」上集中爆發。擔心市售輔食不夠安全營養啦就全家出動DIY,生生被逼了成五星級大廚,卻又聽說自製輔食營養單一,有時候真的很抓狂。再看看人家北歐媽媽,根本沒有這麼多的複雜揪心,他們的米糊除了米粉還有燕麥、小麥,以及各種各樣的水果鮮蔬,營養價值自然比單一米粉的高出很多。
有時真的不是媽媽不讓孩子做家務,「孩子自己吃飯要吃到什麼時候,我來喂!」「孩子自己穿半天還不著涼啊,我來幫他穿!」聽過這些話的媽媽,來,抱一抱。
自從有了娃,中國媽媽就再也沒睡過安生覺。半夜醒來無數次,就為了看寶寶有沒有著涼,有沒有尿床,甚至神經質一樣的摸摸孩子鼻息,生怕出現一點點意外。夜深人靜,寶寶貼身邊,老公晾天邊。媽媽抱怨自己是喪偶式育兒,爸爸抱怨自己是喪偶式睡眠。
本文為《育兒周刊》轉載稿件,轉載自「育兒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和原作者聯繫申請授權,並在轉載時註明作者和出處。如有侵權,請您聯繫本微信公眾號告知,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想分享給朋友?請點擊右上角[…],將內容[分享到朋友圈]或[發送給好友],你也可以[分享到騰訊微博],或[複製連結]進行分享。
◎如果您還想瀏覽過去的內容,請點擊頭像打開我們微信公眾平臺的[詳細資料],點擊[查看歷史消息],即可瀏覽曾經錯過的內容。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微信,請點擊[詳細資料]右上角的[…],將我們[推介給朋友]。
育兒周刊
長按二維碼可掃描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