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劇比喜劇更觸動人的靈魂,何為悲劇?莎士比亞:理想與現實矛盾

2021-01-07 值得易讀

悲劇是一種反抗的行動意識,當我們身體與內心受到苦難的時候,那些從身體本能與精神中迸發出來的力量,通過堅定的行動意志向外表現憤怒、不滿、無奈。

大多人相信文學的作用,經常會通過閱讀來喚醒心中的美好、善良、自我理解。優秀的文學作品可以幫助我們抒情,挖掘潛意識中的遺憾,找到潛意識中「自我懲罰」的矛盾,解決那些困擾你的「夢魘」。

當你遇到莎士比亞的悲劇作品,多讀幾遍就會「靈魂出竅」,因為這裡有戲劇的悲喜交融、時空自由、人物個性十足的特點。讀起來就像是作為旁白在指導戲劇的演出,卻觸不到任何人物的實體。有些人你看得到,卻無法真實的感觸,所以閱讀認知的人性與現實還有很大差距,而莎士比亞能把這些距離縮小。

莎士比亞的作品跟隨著時代變化而成為了歷史事實與歷史現象,莎士比亞並非是天生寫悲劇的作者,他的作品與當時王室統治與民眾疾苦變化的環境有關係。在王室矛盾突起的時候,包含悲劇的作品開始散發著自由思想的氣息,提供了雅俗共賞的風格,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股冷暖交替的風暴吹向人間,他的語言更接近平民的生活,莎翁也是一位段子高手,「挑逗」著人們的感觸神經。在他死後,理查遜、斯特恩等小說家引用大量的莎士比亞語句,形成了一股文學塑造的過程。所以莎士比亞是一位十分幸運的人,一個幸運兒創造了悲劇的高峰,那麼悲劇到底有什麼力量呢?

看到悲劇你會想到什麼?

莎士比亞告訴你:會想到最初的那些理想。

在我們內心中理想是美好的,是純真無邪的,讓人嚮往的。

悲劇的人生之所以能夠出現就是因為雖然想像的美好,但卻忽略環境的惡劣。尤其是生存環境受到的威脅視而不見,那麼理想與現實必定產生矛盾,再加上人性的醜惡。實現理想其實就是在走向矛盾之中。

想到那些衝動的瞬間,或是遺憾,或是永恆,但逃脫不了為之付出的代價。尤其當人戀愛的時候,會有兩種衝動:

一種是受到愛情荷爾蒙的影響,人會「愛心泛濫」,為了愛情奮不顧身,只要一方面要求,什麼都會願意為他付出。那個時候女性一句話甚至是這個男性的全部,是他內心的真理。一種是受到去甲腎上腺素的影響,會讓人血壓升高,而且會出現「性衝動」。人在戀愛的時候有這些化學物質控制,腦子肯定不好使的,雖然這些因素影響的時間也只不過幾年,但是對人生產生的羈絆卻糾纏一生。所以總有一種聲音提示著我們人生複雜程度不是你可以想像的,想要實現理想,你得看懂悲劇。

悲劇中,純真對立並非永恆,而是複雜多變。面對悲劇,我們的理想,也應該面對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以及不可預見的人性醜惡。

莎士比亞說:「當一個戲劇人物走向悲劇的時候,不能歸咎於外部環境,他應該自己負責。」這就是文學作品給我們講述悲劇的意義所在:現實永遠落在是一個人的肩膀上,而不是腦袋裡。想一想就能實現的理想是一個笑話,想太多,人體激素會毀掉你的人生。我們需要了解客觀的現實,在扛得住的情況下,再去實現理想。

我們老一輩人都經歷過戰爭年代,集體生活讓大家更注重了階級結構的變化,而從近代回歸到當代的和平年代,有些老人卻不適應了,他們一部分無法回歸到本身的追求,為了下一代更好,哪怕去撿點垃圾維持生活,也不願意讓後代受累受餓。看著滿頭白髮的父母,是否也有過對他們過度省吃儉用的擔憂。

人要從悲劇中找到本身,也從集體環境中脫離客觀的控制。

只看結局的悲劇更可悲

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雖是一部悲劇,但並不是四大悲劇之一,四大悲劇(《麥克白》、《李爾王》、《奧賽羅》、《哈姆雷特》)。

《羅密歐與朱麗葉》的主人公不惜生命追求偉大的愛情,雖是悲劇的結局,但卻使得兩個家族言歸於好。劇中除去生命中的虛榮與幻想,談及愛情的力量,生活的模式更讓人為此感動。所以更多人願意說其為悲喜劇。

所以我們去看待悲劇不能以結局來評判,而是重點去揭露與有悖於自然的行為。用這種標準來找到大多數人走向孤獨、無奈、不滿的原因。

在這世間,善良並不是全部,社會中存在著野心家、冒險家、暴發戶,拜金與極端主義使得人們走向陰險狡詐和殘忍,個人慾望的無限膨脹與畸形導致了毀滅的誕生。我們需要意識到善惡是一個過程的演變,福禍相依。

在悲劇中脫離一種固定的環境思維,像莎士比亞一樣思考悲劇的演變,哪怕生活辜負了你。你也要自己承擔起來,做出勇敢的抉擇。一方面要看清楚環境的複雜,一方面要研究人性的醜惡。

通過閱讀再去接觸真人

人是複雜的,環境是多變的,任何小說都不可能幫你完整刻畫一個人物的全部,而莎士比亞的悲劇卻從另一個側面幫助更接近了解一部分真人。

最後用莎士比亞的一句話送給正在遺憾與無奈的你:「畫像相比真人,不及萬一。」

文學的力量可以幫助你了解生活環境,真人需要你自己去接觸。

相關焦點

  • 莎士比亞四大喜劇四大悲劇
    恩格斯對莎士比亞的喜劇的評價很高,在一八七三年十二月十日致馬克思的信中指出:「單是《風流娘兒們》的第一幕就比全部德國文學包含著更多的生活氣息和現實性。單是那個蘭斯和他的狗克萊勃就比全部德國喜劇加在一起更具有價值。莎士比亞往往採取大刀闊斧的手法來急速收場,從而減少實際上相當無聊但又不可避免的廢話。」寫在這一時期的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1595)有喜劇的氣氛。
  • 莎士比亞四大喜劇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
    莎士比亞最出名的書或許的就是四大喜劇以及四大悲劇,那麼您知道莎士比亞的四大喜劇和四大悲劇分別是什麼嗎?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哈姆雷特》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奧賽羅》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李爾王》  劇本的主題是歌頌仁愛、友誼和愛情,同時也反映了資本主義早期商業資產階級與高利貸者之間的矛盾,表現了作者對資產階級社會中金錢、法律和宗教等問題的人文主義思想。  這部劇作的一個重要文學成就,就是塑造了夏洛克這一惟利是圖、冷酷無情的高利貸者的典型形象。  莎士比亞四大喜劇:《仲夏夜之夢》
  • 莎士比亞的四大喜劇和四大悲劇
    莎士比亞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其中最為人熟知的當屬戲劇作品,又以「四大悲劇」和「四大喜劇」最為突出。他的作品常常成為藝術家的靈感之源,文藝復興以後大量的繪畫作品取材於他的創作。這是莎士比亞所有戲劇中篇幅最長的一部,也是莎士比亞最負盛名的劇本,其深刻的悲劇意義、複雜的人物性格以及豐富完美的悲劇藝術手法,代表著整個西方文藝復興時期文學的最高成就。《奧賽羅》《奧賽羅》大約創作於1603年,講述威尼斯將軍奧賽羅與妻子苔絲狄夢娜的愛情悲劇。
  • 薦讀 淺析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
    莎士比亞是位偉大的作家,在他的作品中有悲劇也有喜劇,他的戲劇往往包含有深刻的含義。作為一出成功的悲劇,筆者認為它必須具備以下四個因素:▣ 理想和現實的衝突(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當美好遭遇殘酷,矛盾就不可避免的產生了);▣ 人類本身固有的缺陷(人無完人,人類生而有之的缺點往往會成為其悲劇宿命的起源); ▣ 對命運的無可奈何(命運是神秘的是強大的是不可逆轉的,每一個動人心魄的悲劇背後
  • 悲劇背後的美與價值——莎士比亞四大悲劇
    他的惡是殺戮帶來的,良知卻根深在他的內心與之作鬥爭,所以麥克白才會是一個悲劇——他是惡人,卻沒有與之匹配的惡。麥克白既是有良知的人,又是作惡的人。二、人文主義胸懷。悲劇之中孕育的寬廣的人文主義胸懷成為了「悲劇之悲」的靈魂。莎士比亞的創作體現了人文主義者的理想憧憬。
  • 《莎士比亞悲劇喜劇全集》:莎士比亞的情節動力究竟是什麼?
    最近,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朱生豪原譯的《莎士比亞悲劇喜劇全集》,共分五大卷,將莎士比亞的作品,按照悲劇與喜劇的體例,各自分裝,而它的譯本,全部是採自朱生豪的原譯,這樣,保留了更多的朱生豪原譯的原汁原味的風格。
  • 莎士比亞--四大喜劇+四大悲劇
    今天帶來的是6月第一篇推送~作者最近終於拜讀了莎翁最著名的四大喜劇和四大悲劇。四大悲劇包括:麥克白、李爾王、奧賽羅、哈姆雷特。四大喜劇包括:仲夏夜之夢、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無事生非。今天這篇主要是會給大家介紹一下每本書的大概故事情節,還有每本作品的一個大致風格和作者個人閱讀感受。
  • 李劼 | 莎士比亞的悲劇風格
    人們假如能夠從喜劇《威尼斯商人》中讀出悲劇意味,那麼也就領略了莎士比亞的悲劇風格。因為莎士比亞的悲劇,通常是用喜劇筆調寫的。莎士比亞的過人之處在於十分嫻熟地擺弄人性的天秤,朝這一邊傾斜是喜劇,朝那一邊傾斜是悲劇。翻過來是夏洛克,翻過去是泰門;這一面是野獸,那一面是天使。對人性的如此洞察,在《莫比·迪克》的作者顯然是十分茫然的。《莫比·迪克》的作者一寫阿伯船長,就掉進了阿伯船長的情緒旋渦裡難以自拔。莎士比亞無論寫什麼人物,都冷靜得仿佛在漫不經心地玩弄一張張紙牌。
  • 《莎士比亞悲劇全集·朱生豪譯》作者:[英] 威廉·莎士比亞
    下載連結在文末,書拿走,底部四連發(轉發、收藏、點讚、在看)走一波喲~莎士比亞留存至今的戲劇共39部,其中悲劇和喜劇最為普及。本套書收錄了莎士比亞所有的悲劇和喜劇,其中悲劇10部,喜劇13部。對莎劇的分類主要參考了權威的牛津版和諾頓版的《莎士比亞全集》。莎士比亞的寫作經歷一般被分為三個時期,從初學階段,到成熟時期,再到和解劇時期。
  • 莎士比亞:輝煌成就與悲劇生活交織的一生
    莎士比亞一生創作的作品種類分別由悲劇、喜劇、歷史劇組成,其中悲劇最為出彩,為他天才的名號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年少命運多舛出生在一個家境優渥的家庭,因此從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正是因為他在文法學校的六年學習,使他早早便對寫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擁有了一定的寫作技巧。
  •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排名榜單揭曉!《哈姆雷特》排名第一!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包括《哈姆萊特》、《奧瑟羅》、《李爾王》和《麥克白》。這些悲劇主人公從中世紀的禁錮和蒙昧中醒來,雄心勃勃地想要發展或完善自己,但遭到不可避免的失敗和犧牲。這些人物的悲劇,深刻揭示了在資本原始積累時期已開始出現的種種社會罪惡和資產階級的利己主義,表現了人文主義理想與殘酷現實之間矛盾的不可調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莎士比亞四大悲劇吧!
  • 莎士比亞《麥克白》人物悲劇:英雄的落寞,人性的墮落
    《麥克白》是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這是一部揭露和鞭撻權勢野心的悲劇,《麥克白》的悲劇性,英雄人物的落寞,不僅在於外界環境的誘導,更是一種人性墮落所帶來的悲劇。他的複雜與矛盾的心理,尤其在謀殺鄧肯之前,充滿了痛苦和激烈的思想鬥爭,在事後有充滿了無限的悔恨。這些內心衝突及其勇於向命運挑戰的英雄人格,給人以強烈的震撼力。英雄的墮落是人性泯滅的悲劇。
  • 城薦丨一定要讀的《莎士比亞悲劇喜劇全集》,這次是無刪減版!
    熟讀莎士比亞作品的人,確實可怕——優秀得可怕! 如果列一個莎翁忠實讀者清單,上面會寫滿如雷貫耳的名字:歌德、狄更斯、雨果、邱吉爾、霍金、魯迅、金庸…… 歌德說:我讀到他的第一頁,就使我這一生都屬於他了。 邱吉爾說:寧可失去一百個印度,也不願失去一個莎士比亞。
  • 因喜劇被賞識的莎士比亞,卻因悲劇而世界聞名
    1590年到1600年是莎士比亞的創作的黃金時代。他的早期劇本主要是喜劇和歷史劇,在16世紀末期達到了深度和藝術性的高峰。接下來1601到1608年他主要創作悲劇,莎士比亞崇尚高尚情操,常常描寫犧牲與復仇,包括《奧賽羅》、《哈姆雷特》、《李爾王》和《麥克白》,被認為屬於英語最佳範例。在他人生最後階段,他開始創作悲喜劇,又稱為傳奇劇。
  • 行思記丨莎士比亞悲劇中的愛情
    莎士比亞的戲劇中向來不乏浪漫悽婉的愛情。每年都有世界各地的年輕人慕名前往義大利,在據說是羅密歐和朱麗葉故事發生的地方灑下熱淚。悲喜劇中的愛情故事尚且如此催人淚下,悲劇中的愛情將又是怎樣一番曲折動人?《奧瑟羅》《哈姆雷特》《安東尼與克麗奧佩特拉》三部悲劇中都對愛情進行了細緻獨到的描繪解讀。
  • 紀念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 四大悲劇,四大喜劇匯總
    接下來到1608年他主要創作悲劇,莎士比亞崇尚高尚情操,常常描寫犧牲與復仇,包括《奧賽羅》、《哈姆雷特》、《李爾王》和《麥克白》,被認為屬於英語最佳範例。在他人生最後階段,他開始創作悲喜劇,又稱為傳奇劇。
  • 莎士比亞詳細介紹
    莎士比亞這一時期戲劇創作的基本情調是樂觀、明朗的,充滿著以人文主義理想解決社會矛盾的信心,以致寫在這一時期的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中,也洋溢著喜劇氣氛。儘管主人公殉情而死,但愛的理想戰勝死亡,換來了封建世仇的和解。
  • 黑色喜劇下的悲劇現實《大佛普拉斯》
    人真的生而平等嗎?社會階層可以被超越嗎?這其中又要付出多少代價呢?慈悲的佛像中也能藏著屍體,在壓抑的市井中,又有多少悲傷的人間喜劇在上演。《大佛普拉斯》大概是2017年最值得觀看的電影之一了,荒謬的事實以平靜的敘述,殘忍與柔情並列在一起。黑白與彩色畫面的巧妙運用以展現社會底層小人物生存的艱辛,充斥著黑色幽默的喜劇卻映照著現實的悲劇命運。
  • 淺析Fate,從對悲劇的執念出發看莎士比亞,文字力量因感知而偉大
    022丨執迷悲劇的文豪:歷史洪流裡的莎士比亞有人說,最神秘的人也是最多變的人,這話用在莎翁身上恰到好處,每一本莎士比亞傳記都是5%的真相與95%的猜測,可哪怕一千個 人眼中會有幾十萬個莎士比亞,但整個世界依舊對他抱有絕對的愛與敬意。
  • 【知識廣角】莎士比亞的愛情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
    在我們興奮地期待著的時候,不妨先走近這位偉大的劇作家和他的這部不朽的愛情悲劇作品,品讀經典,重溫感動。弗蘭克·狄克西《羅密歐與朱麗葉》威廉•莎士比亞於1564年出生在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福鎮,是用英語進行創作的最著名的劇作家。他一生共創作了39部戲劇,其中至少有34部劇作依然活躍在舞臺上。他還創作了154首十四行詩,其中大多意境優美,此外還有一些長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