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下山》:一部有深度的作品如何變成了晚會式武俠片

2021-02-11 澎湃新聞

李思園|文

《道士下山》被拍成了一部熱鬧的晚會式武俠片


陳凱歌的新片《道士下山》改編自徐皓峰的同名小說,不過此番影視化之後,只怕連作者本人都認不出來自家孩子的模樣了。


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的徐皓峰也寫影評。在《無道之器:武俠電影與傳統文化》一文中,徐皓峰對中國武俠電影有著透徹的判斷。他認為,武俠電影之所以無法發展成為一個成熟的電影類型,沒資格與好萊塢的西部片、黑幫片、日本的劍戟片平起平坐,是因為其只顧熱鬧、缺少價值觀的「晚會本質」——"價值觀混亂的時候,人們只剩下看熱鬧。"而《道士下山》恰恰被拍成了一部這樣一團熱鬧的晚會式武俠片。


為什麼大多數中國武俠電影難出經典?徐皓峰說道,「武俠片歷史上的大多數影片性質和現今大片一樣,不是敘事電影,是晚會。晚會沒有價值觀,只有口號……一個故事的核心是辨析價值觀,一個晚會的核心是湊場面和湊名角。「徐皓峰文章中本來是批評武俠片的通病,可用在《道士下山》上,句句恰當。

王寶強的表現和《泰囧》裡一樣,全程裝瘋賣傻,偶爾插科打諢。

作為一場大銀幕上的武俠晚會,《道士下山》也算是不失熱鬧的。小道士角色是全片線索,王寶強的表現和《泰囧》裡一樣,全程裝瘋賣傻,偶爾插科打諢。林志玲身著貼身旗袍搖動腰肢,還奉獻好幾場床戲。範偉表演幾個打擦邊球的俗段子,吳建豪畫著丹鳳眼唱兩句崑曲,郭富城站在桃花樹下掃把舞后接著名句朗誦,王學圻身披袈裟教人悟道,張震的打戲比《一代宗師》裡還多……按晚會標準來講,這一路眼花繚亂下來,也是值回電影票錢了。可熱鬧過後,實質空洞,沒有跳出「湊場面」和」湊名角「的層次。

吳建豪畫著丹鳳眼唱兩句崑曲,林志玲獻了好幾場床戲。


其實陳凱歌並非沒有意識到全片的立意問題。《道士下山》的開篇似乎就試圖向觀眾灌輸一條價值觀。李雪健扮演的老道士向小道士何天下說:「不擇手段非豪傑,不改初衷真英雄」。「豪傑」與「英雄」的抉擇正是一場關於目的與手段、利益與原則的思辨。這不就是在說做人要明辨是非、堅守原則,才不失高貴嗎?


正當觀眾期待著整個故事朝著弘揚真善美的的方向發展的時候,卻發現這句話並沒有提綱挈領地給電影指出一條明路。道理講得很明白,可接下來的故事卻為它提供了截然相反的註腳。「不擇手段」才有可能成為人生贏家——這種解釋確實代表了當下社會的普遍心態,和原作者徐皓峰的本意完全是南轅北轍。

小道士王寶強與師母


在一個禮崩樂壞的世界裡,小道士王寶強見到大腿就抱,師傅認了五六個,結果是越走越荒唐,越走越迷失。片中人物一會奉行」有仇報仇、有冤報冤「的江湖邏輯,一會說」不嗔不怨「,主張」有人打我左臉,我把右臉也給他打」的寬恕精神。一會因為報仇殺人心裡不安,到佛門苦修懺悔;一會又和惡人為伍,出門打劫。惡勢力一方的邏輯也讓人難以理解,時而不擇手段,陰招暗算無所不用其極,一會又上演父子情深、互相擋劍的苦情戲碼。


如果說這些設定是為了表現我們生存狀況的兩面性和複雜性,那麼陳凱歌的本意或許是把這些矛盾擺在影片中讓觀眾自己去辨別。但呈現出來的效果卻不是價值觀的衝突,而是價值觀的混亂。

張震的打戲比《一代宗師》裡還多


原作者徐皓峰也曾經批評電影中的價值缺失現象:「類型片的基礎不是視聽炫技或是明星派對,而是大眾心理。焦慮令人看電影,有恐慌,有救贖,才能建立類型。如果武俠片的恐慌是禮崩樂壞,那麼救贖是什麼?」可惜陳凱歌的《道士下山》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片尾說:「人生就是不斷地上山、下山」——意思是,只有愛過、恨過、經歷過才能懂得人生滋味——可是一番喧鬧過後,還是不知道什麼代表著恆久的價值。何天下問:替師父報仇,血債血償,可是心中卻無法安寧怎麼辦?與少婦偷情,是淫邪還是慈悲?《道士下山》沒有給出回答。


當然,拍電影不是寫論文,不一定要給觀眾一個確定的結論,但不等於沒是沒非,而是要將價值觀並列給觀眾,讓觀眾自己去辨別。而這部電影把故事攪成一團漿糊,變成了宣揚一種模糊不清,無所謂是非對錯,隨波逐流的犬儒主義。

王學圻身披袈裟教人悟道


《道士下山》中人物的內在邏輯不一貫,劇情的編排也顯得鬆散。片中大量地使用旁白來串聯劇情,顯示出敘事能力的薄弱,更像是晚會報幕員的串場詞。


徐皓峰也曾分析過好萊塢劇作的成功之道:「好萊塢商業電影的定義是』一種工業、一種藝術、一種精神力量。』而我們近年的大片只是將其作為一門生意。」 國產電影達不到「工業」的標準,因為技術上不合格。武術指導模式化,連觀眾都看得出演員吊著威亞;服裝美術也流於豔俗,何談藝術。以「串珠」形式編排出的劇情,講不出人物的內心動機、恐懼和救贖,也就無法傳遞出精神力量。


陳凱歌說:「希望我的電影,能呼喚大家向善,能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一點。」可觀眾看完只是更迷惑了。在《道士下山》的小說裡,價值是明確的。人生的意義肯定不在於去過「山下」聲色犬馬紙醉金迷的生活,但也並非一定要「上山」尋求純粹的遁世。


書中結尾一個無名老人發言:「一個人吃又能吃多少,睡又能睡多久,衣服總要舊,女人總要老,誰能擔保當官不會被貶,發財不會破產?名聲不可長久,聚會總要離散,將一個人的精神寄托在無知無識的東西上,是玩玩藝兒,還是被玩藝兒所玩?你們說的快樂都不能獨立,有快樂便有煩惱,否則,大家又怎麼會到山上來?」

郭富城站在桃花樹下,在掃把舞后接著名句朗誦。


這話的意思是,要在紛亂的世界中尋找到平靜,不關乎身外,而在於內心,有獨立於外物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價值。於是「上山、下山」也就沒那麼重要,即便身在俗塵之中,只要認清自己,不隨波逐流,安於平凡的喜樂,就足以自洽。


到了電影版中,主旨消失,價值消失,故事破碎,賣的只是色相。志玲姐姐確實是美的,更美的是張震哥哥。如果看熱鬧是我們走進影院的理由,那麼對於《道士下山》,也無法期待更多了。


範偉和志玲姐姐的床戲

這裡是澎湃新聞,謝謝你的閱讀!

相關焦點

  • 《道士下山》的原著小說是如何講述道士下山的?
    我們不妨來看看原著小說以及構成電影與小說的幾個核心問題:1、原著小說是如何講述道士下山的?電影裡做了怎樣的改編?2、下山的道士最後究竟安「道」在何?3、在不同的敘事框架和背景下,陳凱歌與徐皓峰各自的敘事邏輯是怎樣的?一、道士如何下山?
  • 《道士下山》背後的中國哲學
    《道士下山》公映後,仍然如此,網絡和媒體充斥的多是各種吐槽,人人比著尖酸、賽著刻薄,似乎不毒舌不足以平「民憤」,關於電影本身的討論反而少之又少。有時我覺得對於陳凱歌引發的這種現象,甚至比陳凱歌的電影更值得研究。《道士下山》在陳凱歌的電影中,雖稱不上經典,但比起近兩年的國產大片來說,顯然是一部用心之作。
  • 《道士下山》:入錯行的陳凱歌
    不過大家也不用替陳凱歌的退休生活擔心,他還真有不少拍電影以外的技能:比如寫書法、做媒(雖然都是無意識的)。所以我們還想問陳導一件事:《道士下山》放映一結束,大家是不是很快就能喝上志玲姐姐的喜酒啦? 今天推薦《<道士下山>:入錯行的陳凱歌》,由本刊楊時暘撰寫。
  • 陳凱歌"下山"?我們該如何評價《道士下山》
    現在,看電影很麻煩,了解背景,查看影評人評分——當然有這個必要!但話分兩面,我這一面想談談,我們相信誰?就像陳凱歌自己所言:「現在這個環境決定電影不能那麼拍了。」《霸王別姬》不適合這個時代,這個時代的觀影和以前有了很大變化,所以我覺得,有些人很奇怪,拿《霸王別姬》說事,這事過去了。人到了另一個事上。當然,事可變,理不變。 《黃金時代》我個人覺得是按照一個好「理」拍得,結果如何?
  • 《道士下山》惹爭議,盤點歷史上有名的下山道士
    自古道士下山,均以濟世利人,救黎民與水火為目的,但《道士下山》中的何安下下山後,五戒破了四戒,貶低了道士在民眾心目中的形象,也嚴重傷害了道教徒的感情。」作為中道協權益保護委員會主任,孟崇然道長表示將密切關注今後影視、文學作品中的蔑道行為,她準備上報中宣部與廣電總局,要求在以道教為主要內容的影視、文學作品審核中增加道教界評審環節,力求保證傳統文化以正面、積極的方式進行弘揚。
  • 劇透 《道士下山》首批影評連夜出爐,效果太華麗!
    既然凱歌大師這次拍的是武俠片,而且還是IMAX+3D的,視覺效果自然特別決定成敗。沒想到有人專指大師軟肋,直接拍起了板兒磚……全片充滿了手撕鬼子式的粗暴想像和粉飾過度的五毛錢特效。——靈魂☆一萬顆星(豆瓣用戶)《道士下山》編劇一定是郭敬明,該死的死了一大堆,然後把各種功夫武俠片的橋段抄一遍……齊活。——木林森(豆瓣用戶)有的人在這時候評價很專業……改名叫《威亞下山》吧!你說你吊就吊嘛,搞得那麼明顯,一點兒美感都沒有。
  • 《道士下山》真的還稱不上是一部爛片
    我這種80後不稱職文青,帶著少年時期由《霸王別姬》和《孩子王》啟蒙的對電影藝術的熱忱,成長為現在的爛片識別器,到今天還對陳凱歌導演抱有感情,說明他老人家其實還是有誠意來著。最近這些年,大家一直捉摸著陳導能找補回來一點當年在一顆饅頭上掉下的節操,事實證明叔這些年修煉之後功力確實漸漸恢復了不少,熟練掌握了把片子前三分之一拍得日臻完美的本領。
  • 《道士下山》:別只看林志玲嬌嗔滾床單
    而小道士也開始憧憬自己的愛情何時到來,直到王學圻飾演的高僧突然亮相……《道士下山》「食色版」預告片當不知道導演是陳凱歌,不知道主演有張震、郭富城、元華、王學圻、李雪健、吳建豪的時候,你或許以為《道士下山》就是一部美女與野獸的奇情美欲的故事。「食色版」預告片只是開胃小菜,重量級的核心看點在「絕技版」預告片中浮出水面。
  • 【深度揭露】電影《道士下山》給我們人生的啟示,
    不妨想想,道士下山的「道士」,名字是什麼?是的,就是何安下。那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呢?如果你讀過原著,你會知道這個名字沒什麼大不了的,就是他爹取的——沒錯!原著裡是有爹的!——可是電影裡呢,電影裡說,何安下是個孤兒,一生下來就被放在山門前,他師父抱著他,到處走,嘴裡念叨「何安下」(去哪裡安生呢),因此就叫他為「何安下」。我相信這個名字的改編是有意味的。
  • 電影簡評《道士下山》好看的電影推薦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簡評電影《道士下山》《道士下山》是陳凱歌最新的一部作品,上映後據說惡評如潮,加上裡面用了我最討厭的男演員之一見到有他出演的電影電視,本能反應是遙控器調臺、迅速遠離。好了,言歸正傳,點評開始: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其實這部電影沒有人們說的那麼差。在這個浮躁的社會,稍微深刻一點的東西都會被喜歡快餐文化的人批評。即使大家好評如潮的《捉妖記》,在我看來,無非就是一部精緻的爆米花電影而已。反而《道士下山》,裡面倒頗多玩味之處。
  • "道士下山":郭富城張震滾草坪畫面太美不敢看
    下山時他以一顆赤子之心面對一切,現在發現這個世界與他的想像有多麼不同,他終於明白了臨下山前師傅說過的一句話:「不擇手段是豪傑,不改初衷真英雄」。陳凱歌的「道士」終於下山了,單從拍攝過程而言,這差不多算是陳凱歌最命運多舛的一部電影。
  • 「猿擊術」的煩惱:道士看《道士下山》
    《道士下山》上映幾天,筆者終於在機緣巧合之下走進的電影院——陪一眾朋友去打發時間。這部電影上映之前,我就看到了有關這部電影的很多消息,但是花邊新聞看得越多就越不對這部電影抱有期待,原因很簡單,這電影裡的道士肯定又要被黑一把了。
  • 《道士下山》範偉睡林志玲怎麼了?
    實際上回首陳凱歌的電影歷史,其異色風月常常給人驚訝之感,像範偉「睡了」林志玲這種場面,完全不算個啥事,早有前車之奇情美欲。縱觀陳凱歌過往電影作品,人文關懷是其最深重的課題。即便如此,他也始終不忘在流於紅塵俗世的鏡頭中捕捉更易浮現的真實風月。早期作品《邊走邊唱》中,盲童變成老人,被村民封為神神,隨後收了一個瞎眼徒弟石頭。
  • 《道士下山》:劇情沒特色 沒人在乎說教的大道理
    《道士下山》:劇情沒特色 沒人在乎說教的大道理 時間:2015.07.04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桃桃林林 分享到:
  • 【最新電影】道士下山 百度網盤在線觀看
    陳凱歌導演電影《道士下山》上映至今不僅票房近四億,近日更收穫來自海外媒體發來的好評,《綜藝Variety》表示「影片《道士下山》是一部視覺奇妙非同尋常的輕武術影片,在奇幻視覺的展現中刻畫出善與惡的形象,
  • 《道士下山》原著小說起官司
    《道士下山》原著小說起官司 2015-07-09 17:17:35來源:北京晚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耿慶源 為此,深圳一家網站因擅自上傳《道士下山》小說被北京中文在線數字出版起訴。起訴書中稱,被告未經原告許可,擅自在其經營的網站上提供《道士下山》電子書下載,侵犯了中文在線對涉案作品享有的信息網絡傳播權,請求法院判令被告停止侵權,賠償經濟損失8萬元。目前,深圳市南山區法院已受理該案。  小說《道士下山》是武俠小說家徐皓峰於2007年創作完成的。
  • 道士下山到底有多差
    最近看電影《道士下山》,看完以後,真是都懶得說了。我不知道導演想表述啥,反正挺混亂的。
  • 《道士下山》:第五代導演正在集體謝幕,一個時代的翻篇!
    作為一個滿身「情懷」的大導演,這只能說是一次「國際商業大片」的嘗試,不可否認的是在自己不太熟悉的魔幻題材領域,陳凱歌這次嘗試是以失敗而告終的。隨後的十年陳凱歌幾乎陷入了沉寂,無論是《梅蘭芳》、《趙氏孤兒》還是《搜索》也都乏善可陳。如今《道士下山》三年磨一劍,用心良苦,公映前更是飽受磨難,可以說這次「陳道士「的下山之路並不平坦。
  • 就這麼一部電影,道士下山?
    那麼你講述的這個故事有沒有讓觀眾很感興趣呢?從小道士下山初涉社會開始,這裡面每一個人都挺神秘,其實正確的說是每個人都挺神經兮兮的。他們說不了幾句話就開始玩深沉,好像一潭水似的。不過可惜的是不是一種深邃的感覺,反而是給人渾渾濁濁糊裡八塗的感覺。
  • 詳解《道士下山》:陳凱歌葫蘆裡買的什麼藥
    話說每一個大導演都有一個武俠夢,作為一個中國導演,最重要以一部武俠片來檢驗。然而拍出來就立馬分出了高低:看王家衛的電影,幅幅精美;侯孝賢電影,幀幀醉人,到了陳凱歌這裡,就是通俗廣告畫的水平了。他拍這部電影的思路就跟這個惡俗的海報一樣,純粹通過量化的手段實現。在影片之中,他實現量化的手段主要有兩個,一個是無休止的閃回,一個是無休止地吊威亞,總體的基調則是誇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