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頭出現的老道,看得出來導演像擺出一個高道真人的形象,但似乎不小心拍出了一個病怏怏的感覺,擅長養生的道士就是這樣的嗎?
《道士下山》上映幾天,筆者終於在機緣巧合之下走進的電影院——陪一眾朋友去打發時間。這部電影上映之前,我就看到了有關這部電影的很多消息,但是花邊新聞看得越多就越不對這部電影抱有期待,原因很簡單,這電影裡的道士肯定又要被黑一把了。
這不是一篇嚴肅或許詼諧的影評,所以這裡不會談為什麼王寶強飾演的道士殺人以後要去給佛像磕頭,不談為什麼郭富城飾演的道士為什麼死前要去找一個和尚開示求解脫,不談猿擊術如何修煉。雖然我信仰道教,但是已經習慣了道士被刻畫成為這種形象,影視作品中的道士總是給人一種比較能幹——擅長捉鬼收妖或者武功高強,但是都不太有腦袋有思想,所以王寶強演了道士還要去找和尚喝點心靈雞湯。道士,勤修經藏者亦是智慧通達,而不僅僅是各類技術的專家。
猿擊術,這是一門神奇的武功,我們不說它的修煉,而是說他的模仿對象——猿猴。這個猿擊術就是讓人修煉之後變成像猿猴一樣,快,非常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所以這個武功可以在警惕狀態下防禦掉子彈的攻擊(請忽略郭富城在片中的死,他大概是被偷襲)。猿猴在叢林之中,在大樹之間穿梭那是非常快的,手腳並用。習武之人看到了猿猴,鑽研出了猿擊術;文人墨客看到了猿猴,造了一個詞「心猿意馬」,指心思和猴子、馬匹一樣奔逸散亂難以控制。
元始天尊也看到了猿猴在樹林之中穿行,天尊曾在始青天中與天仙上真說法時就提到過,漂流生死輪迴的眾生,長久以來痴心妄想,曲解事物的本相,妄想是堅持不理想現實的觀念。或者追逐享樂以及各類欲望的實現,追求這個放棄那個,循環不息,就好像叢林裡面的猿猴,跳躍在林澤之間,跑來跑去停不下。因而凡夫俗子的心性也像這個猿猴,遊走在「財色名食睡」五欲的叢林之中,沉湎於「眼耳鼻舌身意」所輸入的感覺湖沼之中,縱橫飄逸,跳躍奔騰,不可停止。
欲求人格完善,想斷煩惱牽纏,切不可讓心神像猿猴一般根本停不下來。而這裡也涉及一個方法論,對於牽纏身心、帶來煩惱的欲望,我們應該如何把握,是一刀斬斷三千煩惱絲還是另有妙法?道教提倡「遣欲」,非常適合當今社會下的人們來實踐,我們將另文展開。
天尊曰:一切眾生,久習顛倒。心想雜亂,隨逐諸塵。舍一取一,無暫休止。猶如猿猴,遊於林澤,跳躑奔趨,不可禁止。是諸凡夫,心性亦爾。遊五欲林,在六根澤。縱逸騰躍,不可拘制。
---
-分享道教知識,沐浴道德教化,點擊右上角 「…」—「查看公眾號」—「關注」即可訂閱「玄元護生」
-道教承載中國人文情懷,道教的發展需要您的支持
-隨手轉發,不可思議功德
-願天尊頒降慈光,護佑您和您的親友安康、喜樂